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AMWH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64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低分子量肝索+福辛普利)32例,对照组(福辛普利)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周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经治疗后UAER均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TC、TG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Scr、TC、TG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经治疗后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平均动脉压(MAP)均无明显变化。认为低分子量肝素与福辛普利联合能有效地减少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沙坦和与福辛普利、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r-C)的影响,比较3种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的差别。方法 选择162例老年高血压病2~3级患者,UAER在20~400mg/24h。Cr-C在31~51mL/min 1.73m^2之间,按序数分成均等3组;氯沙坦组、福辛普利组、卡托普利组,平均3周。进行治疗前后肾功能保护作用对比研究。结果 氯沙坦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同福辛普利以及卡托普利一样有效,3种药物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93%、93%(P>0.05)。但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明显好于卡托普利,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氯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尚具有更好地保护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福辛普利灌胃。12周后检测血糖、血清肌酐、肾重指数,观察肾小球体积、肾小球基底膜变化,测定肾小球平均截面积(MGA)和肾小球平均体积(MGV)。结果DM组及不同剂量福辛普利组间血糖、血清肌酐均无统计学差异;与DM组相比,5mg·kg^-1·d^-1组肾重指数降低(P〈0.05),10mg·kg^-1·d^-1组肾重指数明显降低(P〈0.01),各福辛普利组MGA和MGV均缩小(P均〈0.01)。结论早期应用福辛普利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探讨卡维地洛与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91例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有舒张功能不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45例与福辛普利组46例。治疗半年,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E峰、A峰、E/A比值、E峰下降时间(EDT)、左搴等容舒张时间(IVRT)。测定、计算治疗前后患者的肺静脉血流图:S/D波幅比值、S/D时间比值。AR波幅及AR波时间。结果 卡维地洛及福辛普利能明显升高E峰、E/A比值(P〈0.01),明显降低A峰(P〈0.01)。卡维地洛较福辛普利E/A升高显著(P〈0.01)。两者均能降低EDT(P〈0.05)。卡维地洛较福辛普利作用略强(P〈0.05)。两者都能降低IVRT(P〈0.05),而且作用相似(P〉0.05)。睁维地洛与福辛普利对S/D波幅比值影响虽均不显著(P〉0.05),但可明显降低S/D时间比值(P〈0.01),且作用近似(P〉0.05)。卡维地洛与福辛普利则可显著降低AR波幅及时间(P〈0.01)。两组降低AR波幅作用亦甚相似(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及福辛普利均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而卡维地洛作用略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与福辛普利、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r-C)的影响,比较3种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的差别.方法选择162例老年高血压病2~3级患者,UAER在20~400mg/24 h.Cr-C在31~51 mL/min1.73 m-2之间,按序数分成均等3组氯沙坦组、福辛普利组、卡托普利组,平均3周.进行治疗前后肾功能保护作用对比研究.结果氯沙坦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同福辛普利以及卡托普利一样有效,3种药物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93%、93%(P>0.05).但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明显好于卡托普利,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氯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尚具有更好地保护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DN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又根据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两组病例分为IDN和CDN,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洛丁新)10毫克,一天一次治疗,治疗组再加予口服贝前列腺素钠(德纳)40微克,一天三次,治疗,共四周。结果治疗组IDN患者24h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CDN患者24h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两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DN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和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影响。方法:22周龄SHR大鼠随机被分成四组.分别予福辛普利、氯沙坦、福辛普利加氯沙坦、安慰剂喂养。同系魏凯氏(WKY)大鼠作对照组。8周后取尿检测大鼠尿微量蛋白(Upro)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取脂肪组织用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脂联素的mRNA的表达。结果:SHR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较WKY大鼠降低;Upro和NAG酶水平升高(P均〈0.01);福辛普利组和氯沙坦组与SHR组比较血压降低(P〈0.01);Upro和NAG酶水平降低(P〈0.01),脂联素表达上调(P〈0.01)。结论:(1)SHR大鼠Upro和NAG酶水平升高.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下调;(2)福辛普利和氯沙坦可以提高SHR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降低Upro和NAG酶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小号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福辛普利(10mg/d)口服。共治疗14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APN水平,并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NDS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5),与hsCRP呈正相关(r=0.32,P〈0.05);两组治疗后hsCRP水平下降、APN水平升高、NDS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结论福辛普利通过升高ACI患者的APN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LipoPGE1)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DN的疗效。方法将118例2型DN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和治疗组(贝那普利+LipoPGE1)。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UAER、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UAER均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组Scr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③两组BUN、FPG、MPA、TC和T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前列腺素E1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少早期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DN病人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并吲哒帕胺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比较福辛普利和吲哒帕胺联合治疗与单用福辛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福辛普利和吲哒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有效率达94.5%,明显高于单用福辛普利组73%.结论 福辛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有协同作用,且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分析其与心功能及心电图表现的相关性,并观察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的治疗作用。方法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β1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据此分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β1阳性组)30例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β1阴性组)35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心功能检测,常规12导心电图测量QTcd值。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随访半年。结果(1)治疗前β1阳性组左室舒张末径显著大于β1阴性组[(66.01±5.47)vs(63.07±5.64)mm;P〈0.05)],左室收缩末径大于β1阴性组[(54.24±8.43)vs(50.72±6.12)mm;P=0.052)],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β1阴性组[(32.16±9.00)vs(36.64±8.20)%;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提高(P〈0.01)。β1阳性组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β1阴性组无差异(P〉0.05)。(2)治疗前β1阳性组心率显著高于β1阴性组[(94±14)vs(87±16)次/min;P〈0.05)],β1阳性组QTcd值显著大于β1阴性组[(71.14±34)vs(58.33±14)ms;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及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1),β1阳性组QTcd值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β1阳性组心率和QTcd值与β1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心功能较差且QTcd值长,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小QT离散度,提示β1受体自身抗体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阳性者可能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缬沙坦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GM)、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肝(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治疗后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及缬沙坦组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较缬沙坦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3组治疗后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老年性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24h尿蛋白(UP/24h)、尿β2-微球蛋白(β1-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er)、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降低(P〈0.05~〈0.0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肾病,除了可以降低尿蛋白、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外,还具有降低血液粘度、纠正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能有效保护肾功能及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40例需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 min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和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基础值T0)、给药后(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5和10 min(T4、T5、T6)时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用量。结果:对照组T3、T4时HR、SBP和DBP均比T0时显著升高(P0.05,P0.01)。试药组T3~T5时HR、SBP和DBP分别与T0时比较无显著差异。试药组T3、T4时HR、SBP和DBP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P0.01)。试药组在T5时HR和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诱导时试药组丙泊酚用量(113±22)mg显著低于对照组(140±25)mg(P0.01)。试药组T1时BIS值(73±4)显著低于C组(97±2)(P0.01)。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能显著抑制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诱导时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40例健康成人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MG与Cystatin C,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的血Cystatin C及β2-MG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4±0.58)比(1.08±0.28)mg/L,P〈0.05;(2.60±0.58)比(1.92±0.15)mg/L,P〈0.01].结论血Cystatin C及β2-MG可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其敏感性优于血BUN和C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缬沙坦单药治疗与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联合左旋氨氯地平5mg/d和单药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组,每组40例,治疗1月,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素氮(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mALB、β2MG,Cr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降压达标率、降压时间和降尿蛋白作用优于单治疗药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化业锡(SnCl_2)对糖尿病自发性高血压大鼠(DSHR)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4组,分别为SHR组、DSHR组、SHR+SnCl_2组以及DSHR+SnCl_2组。SHR共20只,其中10只为SHR+SnCl_2组。通过注射链佐霉素(STz)制造DSHR模型共20只,其中10只为DSHR+SnCl_2组。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股动脉血红素氧合酶(HO)-1、HO-2、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量,测定HO活性,血浆脂联素水平,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股动脉超氧阴离子(O_2~-)、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以及循环系统内皮细胞计数(CEC)。结果 DSHR组血压水平[收缩压(152.1±9.4)mm Hg比(127.0±6.6)mm Hg,P0.05]、氧化应激水平[O_2~-水平(9.33±2.58)×10~4次·min~(-1)·mg~(-)蛋白比(4.13±1.87)×10~4次·min~(-1)·mg~(-1)蛋白,P0.05]、CEC水平[(45±4)个/ml比(30±4)个/ml,P0.05]显著高于SHR组,而血浆脂联素水平[(5.3±1.2)g/L比(10.5±1.1)g/L,P0.05]及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显著低于SHR组。SnCl_2显著上调HO-1及Bcl-2表达,增强HO活性[(0.402±0.21)nmol胆红素·mg~(-1)·h~(-1)比(0.12±0.02)nmol胆红素·mg~(-1)·h~(-1),P0.05]、脂联素水平[(20.5±3.0)g/L比(5.3±1.2)g/L,P0.05]及股动脉血管内皮反应性,降低氧化应激[O_2~-水平(5.33±2.14)×10~4次·min~(-1)·mg~(-1)蛋白比(9.33±2.58)×10~4次·min~(-1)·mg~(-1)蛋白,P0.05]及CEC水平[(15±5)个/ml比(45±4)个/ml,P0.05],并显著降低DSHR血压水平[收缩压(127.1±9.0)mmHg比(152.1±9.4)mmHg,P0.05]。结论 SnCl_2通过上调HO-1的表达以及增强HO活性,同时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降低DSHR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85例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和40名年龄匹配绝经后健康女性(对照组)。按是否存在LVH,又将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分为LVH组45例和NLVH组40例。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扩张性(DC)、顺应性(CC)和僵硬度(β)作为评价弹性功能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LVH组和LVH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β升高[LVMI:(81.00±11.07)g/m2和(115.00±4.41)g/m2比(62.37±9.14)g/m2;β:7.29±2.75和11.34±4.24比5.96±2.50,均为P<0.05],DC和CC降低[DC:(1.95±0.68)×10-3/k Pa和(1.33±0.81)×10-3/k Pa比(3.04±1.27)×10-3/k Pa;CC:(0.44±0.11)mm2/k Pa和(0.35±0.19)mm2/k Pa比(0.67±0.19)mm2/k Pa,均为P<0.01]。与NLVH组比较,LVH组的LVMI和β进一步升高(均为P<0.01),DC和CC进一步降低(均为P<0.05)。LVH组患者的LVMI与雌二醇、DC和CC呈负相关(r=-0.374、-0.440、-0.382,均为P<0.05),与β呈正相关(r=0.554,P<0.01)。结论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绝经后高血压患者LVH与颈动脉弹性功能受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196例,健康体检者57名,检测12小时UAER水平。根据UAER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UAER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检测尿NAG、α1-MG、RBP,肌酐(Cr)水平,并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196例T2DM患者NAG/Cr、α1-MG/Cr及RBP/Cr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中UAER正常组及异常组NAG/Cr、α1-MG/Cr及RBP/D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在T2DM患者中,UAER与NAG/Cr、α1-MG/Cr及RBP/Cr之间没有相关性,而NAG/Cr与α1-MG/Cr及RBP/Cr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T2DM患者中UAER、NAG、劬MG、RBP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各单-指标的检测阳性率(P〈70.05)。结论T2DM患者联合检测尿NAG、α1-MG、RBP可以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的敏感性,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r-C)的影响,比较不同作用途径血管紧张素拮抗剂类药物上述作用的差别。 方法选择162例老年2~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UAER在453±39mg/24h,Cr-C在50.0±19.2m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