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输血性疟疾防治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疟疾主要通过媒介蚊虫叮咬传播 ,也可通过非正常途径输血或受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传播 ,特别是在疟疾自然传播阻断多年的地区和非疟疾流行区发生受血者疟疾流行 ,对输血安全和灭疟成果的巩固都将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对输血性疟疾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立论依据】 疟疾作为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防控已被写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我国也正式提出到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这一宏伟目标。“疟原虫发育阶段机理及其在疟疾传播阻断上的应用的研究”被国际疟疾消除专家委员会定位为今后疟疾研究的重点方向,由此提示切断疟原虫在人与媒介按蚊之间的传播是人类彻底消除疟疾的根本策略。 【设计思路】 鉴于疟原虫有性发育阶段的配子体是由人类至媒介按蚊传播的唯一形式,同时,目前研究的疟疾传播阻断疫苗(TBV)候选抗原P230、P48/45、P25/28均难以产生完全的传播阻断效应,因此,进一步拓展和深入与疟原虫有性发育密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综合基础性研究无疑是确立有效的传播阻断策略的必需依据。 【实验内容】 (1)采用生物信息学筛选、确定TBV候选蛋白。(2)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利用原核和无细胞表达系统表达及纯化重组蛋白。(3)实验动物免疫,收集抗血清,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滴度,蛋白质印迹检测重组蛋白活性和特异性,IFA确定候选蛋白在疟原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特点。(4)通过动合子体外培养和直接蚊喂养实验,评价传播阻断活性。(5)利用双交叉重组的遗传学分析技术建立敲除和标记候选基因反应体系,进一步评估候选蛋白的传播阻断效应。 【材料】 伯氏疟原虫(Pb ANKA)、BALB/c小鼠和媒介按蚊。 【可行性】 (1)课题组成员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2)拥有鼠疟—媒介按蚊实验系统。 【创新性】 从切断疟原虫传播的根本环节出发,聚焦于新型疟疾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确定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东省徐闻县疟疾流行特征与趋势,为今后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归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徐闻县1996~2005年疟疾发病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来疟疾发病率波动在0~2.56/10万之间,平均年发病率0.70/10万;1996~2005年疟疾发病呈散发状态,1997年开始所有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4岁的要幼儿无病例.外出感染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7.83%;发病人群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农民占58.7%,民工占26.08%,从事的工种主要是砍树、种植和打石;1997年以后的疫点全部是非活动性新疫点.结论 徐闻县近年疟疾病例主要以本地居民外出打工感染为主;本地疟疾传播已被阻断.因此,主要加强外出回归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对外出到疟疾区务工人员实行卫生宣教,在徐闻有可能实现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近10年疟疾监测及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林荣幸  张贤昌  吴军  吴旭光  朱泰华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0):1095-1097,1083
目的探讨广东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疟疾病人个案表确定病例性质和发病前所从事的职业。媒介监测以半通宵人诱法,然后将捕获的按蚊进行种群鉴定和解剖。结果1996~2005年广东省共发现疟疾11852例,年发病率在0.020/万~0.370/万之间;10年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11677例,平均每年检出1167.7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占47.46%,本省居民占52.54%。通过职业分析,从事打石、砍伐和种养等职业的患病率最高。近10年间日疟是广东省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在10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7种按蚊,未发现子孢子自然感染。用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阻断媒介传播疟疾效果显著,可作为处理流动人口疟疾疫点的重要措施。结论广东省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目前疟疾流行以散发或输入为主,主要抓住病例的早治疗和疫点的早处理,阻断疟疾在广东省的传播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贵州省南部传疟复媒地区的防治状况,为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10年间的疟疾疫情资料,统计发病频率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荔波县2001~2010年疟疾发病率波动在2~8/万之间,累计病人684例,以间日疟为主。本地感染发病居多,是贵州省疟疾流行重点地区之一。结论: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提高诊断敏感度,重视传疟媒介监控和病灶点处理,广泛开展宣传,增强个人防护,强化流动人口疟疾防治管理等综合性措施的有效落实仍是当前阻断疟疾传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几代人不懈努力下,我国疟疾防控从控制到消除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经过10年国家消除疟疾行动,成功阻断了本地传播,实现了年发病数从3 000万到0。尽管我国成功消除疟疾,但全球疟疾流行依然严重,我国原疟疾流行区仍存在传疟按蚊,每年有数千例境外输入病例,跨境阳性按蚊对边境地区再传播造成新的风险。防止输入再传播将成为我国消除疟疾后长期工作任务。本文总结了我国消除疟疾5项支柱和“1-3-7”策略,分析了全球疟疾形势和我国消除疟疾后的再传播风险新特点,提出了加强对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的支持、适时调整再传播风险分层、加强医疗机构对输入性疟疾的诊治能力和疾控机构再传播风险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重视特殊抗疟产品生产/供应和创新研究等对策、措施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预测宾阳县疟疾控制后期流行趋势,为宾阳县实施全县消除疟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对本地、外地居民进行病原监测,计算疟疾阳性率,然后根据原虫阳性率对宾阳县的疟疾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10年共进行本地居民发热血检36925人,未检出阳性;共血检流动人口3344例,检出阳性2例,阳性率为0.06%.宾阳县疟疾发病率除2008年为0.02/万外,其余均为0.本地居民血检平均原虫阳性率0,流动人口血检平均原虫阳性率0.06%.结论 宾阳县疟疾发病仍控制在1/万以下,疟疾传播阻断.主要继续加强疟疾监测,特别是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在宾阳实现全县基本消除疟疾的目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各监测点疟疾流行情况,考核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以学龄儿童为检查对象,对监测点进行纵向监测,通过学龄儿童疟疾抗体水平分析疟疾流行态势。结果 5个监测点的疟疾抗体阳性率从2005年的5%左右下降到2010年1%以下。结论各监测点的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遏制,疟疾传播似已阻断,表明我省的抗疟措施得力,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皖北中华按蚊传播疟疾密度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皖北中华按蚊传播疟疾密度阈值,为当地疟疾监测、预警与防制提供合理的评价指标。方法选取安徽北部中华按蚊分布区疟疾发病率较高的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路楼村为调查点,于2005年8~9月现场调查媒介按蚊的叮人率、经产蚊比例、人血指数,调查人群疟疾发病率、原虫率以及疟疾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的平均间隔期,收集观察期间的平均气温数据。根据基本繁殖率概念计算以媒介按蚊临界叮人率为指标的传播疟疾密度阈值。结果中华按蚊的人血指数为0.1771,平均经产蚊比例为0.51,当地中华按蚊的实际叮人率为11.1877、临界叮人率为7.6340,实际叮人率是临界叮人率的1.47倍。结论安徽北部试点中华按蚊的实际叮人率需要降低47%以上,才能阻断当地中华按蚊引起的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淮安市来自疫区归国人员疟疾感染,探讨输入性疟疾监测管理措施. 方法 对淮安市2008~2010年来自疫区归国人员疟疾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三年间从非洲(主要是尼日尼亚、安哥拉、加纳等国)回国劳务人员中感染疟疾共60例,结合流行病学史,判定为输入性疟疾.对所发生疫情,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及时进行处置,未发生二代传播. 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紧密合作,强化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管理,以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11.
孙道宽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2):149-150,152
目的了解金湖县1960~2011年疟疾发生和分布规律,探讨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收集金湖县1960年以来疟疾感染资料、回顾性分析疫情特点、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结果金湖县原属非稳定性中低度疟疾流行区,经过50多年的防治,疟疾发病率自1992年起连续20年控制在1/万以下,连续10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检阳性病人,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结论疟疾对金湖县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但其传播和流行的因素依然存在,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2.
国际边境地区是疟疾等传染病流行最严重地区,也是疾病防控最困难,防控能力最薄弱的地区。我国受境外周边国家疟疾影响最为严重的是中缅、中老边境地区,特别是缅甸边境地区。输入性疟疾对我国消除疟疾造成严重威胁,解决边境疟疾难题,对我国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云南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对边境地区消除疟疾的策略技术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消除疟疾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病率从2000年的21.79/10万下降至2014年的0.95/10万,本地感染区域明显减少,从2010年的39个县市减少到2014年有9个县市。另一方面,云南边境地区消除疟疾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困难,本文对该地区消除疟疾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进行评述,以进一步推进云南消除疟疾进程。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寄生虫病,其中以恶性疟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尽管采取多种控制措施,但疟疾仍然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全球发生疟疾2.16亿例,并导致44.5万人死亡。因此对疟疾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青蒿素是一种来源于我国传统药用植物黄花蒿的抗疟药物,其发现以来作为疟疾治疗的特效药得到了广泛使用,为全球控制疟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疟疾的作用机理、药物代谢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我国中部地区五省疟疾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疫情报告、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栓、血清学调查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五省200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2744例,占全国疟疾发病的67%,平均发病率1.13/万,比2005年上升109.8%。病例主要分布于安徽和河南两省,报告病例40008例,占五省病例总数的93.6%。输入性疟疾病例458例,其中输入性恶性疟56例。2006年传播休止期治疗9.4万人,流行李节服药治疗11.6万人,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和疑似病人51907人次,实施药物滞留喷洒或杀虫荆浸帐灭蚊保护人口13,6万人。血栓发热病人161.22万人次,阳性者21889人,阳性率1.36%,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1.2l%。抗体阳性率1.79%(24/13454);居民带虫阳性率0.32%(134/41534)。结论五省尽管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但疟疾疫情仍呈回升态势,疟防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5.
海南抗疟四十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省历史上是著名的高疟区,抗疟前疟疾遍布全省农村,8种按蚊查获疟原虫自然感染,4种人疟原虫均有发现,居民原虫率山区74%,丘陵区34%,平原区12%。1959年开始全面抗疟,采取杀虫剂滞留喷洒灭蚊为主,经过30多年的防治,疟区已大面积缩小,疟疾发病率由1955年的1036.5/万降至1992年的11.5/万,成效卓著。目前疟疾分布局限于山区和一些近山丘陵区,以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存在灶点和上山感染是其流行特征;次要媒介为微小按蚊,常可引起外来人群和新建居民点的点状暴发;平原区已无疟疾发生。全省每年约有4万疟疾病例,其中1/3病例为抗氯喹恶性疟,防治技术难题尚未完全解决,疟疾仍然是全省需要优先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云南陇川县疟疾流行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掌握陇川县疟疾流行程度与防治状况,为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中国高传播区疟疾控制项目管理与技术方案》中的“疟疾基线调查技术方案”对陇川县的赛号乡、姐乌乡、城子镇进行疟疾流行程度、防治措施、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等调查。结果 陇川县、乡、村三级网络基本健全,基本能够开展疟疾病源监测工作。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阳性率县级、乡级分别为11.58%、2.90%;疟疾病人规范化治疗率乡级59.85%,村级62.16%。当地居民疟疾知识知晓率仅为15.44%,中小学生疟疾知识知晓率29.67%。3个乡发热血栓、处方和走访的实际疟疾发病数估算分别是255例、2445例、955例,是原疫情报告数的1.67倍、16倍、6.24倍。疫情漏报率估算分别为43.50%、93.75%、84.93%。结论 陇川县疟疾流行势态仍然严重,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防保人员疟疾技术培训和乡卫生院显微镜镜检设备,增强当地居民疟疾防治知识意识,规范疫情管理制度和疟疾正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云南省红河州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分析消除疟疾的措施、效果和经验.方法 对红河州1953-2016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和相关文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红河州气候炎热,疟疾媒介按蚊复杂,调查发现有22种按蚊;在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溪流按蚊、印神按蚊、巴拉巴按蚊和雷氏按蚊按蚊中均检测到过疟原虫子孢子自然感染,其中主要媒介微小按蚊子孢子自然感染率高达0.62%(8/1 291),历史上是疟疾高度地方性流行区,64年来累计报告疟疾病例409 251例,死亡788例,病死率0.19%.1953年发现病例最多,共报告43 071例,发病率2 661.1/10万.经过64年的积极防治,2008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5/10万以下,2011年发现最后1例当地感染病例后,再无本地感染疟疾,2015年11月通过省级考核评估,实现消除疟疾.结论 红河州原为我国主要边境高疟区,防治和消除措施成功有效,按国家规划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和管理,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剖析南桥试点半个世纪的抗疟进程,探讨高疟区消除疟疾的规律和经验,为海南消除疟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试点的抗疟措施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杀虫剂滞留喷洒后,主要媒介微小按蚊迅速被消灭,致使疟疾大幅度下降;由于仍存在重要媒介大劣按蚊,致使疟疾下降缓慢,长期徘徊;由于土地和森林不断开垦,大劣按蚊密度下降,加之增加了蚊帐使用,减少了人蚊接触,使疟疾得以持续稳定下降,但偶尔出现小幅波动。表明控制蚊媒是控制疟疾的关键,继续减少人蚊接触和降低媒介能量是巩固抗疟成果,成功消除疟疾的关键。近10年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期间抗疟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结论南桥试点60年的抗疟成绩巨大,现正进入消除疟疾阶段,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抗疟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潍坊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效果与防治对策,为调整疟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988年基本消灭疟疾后,在全市范围内设专职或兼职镜检站246处,积极开展病例侦察,及时发现和治疗现症病人,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定时对各镜检站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随机抽查居民患病情况和媒介密度。结果:1988-2005年共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886535人次,疟原虫阳性9例,血检往返高疟区流动人口270761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27例,1999年后未再发生内源性病例,居民疟疾抗体监测5821人份,阳性率0.206%,中华按蚊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输入性病例为现阶段病例的主要来源,基本消灭疟疾的防治成果得到了巩固,现行疟防措施可以适当简化,流动人口的监测与管理是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贡山县疟疾防治工作现状,为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评价提供基线资料教据和控制措施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3个乡9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逐人逐户问卷调查,诊所抽查处方和血栓登记;学生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等。结果共调查走访村民803户,2751人,疟疾发病率48.42/万;有疟史者224人,疟史率为8.14%。3个乡镇共问卷调查中小学生699人,知晓疟防知识184人,知晓率26.32%;村民走访2751人,知晓疟防知识224人,知晓率8.14%。对发热病人血栓578人,阳性133人,血栓阳性率为23.01%;捡查县乡两级疟疾处方352张,正规处方81张,占23.01%。结论贡山县疟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提高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技术的基础上,使用血栓漏报率估算疟疾发病率可能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