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比较按国标和广东地标生产的姜制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来源姜制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厚朴酚质量浓度在1.38~69.00μg.mL-1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66%,RSD=1.15%(n=5);和厚朴酚质量浓度在0.49~24.40μg.mL-1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1.05%(n=5)。结论国标和广东地标姜制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总体差别不大,各地姜制厚朴质量差别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树龄三种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依据树皮年轮鉴定厚朴年龄的基础上,应用高效薄层扫描法,对不同生长年限的厚朴、凹叶厚朴、大叶木兰中所含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动态分布进行了含量测定,为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及合理采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测定方法的简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测定方法的简化实验孙立华曹志胜李欣荣(青岛市药品检验所青岛266071)孙国才(青岛市卫生学校青岛266071)《中国药典》1985~1995年版中收载的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量的测定方法,是以相同的方法分别测定了厚朴酚、和厚朴酚两种成分的含量,然后将两者的量加起来即为总量。本文在原药典法的基础上,不需将两者分离,直接测定两者的总吸收度,求知总量。1测定方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50μl(根皮25μl),刮取厚朴....  相似文献   

4.
厚朴炮制工艺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千锋  张的凤 《中药材》1997,20(5):238-239
测定了厚朴生品、姜制品(药典法、江西法、烘烤法)等饮片中厚朴酚的含量。结果表明:三种姜制厚朴中厚朴酚的含量均低于生品,但烘烤法较江西法、药典法中厚朴酚的含量要高,江西法次之。经反复验证,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5.
厚朴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厚朴酚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权  甄汉深 《中药材》1994,17(3):32-33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厚朴生品及11种不同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进行含量测定,实验表明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各异,以生品含量最高,炮制后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与《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中厚朴两种不同的炮制方法所得的炮制品进行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测定分析,研究两种炮制方法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药典法对厚朴原药材及该批原药材对应的两种不同炮制方法所得的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94nm,进样量10μL。结果:两种不同炮制品有效成分含量都较原药材有所降低;姜煮法较姜炒法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降低较明显。结论:两种不同炮制方法都会降低厚朴的有效成分,但姜炒法较姜煮法成分降低少,更适用于姜厚朴的炮制。  相似文献   

7.
厚朴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厚朴生品及11种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进行含量测定。实验表明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各异,以生品含量最高,炮制后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炮制对厚朴饮片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腊英  翁德会  李霞  王松  罗锎 《中药材》2007,30(6):641-64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湖北恩施GAP示范基地厚朴炮制前后的酚性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同时与不同产地来源的厚朴饮片的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应用HPLC测定厚朴中酚性成分的含量。结果:①总结厚朴炮制前后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变化规律,GAP示范基地的厚朴经姜炙后其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都明显增加,和厚朴酚增加了约40%,厚朴酚增加了约140%。②不同产地厚朴饮片中其酚性成分的含量各不相同,GAP示范基地的厚朴饮片中其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相对最高,湖北房县厚朴中含量最低。结论:此方法准确,操作简单,能快速有效的测定厚朴饮片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厚朴生片及5种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厚朴生片及5种不同炮制品进行质量比较,为厚朴炮制品制订质量标准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比法将同批厚朴生片按5种不同炮制方法进行炮制,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稳定性考察。结果:厚朴的生片及5种不同炮制品中,醋炙和姜炙品中厚朴酚、和厚朴酚总含量最高,浸出物的量以姜炙品最多。结论:综合分析以厚朴的姜炙品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炮制方法对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测定不同炮制品及地区厚朴中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进行考察,为制定厚朴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HPLC法对不同炮制品及地区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Phenomsil C18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8 ∶22),流速1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94 nm.进样量10 μL。 结果: 不同炮制品及地区的厚朴在有效成分含量上有一定差异。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以用来测定厚朴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厚朴在中医汤剂中的临床常用剂量,为临床合理使用厚朴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历代中医方剂文献中含厚朴的方剂,利用Excel 2013筛选出水煎内服的厚朴方,采用SQL Server 2008构建厚朴方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厚朴剂量的众数、频数、均数等参数。结果:共采集到4 674首含厚朴的方剂,筛选出含有剂量的内服汤剂775首。在历代内服汤剂的厚朴方中,厚朴剂量3 g的厚朴方占总数的23.87%;3~11.2 g的厚朴方占总数的52.26%;11.3~30 g的厚朴方占总数的12.26%;30 g的厚朴方占总数的11.61%。结论:在历代中医文献中,厚朴内服汤剂的炮制主要为姜制,厚朴临床常用剂量以3.5~11 g为宜。厚朴汤剂的常用剂量在隋唐及以前相对较大,宋代以后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基于标准汤剂的姜厚朴饮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方法,研究不同基原和药用部位特征图谱的差异性,建立厚朴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分方法。方法:采用UPLC建立姜厚朴标准汤剂和饮片UPLC特征图谱,对姜厚朴不同基原和药用部位特征图谱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分析姜厚朴中生姜类成分。结果:20批姜厚朴标准汤剂、饮片有6个共有特征峰,通过对照品指认了2个特征峰,分别为厚朴酚、和厚朴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色谱峰的峰高比可能是厚朴与凹叶厚朴2种基原的区别点;姜厚朴根皮、干皮和枝皮特征图谱特征性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皮中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量最高,干皮中特征峰1~4含量最高。采用LC-MS检测出姜厚朴中6-姜辣素和6-姜烯酚,并利用m/z为295和277的离子峰,成功区分厚朴与姜厚朴。结论:所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方法能很好地用于姜厚朴不同基原和药用部位的差异性研究;所采用的LC-MS能有效地鉴别厚朴与姜厚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厚朴饮片质量评价指标的聚类分析,规范该饮片的质量规格。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树龄厚朴饮片的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不同类间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厚朴饮片的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及总酚的含量与厚朴的级别呈正相关。厚朴饮片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饮片:规格为厚度4~6 mm,挥发油质量分数0.7%,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10%,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20%,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质量分数15%。二级饮片:规格为厚度2~4 mm,挥发油质量分数0.35%,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5%,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8%,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质量分数7%。三级饮片:低于以上各指标值的均归为此类。结论:利用质量指标评价厚朴饮片与传统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综合评价厚朴饮片质量规格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市场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厚朴药材商品状况;同时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新的厚朴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现行的规格等级标准中,将厚朴药材按来源划分为温朴与川朴2个品别,再按取皮部位划分为4种规格,每一种规格又按长度和质量划分若干等级;判断厚朴药材质量优劣的依据主要是性状特征(外观质量)。在新制定的厚朴商品标准中,等级的划分则是以厚度、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为依据,即综合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内在品质),科学评价药材质量。由于温朴与川朴的商品性状特征基本一致,外观难以区分,不再划分品别;又因蔸朴与耳朴部位重叠,规格简化为筒朴(含枝朴)、根朴、蔸朴等3种;其中,筒朴分为3个等级,根朴、蔸朴不分等(统货)。  相似文献   

15.
Z Wu  L Kuang  G Zhang  Z Pan  F Li  X Hu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4):223-5, 255
The Rhizoma Atractylodis,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and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in Huoxiang-zhengqi Liquid were identified by TLC. The total contents of magnolol and honokiol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to be no less than 1.9 mg/ml, with an average recovery of 104.4% and 103.3%, RSD 1.23% and 0.9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厚朴药材道地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斯金平 《中药材》2000,23(7):373-375
采自浙、闽、川、杜、湘、赣、鄂等厚朴主产区7省11县药材样品,以及在浙江景宁种源试验林中的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厚朴酚类含量。结果表明,衡量厚朴药材质量的厚朴酚、和厚朴酚、厚朴酚类总含量、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比值等4个太,在产地与相应种源测定定值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厚朴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也有显著的遗传性。传统观点认为质量上乘的川朴(川都产厚朴)实际上应归功于地方的品种,即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电子舌与多成分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厚朴“苦味”药性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电子舌对20批厚朴药材的味觉进行定量化;采用多成分含量测定对20批厚朴中的紫丁香酚苷、木兰花碱、木兰箭毒碱、木兰苷A、木兰苷B、和厚朴酚、厚朴酚和辣薄荷基厚朴酚8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并测定药材电子舌测试液中除辣薄荷基厚朴酚外的7个化学成分的质量浓度;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建立化学成分与味觉传感器响应值的相关关系。根据相关性结果筛选出6个单体化合物并对其味觉进行测定。结果 厚朴药材中和厚朴酚、厚朴酚和辣薄荷基厚朴酚与电子舌苦味、苦味回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厚朴酚、和厚朴酚虽然为脂溶性化学成分,在电子舌测试液中的含量较低,但仍与苦味、苦味回味有显著正相关(P<0.05);单体化合物的味觉测试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苦味和苦味回味的响应值均为最高。结论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为厚朴“苦味”药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缪海均  佘佳红  刘皋林 《中成药》2002,24(12):934-935
目的:测定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油,紫苏油,陈皮,厚朴等)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方法:样品经超临界流体萃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含量。结果: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为96.81%(RSD=2.81%,n=5);和厚朴酚为97.75%(RSD=2.36%,n=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厚朴煮散的粉碎粒度,考察加水量对其煎出物的影响,为该煮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5种规格的厚朴煮散,采用HPLC检测水煎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检测波长294 nm,流动相甲醇-水(82∶18),柱温30℃。以厚朴酚、和厚朴酚转移率和干膏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粉碎粒度和加水量对厚朴煮散煎出物的影响,并与饮片传统煎煮进行比较。结果:粒度和加水量对厚朴煮散水煎液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和干膏率均有显著影响。厚朴煮散最佳制备工艺为粉碎过10目筛,含有能通过8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厚朴煮散煎煮1次,煎煮时间10 min时,24目煮散加20倍量水的煎液中有效成分转移率和得膏率分别为饮片传统煎煮(加10倍量水煎煮50 min)的5.1,2.5倍;10目煮散加10倍量水的煎液中二者分别达饮片传统煎煮的2倍以上。结论:厚朴饮片制成煮散后可节省药材和煎煮时间,可推广于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厚朴饮片进行含测,结果表明:清炒品厚朴酚含量最高,姜炙、姜煮、姜浸品中以姜炙品含量最高;辅料生姜可使厚朴酚含量有所增加,但其用量多少对厚朴酚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