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在机体梗阻性黄疸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NMDA受体及高胆红素血症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时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与NMDA受体的过度活化有关,由于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导致了神经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应用NMDA受体阻滞剂MK-801可减轻高胆红素血症时的神经系统损伤。结论 NMDA受体在高胆红素血症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NDA受体阻滞剂对此有保护作用,但目前仍无临床应用MK-801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2.
8年前,Ikonomidou等报道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亚型阻滞剂可使幼龄大鼠脑发生广泛的神经细胞凋亡。随后的系列研究确认多种药物可致幼龄大鼠或小鼠发生类似的神经变性,这些药物包括:(1)GABAA受体激动剂;(2)拮抗NMDA受体和激动GABA。受体的乙醇;(3)抗癫痫药物,包括能激动GABAA受体和阻滞Na离子通道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NMDA受体通道电流.原代培养的E14SD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DH细胞)3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0):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对照组(C组).4 nmol/L瑞芬太尼(R组)、10 μmol/L芬太尼(F组)灌流DH细胞60 min后洗脱.于给药后即刻(T0)、药物作用15 min(T1)、30 min(T2)、45 min(T3)、60 min(T4)、洗脱后15 min(T5)、30 min(T6)时记录NMDA受体通道电流.结果 与C组比较,F组各时点NMDA受体通道峰电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T0、T1时NMDA受体通道峰电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6时NMDA受体通道峰电流升高(P<0.01);与T0时比较,R组T3-T6时NMDA受体通道峰电流升高(P<0.01);与T5时比较,R组T2-T4时、T6时NMDA峰电流下降(P<0.01).结论 瑞芬太尼可增强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功能,于洗脱后达峰效应,芬太尼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4.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过度兴奋在脑缺血神经元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应用突触后EAA受体(如NMDA受体)特异拮抗剂可明显缓解和抑制缺血性脑损伤。氯胺酮是NMDA受体非竞争性粘抗剂,它脂溶性高,能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中枢抗EAA兴奋性毒性作用,或许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 瑞芬太尼作为较理想的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被广泛用于临床麻醉中.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其所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引起了人们关注.最近国内外对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机制进行大量研究,研究最为深入的是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 目的 通过对近年NMDA受体在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趋势和进展. 内容 就痛觉过敏定义、NMDA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NMDA受体系统在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中起着关键作用. 趋向 深入研究NMDA受体在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机制,将NMDA受体作为分子治疗靶点,可为临床上痛觉过敏的预防提供广阔的思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背景 N-甲基-D-天冬氨酸(N- methyl- D- aspartate,NMDA)受体依赖的神经可塑性不仅与学习、记忆等生理学功能有关,而且在慢性痛等伤害性病理学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就NMDA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内容 探讨NMDA受体在疼痛传输通路中的表达及作用的相关机制.趋向 为更好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主动脉手术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手术时,夹闭主动脉会引起脊髓血供中断,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细胞损伤,甚至引起术后截瘫和偏瘫[1-2].近年有报道称MK-801在脊髓IRI中能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MK-801是一种强效的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拮抗剂[3],主要通过选择性完全阻滞NMDA受体[4],阻止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与NMDA受体结合,从而减轻NMDA受体激动所引发的神经损伤,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有密切的关系,现就NMDA受体与吸入麻醉药镇痛作用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Llansola M等人进行一项研究,分析了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与高氨血症和肝性脑病的关系。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是一种调节学习和记忆功能的谷氨酸盐受体,但是NMDA受体的过度活化会导致神经元变性和死亡。高氨血症和肝衰竭状态能够改变NMDA受体的功能及其所介导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NMDA受体功能活性的改变在急性、慢性高氨血症和肝衰竭中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是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研究显示,它能够损伤工作记忆、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并且伴随着精神症状和分离幻觉的出现,揭示其对认知功能有影响.它可能通过NMDA受体、烟碱受体、GABA和GABA受体、钠通道干扰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功能,从而影响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NMDA受体在介导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可引起神经元损伤[1].因此,NMDA受体拮抗剂,如MK801、苯环已哌啶、苯环利定、氯胺酮和乙醇等,常用于神经保护和抗惊厥.但亦有研究表明,NMDA受体拮抗剂也同样可导致神经元凋亡.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2].  相似文献   

12.
严重创伤或大手术的刺激可引起较持久的中枢神经系(CNS)功能改变,现已阐明这种CNS的致敏,系脊髓内NMDA受体的激活所致。近年来有关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的机理认为就是防止NMDA复合受体接受伤害性的感受或阻抑NMDA受体,从而可能抑制CNS的致敏。已知氯胺酮对NMDA受体有非竞争性阻抑作用,因此可能防止中枢的致敏。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受体的过度活化是慢性疼痛中枢敏化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研究证明,非受体依赖的酪氨酸蛋白激酶Fyn能与NMDA受体(NMDA receptors,NR)调节亚基NR2B上的衔接蛋白相互作用,调节NR2B的酪氨酸磷酸化,进而调节NR的活性. 目的 进一步阐明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疼痛治疗药物. 内容 对Fyn调节NR2B磷酸化的机制及其在慢性疼痛中枢敏化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 趋向 干预Fyn调节的NR2B磷酸化有望成为慢性疼痛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NMDA受体与吸人麻醉药的镇痛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有密切的关系,现就NMDA受体与吸入麻醉药镇痛作用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Springer及Cochrane图书馆,收集NMDA受体拮抗剂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有关资料,主要包括术后镇痛药需要量、疼痛评分、手术结束至第1次需要镇痛治疗的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包括623例患者,其中氯胺酮组223例,硫酸镁组87例,对照组313例.NMDA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术后4h时疼痛评分(P<0.05),对术后镇痛药需要量、第1次需要镇痛治疗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影响(P>0.05).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和硫酸镁)不能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6.
内脏痛觉过敏的产生涉及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两种机制.中枢敏化在内脏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中枢敏化的形成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尤其是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在组织损伤和炎症导致躯体痛的中枢敏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2,3].有研究表明,脊髓NMDA受体参与了急性内脏痛的发生[4,5],而其在慢性内脏痛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拟评价脊髓NMDA受体在大鼠慢性内脏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氯胺酮是临床常用的麻醉药,具有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较轻等优点,尤其在小儿麻醉中应用广泛.氯胺酮作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可阻断神经递质谷氨酸和NMDA受体的结合,使谷氨酸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产生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搜集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α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单药对比治疗BPH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以meta分析法系统比较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7个RCT研究1 009例患者纳入分析,研究基线具有可比性。与α受体阻滞剂单药治疗相比,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α受体阻滞剂更能有效降低IPSS总评分、储尿期IPSS、排尿期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P0.05),增加最大尿流率(Qmax)(P=0.04),而前列腺体积(PV)及残余尿量(PVR)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BPH安全、有效,联合用药较α受体阻滞剂单药治疗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强啡肽(Dyn)A(1-13)及A(2-17)致大鼠异常性疼痛的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 ①鞘内注射非致瘫剂量DynA(1-13)及A(2-17)后检测发生异常性疼痛的机械刺激阈值;②检测预先鞘内注射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或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后DynA(1-13)所致异常性疼痛的阈值变化。结果 DynA(1-13)及A(2-17)均可导致明显的长期异常性疼痛。鞘内预先应用MK-801能阻止DynA(1-13)产生的异常性疼痛,而纳络酮则无此作用。结论 Dyn参与了病理痛状态的产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NMDA受体而不是阿片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谷氨酸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天然配体,如果持续激动就会产生细胞毒性.谷氨酸转运体能从胞外向胞内摄取谷氨酸,以减少对NMDA受体的激动,保护神经元不受谷氨酸毒性影响.新近的研究表明,谷氨酸转运体通过调节细胞外谷氨酸浓度在疼痛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