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通过GE 64层容积CT扫描,GE ADW 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观察骨折情况。结果 90例患者,GE容积CT扫描及其后处理的图像共发现317处骨折,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部位、类型、骨折块移位情况及颌面部立体形态改变。结论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图像弥补了普通X线及CT轴位图像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对于骨折诊断、手术计划制定及手术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9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通过GE 64层容积CT扫描,GE ADW 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观察骨折情况.结果 90例患者,GE容积CT扫描及其后处理的图像共发现317处骨折,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部位、类型、骨折块移位情况及颌面部立体形态改变.结论 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图像弥补了普通X线及CT轴位图像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对于骨折诊断、手术计划制定及手术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邦明  郑列祥  杨军  陈志萍 《吉林医学》2013,34(11):2103-210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32例颌面部外伤患者采用螺旋扫描,然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重建。结果:64排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结合三维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折线的走向和移位情况等。结论:64排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三维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膝关节外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膝关节外伤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和容积显示(Volume Reconstruction,VR)等软件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位图像综合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可清晰地显示膝关节各类型的骨折、软组织损伤;关节腔和部分韧带显示。结论64排螺旋CT联合多种重建技术对膝关节外伤检查,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折征象,同时能显示关节腔和部分韧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在现(VR)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MPR、VR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所有病例64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MPR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VR图像立体地显示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及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0排螺旋CT(10-MSCT)对外伤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3例骨关节创伤病例X线平片检查后,应用10-MS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运用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对其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 5例X线平片显示局部骨皮质模糊或骨结构不清的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后确诊骨折;2例X线平片诊断骨折可疑病例,MSCT扫描后排除骨折;4例X线平片未见明显骨折的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后运用MPR、3D图像后处理技术后诊断为骨折;12例X线平片诊断为粉碎性骨折的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后运用MPR、3D技术能从多方向显示各个骨折线的形态、方向、走形,撕脱、游离骨片的形态、大小以及骨折的移位、成角.结论 10-MSCT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提高外伤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多排螺旋CT重建能清楚显示传统X线摄片所不能直接显示的骨折,对于术前的骨折分类、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手术路径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脊柱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原始数据在SGI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处理重建技术对骨折的部位、范围和类型以及椎管内血肿、骨碎片情况等均得到满意显示。结论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处理重建技术可提高脊柱外伤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鼻区骨折的诊断。方法 119例鼻区骨折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于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3D),观察其影像表现。结果 (1)119例鼻区骨折中,单纯鼻骨骨折21例;鼻骨骨折伴缝合分离9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28例;鼻骨骨折伴上颌骨额突骨折19例;鼻骨骨折伴额骨鼻突骨折10例;鼻骨骨折伴同侧眼眶内侧壁骨折12例;鼻骨骨折伴颌面部多发复合骨折18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2例,泪骨骨折1例。(2)64排CT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3D)可显示鼻区骨折直接征象及伴随征象,主要为骨折线、窦腔出血及积液等。结论 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可以清晰直观立体地显示骨折位置、形态、范围及程度,提高鼻区骨折诊断检出率及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关节骨折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及64排螺旋CT扫描,CT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MPR重建,比较X线平片、CT横断位及MPR三种图像评价方法对关节骨折征像的显示能力。结果:三种影像学评价方法中,MPR对关节骨折各种征象的显示均优于X线平片及CT横断位。结论: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成像为关节骨折的诊断提供了有用信息,是关节骨折的最佳检查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模式重建技术在颈椎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颈椎损伤的病例,采用16排或64排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然后薄层重建,并应用工作站进行VR、MIP、MPR等重建技术进行综合观察。结果 92例中,56例颈椎骨折,24例为颈椎骨折合并脱位;12例为颈椎脱位;2例漏诊。结论 MSCT多模式重建可清晰显示颈椎骨折、脱位的局部及立体直观情况,也能显示游离骨块及椎管的关系,诊断准确率达97.83%,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怀疑急性颈椎损伤的患者应首选多排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分析低剂量64层螺旋CT诊断技术在颌面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和效果,为临床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依据和相关参考。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3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61例。所有患者入院诊断时均采用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以及图像重建处理技术,完成CT扫描以及图像重建后,与X线拍摄平片进行对比,验证、确定伤情。结果低剂量64层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61例诊断中,发现眼眶骨折13例、颧骨19例、上颌骨24例、下颌骨35例、鼻骨9例和筛骨3例。CT与X线平片诊断基本相符,但X线平片未能检出上颌骨与鼻骨的复合骨折。两者诊断眼眶、上颌骨、下颌骨、鼻骨复合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诊断患者骨折伤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为病情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理的依据,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在后续治疗、设计手术方案、患者恢复方案等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及参考,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颅骨复杂性骨折的分型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颅骨外伤首诊CT检查278例,CT扫描层厚1.5mm,层间隔0.75mm,螺距0.39mm,矩阵512×512。影像主要后处理方法: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分别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图像诊断:标准横断面(A方法)、标准横断面+2D重建(B方法)、标准横断面+2D+3D重建(C方法)。结果 278例患者共300处骨折,包括蝶骨33处,筛骨36处,额骨56处,颞骨73处,顶骨61处,枕骨41处;其中线型骨折110处,凹陷型骨折83处,粉碎型骨折107处。三种诊断方法比较,AB间及AC间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C间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6层螺旋CT的后处理重建技术应用于颅骨复杂性骨折检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及综合运用成像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并能清晰的显示骨折的细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在复杂、较小的骨关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0例骨折患者,对其X线片及CT后处理图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70例患者中X线漏诊49例,可疑21例。结论:CT二、三维成像经过多方位、多旋转、去伪影等功能,能够发现在小关节及复杂关节中X线不确定及未发现的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婴幼儿脑外伤的优势。方法对152例脑外伤患儿行128层螺旋CT扫描,对照5mm层厚的图像与薄层三维重建后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薄层三维重建对颅骨骨折检出率从69%提高至100%,并且对骨膜下血肿、副鼻窦和乳突的积血、脑实质内出血、头皮下血肿显示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不仅精确地显示骨折结构的空间关系,而且明显提高骨折伴发病灶的检出,较传统CT缩短检查时间及减少辐射剂量,临床应用具备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减影与未减影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减影与未减影技术脑血管成像方法及其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6例、栓塞术12例患者术后复查,全部行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从颅顶向颅底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动脉的减影数据。对未减影和减影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多平面成像(MPR)重建。结果颅内动脉密度较静脉密度明显高,血管减影图像与未减影图像相比,二者图像质量相似(P〉0.05)。减影图像去除了颅骨和瘤夹、弹簧圈的干扰;未减影图像则同时显示血管和颅骨、瘤夹、弹簧圈,对颅内血管与瘤夹关系显示直观,但弹簧圈伪影干扰大。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夹闭术后载瘤动脉中断,1例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中断,所有患者全部动脉瘤夹无脱移,未见残动脉瘤残留。结论 64层螺旋CT同步扫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减影与未减影结合运用可准确评价颅内动脉瘤术后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扫查对骨折重组方式及复杂骨折显示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52例患者进行足部螺旋CT扫描,分别用软组织算法B30s和骨算法B60s进行薄层重建,在3D工作站进行多方位MPR和VR重组。结果:本组52例患者共86处骨折,单侧骨折18例,双侧骨折34例,MPR结果显示粉碎性骨折54处,线性骨折32处,骨算法重建MPR图像骨窗能够清晰的观察到骨折情况并明确骨折片数目、骨折线的走向、关节面损伤以及关节腔内骨折情况;软组织算法重建MPR图像同样能够清晰观察软组织及肌腱损伤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重组能够清晰地对跟骨骨折患者的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容积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64层螺旋CT对328例腰腿痛患者行全腰椎CT容积扫描及MPR、VR和CPR等图像后处理,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结果 328例中发现腰椎峡部裂26例,占8.0%。共检出50处腰椎峡部裂,斜矢状位、曲面重建、容积再现、MPR均可清晰显示腰椎峡部裂的直接征象,椎弓关节间部的骨性缺损,包括椎弓峡部骨质增生和碎骨片等继发改变。而轴位发现峡部裂仅21例(80.8%)。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及重建技术的运用能明显提高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64排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视神经损伤患者行层厚0.625mm,间距0.625mm的视神经横轴位64排CT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层厚1mm,间距1mm的轴位、准矢状位及冠状位,对视神经损伤的CT表现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64排CT轴位显示视神经损伤125例,准矢状面显示视神经损伤123例,冠状面显示视神经损伤121例。合并眼眶壁骨折169例,视神经管骨折97例,眼外肌损伤157例,眼球破裂87例,异物残留74例,球后积血36例。结论 64排CT检查可清楚的显示视神经损伤的部位及影像特征,进行准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可提高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旨在为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5例肺癌患者(观察组)和50例肺部良性病变者(对照组),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指标,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T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组CEA、CYFRA21—1及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与CT扫描联合诊断的特异性(92.2%)和敏感性(90.2%)均明显提高。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与CT扫描联合用于肺癌的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对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韦吉风  马云彪  刘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3,(35):58-59,F000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骨盆外伤患者的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学资料,即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同时与普通X线摄片(DR)图像进行对比. 结果 X线检查检出骨折89处,CT检查检出骨折143处,其中包括X线检查为阴性的隐匿性骨折和X线检查为阳性的其他部位隐匿性骨折. 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隐匿性骨折的有效手段,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对骨折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