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Flash在生理学课件制作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识Flash软件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Flash动画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同时,介绍了运动渐变动画、形状渐变动画、遮罩动画、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等Flash制作技术在生理学动画课件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院校骨伤专业学生重点学习内容是大量临床骨伤专业课,其特点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疾病。它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均与动态活动有关。而我们课堂教学以口头讲述、板书、挂图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未能体现其特点,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差,存在着学生难以理解、难以...  相似文献   

3.
《中医骨伤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康复学、针灸推拿学等几个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偏重于临床实践运用,因而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充分发挥其实践性需求的特点,以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主要导向。基于中医骨伤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本校的实践教学经验,从三位一体实验实训平台搭建、互联网+虚拟仿真教学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创新和科学合理评价机制建立等四个方面,去研究、探索、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为提升中医骨伤学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运用“熄风法”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分析病案,归纳出连建伟教授运用“熄风法”治疗眩晕的主要证候,基本方药配伍,常用加减化裁等临床经验。[结果】眩晕的主要病机为风、火、痰、瘀、虚,其主要病位在肝,而治疗关键在于平肝熄风。连建伟教授善用“熄风法”治疗肝风内动引起的眩晕,其组方兼顾了眩晕的病理特点及肝的生理特性,并善于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结论】连建伟教授善于依法灵活组方,时眩晕及肝的生理病理特点有深入的研究,其“熄风法”的辨证、组方运用及加减化裁,针对肝风内动引起的眩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富阳“张氏骨伤诊疗技术”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70余年历史,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疗法和满意的疗效成为中国中医骨伤科重要流派之一。为了使张氏骨伤技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全面总结张氏骨伤的临床经验,梳理其治伤思想,形成方、法、药、术融为一体富阳张氏骨伤诊疗规范,主编完成了富阳张氏骨伤的首部专著《富阳张氏骨伤诊疗技术》。使这一依靠口授心传、代代相传的古老医术,终于有了系统的、有形的文字资料,这对张氏骨伤诊疗技术的继承与发扬,对保护这一珍贵的社会财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中医骨伤手法复位系统。该系统针对目前中医骨伤手法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应用虚拟仪器、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号处理等现代化技术实现。系统不但能满足专门从事骨伤专业人员的临床与科研需要,还可以在该专业领域辅助实习医生或学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手法复位模拟练习。  相似文献   

7.
防己黄芪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经典名方之一,用治太阳表虚之风水及风湿病.现代防己黄芪汤临床应用广泛,内科可用治痹证、水肿、喘咳、臌胀等,骨伤可用治骨折愈合后肿胀等症.通过系统分析整理防己黄芪汤的中医古籍文献资料,对其历史渊源、组方加减、药量、药味炮制及主治病症等进行了归纳总结.统计获得文献古籍115...  相似文献   

8.
基于商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特点和体系结构,对商业智能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医院原HIS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据仓库(DW)、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M)等新兴技术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医院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支持海量数据的深加工和再利用,解决了数据仓库构建、数据分析、客户端程序设计等问题,为支持医院管理者的分析决策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骨伤内伤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防治人体内部气血、经络、脏腑等损伤的一门学科.伤科的内伤与中医内科的内伤有着本质的区别.伤科的内伤必须由外力损伤引起,而内科的内伤则是由七情、六欲、劳倦、饮食等原因所致.如何做好骨伤内伤学的教学,是我们每个从事骨伤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及骨伤内伤学的课程特点,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蒙医骨伤学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12世纪前,古代蒙古民族在经常发生战伤、摔伤、骨折外伤等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对骨伤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满足了简单的客观要求,他们不断摸索治疗这些疾病治疗的方法,积累了不少资料,对骨折、脱位的手法整复的经验并为其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13世纪初到16世纪末,在此期间关于骨伤学认识进一步加深,关于外科学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经验越加丰富;明代蒙医杰出的手术家绰尔济墨尔根,对纠正四肢不能屈伸的关节脱位、骨折等,常能手到病除,整复如旧。同代蒙医觉罗-伊桑阿,采用冰冻麻醉法,切开整复粉碎骨折,然后用桑白线缝合,效果很好。他还招收了许多徒弟,在传授医术方面进行严格训练,做出了很大贡献。伊希巴拉吉尔把蒙古正骨术、创伤医治术等传统医疗经验与藏医学理论加以结合编写了很多文章。在《甘露四部》中,他详尽地论述了"创伤医治术"、"骨伤疗法"、"脱臼复位术"等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内容。16世纪末至上世纪中期,骨伤学发展为有系统的理论、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特点的近代蒙医骨伤学。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技术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大数据时代为中医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药信息学以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利用、决策支持与知识发现为研究方向,具有互联网思维、既懂中医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中医药信息学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在继续教育中的优势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迅速普及,远程教育做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等各领域。本文对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并结合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中医药远程教育的特点、优势、前景等做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整体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思维特征.汉语言文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穿越了数千年历史文化隧道.汉语言文字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科技等领域中体现出的思维方式是互为影响的,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与汉语言文字的整体性思维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本精神.中医的整体论虽然有其模糊不足之处,但有着非常丰富的有机整体或日系统整体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载体,中医语言的特点实际上就表征着中医学术的特质。长久以来,对中医语言的研究,多集中在学术语的准确翻译等规范性的研究,以及古籍校勘、训诂等语义分析为方向的较形式化的实证研究领域。对中医语言本身,尤其是以模糊性为代表的中医语言的内在特质的实证性研究却并不充分。然而中医理论对人体认识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中医理论的一种表述载体,我们对中医语言模糊性的研究是对中医本身科学性的一个新的注解;同时,通过对中医语言的研究,进而阐释中医的模糊理论,这也很有可能成为中医以及现代科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单字格的使用是古汉语的一大特点.为了证实中医术语以及中医英语翻译中也有此重要的语言现象,本研究采用人工分析结合计算机技术,对中医术语进行初步的多因素研究.首先,从汉语单字着手,分析单字在中医术语群中的词频与占有比例、单字与中医术语内部语法结构的关系以及与中医术语翻译的关系,以此证实提出单字格中医术语这一基本概念的必要性.然后,在单字格术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单字格与其他字格中医术语的相关性,从而显现出不同字格中医术语的构建与翻译存在高度相关性.最后,以上述分析数据为基础,推出以单字格为基础的中医术语动态组合译法,以期能够为中医术语乃至中医英语翻译开拓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中医院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介绍了如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辅助教学活动,以期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医学专业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颅脑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颅脑损伤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现状和临床经验的分析总结,系统的阐述了中医药治疗颅脑损伤的病因病机特点、临床分型,以及常见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提出了将颅脑损伤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命名为“外伤性脑病”的观点,为中医药在临床治疗颅脑损伤的过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医学研究者可依托前沿科技,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繁杂的古籍医案、医疗信息、医疗经验等进行知识获取研究。本文结合中医药数据化现状,综述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肝系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断技术发展及四诊信息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余年来,中医诊断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舌诊、面诊、声诊、嗅诊、问诊、脉诊客观化信息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方面成果丰硕,并开展了相应的临床研究,但在诊断技术及指标的规范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出台舌诊仪相关国际标准1项、中医脉诊压力传感器国际标准1项。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中医领域的深入渗透,模式识别方法在四诊信息融合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四诊合参辅助诊疗及中医四诊检测系统的研发,建立了更适合中医思维的辨证模型和人工智能识别平台;未来,借助物联网技术、云平台技术、可穿戴技术,四诊信息采集设备必将向小型化、可穿戴式发展,并可研发中医诊疗机器人,以期在中医临床及各级医疗平台、慢性病管理、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出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中医脾胃病相关古今文献进行整合、存储、分析、加工与处理,形成中医临床文献大数据平台,详细阐述平台设计、资源整合方式、平台功能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