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建立大鼠缺血型胆道纤维化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总管夹闭60、120和180min组共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只游离暴露胆总管,其他各组分别用两枚微血管夹夹闭游离的胆总管两端60、120和180min后取出微血管夹,恢复夹闭处胆管的血供.4个实验组分别于术后4wk随机选取8只大鼠行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进行肝功能测定.取胆总管及肝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并观察各组动物的存活率、体质量改变情况.剩余大鼠于术后8wk处死,行肝功能的测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假手术组、60min组和120min大鼠的存活率为100,180min组大鼠的存活率为75(9/12).术后4wk,60、120和180min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较假手术组(240.4g±11.5g,212.7g±13.6g,200.6g±11.8gvs260.6g±15.7g,均P<0.05).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60、120、180min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增高(ALT:55.3IU/L±5.3IU/L,215.6IU/L±26.8IU/L,245.5IU/L±38.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内镜置入胆管及肠道支架联合治疗胆总管恶性梗阻合并胃出口-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7例同时存在胆管及胃出口-十二指肠梗阻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完成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再行肠道金属支架置入.观察操作成功率、胆管及消化道梗阻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再阻塞情况以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17例患者经内镜下置入胆管支架和肠道支架,成功率100%;术后7天患者血清总胆红素[(263.4±62.5)μmol/L降至(157.6±25.1)μmol/L]、直接胆红素[(233.2±66.5)μmol/L降至(130.9±27.7) μmol/L]和碱性磷酸酶[(534.2±78.7)IU/L降至(216.3±23.3)IU/L]均明显下降(P<0.O1),胃出口梗阻评分[(0.9±1.1)分升至(2.1±0.7)分]明显上升(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生存70~332 d,中位生存时间192 d.结论 联合双支架置入是治疗胆管合并胃出口-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患者资料 先征者女,2月龄,因“皮肤黄染2月”于2010年12月20日收住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患儿出生后解正常胎便,短期解黄色大便后一直解白陶土样便.入院后查体: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心前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2 cm,质地Ⅰ °.实验室检查:甲型肝炎、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均为阴性.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总胆红素(TBil)136.2 μ mol/L,直接胆红素(DBil) 88.8μmol/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147U/L.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房间隔缺损0.24 cm,动脉导管未闭,胆囊约1.2cm×0.2cm,胆总管未显示.腹部CT:胆囊显示欠佳.入院诊断:(1)黄疸原因待查,胆道闭锁?(2)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胆道十二指肠双支架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壶腹部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引起阻塞性黄疸 ,还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梗阻 ,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其治疗一直较为困难。最近我们采用胆道十二指肠双支架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 1例 ,同时解决了胆道和肠道梗阻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性 ,74岁 ,因纳差、乏力伴黄疸 1年 ,加重伴恶心、呕吐 3d于 2 0 0 2年 12月 11日入院。查体 :皮肤、巩膜黄染 ,腹软 ,未触及肿块 ,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 :TBIL130 μm ol/ L,DBIL 10 7μmol/ L。影像学检查 :十二指肠镜示十二指肠乳头部菜花样隆起 ,病理活检提示十二指肠乳头癌。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胆总管取石、胆道支架置入及胆总管Ⅰ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因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4组,A组(n=29):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再行LC;B组(n=29):行LC+胆道镜胆总管取石+T管引流;C组(n=17):行LC+胆道镜胆总管取石+胆总管Ⅰ期缝合;D组(n=29):行LC+胆道镜胆总管取石+胆道支架置入+胆总管Ⅰ期缝合。对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胆总管结石复发率,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胆瘘发生率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A、B、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费用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B、C、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C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胆道支架置入及胆总管Ⅰ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在避免患者遭受二次手术打击的同时,并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也不会明显增加住院费用,而且可以有效减少胆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CT、B超、ERCP或MR证实为胆石症的32例胆道手术患者术中进行胆道镜探查,常规开腹切除胆囊或切开胆管将结石取出后,胆道镜经胆囊管残端或胆管切开处插入胆道依次探查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结果32例患者中发现肝管残留结石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胆总管末端狭窄2例,胆管癌1例.3例残留结石中2例以取石器将结石取出,1例结石嵌顿在乳头开口处,以胆道镜推送至十二指肠内.2例胆总管末端狭窄,给予胆道镜下扩张治疗,减轻了术后因胆总管末端狭窄而导致的不良后果.1例在探查中发现胆总管下端不光滑,有小结节状隆起,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胆管癌而改变术式,避免了再次开腹手术.结论胆道手术时行胆道镜探查,可减少残留结石的发生,并能及时发现其他病理情况,给予相应治疗,减少漏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1:父亲,男,55岁,汉族,已婚,因"腹胀、双下肢水肿1月余"于2011年2月入我院.缘于1个多月以来出现腹胀,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水肿,外院查肝功能异常,腹部超声示腹水,诊断为肝硬化,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查体:面色晦暗,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辅助检查:铁蛋白>2000 ng/ml(20~400 ng/ml)、铁46 μmol/L(7.9~35μmol/L)、总铁结合力53 μmol/L (46.4~69.6 μmol/L)、不饱和铁结合力6 μmol/L( 31~48μmol/L).血常规:RBC 2.54×1012/L、HGB 97 g/L;生化检查:TP 62 g/L、ALB/GLO 30/30 g/L、BIL T/D16.7/6.7 μmol/L、ALT/AST 65/42 U/L、ALP 98 U/L、GGT 47 U/L、CHE 3451 U/L;血糖、心肌酶谱及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肝硬化、脾大、腹水.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8岁.因"右上腹痛、皮肤黄染1个月"就诊.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并放射至右侧背部,皮肤黄染、瘙痒,小便色黄,无陶土样大便,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发热.既往糖尿病史3年.当地医院彩超检查示胆囊炎、胆总管增宽(直径约1.4 cm),给予中草药治疗,腹痛稍缓解.为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壶腹部占位并梗阻性黄疸"收入院.体检: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正常,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WBC 4.96×109/L,中性粒细胞3.55×109/L,RBC 3.93×1012/L,血小板计数388×109/L,红细胞沉降率21 mm/h;ALT 185 U/L,AST 118 U/L,GGT 1303 U/L,总胆红素269 μmol/L,结合胆红素175.9μmol/L,未结合胆红素21.0 μmol/L;CA19-9 81.50 U/L,CE72-4 14.43 U/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慢性SD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的建立,评价其模拟临床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提供一种新型的慢性梗阻性黄疸模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每时段6只:急性梗阻性黄疸模型组(A组),慢性梗阻性黄疸模型组(B组),对照组(C组).造模后于第1、2、3、4、5周分别抽取大鼠静脉血检查肝功能,显微镜下刻度目镜检测大鼠胆总管直径,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其中第4周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再通.结果:A组造模术后4wk内黄疸进行性加重(TB:749.38μmol/L±38.99μmol/Lvs84.86μmol/L±49.09μmol/L,P<0.05),胆总管直径扩张明显(1.50cm±0.30cmvs0.35cm±0.15cm,P<0.05),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伴有增生.第4周行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端侧吻合后黄疸消退明显(TB:153.93μmol/L±57.36μmol/Lvs749.38μmol/L±38.99μmol/L).B组造模术后黄疸呈现波动性,胆总管直径扩张(0.20cm±0.15cmvs0.30cm±0.10cm,P<0.05),肝细胞以变性为主,并有纤维组织增生.第4周行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端...  相似文献   

10.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10月 ,我院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 5 6例 ,结石取净率为 98.2 %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2 6例 ,女 30例 ;年龄 2 1~ 71岁 ,平均 41.8岁。全部病例胆道术后经 T管造影或 B超、CT检查证实均存在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39例 ,其中左肝管 18例 ,右肝管 2 1例 ; 、 级胆管结石 2 2例 , 、 级胆管结石 17例。肝外胆管结石 17例 ,其中肝总胆管及胆总管上段 10例 ,胆总管末端 7例。胆道术后 5周 ,用纤维胆道镜经 T管窦道取石 ,其中 T管放置胆总管内 45例 ,胆总管空肠吻合口以下 11例 ,共行取石 135次。…  相似文献   

11.
康俊升 《胰腺病学》2013,(5):310-310
患者女,57岁.因上腹部间断性灼热、胀痛20余天入院.实验室检查:TBIL 80 μmol/L,DBIL 34.2 μmmol/L,ALT590 U/L,AST 346 U/L,r-GT 1226 U/L.腹部彩超示胰头部稍高回声,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主胰管扩张,胆囊体积增大.腹部磁共振提示胰头部饱满,内可见2.6 cm ×2.4 cm占位,病灶边界不清,胰体尾部胰管扩张,呈串珠状,胆囊增大,胆总管下端截断,呈鸟嘴状,中上段扩张,最宽约2.0 cm.诊断为胰头癌.手术探查发现肿块位于胰头,肿瘤大小约4.0 cm ×3.0 cm,下腔静脉轻度受累,尚可分离,但胰体受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被包绕,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在胰头处取约0.4cm×0.2cm标本.冷冻切片报告:中分化腺癌.行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口喷洒生物蛋白胶后放橡皮引流管1根,从另切口引出体外.  相似文献   

12.
患儿因生后皮肤硬肿3d,于2013年6月5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辅助检查显示,血常规:WBC 17.70×109/L,N 37.3%,L 49.6%,M10.3%,RBC 3.7×1012/L,Hb 125 g/L,PLT 405×109/L.凝血指标:PT 14.6 s,INR 1.32,FDP 14.9mg/L,APTT41.0 s.6月5日行血生化检查:BUN8.90 mmol/L,Cr 51.0 μmol/L,TP 54.2 g/L,ALP38.8 g/L,ALT 13 U/L,ALP 522.8 U/L,TBIL130.30 μmol/L,DBIL 22.40 μmol/L,CK-MB 64.0U/L,LDH 873 U/L.诊断为新生儿硬肿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68岁,退休教师.因"咳嗽、咳痰2个月,加重伴气短、胸痛5天"入院.在当地医院按肺脓肿治疗,效果不明显.体格检查:BP 120/70mmHg,体型消瘦,胸廓对称,左侧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极低,右侧叩诊呈清音,可闻及少量干性罗音.血常规:WBC 11.39×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2 U/L,血糖16.5 mmol/L,肌酸激酶186 U/L,CRP 18.41mg/L,其余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81岁,因右上腹痛、发热1周考虑为胆总管结石收住我科.患者既往有窦性心动过缓病史3年余,半个月前因头晕、胸闷行动态心电图(Holier监测),心率最快78次/min,最慢34次/min,平均48次/min,考虑为病窦综合征.查体:体温38.5℃,脉搏5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95/60 mmHg(1 mm 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右上腹压痛阳性,其余未发现异常.肝功能:总胆红素62.96 μmol/L、直接胆红索42.98 μmol/L、间接胆红素19.98 μmol/L、谷氨酰基转移酶484 IU/L、碱性磷酸酶252 U/L,余值基本正常.胰功三项:淀粉酶112U/L、胰淀粉酶85.5 U/L、脂肪酶22.9 U/L.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7岁,意识改变1个月.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意识欠清,对周围事物、环境认知能力下降.3个月前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模糊,定向力、计算力下降,可引出扑翼样震颤,未见肝掌、蜘蛛痣,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血氨134 μmol/L,TBil 14.4 μmol/L,DBil 8.8 μmol/L,ALT33 U/L,AST 39 U/L,Alb 25 g/L,白蛋白/球蛋白0.6,前白蛋白<0.08 g/L,胆碱酯酶2926 U/L,PT 16.2 s,HBVDNA 3.01×103拷贝/mL.超声检查见肝右后叶门静脉右后支与肝右静脉静脉间瘘管形成,门静脉主干内径11miTt,右支内径13 mm,门静脉右后支内径增宽至10 mm,末端见27 mm×28 mm无回声区,该无回声区与肝右静脉相通,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异常通道内彩色血流.门静脉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见肝右叶后下段一不规则血管团块,分别与肝右静脉和门静脉右后支相连,门静脉右后支明显增粗.诊断为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IPSVS),入院后按肝性脑病给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低蛋白饮食、口服乳果糖,随访示血氨波动于66~121 μmol/L.  相似文献   

16.
例1 患者男,72岁。于半个月前因胆囊炎、胆囊结石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第10天引流管引流胆液达3 000 ml/d,色淡黄、澄清。3d后患者因口渴、心悸、头晕,诊断不明转来我科。查体:重度脱水貌、血清K+3.0mmol/L,Na+120 mmol/L。T管造影示胆总管  相似文献   

17.
王龙  辛毅 《胰腺病学》2014,(4):270-271
例1:患者男,76岁,因“反复腹痛3月,呕吐咖啡色液体、黑便半日”入院.入院前2月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图1a),B超检查示胆囊壁毛糙,胰腺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示肝功能正常,CA19-9 28 KU/L,CA50 47 KU/L,给予抑酸治疗有效.本次入院后复查肝功能,ALT 180 U/L,AST 83 U/L,AKP1063 U/L,TBIL 110μmol/L,DNIL 71 μmol/L,CA19-9 149.7 KU/L,CA50 95KU/L,上腹部MRI提示胰头占位性病灶,考虑胰头癌,胆总管低位梗阻(图1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梗阻性黄疸(OJ)组和IL-10组.OJ组和IL-10组结扎切断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SO组仅游离胆总管.IL-10组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腹腔内注射IL-10(4μg/k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情况.末端脱氧核甘酸介导生物素标记(TUNEL)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血清TBIL、DBIL、ALT和AST水平.结果:胆总管结扎术后3d,与SO组相比,OJ组大鼠血清转氨酶、肝组织TGF-β1表达水平及肝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ALT:91.83U/L±21.47U/Lvs47.67U/L±12.79U/L;AST:208.67U/L±32.36U/Lvs75.17U/L±11.96U/L;TGF-β1mRNA:7.48±1.51vs1.21±0.79;TGF-β1蛋白:6.11%±1.11%vs1.26%±0.64%;凋亡:15.06%±1.17%vs3.94%±0.46%;均P<0....  相似文献   

19.
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良性狭窄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在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良性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09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良性狭窄患者22例的临床疗效. 结果:22例患者共行内镜治疗35次,平均1.59次/人,操作成功率95.5%(21/22),1例治疗失败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22.7%(5/22),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3例,轻度胆管炎1例.22例患者中14例治疗后腹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所有治疗后复查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内镜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良性狭窄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2岁,2003年3月因胆总管末端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术式),术后病理诊断:胆总管末端癌。术后患者反复出现发热,呈间歇性,体温最高达41℃,伴右上腹隐痛不适及黄疸,行抗感染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仍反复发作。既往史:2002年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磁共振显示:肝总管高位梗阻并肝内胆管扩张(左肝明显),考虑为炎性狭窄。CT提示:肝门部左右肝管扩张,左肝管为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