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成像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疗64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患者的放疗疗效,根据临床疗效分为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所有纳入患者均经MRI检测,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记录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等临床特征。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值与放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4例宫颈癌患者经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14例(21.88%),部分缓解34例(53.13%),疾病稳定13例(20.31%),疾病进展3例(4.69%)。宫颈癌患者在MRI上表现为T_1WI信号呈等低信号,T_2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且放疗后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放疗前(P0.05),ADC值明显高于放疗前(P0.05);放疗前后,缓解组患者的ADC值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5),且FIGO分期越高,肿瘤直径越长,放疗后的ADC值越低(P0.05);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的ADC值与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431,P0.05)。结论 MRI成像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后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及放疗后不同时间段行MRI扫描。每次MRI扫描均用相同的扫描方法。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后的大小、信号改变及其周围结构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疗结束时,局部控制率100%;78例肿瘤消失;22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85%。肿瘤信号改变:放疗结束后,78例肿瘤信号消失,T2WI及STIR无异常信号改变,22例T2WI及STIR见有肿瘤信号;T1WI增强,78例无异常信号改变或轻微强化,22例不均匀强化;放疗后2年内,97例无异常信号改变;T1WI增强成像后,90例无异常信号改变,3例轻微强化。7例T2WI及STIR仍见有不均匀肿瘤信号,但较前期信号明显降低,T1WI增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放疗后盆腔内脏器的表现:并发直肠炎性改变5例,肠壁增厚(6mm~-9.5mm),T1WI呈等信号,T2WI及STIR呈高信号;膀胱炎性改变3例,膀胱壁增厚(6.2mm),T1WI呈等信号,T1wI及STIR呈高信号;子宫颈限局性改变3例,T1WI呈低信号,T1WI及STIR呈高信号。放疗后2年内,上述改变恢复正常或轻微纤维化。结论MRI检查可反映中子刀(252铜)对肿瘤的疗效,是评价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话疗疗效及预舌的最佳检查手段:放疗结束后,肿瘤缩小程度、T1WI上的信号改变及T1WI增强扫描瘤内有无强化区是预测中子刀(252锏)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的MRI征象与新分期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颈癌MRI征象,探讨MRI对宫颈癌诊断和新分期的价值。方法 57例具有完整临床及手术病理资料的宫颈癌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采用双盲法,描述肿瘤的MRI征象特点,将MRI影像学分期结果,与宫颈癌2009FIGO分期标准相比较。结果 57例宫颈癌中,Ⅰ期28例,Ⅱ期22例,Ⅲ期4例,Ⅳ期3例。除2例Ⅰa期漏诊外,其余55例病灶MRI均显示清晰,总显示率达96.5%,肿瘤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与低信号的宫颈间质和高信号的宫旁脂肪有良好的对比,增强扫描呈中等不均匀强化,部分中心坏死区无强化。T2WI低信号的宫颈间质部分或完全中断是判断宫旁侵犯和分期的主要征象,MRI对宫颈癌分期准确率为89.5%(51/57),与FIGO新分期、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准确评价原发肿瘤、宫旁侵犯和肿瘤分期,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是评价宫颈癌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宫颈癌患者在术前进行MRI检查,分析其MRI成像特点,参照FIGO制订的标准,对MRI结果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宫颈癌MRI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宫旁脂肪、子宫内膜高信号及宫颈基质低信号有良好对比,T1WI增强扫描,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强化。MRI分期准确性为88.71%,特异性为90.16%。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特点,能清楚显示肿瘤大小、部位及侵犯程度,为宫颈癌诊断和分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客观依据,有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及分期,评价MRI在于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在MRI上观察肿瘤信号特征、侵犯肌层的深度及肿瘤强化特点,根据FIGO分期原则进行分期,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表现: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在T1WI上大部份肿瘤信号与肌层信号相近,除非有出血致信号增高外常不易发现,T2WI上肿瘤呈相对高信号或等信号,结合带中断,增强后肿瘤呈中等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9%.结论MRI能多方位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侵犯范围和深度,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定位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MRI对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对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5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及治疗后6天内、2~3个月,6个月.1~2年不同时间点行2~6次不等的MRI扫描。每次MRI扫描均用相同的扫描方法,以相同序列正常子宫肌层信号为参照。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信号改变。结果 放疗结束时,局部控制率100%,38例肿瘤消失,12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85%。2~3个月至2年内不同时间点MRI检查,48例肿瘤消失,12例肿瘤明显缩小较放疗结束时显缩小。肿瘤消失,T2WI及STIR无异常信号改变,T1WI增强扫描,病变区无强化区或轻微强化。结论MRI是评价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疗效的最佳检查手段,放疗结束时肿瘤缩小程度、T2WI上的信号改变及T1WI增强扫描瘤内有无强化区是预测治疗效果的观测指标,并且放射治疗后2~3个月是MRI预测与评价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疗效的最佳时间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疗中与放疗后MRI表现,探讨MRI成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中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行盆腔MR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放射前后的大小及信号变化。结果(1)肿瘤大小放疗中7例肿瘤无明显缩小(缩小率小于50%),10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大于50%),1例肿瘤消失。全程放疗结束后,4例肿瘤无明显缩小(缩小率小于50%),12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大于50%),2例肿瘤消失。(2)放疗中,3例肿瘤信号消失,15例肿瘤信号无明显变化。全程放疗结束时,11例肿瘤信号消失。放疗结束2~3个月时,14例肿瘤信号消失,局部T2WI序列呈低信号。(3)放疗早期,6例肿瘤强化信号不均匀,出现"无强化区",其中4例肿瘤缩小率小于50%,放射治疗结果为肿瘤残留。全程放疗结束时,11例肿瘤轻度强化或不强化。放疗结束2~3个月时,15例肿瘤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其中14例肿瘤缩小率大于50%,放射治疗结果为肿瘤痊愈,仅1例有肿瘤残留。(4)放疗后宫旁等深部侵润肿瘤信号明显降低,肿大淋巴结缩小。结论MRI成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场强宫颈癌的MRI影像表现与分期,及其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MRI检查,其中14例进行了手术,术前一周内行盆腔的轴位SET2WI,矢状位SET1WI、SET2WI,冠状位STIRT2WI以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轴、矢、冠SET1WI扫描。结果宫颈癌的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肿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与盆腔脂肪的高信号形成鲜明对比,若肿瘤内部发生坏死,坏死灶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与宫颈壁、子宫、阴道等对比度明显。GD-DTPA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结论MRI多方位成像能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对宫颈癌诊断的准确度为100%。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度为88%。低场强宫颈癌MRI表现与高场强宫颈癌MRI表现基本一致,低场强MRI机适合当今基层医院女性患者诊断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子宫恶性肿瘤的MRI表现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对子宫恶性肿瘤的MRI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的MRI表现、诊断及分期,包括宫颈癌38例和12例子宫内膜癌.将MRI诊断结果 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 ①子宫增大,子宫颈软组织肿块,增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肿块内有低密度坏死灶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是宫颈癌MRI表现特点;子宫内膜癌的MRI的典型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宽,内膜腔扩大,在高信号的内膜腔中混杂有结节状的中等或低信号区.②在T2WI中,子宫肿瘤组织通常呈不均匀中等信号与正常子宫组织及宫旁结构之间具有良好的对比,对判断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价值最大.③MRI对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6.84%,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91.67%.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子宫肿瘤病灶,并多方位观察癌肿侵犯范围,分期客观准确,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及术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疗中与放疗后MRI表现,探讨MRI戍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中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行盆腔MR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放射前后的大小及信号变化。结果(1)肿瘤大小放疗中7例肿瘤无明显缩小(缩小卒小于50%),10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大于50%),1例肿瘤消失。全程放疗结束后,4例肿瘤无明显缩小(缩小率小于50%),12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大于50%),2例肿瘤消失。(2)放疗中,3例肿瘤信号消失,15倒肿瘤信号无明显变化。全程放疗结束时,11例肿瘤信号消失。放疗结束2~3个月时,14例肿瘤信号消失,局部T2WI序列呈低信号。(3)放疗早期,6例肿瘤强化信号不均匀,出现“无强化区”,其中4例肿瘤缩小率小于50%,放射治疗结果为肿瘤残留。全程放疗结束时,11例肿瘤轻度强化或不强化。放疗结束2—3个月时,15例肿瘤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其中14例肿瘤缩小率大于50%,放射治疗结果为肿瘤痊愈,仅1例有肿瘤残留。(4)放疗后宫旁等深部侵润肿瘤信号明显降低,肿大淋巴结缩小。结论MRI成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评价作用。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宫颈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后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评价化疗前后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在DWI图像及其ADC值的变化。结果(1)25例宫颈癌化疗后肿瘤实性成分ADC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且肿块体积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WI序列对转移胜淋巴结的检出敏感性高于T2WT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的淋巴结DWI信号减低,ADC值增高。(3)宫颈癌病理分型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序列评价宫颈癌化疗前后疗效早于肿瘤体积变化,检测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宫颈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宫颈癌术前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5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资料.年龄32~75岁,平均4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包括接触性、性交后和绝经后.病理诊断:鳞癌42例,腺癌6例,腺鳞癌2例.50例患者中21例行手术治疗,其余行放疗.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特征,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以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结果 宫颈癌MRI表现: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正常宫颈基质(低信号)及宫旁脂肪(高信号)形成良好的对比,GD-DTPA增强呈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同时显示宫体、宫旁、阴道、盆壁、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结论 MRI显示宫颈癌瘤灶、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发现宫旁侵犯情况明显优于临床,应作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中与放疗后肿瘤与盆腔非肿瘤软组织的MRI改变。方法:36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中、和治疗后不同时间阶段行盆腔的MRI成像,并观察肿瘤及盆腔软组织器官在放疗前后的大小或信号改变。结果:1、疗效:放疗中/放疗完成后/完成后2—3个月2/I/0例肿瘤无缩小,32/16/12例肿瘤出现不同程度缩小,2/19/24例肿瘤消失。2、放疗可引起盆腔区域多个软组织,器官的异常核磁改变:(1)直肠、膀胱壁增厚;(2)脏器周围间隙可见条索状影,部分纤维化;(3)盆壁肌肉及皮下脂肪内可见异常信号。结论:MRI成像可显示放射线所致的盆部软组织器官的损伤,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宫颈癌放疗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的MRI表现与分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与术前分期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及MRI资料的宫颈癌患者,重点观察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信号特点及盆腔侵犯,对50例手术患者比较MR分期、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检查方法平扫为SE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T2WI/SPIR及增强扫描T1WI成像.结果 除1例IA期宫颈癌外,71例宫颈癌全部被MRI显示,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宫颈基质、子宫内膜及宫旁脂肪有良好的对比,GD-DTPA增强后T1WI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6%,临床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4%(χ2=6.453,P<0.05).50例宫颈癌MRI测量的大小为1.94±1.15,手术病理标本测量为1.94±1.11,两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能准确显示宫颈癌瘤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于发现宫旁侵犯方面明显优于临床,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常规的检查方法,但MRI对IA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必须结合临床资料与宫颈刮片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价MR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宫颈癌66例,行常规MRI检查,并于同期进行腹膜后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宫颈癌的MRI表现颇具特征性,T1WI呈等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与正常宫颈、宫旁脂肪组织形成良好对比,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T1WI可轻度强化。MRI在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78.8%,对浸润性癌准确率为90.9%,敏感度为84.4%,特异性为93.3%。结论 MRI在宫颈癌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浸润性癌与非浸润性癌的判定方面具有优势,MRI分期优于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SPIO增强MRI扫描序列在实验性肝细胞癌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建立80只大鼠肝细胞癌模型,大鼠分别于灌药后第16、18、20、21、22、23、24、25周行MRI扫描,先行SE—T1WI、FMPSPGR—T1WI、GRE—T2WI和FSE.PDWI、FSE—T2WI的MR/平扫检查,再采用相同序列和参数进行SPIO增强MR/检查,并选取兴趣区获取相关参数。结果SPIO增强后,肝组织信号在所有扫描序列上均降低,GRE—T2WI上肝组织的信号降低最显著,肝细胞癌的CNR最高,而FSE—PDWI上肝组织和肝细胞癌的SNR最高。结论GRE—T2WI、PDWI是实验性肝细胞癌SPIO增强MRI的较理想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