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柏萍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12):863-864,86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78例冠心病患者和67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升高(P〈0.01),且病情越严重,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越高.结论:血浆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含量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血浆ET 和TNF 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70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 和TNF 含量,选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 患者ET 和TNF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1) ,且心衰程度越重,血浆ET 和TNF 水平越高,CHF 患者血浆ET 与TNF 含量呈正相关( r = 0 .7246 ,P< 0 .001) 。结论 血浆ET 和TNF 的测定有助于诊断心力衰竭和判断心力衰竭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胆固醇血症(HC)31例,口服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管内皮素(ET)及血脂测定;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辛伐他汀治疗8周,血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P<0.01),血浆内皮素由治疗前的(83.37±26.45)pg/ml降至(52.57±12.64)pg/ml(P<0.01).结论辛伐他汀在显著降低HC与LDL-C的同时,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蒋钰  李春明  刘彩华 《临床荟萃》2005,20(10):569-570
近年来研究表明,糖耐量减低(IGT)状态下已经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与大血管病变。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而且是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一种炎性因子,也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内皮素(E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活性肽,具有强烈的缩血管及促进神经内分泌的作用,参与机体许多重要功能调节,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检测了IGT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ET的浓度,旨在探讨TNF-α和ET在IGT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徐家玲 《临床荟萃》2001,16(19):906-907
急性胰腺炎 ( 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之一 ,由多种原因分别或同时作用引起。目前胰腺发生急性炎症的原因 ,除梗阻、反流学说外 ,认为与内皮细胞损伤 ,大量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失控性释放有关。为了探讨细胞因子、炎性介质与AP的关系 ,我们对本组 AP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内皮素 ( ET)、一氧化氮 ( NO)水平进行测定 ,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系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2月间住院患者 ,共 2 4例 ,其中男 11例 ,女 13例 ,年龄 4 4~ 70岁 ,平均年龄 5 7岁。AP的诊断符合…  相似文献   

8.
易延静  杨雷  靳红 《华西医学》2002,17(1):113-114
为观察糖尿病 (DM)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的变化 ,本文对 10 9例糖尿病患者以上三项的测定 ,以了解ET、NO、TNF -α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0 9例糖尿病患者均为 1999~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均按WHO诊断标准诊断及分型。其中男 6 5例 ,女 4 4例 ,年龄 6 6 8± 6 4 0岁 ,均为 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者5 5例 ,男 33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6 8 78土 8 0 3岁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按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诊断 …  相似文献   

9.
徐雪  朱京慈  房亚东 《护理研究》2006,20(4):301-30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黏膜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必要的肠外营养补充;B组行早期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放免法测定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伤后第4天、第7天血清TNF-α的含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血浆ET-1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ET-1值有降低的趋势。[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肠内营养可起到保护胃肠道黏膜、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雪  朱京慈  房亚东 《护理研究》2006,20(2):301-30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遭黏膜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4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必要的肠外营养补充:B组行早期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放免法测定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伤后第4天、第7天血清TNF-α的含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血浆ET-1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ET-1值有降低的趋势。[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肠内营养可起到保护胃肠遭黏膜、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纳络酮对脑损后海马神经元坏死及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和治疗组。用落体撞击法造成右顶叶挫裂伤,损伤范围为大脑半球1/2。创伤组伤后72小时断头取血;治疗组伤后5分种,24小时,48小时和70小时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纳络酮1mg/kg,72小时断头取血;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观察12小时断头取血。  相似文献   

12.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瘦素与肿瘤坏死因子及内皮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Leptin、TNF及ET水平,并对血清Leptin水平与TNF及ET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25±4.89)μg/L比(5.57±1.69)μg/L,P<0.01],并与TNF及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TNF=0.829,rET=0.605;P均<0.01);而肾功能和血中总蛋白的含量与Leptin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TNF及ET水平异常升高和高瘦素血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中S-100β蛋白(S-100β)、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评价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组织的作用.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实施颅骨钻孔引流术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n=10):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异丙酚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同时复合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5 mg/(kg·h),输注时间为1.5 h;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同时以相应速度输注生理盐水1.5 h.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输注结束、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采集静脉血,测定血中S-100B、ET和TNF含量.术前和术后7 d分别评价Glascow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中S-100β、ET及TNF含量在手术前后5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 Glasco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此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在持续输注1.5 h的情况下,未发现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ET)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第1、3、7、14、21天的血浆TNF-α和ET水平.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TNF-α和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均P<0.01),第3~7天升高明显,第14天降低,但第21天仍高于对照组.Hunt-Hess分级Ⅲ~Ⅴ级患者第3、14、21天血浆TNF-α和ET均较Ⅰ、Ⅱ级者高(P<0.01).结论 TNF-α和ET作为免疫因素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TNF-α和ET拮抗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预防其所致脑血管痉挛将是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烧伤后高代谢状态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TNP)的关系。在短时间将山羊全身麻醉后用95℃水烫两侧臀部和大腿30s造成面积为20%~25%的3度烧伤,6h后按Parkland公式输入生理盐水,伤后每日测定有关指标直至死亡。结果:氧耗量从烧伤后24h起逐日升高,第3天达高峰,为基础值的150%,死前下降;心率、体温、血白细胞计数及心指数从第1天起均升高,第3天达峰值,p值均<0.01,此后下降,但仍高于基础值;外周血管阻力从烧伤后24h起下降,第3天最低,P<0.01;烧伤后24h起血浆TNF升高,第3天达高峰,P<0.01,此后虽有下降仍显著高于基础值;烧伤后1~4天氧耗量和血浆TNF均呈显著正相关;烧伤后第1天起血浆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未见升高。研究表明:山羊20%~25%3度烧伤延迟复苏后约2/3出现高代谢状态和高动力循环。TNF释放可能是本研究中出现高代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中胰腺炎与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关系。检测了8例由严重伤并发休克或急笥重症感染引起的MODS患者,5例MODS并发胰腺炎患者和7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和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者血浆内皮素(ET)与血清肿瘤 坏死因子(TNF)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进一步探讨ACMP的机制及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建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实验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CMP时及给予维拉帕米(verapamil,Ver)后大鼠血浆ET、血清TNF的浓度,并与高压氧(HBO)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大鼠ACMP时,血浆ET、血清TNF均升高(P<0.01),ET升高较TNF早;钙拮抗剂Ver与HBO治疗均可抑制血浆ET、血清TNF的升高(P<0.01)。结论:维拉帕米有可能成为治疗ACMP者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内毒素休克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浓度的影响.方法:3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休克组、长托宁低剂量组(0.05 mg/kg)、长托宁中剂量组(0.15 mg/kg)和长托宁高剂量组(0.45 mg/kg),每组7只.采用静脉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制作内毒素休克模型.长托宁各组分别于静注脂多糖后立即静注不同剂量长托宁,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动物血清TNF-α、NO、ET-1的含量.结果:休克组血清TNF-α、NO、ET-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长托宁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NF-α、NO、ET-1浓度较休克组均有不同程度减低(P<0.05),以中剂量组减低最明显(P<0.01或P<0.05).结论:长托宁能部分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相对于低、高剂量长托宁,中剂量在抑制炎症介质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与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兴昌  刘红珍 《现代康复》2000,4(10):1587-15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