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具有三维空间复位和短节段内固定等优点。我科自1998-07~2003-11,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7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过慧敏  廖琦  陈路 《江西医药》2008,43(5):420-421
目的探讨经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共收治Hangman骨折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后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神经症状无变化;3 ̄6个月时复查X线片骨折均达骨性融合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7例,其中单AF27例,双AF3例,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20例,跨伤椎上2个椎体固定7例。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57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2%恢复至平均95%,cobb角从术前23°至术后5°。神经损伤恢复按LSIA分级:完全损伤2例无恢复,不完全损伤55例均恢复1~2级。结论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特点,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袁伟  刘锋  王凡  王聪聪  李诺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87-187
目的:探讨短节段AF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56例,观察疗效.结果:共随访患者56例,随访时间为6~16个月.其中53例复位良好,固定稳定,脊椎融合成功.3例出现椎弓根钉断裂.结论:短节段AF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显著,可广泛...  相似文献   

5.
三平面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后路三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 对15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三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骨折椎体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椎体下半部及下终板无爆裂,在骨折椎体上应用椎弓根螺钉垂直应力方向向前加压,达到椎体应力平衡.随诊6~18个月.结果 在骨折椎体上应用椎弓根螺钉向垂直应力方向加压使骨折椎体移动复位,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良好,无断钉和内固定松脱.结论 有条件地采用后路三平面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增强内固定牢固性,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Ⅱ型Hangman骨折经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椎旁植骨融合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8例Ⅱ型Hangman骨折患者实施C_(2-3)颈椎椎弓根-侧块钉棒内固定和椎旁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0.5~38个月。C_2椎弓根骨折愈合,椎旁植骨融合,椎体无滑移,内固定无松动,无上颈椎失稳、鹅颈畸形和轴性疼痛等,颈部功能满意。结论Ⅱ型Hangman骨折经后路C_(2-3)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能获得满意的稳定效果,术式可靠,C_3给予侧块螺钉固定,为C_(2-3)结构稳定性丧失节段提供了良好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46例,40例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椎管容积的变化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随访1.5年,效果满意。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并植骨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同时重视后期康复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6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治疗.结果 术后X片示6例均复位满意,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6~18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骶髂关节无再脱位.结论 腰5骶1椎弓根螺钉或骶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即刻稳定性并良好维持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及四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脊柱损伤进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爆裂骨折、压缩骨折、骨折脱位、多节段脊柱损伤。对骨折脱位和爆裂骨折患者行两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两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术后有3例发生损伤处再次移位,行三及四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并未发生此现象。三及四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发生螺钉断裂、松动显著低于两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论有脊柱骨折位移患者,在损伤椎体中的上下椎体部位多采取两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可显著减少术后发生位移。三及四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脊柱损伤的治疗中,有着极为显著的意义,能减少螺钉松动和断裂情况,对脊柱稳定性维持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即刻伤椎复位及后凸畸形矫正满意。大部分病例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1~2级。随访期间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退出,无假关节形成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结论脊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40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20例,采用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后凸角,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1~2年,对比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后凸角,术中出血量等数据,B组较A组出血量少。但A组后凸角治疗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是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更为有效,更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股方肌带蒂肌骨瓣移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本院65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进行股骨颈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方肌带蒂骨瓣植骨,观察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骨折部位及粉碎程度,术后是否早期负重与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关系。结果经过6~60个月的随访,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标准,优42例,良18例,优良率为92.3%,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1例为陈旧性骨折),股骨头坏死率为7.7%。结论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复位、内固定及股方肌带蒂肌骨瓣移植(提供了充足的血供),并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可以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本术式不失为基层医院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矫正率以及椎管面积改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远期丢失率以及内固定失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固定牢靠,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并长期维持矫正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取12具成人尸体的颈椎作为标本,于C4~C5处切断,造成颈椎不稳定模型.对标本依次行非内固定、侧块螺钉内固定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种方式.然后进行柔韧性以及左右旋转扭矩和刚度测试,评价两种内固定术的稳定性效果.结果 在三维运动范围方面,侧块螺钉内固定比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三维运动范围有不同程度减小(P<0.05);侧块螺钉左右旋转的刚度比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强(P<0.05).结论 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下颈椎不稳采用侧块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46例.结果 3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及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1~3级.结论 经后路短节段的椎弓根钉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共28例小于50岁的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11例。均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未植骨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观察颈椎旋转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齿状突骨折均维持解剖复位。随访时均行CT三维重建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5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行颈椎功能位检查,所有患者稳定性良好。初期颈椎旋转功能明显降低,经指导功能锻炼及理疗3个月后,所有旋转功能改善接近正常。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能满足年轻患耆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愈合需要,而不需寰枢椎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有利于恢复上颈椎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9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术后各项影像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2~4级提高。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施行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经10~22个月的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伤锥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与万向螺钉的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选取行传统后路经伤锥置入椎弓根螺钉的6钉内固定治疗的无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 n =24,置入万向钉组)和对照组( n =28,置入单向钉组),2组均行经伤锥置钉的开放后路3椎体6钉内固定治疗术。比较2组病例一般情况,术前、术后1、3、6、12个月伤锥前(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变化,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疼痛、椎体功能情况,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比较伤锥前(后)缘高度,仅术后12个月2组该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同时间段VAS、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固定失败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伤锥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与单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相似,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而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固定成功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