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特发性脊柱侧凸(IS)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并尽可能多地保留运动节段.目前,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手术主要分为前路矫形融合术与后路矫形融合术.对于不同类型的侧凸通常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治疗脊柱畸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对脊柱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例脊柱畸形行胸腔镜辅助前路松解及后路脊柱畸形矫形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胸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20min,前路松解、阻滞椎间盘平均4.2个。术后1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被纠正到29.4°,4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被纠正到28°,1例胸椎后凸Cobb角被纠正到58.5°。术后平均随访17.5个月,无矫正度的丢失和其它神经系统及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胸腔镜辅助前路脊柱松解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联合后路矫形治疗脊柱畸形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ulcrum-bending(支点弯曲位)像对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帮助及新思路,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18例伴发脊髓空洞和(或)Chiari畸形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两组:(1)牵引后前后路联合脊柱侧凸矫形手术(6例):对脊柱侧凸有手术矫形指征、伴发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者,先行Halo颅骨牵引,1周后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直接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2例):术前拍Fulcrum-bending像,并根据其结果对脊柱侧凸进行矫形。[结果]6例牵引后手术患者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1%;6例柔软型侧凸患者直接后路手术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60%,且术前Fulcrum-bending像与术后Cobb’s角相接近;6例僵硬型侧凸患者中1例出现轻微神经损害情况,后逐渐恢复,Cobb’s角平均矫正率为52%,手术存在过度矫正。[结论]对无明显神经损害的伴发脊髓空洞或ChiariI型畸形的脊柱侧凸柔软患者,不必行术前牵引而直接行后路手术,且可以获得与牵引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类似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经后路矫形植骨固定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8年8月,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11.6岁。术前拍摄站立位的脊柱正侧位X线片及左右Bending位X线片、CT及全脊柱MRI;其中,先天性半椎体11例,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3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侧凸Cobb’s角平均78°(35°~156°),后凸平均25°(15°~38°)。对于先天性半椎体引起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患者9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美国,史赛克)固定术,2例行后路长节段矫形卢氏环内固定融合术;对于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的3例及神经纤维瘤病1例患者行后路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h(3.5~7.5h);平均术中出血850ml(300~2100ml);平均随访43个月(10~82个月),术后侧凸平均28°(11°~38°),矫正率64%;术后后凸平均16°(7°~33°),矫正率36%,均骨性融合;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中发生大出血,经大量输血后,病情平稳。长期随访发现内固定断裂3例,曲轴现象2例,但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后突畸形是复杂的骨骼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对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观察脊柱侧凸及滑脱程度的转归。方法:对2002年5月~2011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9例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0~18岁,平均14.4±2.7岁。功能性脊柱侧凸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6例;发育性腰椎滑脱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6例。滑脱节段均为L5/S1,Ⅰ度滑脱4例,Ⅱ度滑脱2例,Ⅲ度滑脱2例,Ⅳ度滑脱1例。3例(1、3、4号)功能性侧凸患儿均行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例(2号)特发性脊柱胸腰双弯患儿侧凸Cobb角未达到手术干预标准,行单一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5、6号)无滑脱症状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3例(7~9号)伴腰椎滑脱症状者同时行后路滑脱复位与脊柱侧凸矫形联合手术。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及滑脱相关参数。结果:仅行单一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例患儿末次随访时的侧凸主弯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58.1%、11.5%、57.9%、36.7%,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61.3%、76.9%、59.7%、27.3%;2例仅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儿的侧凸主弯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81.8%及68.6%,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71.8%及25.0%;3例同时行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和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患儿末次随访时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86.2%、75.6%、72.9%,滑脱百分比改善率分别为31.8%、50.0%、67.7%。7例患儿术前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症状,1~4号患儿ODI评分为26.0(21.0~31.0)分,7~9号为23.0(15.0~29.0)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0(5.0~10.0)分和6.0(5.0~8.0)分。9例患儿在术后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青少年脊柱侧凸合并腰椎滑脱患儿应根据侧凸类型及腰椎滑脱程度选择手术方式,侧凸Cobb角大于40°伴腰椎滑脱所致腰痛症状时,应同时行脊柱侧凸矫形术和腰椎滑脱复位术;若仅满足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或者仅满足脊柱侧凸矫形的手术干预要求,可考虑行单一后路行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术或单一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  相似文献   

6.
TSRH后路手术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15 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应用TSRH器械后路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4年1月用TSRH系统经后路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15例,男4例,女11例。年龄10~15岁,平均年龄13.5岁。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例。结果15例患均经脊柱后路植入TSRH器械,手术时间平均为180min,平均矫正率为78.9%。结论TSRH器模是一种多功能的脊柱三维矫形器械,对脊柱侧凸矫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效的分型及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8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12~57)个月.根据侧凸的结构性特点,将脊柱侧凸分为10型,并根据各型特点选择适当的融合节段,进行CD、TSRH及CD Horizon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结果:1例King Ⅲ型患者发生曲轴现象,随访时畸形加重,躯干失平衡.1例KingⅡA型患者选择性融合胸椎后远端腰椎侧凸加重,躯干失平衡.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躯干平衡和矫形效果.结论:本文所提出的侧凸分型方法可较完整地区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各种类型,根据该侧凸分型所提出的融合节段选择原则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及后路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效的分型及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8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12—57)个月。根据侧凸的结构性特点,将脊柱侧凸分为10型,并根据各型特点选择适当的融合节段,进行CD、TSRH及CD Horizon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结果:1例King Ⅲ型患者发生曲轴现象,随访时畸形加重,躯干失平衡。1例King ⅡA型患者选择性融合胸椎后远端腰椎侧凸加重,躯干失平衡。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躯干平衡和矫形效果。结论:本文所提出的侧凸分型方法可较完整地区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各种类型,根据该侧凸分型所提出的融合节段选择原则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CD-Horizon器械在脊柱侧凸后路矫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CD-Horizon(CDH)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固定的效果。方法:应用CDH治疗各种脊柱侧凸63例,术前平均Cobb角65°。其中9例Cobb角90°以上的畸形及2例僵硬型畸形先行前路脊柱松解,术后Halo牵引2周再行后路CDH矫形固定融合术。结果:随访3~27个月,Cobb角术后平均21°,矫正率为67.7%。无死亡,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结论:CDH是具有多种矫正力的器械;CDH手术操作较简便,对各种复杂畸形的可操作性强,同时具有易拆除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脊柱侧凸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在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手术的安全性一直是影响手术疗效的最大隐患。一旦发生脊髓损伤,后果严重且不易恢复。自2000年4月~2005年6月我们对29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9例,男性1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15.8岁(13~20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8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8例,脊髓纵裂并脊柱侧凸1例,胸椎管内脂肪瘤并脊柱侧凸1例,Chiari畸形并脊柱侧凸1例。手术方式:后路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15例;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 应用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35例.合并Chiari Ⅰ型畸形12例(34.3%).典型侧凸18例,不典型侧凸 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针对脊髓卒洞的治疗措施.手术分组:(1)一次手术组(30例):患者手术年龄>10岁,一次性后路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二次手术组(5例):患者年龄≤10岁,一期手术行可自行延长的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矫形手术,4~6年后行二期矫形内同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66.5°(32°~121°);术后平均22.6°(0°~78°),平均矫正率69.4%(31%~100%);平均随访58.4(13~113)个月,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主弯Cobb角3°~78°,平均25.9°.最终矫正率63.9%.6例随访时出现追加现象,其中5例融合下端椎没有融合至稳定椎.术后出现腹壁反射消失1例,浅感觉减退范围扩大1例,未予处理.结论 对于伴发未经治疗的非扩张型脊髓窄洞的脊柱侧凸,如果术前无或仅伴随轻微神经损害症状,可以直接采用后路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进行矫形治疗.建议对这类脊柱侧凸远端应融合至稳定椎.  相似文献   

12.
脊柱侧凸治疗中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参与脊柱侧凸治疗的医生越来越多,矫形器械不断进步,矫形手段不断增多。在脊柱侧凸的诊治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对胸腰段或腰段侧凸是行前路手术还是行后路手术?对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如何选择手术时机、方式和入路?怎样使脊柱侧凸微创技术健康发展?如何掌握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证?等等。为此,本刊特邀了有关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术治疗婴幼儿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6例幼儿和12例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及钉棒固定融合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Cobb角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幼儿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5 ml,平均输血量450 ml;固定节段平均5.1个椎体。青少年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27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65 ml,平均输血量850 ml;固定节段平均8个椎体。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326个月,平均18.5个月。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侧凸Cobb角幼儿组平均为12°,平均矫正率68.4%;终末随访时侧凸Cobb角平均17°,丢失5°,平均矫正率55.3%。青少年组侧凸Cobb角平均47°,平均矫正率13.0%;终末随访时侧凸Cobb角平均48°,丢失2°。幼儿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青少年组伤口愈合不良2例,神经损害2例。[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后路钉棒固定在幼儿组可获得良好的矫形。青少年组患者由于脊柱侧凸僵硬,矫形不佳,并且术后患者神经损害并发症较高。因此,对于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幼儿期即行手术矫形,可以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脊柱侧凸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52例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三类:(1)单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8例):对脊柱侧凸有手术矫形指征、伴发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hiariⅠ型畸形和(或)脊髓空洞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单纯颈枕部手术(12例):对脊柱侧凸尚无手术矫形指征者,无论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是否存在神经损害,均行后路枕大孔扩大、C1后弓切除、硬脊膜成形术和脊髓空洞分流术;(3)颈枕部手术加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2例):对脊柱侧凸有矫形手术指征、伴发的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有神经损害者,先行枕大孔扩大、C1后弓切除、硬脊膜成形术和脊髓空洞分流术,术后6个月再行脊柱侧凸矫形术。结果34例颈枕部手术患者中24例术前存在明显的神经损害,术后6个月内仅6例有轻度的神经功能改善。40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中,Cobb角<90°者额状面平均矫正率为63%、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80%;Cobb角>90°者额状面平均矫正率为49%、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74%。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矫正率平均丢失6%。结论脊柱侧凸在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时不仅具有外科矫治性,而且可以获得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类似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参与脊柱侧凸治疗的医生越来越多,矫形器械不断进步,矫形手段不断增多。在脊柱侧凸的诊治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对胸腰段或腰段侧凸是行前路手术还是行后路手术?对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如何选择手术时机、芳式和入路?怎样使脊柱侧凸微创技术健康发展?如何掌握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证?等等。为此,本刊特邀了有关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们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对28例严重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松解术后1周行后路矫形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术后Cobb角平均为40.8°,侧弯矫正率平均为52.0%。术后随访6~30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在做好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患者心理、体位、呼吸、镇痛、排便等方面的舒适护理,可增强患者舒适感,为手术获得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与自体骨移植治疗脊柱侧凸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脊柱侧凸后路融合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2000年3月,前瞻性对60例脊柱侧凸患者行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移植后路矫形融合术,男19例,女41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30例)单纯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B组(30例)采用自体髂骨移植。A组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神经纤维瘤病和马凡氏综合征各1例。手术时平均年龄14.5岁(6~32岁),术前胸弯平均86.6°(47°~116°),平均融合节段8个(4~10个)。B组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9例、神经纤维瘤病5例、马凡氏综合征1例。手术时平均年龄13.7岁(11~21岁),术前胸弯平均77.8°(42°~101°),平均融合节段7个(5~10个)。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矫形丢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6年,平均4年5个月。与B组相比,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失血量大大减少。最终随访时,A组平均Cobb角为44°(31°~73°),平均丢失8°;B组平均Cobb角为41°(24°~68°),平均丢失6°。A组和B组中分别有3例和2例患者出现了假关节。A组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浅表感染。在平均矫形丢失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B组中有6例出现了供骨部位疼痛。结论在脊柱后路融合术中,尤其需要大量骨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外科矫治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采用后路凸凹侧双棒同步矫形技术治疗AIS 4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11~24岁,平均17.1岁.Lenke分型: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8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27例,非选择性融合21例.观测手术前后冠状Cobb角、顶椎偏距、顶椎旋转、躯干偏移、尾端融合椎旋转、倾斜角、椎间角、矢状面平衡变化,评价侧凸矫正效果及脊柱平衡状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15.1个月.选择性融合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6±11)%、(72±9)%.非选择性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4±15)%、(69±9)%.所有病例尾侧保留脊柱活动节段平均4.4个.1例因术中定位错误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行翻修术.其余病例末次随访无脊柱失代偿,无假关节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治疗AIS,有助于提高矫形效果,重建和维持脊柱平衡,减少尾侧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19.
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畸形程度常采用 Cobb角方法 ,畸形外观的分型常采用 King分型 [1 ] 。作者设计的脊柱高度损失率方法反映脊柱在垂直高度方面的畸形程度 [3]。为了观察 Cobb角的大小、King分型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高度损失的手术纠正效果的影响 ,作者做了如下工作。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5 - 1999年行 Scofix法 [2 ] 矫形固定的特发性脊柱侧凸 2 6例 ,男 14例 ,女 12例。年龄 9~ 2 0岁 (平均13.8岁 )。均为一次手术矫正 ,即后路剃刀背切除、植入内植物矫形固定、脊柱植骨融合。依据术前 Cobb角分为四组 :A组 <6 0° 6…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脊柱侧凸置入器械取出的适应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脊柱侧凸和后凸弧度超过Cobb角40°时往往需要器械矫正和脊柱融合术。矫正畸形后在特定条件下偶需取出置入器械。这样不但丧失了矫正的作用力,而且用于脊柱融合、巩固矫形效果的植骨块的作用也大为减弱,对此我们感到应明确取出置入器械的适应证,以指导工作。临床资料1980年5月~1998年5月,18年间共手术治疗脊柱畸形1664例,取出置入器械者57例,其中男24例,女33例,平均年龄10岁,平均在手术后1年8个月取出。46例为先天性脊柱侧凸,8例为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为脊柱后凸畸形,2例为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