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头低脚高位和CO2气腹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硬膜外组EA组,18例和全麻组GA组,15例,监测头低脚高位,气腹及术毕各时点的呼吸与循环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头低脚高位对呼吸循环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气腹时PaCO2、PETCO2均增加P<0.01;气腹时EA组HR和MAP均无明显变化P>0.05,GA组明显增高P<0.01,但实际值与EA组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ASAⅠ~Ⅱ级患者可选用硬膜外麻醉行妇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57-1460
目的:探讨FloTrac/Vigileo监测下妇科腔镜手术不同角度头低脚高位血流动力学及灌注指数(PI)的变化。方法:将6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n=20)、B组(n=21)、C组(n=21),分别倾斜10°、20°、30°的头低脚高位。利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患者气腹前(T_1)、气腹后1 min(T_2)、改变体位时(T_3)、气腹结束后1 min(T_4)及气腹结束后5 min恢复体位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利用血氧监测仪监测末梢灌注指数(TPI),并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T_1时刻比较,各组T_2~T_3时刻HR、MAP均明显升高(P<0.05),C组T_3时刻CO、SV均较T_2时刻明显升高(P<0.05)。与T_1时刻比较,各组T_2~T_3时刻TPI均下降(P<0.05),C组T_3时刻TPI明显低于T_2时刻,且低于A组、B组(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CO、SV在T_2~T_3时刻明显升高(P<0.05)。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气腹时间、手术时间随之缩短(P<0.05)。结论:FloTrac/Vigileo系统可实时监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而头低脚高位20°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是相对理想的倾斜角度,既能保证良好的手术视野,还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和TPI稳定,缩短气腹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术体位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7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T组和D组,每组20例。T组取截石位,头低脚高位30°后,调高手术床背板至水平,D组作为对照组,取截石位,头低脚高位30°体位。两组麻醉方法相同。分别于全麻后5min(T0)、手术体位5min(T1)、手术体位10min(T2)、20min(T3)、30min(T4)、40min(T5)和手术结束恢复平卧位10min(T6)时,记录眼内压,同时观测SBP、DBP、HR的变化。结果术中各时点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5时点眼内压显著升高(P<0.05);T组与D组同一时间点比较,眼内压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调高手术床背板至水平,改变手术体位的方法,可有效抑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高眼内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心输出量(CO)的变化。观察不同气腹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个组,每组纳入患者40例。A组患者术中控制气腹压10mmHg,B组患者气腹压控制12mmHg,C组患者气腹压控制15mmHg。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入室后静卧3min后麻醉诱导前(T0)、患者予麻醉气管插管后5min(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15min(T3)、气腹后30min(T4)、气腹结束后1min(T5)、气腹结束后5min(T6)及手术结束拔管后5min(T7)各个时间点的CO、HR和MAP,观察并记录相关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气腹后HR、MAP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而CO气腹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1h内的妇产科腹腔镜手术,采用10~15mmHg均对患者心输出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与非气腹对全麻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妇产科ASAⅠ~Ⅱ级子宫肌瘤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气腹压力组(P组,n=30),非气腹压力组(NP组,n=30)。监测2组患者麻醉前(T_0)、全麻后5 min(T_1)、气腹或悬腹后10 min(T_2)、30 min(T_3)、气腹结束或放下腹壁后20 min(T_4)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气道压力(Paw)、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眼内压(IOP),并进行比较。结果与T_0比较,P组T_2、T_3时点P_(ET)CO_2、PaCO_2、Paw、MAP、HR和IO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组仅IOP显著升高,而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NP组比较,P组T_0、T_1、T_4时点各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点P_(ET)CO_2、PaCO_2、Paw、MAP、HR和IOP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_2气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呼吸、循环功能和眼内压有一定的影响,而非气腹腹腔镜手术虽然对眼压有一定的影响,但较气腹腹腔镜手术大幅减小,且可避免CO_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头低位和CO2人工气腹可以导致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升高,造成围术期视力损害[1,2],中心静脉压(CVP)的升高是导致手术期间患者眼压一过性升高的主要原因[3],本研究拟评价自制胸肩头固定垫(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号201220383099.4)预防手术期间患者眼内压及CVP增高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平均  李兵 《河北医学》2014,(11):1882-1885
观察评价腹腔镜手术期间镇静剂量的丙泊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不同体位和CO 2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总结不同体位和气腹的临床效果及丙泊酚辅助麻醉的应用经验和心得。方法:选择ASAⅠ-Ⅱ期的女性患者200例,年龄18-58岁。按手术类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头高足低体位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的患者100例;B组,术中采用头低足高截石位实施腹腔镜妇科手术组的患者100例,其中不易摆放截石位的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仰卧位。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监测呼吸、血压、脉搏、心电图等基本体征。麻醉前预先输入平衡溶液或代血浆补充血容量。丙泊酚负荷剂量2mg/kg,连接微量泵注丙泊酚3-5mg· kg-1· h-1维持术中镇静,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循环和呼吸的变化,包括气腹前(T0)、气腹后10min(T1)、体位改变后15min(T2)、体位改变后30min(T3)和撤除气腹恢复体位后10min(T4)各时点的MAP、HR、PETCO2气道峰压(Ppeak)。监测患者是否出现麻醉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术中麻醉效果良好,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5min心率(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变化幅度不显著(P>0.05),T1、T2、T3时点的MAP、HR、P ET CO2和Ppeak 明显高于T0时点( P<0.05);2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镇痛总有效率为97.50%,11例患者术后肩部疼痛,所有患者无恶心呕吐,无气腹导致的麻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加强麻醉管理和监测的前提下使用诱导剂量的丙泊酚,麻醉效果满意,可有效抑制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气腹和体位均可以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头低足高位的影  相似文献   

8.
邓胜华 《中国医疗前沿》2011,(20):49+54-49,54
目的观察腹腔镜妇科手术中CO2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4例行腹腔镜妇科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5min、放气后平均动脉压(MAP)、HR、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气道压(Paw)的变化。结果与气腹前相比,气腹后15minMAP增高,HR增快,Paw、PETCO2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进行妇科手术时,CO2气腹可对呼吸、循环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控制气腹压力,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可以减少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腔镜妇科手术气腹、体位改变对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2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Ⅰ组n=15)和开腹手术组(Ⅱ组n=14);测量Ⅰ组麻醉前、气腹头低位(30、60、120 min)、水平位撤销气腹等多个时点及Ⅱ组相对应时点的眼压.结果 Ⅰ组患者手术期间各时点眼压均高于麻醉前(P<0.001),气腹头低位120 min眼压高于其他时点(P<0.001).各对应时点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Ⅰ组均高于Ⅱ组(P<0.001).结论 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处于高眼压状态,并随气腹、体位时间的延长而进行性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气腹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二氧化碳(CO2)气腹压力分别设置12 mm Hg和15mm Hg,比较两组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在气腹建立10 min时(T1)、气腹建立20 min时(T2)时两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升高(P0.05),且T2时刻的HR、MAP稍高于T1(P0.05),而两组间比较观察组T1时、T2时刻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2气腹压可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在保证术野的情况下应选择低气腹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和S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组联合使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S组联合使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气腹后20min(T2)、气腹解除后10min(T3)4个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末CO2分压(PETCO2)、IOP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T0相比,T1、T2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均下降(P<0.05);各时点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MAP与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ETCO2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内与T0相比,T1、T2时点患者的IOP均有所上升(P<0.05),且T1、T2时点S组较P组IOP上升明显(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降低患者IOP的作用明显优于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气腹体位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手术类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体位进行手术治疗,采集两组患者气腹前(T0)、气腹后10min(T1)、体位改变后15min(T2)、体位改变后30min(T3)及撤除气腹并恢复体位10min (T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并进行比较。结果 T1、T2、T3时点两组患者MAP、HR、Ppeak及PETCO2与T0期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2、T3时点MAP、Ppeak、PETCO2明显高于对照组,T4时点观察组MAP及H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体位是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手术操作选择最为适宜的体位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30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对妇科腹腔镜术中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及麻醉处理作进一步探讨。方法 从我院近2年来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例中随机选择30例,于气腹前、气腹后10、30、45min及放气后10min分别记录HR、MAP、SpO2、PetCO2及Paw值,分析经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后,各参数值的变化,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气腹后各时段PetCO2明显上升(P〈0.05),Paw亦显著升高(P〈0.01),而HR、MAP较气腹前增加,SpO2较气腹前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机械通气参数能有效克服CO2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造成的影响。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有其特殊性,须严密监测,合理调整机械通气参数,以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头低截石位和Trendelenburg位两种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及其他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分为头低截石位组和Trendelenburg组。患者入室后通过无创心排血量监护仪NICOM®系统记录CO基础值。气腹建立后,将患者置于头低30°位(T0),每隔1 min测量心率(heart rate,HR)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和CO等血液动力学参数,共10 min(T1~T10);每隔5 min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总外周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TPR)。结果 将患者置于头低30°位的前6 min内,头低截石位组CO下降幅度显著高于Trendelenburg组(T0:-31%±19% vs.-9%±34%;T1:-32%±18% vs.-16%±38%;T2:-33%±19% vs.-16%±26%;T3:-32%±22% vs.-16%±28%;T4:-31%±18% vs.-12%±38%;T5:-30%±17% vs.-14%±37%;T6:-31%±17% vs.-14%±33%,P均<0.05)。头低截石位组患者的MAP基础值为(97±11)mmHg,显著高于Trendelenburg组的(85±6)mmHg。头低截石位组患者的MAP在T0出现明显下降(-8%±16%),Trendelenburg组患者的MAP在T5和T10显著升高(T5:9%±15%,T10:12%±18%)。结论 气腹建立后的最初10 min内,头低截石位患者的CO较Trendelenburg位患者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循环的变化。方法: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28例,七氟醚麻醉诱导与维持,分别记录每例患者诱导麻醉前、插管后,吸七氟醚5 min后、气腹时、气腹后5 min、放气腹时、术毕时、拔管时及离室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结果:麻醉诱导后,HR、MAP、CVP稍有上升,至吸七氟醚5 min后轻度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时进一步降低并持续至拔管前,拔管时各指标均有一过性升高,跟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离室时恢复至诱导前水平。结论:七氟醚麻醉能够维持腔镜手术的循环稳定,适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气腹对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40例,按手术单双号随机分为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间歇正压通气(IPPV).腔镜组采用特伦伯格卧位,对照组采用截石位.分别于气腹前和气腹后30 min、60 min及放气(术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均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患者入室后基础值(T0)、插管后3min(T1)、气腹后10min(T2)、气腹后40min(T3)、解除气腹后20min(T4)的MAP、HR、PETCO2等指标,于相应时点采集静脉血3m1测定血清皮质醇(Cor)浓度及血糖(Glu)含量。结果两组间MAP、HR、Glu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含量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含量较低;各时间点比较,术中两组MAP、HR均升高,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Glu含量均先升后降,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间与组间交互效应,HR、MAP各时间点与组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Cor各时间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舒芬太尼组中T1、T2、T3、T4时间点测得血清Cor含量均较芬太尼组低,Glu在术中各时间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舒芬太尼组T1、T2、含量比芬太尼组低。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均有效地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刺激所造成的应激反应,但舒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引起的Cor分泌,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异丙酚、瑞芬太尼配伍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手术病人,术前无眼科及其他合并症。随机等分为两组P组(异丙酚组)和S组(七氟醚组),常规诱导麻醉,气管插管,P组配伍应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组维持全身麻醉,S组联合应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组维持全身麻醉。观察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气腹后20min(T2)、气腹解除后(T3)不同时点上测病人的眼压(IO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末CO2分压(PETCO2)的变化。结果:与T0时间点比较时,T1、T2各时间点病人的MAP、HR均下降(P>0.05);同时间点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两组病人PETCO2均在正常范围,两组之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内与T0指标相比,T1、T2各时间点病人的IOP均有所上升(P<0.05)。在T1、T2时间点S组较P组IOP上升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应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配伍麻醉降低患者IOP的作用明显优于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3.5μg/ml效应室浓度异丙酚联合1.5ECe50(3.6n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吸入麻醉进行比较。方法:30例ASAⅠ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双道静脉效应室靶控输注组(PR组)及七氟烷-氧化亚氮吸入组(SN组),每组15例。监测两组病人围术期的血压、心率(HR)和BIS值;并采用CO2重吸入法测定手术期间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体循环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PR组15例病人血压波动均在适宜麻醉范围内,1例病人在气腹5min时心率低于50次/min而需用阿托品处理;术中PR组所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SN组15例病人中有9例术中血压超出适宜麻醉范围而需静注异丙酚并加大七氟烷吸入浓度加深麻醉;PR组术中气腹15min内各时间点的血压与HR均低于SN组(P〈0.05或0.01),PR组术中气腹后的CO与CI均低于SN组(P〈0.05或0.01)。结论:吸入麻醉腹腔镜手术中呈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异丙酚-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麻醉的组合模式比传统吸入麻醉可更有效地控制麻醉和手术操作所带来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