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兴雨 《中外医疗》2012,31(36):179-180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MSCT)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CoA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其病理分型与合并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19例CoA术前CT均诊断正确,诊断准确率100%。对合并的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骑跨、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狭窄、体肺侧枝循环术前CT均正确诊断。结论 256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对于CoA及其合并的其他畸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患者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左心室室壁瘤(Leftventricular aneurysm , LVA)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左心室室壁瘤定义为左心室部分室壁出现运动减低、不运动或反常运动,这不仅包括狭义的瘢痕组织形成的有颈薄壁的囊袋性室壁瘤,还包括了无收缩功能的薄壁含有存活心肌的瘢痕区[1]。LVA会进行性损害剩余心肌,因此,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早期诊断以及正确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室壁瘤近年来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MSCT诊断胃癌的术前应用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分析多排螺旋CT(MSCT)诊断胃癌的术前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CT表现.结果 MSCT能够清楚显示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胃癌病灶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85.9%(55/64),异常强化75.0%(48/64),软组织肿块39.1%(25/64).MSCT检出胃癌的胃周淋巴结肿大46.8%(30/64).本组病例将胃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意见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追踪对比分析,手术64例,术前分期诊断准确58例,其诊断符合率90.6%.结论 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胃癌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CP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室壁瘤(LV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AMI伴LVA患者择期行PCI治疗。术前和术后观察患者是否有室性心律失常出现、心绞痛发生情况和心功能进展情况,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左心室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局部室壁运动积分(RW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改善情况。结果术后患者无左心室血栓形成,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再次心肌梗死发生。术后6个月以后与术前比较,患者LVMI、RWMI、LVEF和心功能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年龄较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有中等程度及以下大小室壁瘤,前降支单支病变,特别是伴有侧枝循环的患者适合PCI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曾鹏程 《中外医疗》2012,31(7):21-22,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4层螺旋CT对12例胸背痛,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及后处理。结果 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A型4例,B型8例;其中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累及胸腹主动脉的4例,累及胸主动脉3例,仅累及腹主动脉1例;2例壁内血肿发展为急性夹层;2例壁内血肿伴穿透性溃疡。结论 MSCT是检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成人心梗后左心室室壁瘤(LVA)的MR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27例心梗后左室室壁瘤患者的MR影像表现,分析总结MR心脏增强对心梗后室壁瘤的诊断价值。结果27例中真性LVA 20例,假性LVA 7例;MR诊断真、假室壁瘤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彩超及DSA检查,附壁血栓及矛盾运动区域检出率同样高于彩超及DSA检查(P<0.05)。MR心脏增强检查还能精确判断早期室壁瘤局部残存活性心肌范围及损害程度。结论MR心脏增强检查诊断室壁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其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是其它检查所不具备的,对于急性期室壁瘤临床血管再活化及恢复微循环治疗前评估存活心肌及了解病变范围,提供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640层CT(640- MSCT)定量评价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探讨两种方法测值的相关性及在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2例,分别行RT-3DE和640- MSCT心脏增强(分别采用自动法和手动法)检查,测量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两种方法各测量值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RT-3DE测得左心容积及功能指标与640- MSCT (自动、手动两种方法)测值(LVEDV、LVESV、LVSV及LVEF)间相关性较好(P<0.01);(2)640- MSCT与RT-3DE左心室容积与心功能测值之间差别在于:LVEDV、LVESV两项指标640- MSCT测值均高于RT-3DE测值(P<0.05),LVSV值640- MSCT测值稍高于RT-3DE测值(P>0.05),而LVEF值640- MSCT测值稍低于RT-3DE测值(P>0.05)。结论640- MSCT与RT-3DE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容积及功能方面高度相关,RT-3DE可推荐为临床首选影像学检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各自特点,将640- MSCT与RT-3DE结合使用,可提高临床的影像学诊断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38例,采用philips256层螺旋CT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29例急性肺栓塞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17例(58.6%),偏心型充盈缺损5例(17.2%),完全闭塞型充盈缺损7例(24.1%),9例慢性肺栓塞表现为附壁型充盈缺损。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确诊PE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80例AMI合并LVA患者。根据LVA病理解剖分型将患者分为A组(AMI合并功能性LVA)、B组(AMI合并解剖性LVA)和C组(AMI合并血栓性LVA),分别为31例、28例和21例。采用RT-3DE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排血量(CO)、球形指数(SPI),并按照体表面积(BSA)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心脏指数(CI)。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上述各参数的变化,分析术前及术后2个月LVEF、SPI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组患者手术前后LVEDV、LVESV、LVEDVI、LVESVI降低幅度小于A、B组(P <0.05);C组患者手术前后CO、CI升高幅度大于A组,但小于B组(...  相似文献   

10.
陈刚文  周勇  李兴斌  王建秋 《吉林医学》2009,30(20):2401-24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静脉尿路造影(IVU)肾脏不显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VU检查肾脏不显影而行MSCT扫描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平扫24例,肾脏增强双期扫描19例。原始数据经薄层重建后传输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或/和曲面重建(CPR)后处理。结果:40例明确了诊断,误诊3例,诊断符合率为93.0%。其中肾脏病变5例,肾盂输尿管病变30例,膀胱癌3例,输尿管外压病变2例。结论:肾脏不显影适于多层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11.
张惠英  井淑艳  陈伟彬 《医学综述》2014,20(19):3603-3605
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256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准确性,评价256MSCTC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3年3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1个月内同时进行256MSCTCA检查及SCA检查的39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并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以SC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256MSCT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及管腔狭窄程度≥75%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96.39%、88.24%、97.53%、83.33%、98.34%、2.47%、11.76%和97.83%、92.11%、98.26%、79.55%、99.41%、1.74%、7.89%。256MSCT及SCA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管腔中、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37、0.842。结论 256MSCTCA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阴性预测值较高,256MSCT应作为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与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冠脉分支的显示能力。方法对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征求患者同意,对该组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作为做对照。B组行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结果 A组质量评分为(2.50±0.43)分,B组质量评分为(2.49±0.52)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冠状动脉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50%的狭窄的敏感性为95.6%(66/69),特异性为95.7%(114/119),阳性预测值92.9%(66/71),阴性预测值97.4%(114/117)。结论 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与256层螺旋CT无明显差异;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142例经手术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分别计算腹部立卧位X线片(X线CR)和16层螺旋CT对肠梗阻定性、定位、程度及病因的诊断符合率(准确率),并行率的统计学比较。结果腹部X线CR对肠梗阻定性诊断、梗阻原因诊断、梗阻部位诊断、梗阻程度诊断符合率均显著小于16层螺旋CT(P<0.05);患者舒适度、图像清晰度均显著小于16层螺旋CT(P<0.05),而操作难度却显著高于16层螺旋CT(P<0.01)。结论 16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定性、定位、程度、病因等方面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沈栋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9):684-68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和治疗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均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IT多层螺旋CT行平扫及增强容积扫描。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程度及范围,并对部分溶栓治疗后患者进行螺旋CT复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5例肺动脉栓塞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共187支,主干2支;左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均累及96支,仪肺动脉分支累及89支;增强后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的充盈缺损,有4种表现形式:部分充盈缺损67支,完全闭塞47支,附壁充盈缺损38支,轨道征35支。间接征象表现为肺灌注期马赛克征6例,肺梗死灶8例,肺动脉高压4例,胸腔积液27例。16例溶栓治疗后患者复查见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子部分和完全吸收。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在栓塞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及临床治疗后观察上,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190例脑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并均进行脑动脉DSA,对两种方法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同时对CTA漏诊脑动脉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DSA诊断为脑动脉瘤190例,共228个病灶;行CTA检查,诊断脑动脉瘤172例,共210个病灶,CTA与DSA比较,检出率为92%;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两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漏诊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是去骨同时去掉近颅底的动脉瘤、主观上重建和观察欠缺、动脉瘤本身因素。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脑动脉瘤有价值的方法。了解CTA脑动脉漏诊原因,加以改进,能提高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景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累范围及其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和破裂口均得到清晰、全面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解剖细节,可作为首选方法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与AMI后室壁瘤(LVA)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2013年2月诊治AMI患者67例,根据有无LVA形成分为LVA组35例,无LVA组32例。AMI发病后12 h内检测患者血液H-FABP、NT-proBNP、cTnI,同时左室造影(LVG)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指数(WMS)。并分析心脏造影各参数与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LVA组Ki1lip III级患者占10例(28.57%),无LVA组占1例(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LVA组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cTnI水平显著低于LVA组患者(P<0.05或P<0.01);心脏造影各参数显著优于LVA组患者(P<0.05)。血浆H-FABP、NT-proBNP、cTnI水平与心脏造影各参数(LVESVI、LVEDI、WMS、LVEDP)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P<0.01)。结论AMI发病后LVA形成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cTnI水平升高,其可较好地提示AMI发病后LVA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建立兔室壁瘤模型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白兔80只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20只。根据不同开胸方式和结扎不同冠脉建立兔室壁瘤动物模型。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采用剪开正中胸骨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动脉中段;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采用剪开正中胸骨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和左旋支动脉中段;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采用左侧胸腔第3~4肋间隙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动脉中段;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采用左侧胸腔第3~4肋间隙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及左旋支动脉中段。饲养4w后,应用实时i维超声心动图进行模型评价,比较不同开胸方式和结扎不同冠脉建立兔室壁瘤模型的成功率、存活率及室壁瘤形成特点。结果(1)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动物存活率(90%、95%)明显高于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与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65%、70%)(P〈0.05)。(2)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室壁瘤形成率(84%、86%)明显高于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与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50%、53%)(P〈0.05)。(3)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瘤容积(LVAV)较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与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明显增加(P〈0.05),LVEF明显下降(P〈0.05)。结论结扎不同冠状动脉对建立室壁瘤模型动物存活率和造模成功率有直接的影响,结扎左前降支和左旋支建立室壁瘤模型的模型成功率较高,可形成容积较为固定的室壁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双重超声造影与256层胃增强CT三期动态胃增强扫描对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患者的双重超声造影及术前256层胃增强CT三期动态胃增强扫描资料,与术后病理比较得出准确率,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术前双重超声造影、256层胃增强CT对早期胃癌T分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4.0% (57/89)和43.8% (39/89).67例No期患者两项检查的准确率为77.6% (52/67)和86.6% (58/67);22例N+期患者准确率为68.2% (15/22)和77.3% (17/22).结论:胃双重超声造影在诊断早期胃癌T分期上较256层胃增强CT有更准确的意义;在N分期中胃双重超声造影较胃增强CT正确率略低,两者结合对诊断早期胃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