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索更有效、便捷和经济的急诊手术巡回护士手卫生措施。方法 选取在某医院手术室急诊手术配合的16名巡回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消毒凝胶洗手方法、取液量和消毒时间的手消毒合格率。结果 洗手液洗手组手卫生合格率低于消毒凝胶手消毒组和洗手液洗手+消毒凝胶消毒组(χ2=12.689,P <0.05);消毒凝胶手消毒组时间和经济成本均小于洗手液洗手+消毒凝胶消毒组(F=13.253和8.382,P <0.05);不同取液量(1~3 mL)卫生手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2,P <0.05);消毒凝胶作用时间<50 s合格率明显低于作用时间50~70 s和> 70 s的合格率(χ2=13.717,P=0.001)。结论 与洗手液洗手和洗手液洗手+消毒凝胶消毒相比,急诊手术巡回护士使用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每次取2 mL消毒液,消毒50~70 s,消毒效果较好,且经济和时间成本少。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更新和疾病谱的不断改变,医院感染的流行和暴发已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医务人员的双手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故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传播的最简单、方便、经济且最重要的措施.急诊科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由于具有病人急、病情重、周转快等特点,急诊护士又是第一时间接触病人,所以如何执行手卫生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针对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发现、上级职能部门检查反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列举急诊护士手卫生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3.
贾大红 《全科护理》2011,9(18):1658-1658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更新和疾病谱的不断改变,医院感染的流行和暴发已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医务人员的双手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故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传播的最简单、方便、经济且最重要的措施.急诊科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由于具有病人急、病情重、周转快等特点,急诊护士又是第一时间接触病人,所以如何执行手卫生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针对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发现、上级职能部门检查反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列举急诊护士手卫生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4.
消毒纸巾用于供应室护士手消毒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室护士在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琐碎的操作工作中,手部存留细菌较多,做好手部皮肤消毒是控制供应室感染的重要措施.我院自制了消毒擦手纸巾用于供应室护士手的消毒,经细菌培养监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酒精甘油消毒液用于重症监护室护士手消毒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静怡  唐正利 《护理研究》2004,18(10):1758-1759
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人密集之处,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由于各种因素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由于目前护理队伍人员不足,要做到一人一床的特别护理还有一段距离。手消毒是护士执行各种操作前后的常规步骤。常规的手消毒是在每次操作前婿采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病人情况的紧迫、洗手设备远离操作处或反复洗手对手造成的伤害等原因而影响了手消毒的执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泌尿科护士手消毒的情况.方法 对泌尿科护士22人在洗手和手的消毒措施前后,检测手部进行细菌菌落.结果 手消毒前菌落数比消毒后高84.86%,合格率仅占9.1%,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消毒后手的带菌数显著减少,合格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 合理有效的洗手及手消毒,可有效降低手的带菌数,减少或杜绝由护士手而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4种手消毒方法对流动采血车上护士手消毒的效果。方法按手消毒剂的不同分为肥皂洗手组、乙醇甘油组、碘伏组和乙醇复方消毒液组,分别对每组消毒剂使用前、后采样,对比观察各消毒方法的使用效果及洗手、干燥时间。结果肥皂洗手组合格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消毒效果,且平均洗手、干燥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消毒方法。乙醇甘油消毒后平均菌落数显著少于其他3种方法。结论乙醇甘油手消毒剂具有杀菌效果良好,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适于流动采血车采血护士手的消毒,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观察调查病区护士手消毒执行状况,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消毒依从性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改进实施对策,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小组活动6个月后,晨、晚间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79.17%(95/120)提高至活动后93.33%(1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P〈0.01);连续操作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83.33%(100/120)提高至活动后95.00%(11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1);操作前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88.18%(97/110)提高至活动后97.27%(107/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1);使用手套后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78.33%(47/60)提高至活动后95.00%(5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1);操作后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89.00%(89/100)提升至活动后98.00%(9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P〈0.01);其他护理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从活动前80.00%(24/30)提升至活动后100.00%(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结论采取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有效提高护士手消毒依从性,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医护工作者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血液细菌污染是影响血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做好采血护士采血前手部消毒是控制血液细菌污染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现有献血模式以街头流动采血车为主,采血车条件有限,不利于洗手泡手,因而选择一种消毒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免水洗的快速手部消毒液成为关键。为此,我们对常用的5种消毒剂用于采血车采血护士手部的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方法探讨562400贵州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罗碧秀,田景锦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如何清洁消毒医务人员的手,使之符合卫生部要求的卫生学标准,以减少经手传播的医院内感染,乃是医院感染监控中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12.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专业英语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科护士专业英语水平的有效培训模式。方法对6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为期2年的专业英语培训,自学为主、结合临床工作,注意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试卷,对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6.7%的急诊科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专业英语培训,培训后护士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及相关的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培训前后英语测试的各项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急诊科护士的专业英语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培训方法,可有效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及相关的工作能力,促进急救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某院急诊科护士36人,采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能力培训体系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核心能力的差异. 结果 培训后在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 05),培训后理论成绩高于培训前(P<0. 01). 结论 基于职业应对自我效能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体系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4.
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凡山  孙菁  计达  刘欣  刘钰  苗慧  沈洪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0):948-949
目的 评价北京地区6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实际效果.方法 应用心肺复苏培训设备对每个人员进行模拟心肺复苏操作,检测复苏时按压幅度、按压频率、按压间释放压力,同时记录5组30∶ 2 CPR操作按压及通气的时间,根据培训前检测中发现的不足采取针对性培训,再行培训效果检测.结果 培训前心肺复苏操作总体合格率较低,尤其以按压过快为显,培训后明显提高合格率.结论 受试人员培训前操作整体水平不高,经培训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工作场所暴力定义设计调查表及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6名急诊科护士在半年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42.16%发生在深夜凌晨,心理暴力发生率为72.55%,患者和患者家属是主要肇事者,暴力事件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患者或家属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对服务不满意、肇事者酗酒。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急诊科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676,3.745,2.892,8.236,2.796,8.012,5.177,23.801;P〈0.05或P〈0.01)。结论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技能培训法在提高急诊年轻护士应急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现有30名工作5年以下的年轻护士进行微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临床实地考核综合能力,进行焦虑量表评估,并医生和患者各150名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培训后护士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急操作能力、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方面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培训后焦虑量值与培训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培训后医生及患者满意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微技能培训方法对护士进行系统的抢救应急培训,可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其在危重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大大增强护士的工作信心,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18.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ed to clarif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rowd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Methods

This 1-yea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onducted in two EDs in Taiwan included 70,222 adult non-trauma visits during the day shift between July 1, 2011, and June 30, 2012. The ED occupancy status,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patients staying during their time of visit, was used to measure crowding, grouped into four quartiles, and analyzed in reference to the clinical practice. The clinical practices included decision-making time, patient length of stay, patient disposition, and use of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Result

The four quartiles of occupancy statuses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patients staying during their time of visit were < 24, 24–39, 39–62, and > 62. Comparing > 62 and < 24 ED occupancy statuses, the physicians' decision-making time and patients' length of stay increased by 0.3 h and 1.1 h,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the ED decreased by 15.5% as the ED observation, general ward,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s increased by 10.9%, 4%, and 0.7%, respectively. CT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slightly increased in the fourth quartile of ED occupancy.

Conclusion

Overcrowding in the ED might increase physicians' decision-making time and patients' length of stay, and more patients could be admitted to observation units or an inpatient department. The use of CT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would also increase. All of these could lead more patients to stay in the ED.  相似文献   

19.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社会支持量表对22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40.1%,其中焦虑、精神紧张及抑郁方面的异常率较高。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即社会支持得分越高,其GHQ得分越低,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结论必须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加强对护士的社会支持,以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急诊科室护士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肠病患病现况,寻找其规律性.方法 2007年3-4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门诊部护士进行了消化系统症状问卷调查和其他相关心理情绪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工作疲倦感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 急诊护士组因消化系统症状就诊例数和频次明显高于门诊护士组(P<0.05).急诊护士中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或功能性肠病患病人数明显高于门诊护士(P<0.001).两组护士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肠病各亚型分布中,急诊护士FD、功能性便秘和IBS发病较多,门诊护士组以FD、FD+肠症状和功能性腹胀分布较多.急诊护士组的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工作疲倦感总分、PSQI总分、SCl-90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明显高于门诊护士组(P<0.05).结论 急诊科室护士存在着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肠病患病倾向,后者可能与负性情绪、睡眠障碍以及护士工作劳累、紧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