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近10年,我国体外反搏研究居领先地位,首创四肢序贯式体外反搏,在心脏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成功经验。体外反搏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工作正在不断开展,本文简述如下: 一、序贯式体外反搏的原理在病人四肢或下肢和臀部套上特别气囊套,利用病者心电作讯号,触发气囊充气和排气。当心脏舒张时,气囊迅速充气,从远端至近端序贯地压迫四肢和臀部,令血流返流回主动脉,使舒张压增高。心脏舒张期,气囊迅速排气,压迫解除,受压血管转为开放,受纳心脏收缩时经主动脉输出的血液,使收缩压降低。其循环效应总和为心脏后负荷减轻与全身器官血供增加。微循环和全身代谢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正>我院自1988年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Ⅳ型序贯式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180例、脑梗塞380例、心肌炎17例、静脉炎3例,  相似文献   

4.
高辉 《医疗装备》1998,11(9):16-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左或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硬化而发生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病。我科多年来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72例,疗效满意。冠心病体外反搏护理对反搏治疗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探讨。本组患者72例,诊数符合1979年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研讨会修订标准,凡伴有显著心功能不全(NYHA标准Ⅲ-Ⅳ级)、高血压(22.1/14.1Kpa以上)严重心律失常(Lown4°-5°及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不列入。其中,男性51例、女性21例,年龄46~68岁,平均56.…  相似文献   

5.
<正>体外反搏治疗2例,患高血压5年以上,陈旧性心梗1年以上,发生脑出血死亡1例.发生多发性脑梗塞推其原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严重,血管口径小,血管顺应性差,血  相似文献   

6.
<正>1993年1月以来,我们与脑外科密切合作,用体外反搏(ECP)治疗严重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获得初步成功.已总结的10例病人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介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和体外反搏装置的原理和临床应用。并对不同型号的装置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药物治疗已为人们所熟知。随着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CP)技术的广泛应用并获得各方公认,不少学者开始了非创伤性、机械性辅助循环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探索。1963年Dennis等首先进行了体外反搏器的研制和试用。1976年国内郑振声等与广州医疗器械厂协作,研制成功了序贯式体外反搏装置,弥补了Dennis体外反搏器的不足,为外反搏(ECP)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开辟了新路。  相似文献   

10.
<正>体外反搏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创伤性非药物治疗冠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有效的新方法.笔者从1984年12月应用体外反搏器治疗21例,因冠心病所致的各种心律失常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本组21例,男性12例,女  相似文献   

11.
<正>体外反搏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为目的用于改善心肌血供,我国开展体外反搏工作十多年来已取得到一定的效果,现代心肺复苏木(SECPR)自1960年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抢救了不少的猝死病人,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但其成功率只有10~15%.人们对其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复苏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液动力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动脉舒张压低,冠脉有效灌注不足,现已认识到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冠脉有效灌注压的直接相关.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88年5月~1993年10月,采用国产EECP-MC1型反搏装置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105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为便于临床疗效分析,本文仅对单用体外反搏治疗或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进行反搏治疗的轻型高血压病50例进行总结.资料与方法:本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31~75岁.患者系按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13.
体外反搏的原理是在心脏的舒张期把肢体血液驱回心脏,增加心脏舒张期灌注,改善心肌缺血。这种疗法最早由美国人提出。2002年,美国正式将体外反搏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指南,成为体外反搏临床应用地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外反搏系统,用图形仿真来监控体外反搏过程中血液流场的分布;用音乐跟踪反搏时病人的心率变化,使体外反搏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WFB--TV型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平均治疗时间为456小时,最长治疗时间为2010小时。另选取50例采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及尿糖变化。结果:通过4~8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血糖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尿糖亦随之减少。体外反搏后平均血糖为6.21±3.74mmol/L,显著低于体外反搏治疗前的平均血糖浓度(7.98±3.62mmol/L,P<0.01)。部分患者可减少用药量,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体外反搏对治疗糖尿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WFB——TV型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平均治疗时间为456小时,最长治疗时间为2010小时。另选取50例采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及尿糖变化。结果通过4~8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血糖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尿糖亦随之减少。体外反搏后平均血糖为6.21±3.74mmol/L,显著低于体外反搏治疗前的平均血糖浓度(7.98±3.62mmol/L,P〈0.01)。部分患者可减少用药量,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体外反搏对治疗糖尿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大荔县自1990年6月开展体外反搏以来,共治病例188例,其中冠心病71例,脑梗塞62例,眩晕44例,其它11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本文仅就44例眩晕疗效作小结如下:44例中男36例,女8例,年龄34~60岁,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规则抗心绞痛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8例曾规则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者行反搏治疗,每天1次,每次1h,12天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反搏前后症状、心电图等变化.结果:体外反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由11±6次/周减至3±3次/周),硝酸甘油消耗量亦减少(由10±5片/周减至2±3片/周),心电图ST段水平压低由0.06±0.06mV减至0.01±0.02mV,症状总有效率为80.9%,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5%.结论:体外反搏能有效地治疗对抗心绞痛药物规则治疗疗效不佳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