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表现及语言训练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功能性构音障碍是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中最常见的语言障碍.影响了患日常的交流能力、心理发育、学习,成年患甚至影响工作及社会交往。因此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2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其中15例为4~11岁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10例为17~25岁成年人。方法:对1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及1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成人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主要观察指标:①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②儿童与成年患语言治疗的治愈率。③观察语言训练的次数。结果:构音检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主要错误方式为歪曲、置换,主要错误音为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平均错误音儿童与成人差别无显性意义(P=0.9100)。训练时,引出每个目标音正确发音平均需时儿童较成人长(P=0.003),而每个目标音较熟练应用所需时间儿童较成人短(P=0.008)。经训练15例儿童患12例完全纠正,3例部分纠正;10例成人患9例完全纠正,1例部分纠正后失访。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儿童与成人差别不大,均以歪曲、置换的错误方式为主;语言训练效果好,但开始训练的时机应该适当,并非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背景功能性构音障碍是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中最常见的语言障碍,影响了患者日常的交流能力、心理发育、学习,成年患者甚至影响工作及社会交往.因此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2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其中15例为4~11岁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10例为17~25岁成年人.方法对1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及1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成人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主要观察指标①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②儿童与成年患者语言治疗的治愈率.③观察语言训练的次数.结果构音检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主要错误方式为歪曲、置换,主要错误音为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平均错误音儿童与成人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O.910 0).训练时,引出每个目标音正确发音平均需时儿童较成人长(P=O.003),而每个目标音较熟练应用所需时间儿童较成人短(P=O.008).经训练15例儿童患者12例完全纠正,3例部分纠正;10例成人患者9例完全纠正,1例部分纠正后失访.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儿童与成人差别不大,均以歪曲、置换的错误方式为主;语言训练效果好,但开始训练的时机应该适当,并非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构音障碍语言评价及训练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 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 12例及功能性构音障碍成人 5例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 ,比较并分析儿童及成人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的特点及疗效。结果 构音检查方面 ,儿童与成人的主要错误方式为歪曲、置换 ,主要的错误音为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儿童与成人平均错误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训练时 ,引出每个目标音正确发音平均需时儿童较成人长 (P <0 .0 0 1) ,而每个目标音较熟练应用所需时间儿童较成人短 (P <0 .0 0 1)。经训练后 ,12例儿童患者中有 10例完全纠正 ,2例部分纠正 ,治愈率为 83.33 % ,有效率为 10 0 .0 0 % ;5例成人患者全部纠正 ,治愈率为 10 0 .0 0 % ;总治愈率为 88.2 4% ,总有效率为 10 0 .0 0 %。结论 儿童与成人功能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差别不大 ,均以歪曲、置换的错误方式为主 ;语言训练效果好 ,但开始训练的时机应该适当 ,并非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错误构音的特点与语音训练方案。方法对6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儿童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为置换,其次为省略和歪曲音。经过2~6个月口腔功能训练、构音运动训练以及靶音位训练,58例全部纠正,7例部分纠正。结论置换音是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最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语音训练是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56例构音特点及语音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错误构音的特点及言语矫治方案。方法对56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进行构音评价,分析错误构音的特点,针对性制定矫治方案并进行言语矫治。结果 56例儿童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为替代和省略,主要为舌尖前音、舌前后音、舌根音。经1-8个月的语音治疗,46例全部纠正,8例部分纠正,治愈率82%。结论替代和省略是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最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语音治疗是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10-3111
目的 分析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对儿童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自拟的家庭社会环境因素调查表对56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及56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结果 儿童FAD致病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不良饮食习惯、家庭中语言环境混杂多种方言并存、开始说话语言延迟.结论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形成可能受多种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尽量避免影响言语发育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构音特点分析及言语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错误构音的特点及言语矫治方案。方法:对52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进行构音评价,分析错误构音的特点,针对性制定矫治方案并进行言语矫治。结果;52例儿童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为置换音,其次为省略音和/或扭曲音,其中声母的构音错误占绝大多数,主要为舌尖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及舌根音。经2周-7个月的言语矫治,45例全部纠正,7例部分纠正,治愈率86.5%。结论:置换音是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最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言语矫治是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有效措施,矫治效果与构音障碍严重程度及依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功能性构音障碍和构音障碍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辅音错误模式的分布特点、错误模式及形成特征,为设计语言、构音的康复方案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31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和构音障碍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构音障碍诊治仪中受试者的错误辅音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患儿6个发音部位(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和5个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的辅音错误率。结果:发音部位上,16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辅音错误率分别是21.87%、64.58%、46.03%、87.50%、31.25%、50.00%,15例构音障碍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辅音错误率分别是25.01%、80.00%、48.89%、90.57%、33.33%、53.33%;功能性构音障碍错误率最高的辅音均集中在舌尖后音(87.50%),构音障碍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错误率最高的辅音均集中在舌尖前音(80.00%),2组儿童错误率最低的辅音均集中在唇音,分别是21.87%和25.01%;4种辅音错误类型(替代、省略、歪曲、未习得)中,错误率最高者为替代性错误,2组儿童未习得率均低;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替代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前音(39.58%)和舌尖后音(39.06%),省略性错误最高的是舌尖后音(7.81%),歪曲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后音(35.94%);构音障碍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上述6个发音部位的替代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前音(55.56%)、舌尖后音(33.96%)、舌面音(33.33%),省略性错误较高的是舌面音(8.89%)、舌尖后音(7.55%),歪曲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后音(35.85%)。发音方法上,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辅音错误率分别是35.42%、40.63%、54.17%、9.38%、81.25%,构音障碍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辅音错误率分别是35.56%、73.33%、57.78%、33.34%、60.00%;4种辅音错误类型中,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替代性错误较高的是边音(56.25%),省略性错误较高的是边音(6.25%),歪曲性错误最高的是塞擦音(26.04%);构音障碍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替代性错误最高的是塞擦音(45.56%),其次是边音(33.33%),省略性错误较高的是擦音(7.78%),歪曲性错误较高的是边音(26.67%)、擦音(21.11%)。结论:发音部位方面,无论是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还是构音障碍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发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和舌面音时的辅音错误率较高,发唇音时的辅音错误率最低;辅音错误方式以替代性错误和歪曲性错误为主。发音方法方面,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发边音的替代性错误和歪曲性错误较高,其次是塞擦音及擦音;构音障碍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发塞擦音的替代性错误和歪曲性错误较高,其次是边音的替代性错误较高。功能性构音障碍和构音障碍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习得语音与正常儿童相似,错误类型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相关,制订康复计划时要兼顾辅音的错误特征。  相似文献   

9.
电针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型构音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娜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61-3861
为探讨急性脑卒中患中枢神经损伤后所致的痉挛型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对52例脑卒中伴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进行语言方面的电针及早期语言训练,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观察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2例中达到语言流利性的22例,占42%,达到语言中间性27例52%,3例为语言非流利性,占6%。电针配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患痉挛型构音障碍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康复。方法回顾1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结果治疗后错误的构音方式基本纠正,言语清晰度提高。结论语言训练对脑瘫患儿构音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听觉辨别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听觉辨别能力以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构音障碍诊断标准的儿童42例作为病例组,同年龄段正常儿童4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听觉辨别能力及智力测定。病例组同时进行语言发育水平测定。结果:依据独立危险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1∶1配对,共34对。病例组儿童对交通工具及动物声音的辨别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听觉辨别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这可能是病例组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病因之一。学龄前儿童的听觉辨别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并与总智商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儿的语音均衡式识别能力,为其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FAD患者68例(FAD组),另选择健康体检正常儿童50例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语音均衡式识别能力评估表(孙喜斌词表)对2组进行声母和韵母识别能力评估。结果:FAD组患儿声母及韵母识别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中重度FAD患儿声母韵母识别能力均明显低于轻度FAD患儿(P<0.05)。结论:FAD患儿语音均衡式识别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语音均衡式识别能力落后可能是FAD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脑瘫患儿构音障碍语言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语言治疗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9例脑瘫患儿分为常规训练组21例和家庭康复组28例,均予系统构音障碍康复训练,家庭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配合家庭训练,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构音障的变化。结果所有患儿的构音障碍均有改善,其中痉挛型患儿的显效率高于其他脑瘫类型;家庭康复组患儿显效率为39.3%,常规训练组显效率为14.3%,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康复疗效不同,家庭康复训练可提高构音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唇音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和训练方法。方法分析92 例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者和85 例腭裂术后构音障碍患者双唇音构音障碍的特点;再各选择20 例有双唇音构音障碍的患者进行语音训练。结果FAD患者中/p/置换成/b/占同类患者有双唇音构音错误总人数的78.8%,腭裂术后构音障碍患者中/b/脱落和置换分别占30.2%和60.4%。经过语音训练,两类患者双唇音构音错误的个数显著减少(P<0.001)。结论双唇音构音障碍在FAD患者中主要为/p/音的不送气化,在腭裂术后构音障碍患者中主要表现为/b/音的脱落和置换;语音训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Verb production on a sentence repetition task was compared between three groups of six children, one group exhibiting developmental apraxia of speech (DAS), one exhibiting functional articulation problems (FAP) and a control group of normally articulating children.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proportions of correct response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DAS group, and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FAP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AS and FAP group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erb usage on a sentence repetition task cannot be employed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DAS and FAP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Traditional sound-level approaches for remediation of multiple sound errors in children have several limitations. Approaches which focus on remediation of patterns of errors may be more effective in such cases; however, only spars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such approach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traditional (sound-level) program for articulation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to a phonemic contrasting (pattern) program to determine which was more efficient in remediation of multiple sound errors demonstrated by one child. Three indices were employed to judge clinical efficiency: 1) number of trials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program, 2) improvement on an articulation test after each phase of the program, and 3) improvement in spontaneous speech after each phase of the progra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attern approach was more efficient in all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