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手术时间1~8h,平均5.4h。术中出血150~1900ml,平均750ml,随访时间2—27个月,平均11个月。经手术治疗优13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1.67%。术后1例耻骨联合后及右侧髂窝感染,经清创引流恢复,其余效果均满意,下地行走最长时间5个月,最短3周。无皮肤坏死、神经损伤、脂肪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根据骨折分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能减少卧床时间,有利于功能锻炼,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根据Majeed骨折评价标准评定,优21例,良2例,可1例。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骨盆骨折一般由高能量损伤而引起,患者的伤情复杂、严重,其病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1,2]。以往常应用牵引及骨盆吊带等保守治疗,但效果均不佳,特别骨盆后环不稳定,往往留有疼痛症状,进而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行走与负重,因此目前 相似文献
4.
朴顺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210-211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6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患者满意度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及患者满意度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且患者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7):141-141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创伤,占全身骨折的3%,且其发生率有增多趋势。骨盆骨折多见于交通事故、压砸伤及高处坠落伤,可引起骨盆环完整性的破裂和髋臼骨折,通常伴有大出血。但死亡原因多为并发的严重脏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高能量损伤常导致严重的骨盆骨折,既往对骨盆骨折多采取保守治疗,但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对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扼采取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至2019年收治的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Matta影像学标准、M...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技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79例应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患者为研究组,与61例未应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的多发骨折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复位质量、功能恢复及抢救成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复位优良率为89.87%,明显高于对照组( 73.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86.08%,对照组患者术后复位优良率为 65.5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的入院距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更长,输血量、确定性手术的时长、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符合多发伤性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不稳定骨盆骨折伴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凌源市中心医院骨外科50例骨盆不稳定伴有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开展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甲组)与Stoppa入路手术治疗(乙组),各2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髋臼骨折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乙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甲组(P <0.05)。乙组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甲组(P <0.05)。乙组髋臼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甲组(P <0.05)。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P <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有髋臼骨折的患者,应用Stoppa术式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 8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差异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各42例。观察组使用内固定治疗,常规组使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坐位时间及简单负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2例并发症,包括1例切口感染, 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常规组患者术后发生9例并发症,包括2例切口感染, 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2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坐位时间为(4.11±1.09)d,简单负重时间为(6.87±1.82)周,均短于常规组的(9.42±1.34)、(9.66±2.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预后疗效佳,能够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1月新县人民医院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治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11例术前下肢短缩者,术后测量短缩0~10mm,平均2mm;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耻骨联合后及侧髂窝感染各1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依M a-jeed标准结合疼痛、行走、活动等功能评价,优17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术能维持骨盆稳定性,术后无需骨牵引,可早期起床,患者功能恢复好,跛行及腰骶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牵引治疗,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1月新县人民医院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治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11例术前下肢短缩者,术后测量短缩0-10mm,平均2mm;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耻骨联合后及侧髂窝感染各1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依M a-jeed标准结合疼痛、行走、活动等功能评价,优17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术能维持骨盆稳定性,术后无需骨牵引,可早期起床,患者功能恢复好,跛行及腰骶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牵引治疗,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18例,其中2例耻骨联合分离手术,16例不稳定型B、C型骨折.结果 随访18例,均无髋关节疼痛、患肢无短缩及跛行、创伤性关节炎等中晚期并发症.结论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疗效满意,内固定坚实可靠,骨盆环重建完整,防止创伤后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各大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