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AD)发病率低,但它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主动脉病变,死亡率高。高血压为主要诱因,多急性起病,临床多为突发剧烈胸或上腹痛,向背、腰部放射,如能准确显示病变类型、范围、破口及分支受累,可以及时做出处理,对病人预后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文献就主动脉夹层在超声、X线、血管造影、CT及MRI上的表现作一综述。主动脉夹层过去曾称为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内、中膜间出现裂隙,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中膜的中1/3与外1/3之间,并使其剥离形成血肿,血肿在动脉壁内扩展延伸,形成所谓“双腔”主动脉。多数在主动脉壁内可见2个破口;1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行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结果双源CT三维图像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大小、形态、变化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的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理解剖关系,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直接影像信息.anatomy relationship of 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 and provide direct image information for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排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平扫及血管成像对图像进行VR、MIP、MPR、CPR等图形处理,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CT表现。结果64排螺旋CT的强大的图像处理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大小、形态、变化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创、全面等优点,对于主动脉壁内血肿选择治疗方案或术后随访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循环血液渗入动脉壁中层,为少见的致命性疾病,主动脉中层变性是发病的必要条件.高血压病人主动脉壁长期应激,胶原及弹性组织长期发生囊样变性或坏死,促发本病的法身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CT诊断的正确性. 方法对46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增强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增宽、动脉壁钙化、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破口位置及内膜剥离范围. 结论螺旋可以满足临床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需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所需信息.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多层螺旋CT数据重建在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主动脉壁内血肿病例11例,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数据薄层重建后进行MPR、CPR、MIP、VR等后处理。结果发现,11例患者中StanfordA型2例、B型9例。平扫增厚主动脉壁呈高密度10例。等密度1例,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增厚主动脉壁均未见明显强化,主动脉内膜小渗漏孔1例。合并主动脉溃疡6例,主动脉瘤样扩张1例。由此可知,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范围、并发症、合并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鉴别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7.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未经治疗的患者,约21%于24h、60%于2周、90%于3个月内死亡[1],绝大多数死于主动脉破裂。急性AD主动脉破裂与诸多因素有关:如高血压、情绪波动、剧烈活动、用力排便等,我们通过急性A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了解急性AD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发现患者的死亡率除与病情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腔内血流由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层,动脉中层与外膜分离,形成假腔.其病理基础是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的退行性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可引起夹层破裂、心脏压塞、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9.
张涛  宋静 《吉林医学》2013,(32):6750-6751
目的:了解多排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主动脉检查的患者54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结果:全部病例中共检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45例,占83.33%,其中主动脉夹层21例(占46.67%),主动脉壁内血肿9例(占20.00%),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9例(占20.00%),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者6例(占13.33%)。AD的不同部位病变和不同性质病变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能够快速、无创地显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各种病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主动脉夹层瘤是主动脉壁中层内裂开,并且在这裂开间隙有流动或凝固的血液。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5%的患者在夹层发生后48h内死亡,75%的患者在2周内死亡。90%以上的患者有剧烈疼痛,多在激动或突然的剧烈运动时  相似文献   

11.
董茜  李东旺 《海南医学》2008,19(3):12-13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主要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83.3%)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超声、螺旋CT、MRI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为90%、93.8%和100%;综合治疗后存活24例(66.7%),死亡12例(33.3%)。结论主动脉夹层基础疾病主要是高血压,以急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超声、CT、MRI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死亡率高,对高危病例积极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可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曾鹏程 《中外医疗》2012,31(7):21-22,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4层螺旋CT对12例胸背痛,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及后处理。结果 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A型4例,B型8例;其中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累及胸腹主动脉的4例,累及胸主动脉3例,仅累及腹主动脉1例;2例壁内血肿发展为急性夹层;2例壁内血肿伴穿透性溃疡。结论 MSCT是检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快速、无创检查方法,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肾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2例急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腰腹部疼痛和高血压,10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有低热,均没有肉眼血尿。10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增强CT和CT动脉造影显示出肾脏梗死病灶。11例抗凝治疗缓解了症状,1例行溶栓治疗保留了肾脏功能。结论急性肾梗死是一个容易漏诊或延误诊断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不足以做出诊断。增强CT和CT动脉造影是急性肾梗死首选的诊断方法。早期溶栓和抗凝治疗对肾脏功能的恢复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3例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腰腹部疼痛, 无明显肉眼血尿。2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及血CRP升高。增强CT和CT动脉造影显示出肾脏梗死病灶。积极中西医联合抗凝护肾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更易误诊,增强CT和CT动脉造影是首选的诊断方法。中西医联合抗凝护肾治疗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急性胸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64层螺旋CT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肺动脉进行图像重组,分析成像质量。结果 18例患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28例患者为急性肺动脉栓塞,5例患者发生在胸主动脉夹层,检查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在2-4分,57例患者肺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61例患者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2±1.1)s,扫描范(27.61±1.62)cm。结论在急性胸痛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在8s完成检查,得到主动脉以及肺动脉等图像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为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总结16例AD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CT的特点和治疗转归.结果AD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且不具特异性,但突发的剧烈疼痛仍是AD的主要诊断线索.超声心动图及增强C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二者可作为确诊AD的主要无创检查手段,心电图和普通X线仅供参考.药物治疗可缓解疼痛,稳定病情.结论AD并非罕见,对中老年突发剧烈疼痛,尤其伴高血压者应警惕本病,及早行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是早期确诊的关键.各型AD均离不开药物治疗,高危病人应及时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赵文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443-1444
目的 提高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率,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9例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表现、高危因素、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结果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此外还有胸痛、咯血、惊恐、昏厥等症状;高危因素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吸烟、心脏病等;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是CT肺动脉造影,临床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结论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T肺动脉造影可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对于提高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提高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4月收治的5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中有49例(84.5%)诊断为高血压,35例(60.3%)以突发的撕裂样疼痛为主。D-二聚体、胸片、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磁共振检查敏感性分别为87.5%(21/24)、28.6%(8/28)、45.2%(14/31)、100.0%(53/53)、100.0%(2/2)。首诊误诊率高,为44.8%。结论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应尽早行主动脉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马凡氏综合症和妊娠;主要临床表现有胸痛、心悸、气短,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脏杂音;胸片、CT扫描、超声心动图可见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内膜撕裂、出血等。11例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主要治疗措施是控制血压和心率,其中3例死亡,1例转院,7例存活。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致缺血性肠病的影像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行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肠缺血患者6例,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全腹CT扫描,其中4例增强扫描。以横断面原始CT图像加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肠系膜上动脉成像评价。结果6例患者中3例急性肠缺血,临床表现急性腹痛,3例均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CT增强扫描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管腔内充盈缺损,轻度、中度狭窄,狭窄度介于50%左右。慢性肠缺血3例,表现为与进食有关慢性腹痛,肠系膜上动脉长段或局限性钙化狭窄。6例中2例发生轻症肠梗阻,肠管积气积液扩张,肠壁增厚模糊。6例患者临床非手术治疗,疗效明显。结论螺旋CT可以明确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致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