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踝周及跟底皮肤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后侧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4.5cm×3.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存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一个较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0cm×14cm,蒂长5cm~8cm。结果本组8例术后皮瓣均成活,7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皮瓣边缘表层坏死,经换药、植皮后愈合。术后5例经3个月至4年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弹性佳,外观较满意,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设计容易,操作简便,无需牺牲知名动脉,不需吻合血管,且皮瓣可获得较长蒂部,旋转灵活,皮瓣成活率高,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腿下端、足跟及足背、足底创面的修复办法。方法:应用蒂在远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创伤14例,慢性溃疡4例,瘢痕2例,皮瓣面积最大16cm×12cm,最小6cm×6cm。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清创、游离植皮后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得到修复、覆盖,随访3个月~3年,平均1.5年,皮瓣愈合良好,外观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设计及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满意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和(或)钢板外露.结果 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运丰富,不损伤主要血管,安全可靠的特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赵晓芳雷云坤方睿才杨忠庆踝周围及跟部皮肤缺损,深部组织外露一直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称较难处理的问题,随着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发展,近年来利用带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上述部位皮肤缺损的临床报... 相似文献
8.
9.
足踝部及小腿远端损伤易发生软组织缺损 ,导致骨和肌腱外露 ,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从 1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 10月我们应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 18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8例患者中 ,男性 1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胭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中点的连线为轴线,外踝上5-6em为皮瓣蒂旋转点,切取范围上界不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面,两侧不超过小腿侧中线,旋转点至受区创缘的最近距离为皮瓣血管蒂的长度,筋膜蒂宽至少3~4cm,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5cm×8em-13em×20em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术后3例出现皮瓣远端局部张力性水疱,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月,皮瓣色泽及外观良好,负重行走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1.
李志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33(5):435-436
自1992年Maquelet等提出以小腿浅感觉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小腿以下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以来,国内相关献也分别先后报道了这种皮瓣的临床应用和解剖研究。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3年8月,以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应用于临床20例,皮瓣全部成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根据创面大小,在小腿后侧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31例,切取皮瓣范围5cm×6cm~12cm×1cem,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术后26例(83.9%)逆行皮瓣全部成活,5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Ⅱ期清创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技术简便、易行、不需要吻合血管、不牺牲主要血管,成活率高,便于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我们2000年3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均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予以修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下胫前、踝部、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且皮瓣有部分感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下胫前、踝部、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水泡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6例皮瓣经8个月~2年(平均16个月)随访,皮瓣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体会。方法:自2004年9月至今对14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结果:其中一例皮瓣远1/3坏死,其余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腓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跟踺等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小腿中下1/3、足跟、足背等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术,皮瓣面积最大4cm×4cm~20cm×10cm。术后病房温度保持在20℃~25℃,禁烟。观察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等,皮瓣区烤灯照射。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处理各种疼痛原因如包扎过紧、石膏压迫,神经激惹等。结果本组43例中40例皮瓣完全成活(93.02%),3例发生皮瓣边缘部分坏死。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所有病例早期皮瓣均稍显臃肿,6个月后皮瓣外形良好,除2例肥胖患者皮瓣稍显臃肿外,其余质地厚薄适宜,优良耐磨,色泽与周缘皮肤相似,皮瓣无溃疡和磨破现象发生。结论此护理方法是保证移植皮瓣成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