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正武  陈进  王洁  郑灵  李冀樱  何晓 《微创医学》2012,7(5):495-498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装置在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研发的纯钛金属引流管外连硅胶导尿管接负压袋,对12例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行开窗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患者局部舒适度、开窗口通畅度、局部反应及疗效指标.结果 12例中除2例因患者未能坚持外接负压引流袋进行负压治疗,而直接改用钛金属引流管维持开窗口减压治疗外,其余10例均能维持佩戴6个月以上,未出现钛金属管脱落现象.开窗口管径及通畅度维持良好,患者主诉舒适度可,局部炎性反应轻,囊腔容积缩小明显,均已完成二期手术,疗效确切.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钛金属负压引流装置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局部异物反应轻、开窗口维持便利、疗程缩短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罗新象  曾达红  苏凯 《吉林医学》2015,(9):1782-1783
目的:研究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0例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采取一期开窗减压术和二期刮治术,术后定期X线检查追踪观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开窗减压术后囊腔缩小明显,总有效率为83.33%,且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疗效优于囊性成釉细胞瘤。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联合刮治术可有效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并可很大程度上保存颌骨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郑灵 《微创医学》2011,6(6):559-561
颌骨囊性病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之一,如根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等。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刮除,然而对于较大的颌骨囊性病变,由于术后容易复发,单纯刮除效果并不理想。下颌节段性截骨可完整切除病变,从而降低复发率,但需考虑颌骨重建问题,且手术创伤大,患者经济负担重,并造成咬合功能的缺  相似文献   

4.
郑先雨  程继光  王元银 《安徽医学》2015,36(10):1223-1225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行开窗减压术治疗的12例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术后定期复诊,通过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通过开窗减压术3~18个月后,4例开窗术后囊腔完全消失,未行Ⅱ期手术治疗,8例患者在囊腔明显缩小后,Ⅱ期手术刮除病变,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是具有微创、效果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杨翎春  谢流 《西部医学》2011,23(6):1085-1086
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对颌骨囊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中选取28例颌骨囊性病变病人,行开窗减压术6~18月,再用小手术的方法彻底刮除囊性病变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通过曲面断层片中观察发现囊性病变囊腔内骨密度增高,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骨缺损修复。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较大颌骨囊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探索其在颌骨保存性功能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998年至2005年治疗的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58例,观察开窗减压术后病灶有无缩小、消退,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评价其临床治愈率。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长期反复感染,患者颌骨外形恢复,未出现神经及邻近重要结构损伤症状,总有效率为87.9%,复发率为8.9%。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和开窗负压吸引术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14例采用开窗负压吸引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采用负压吸引术治疗,术后3个月颌面部畸形完全消除,12例采用单纯开窗减压术治疗,术后3个月畸形情况明显改善,但没完全消除,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仍可触及局部膨胀,术后9个月恢复良好。负压组术后2、4、6个月囊腔容积减少百分率显著高于减压组患者(P<0.01)。负压组术后3、6个月囊腔面积减少百分比显著高于减压组患者(P<0.01)。结论开窗负压吸引术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具有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开窗负压吸引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分析应用负压吸引减压术治疗的21例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病例,测量术前、后囊腔容积和曲面断层片病变面积。结果:通过曲面断层片中观察发现囊肿腔内骨密度增高,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囊腔体积明显变小。结论:开窗负压吸引减压术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颌骨大囊性病变的开窗减压术治疗中囊腔大小变化情况。方法对22例颌骨大囊性病变(19例患者)外科手术开窗减压,并结合影像学,病理学行术后每月治疗效果综合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所有囊腔均缩小在1.0cm以上,有效率100%,术后14个月内囊腔缩小到≤1.0cm者22例占95.7%,1例于术后7个月合并感染出血而局麻下刮治。结论应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大囊性病变(≥3cm)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兴安 《西部医学》2017,29(6):843-846
【摘要】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开窗减压术,观察组则行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面型改善情况、疗程、疗效、治疗前后囊腔体积、治疗后囊腔体积减少率、囊腔面积减少率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其下唇麻木均恢复正常。观察组平均治疗(52±05)月,短于对照组(86±08)月(P<0001)。囊肿体积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囊肿体积减少率及囊肿面积减少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857±27)%、(851±68)%,高于对照组(639±56)%、(6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6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4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相比单纯开窗减压术能明显缩短疗程,对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连负压吸引技术在小儿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对输血及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30例接受CPB下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常规超滤组(CUF组)和改良超滤组(MUF组)。观察术中库血用量、血浆用量、红细胞比容的变化,并用SSPS/PC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UF组库血用量、血浆用量、显著低于CUF组(P〈0.01),且滤出水量明显多于CUF组(P〈0.01)。结论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改良超滤可有效排出体内水分,提高红细胞比容,明显减少输血及术后出血,是节约用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负压吸引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负压吸引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疗效。方法:15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行负压吸引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囊肿上皮组织形态变化,评定上皮基底膜对应区域的炎症强度分级,测量治疗前后囊腔容积和曲面断层片病变面积。结果:15例囊肿平均治疗周期为5.5月;病变缩小率为61.2%,面部膨胀畸形得以改善;术后囊肿上皮衬里炎症强度较术前显著增加,上皮转化发生率为73.3%;曲面断层片囊肿透射区域面积数值与囊腔容积呈线性相关,术后相关程度更高;刮治术后平均随访3.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负压吸引术能导致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炎症反应,使其特征性的不全角化上皮发生转化,并较快地缩小病变范围,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面部畸形,联合二期的刮治术可彻底清除病变、最大程度保留解剖结构及相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1例儿童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0年1月-2013年7月5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支气管源性囊肿28例(54.90%),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9例(17.65%),肺隔离症11例(21.57%),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1例(1.96%),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合并肺隔离症2例(3.92%),36例(70.59%)患者临床表现为肺部感染;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气管源性囊肿可表现为气囊肿、液囊肿、液气囊肿,其中以气囊肿最多见,占53.57%;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可表现为大囊型、小囊型、实性型,而以大囊型为主,占55.6%;肺隔离症者以肺部团块密度增高影为主,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表现为肺过度充气,内可见稀疏的肺纹理。术前误诊率为15.70%,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肺叶切除术39例(76.47%),囊肿摘除术者7例(13.73%),行隔离肺切除术5例(9.80%),总体预后良好。结论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以支气管源性囊肿为主要类型,临床表现以肺部感染为主,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影像学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的重要依据,手术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明强 《西部医学》2010,22(9):1696-1697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在下颌骨囊肿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比研究64例下颌骨囊肿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采用负压引流和正压引流两种处理方式,记录并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负压引流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正压引流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囊肿摘除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疗效优于正压引流,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与评价主动吸引引流技术(ASD)在肠瘘(IF)治疗中的特殊应用与价值。方法回颐分析20例IF4种治疗模式(MTIF-Ⅰ、Ⅱ、Ⅲ、Ⅳ)中,各种形式ASD的应用效果。结果由微型持续吸引系统(MSSD)提供的ASD包括开放式持续吸引(OSSD)、封闭式持续吸引(CSSD)及灌洗式持续吸引(ISSD)。IF局部行OSSD数周后形成管状瘘(TTF),经非手术方法治愈(MTIF-Ⅰ)4例,非手术治疗无效行确定性手术治愈(MTIF-Ⅱ)6例,均无并发引流所致的腹腔残存感染;经行急诊IF确定性手术(MTIF-Ⅲ)4例中的肠道重建部的肠腔内、外分别行CSSD及SSD,各例均未再发生IF;远侧结肠瘘6例在瘘局部行多周ISSD及失功性横结肠造瘘(MTIF-Ⅳ),各例均未并发与ISSD相关的并发症。结论ASD的OSSD、CSSD及ISSD等应用于治疗IF,对治愈患者起到重要作用。在MSSD的控制系统中介入压力传感器,使各种形式的ASD均能进行有效、安全的吸引引流。  相似文献   

16.
姜春  涂国芳 《四川医学》2014,(11):1468-1469
目的对比两种引流装置的在新生儿胃肠减压治疗中的引流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需要行胃肠减压的患者119例,随机使用两种引流装置。试验组50例,使用注射器改制的常压引流器;对照组69例,使用负压胃肠减压器,观察两种引流装置在新生儿胃肠减压治疗中的引流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随着引流天数的增加,试验组的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减压期间呕吐发生例数和胃出血发生率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负压胃肠减压器相比,注射器改制的常压引流器具有良好的引流效果,呕吐发生例数和胃出血发生率低,计量操作方便,是新生儿胃肠减压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口I期缝合、用自制硅橡胶环固定胆囊管引流和早期拔管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自制硅橡胶环固定胆囊管引流和5 d后拔除引流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第1天胆道内压力最高为20 cmH2O,并逐渐下降,至第5天为12~13 cmH2O,经造影后拔管,无胆漏腹痛等并发症.结论:硅橡胶环能严密闭锁胆囊管残端,经胆囊管引流降低围手术期暂时性胆道内高压,可避免胆总管探查切口I期缝合后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腹部囊性病变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腹部囊性占位1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各个病变CT表现的特点。结果 腹腔内囊性占位3例,其中2例巨大的大网膜囊肿,1例肠系膜囊肿。腹膜后囊性占位13例,7例胆总管囊肿,2例腹膜后淋巴管瘤,1例囊性畸胎瘤,3例重度肾积水。结论 小儿腹部囊性占位,病变小者诊断容易;巨大囊性病变形态不规则,位置难定,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开窗术后负压引流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疗效。方法 2008-2011年,针对我科就诊的大型的牙源性颌骨囊肿24例,采用开窗术后负压引流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术后1、6个月囊肿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3年,所有患者囊腔基本消失,无1例复发,病变区域骨质生长修复良好,临床症状消除。结论开窗术后负压引流可以显著缩小甚至消除颌骨囊肿,改善患者面部膨隆畸形,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