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黄锟  陶芳标  高茗  李光友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895-896,898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发生率、应激强度以及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加强中专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所中专学校1602名在校女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焦虑、抑郁症状的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生活事件评定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S),应对方式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评定。结果中专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46%,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92%。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方面的问题,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女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高于无明显症状者,其积极应对较少而消极应对的倾向大。应激量高、消极应对水平高的女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共存的检出率高。高年级、积极应对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是抑郁、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中专女生抑郁、焦虑发生情况不容乐观,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度较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生活事件发生率,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2006~2007届在本市三甲医院340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4.82%,焦虑症状检出率22.97%,常见的生活事件为人际关系、实习择业压力和健康适应,有抑郁与焦虑症状护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高于无症状者,积极应对较少,消极应对较多.应激量高、消极应对高的护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共存的检出率高.结论:临床实习护生负性情绪发生率高,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生活事件对孕妇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事件对孕妇情绪的影响,为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方便抽样抽取293例孕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评生活事件量表(LES)对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5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妇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5%、8.2%,生活事件总分为(223.18±129.30)分,负性生活事件总分为(79.89±63.80)分。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显著相关(P<0.01)。结论:孕妇孕期经历的日常生活事件和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帮助孕妇顺利、安全度过妊娠和分娩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述情障碍、应对方式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为孕期孕妇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负性生活事件问卷,对1 789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孕妇抑郁症状中的调节作用显著(ΔR2分别为0.005、0.004,均P<0.05),述情障碍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孕妇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中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ΔR2均为0.000,均P>0.05).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均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孕期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中的中介效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2分别为0.199、0.143、0.089和0.049,均P<0.05),述情障碍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孕妇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中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Z值分别为0.815、0.798,均P>0.05).结论 应加强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孕妇应对方式的训练,尤其是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定中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率 ,探讨生活事件应激强度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运用自编的“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表”评定 10 36名某国家大型企业子弟中学学生一年来生活事件发生率和生活事件应激强度 :运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 :2 0项生活事件发生率 1.2 %~ 19.2 % ,生活事件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 11.87%和 16 .6 0 % ,有抑郁症状的中学生的学习与学校生活、人际关系、家庭环境、性生理与性心理四个维度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焦虑症状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家庭环境两个维度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学生紧张性生活事件应激与焦虑、抑郁症状呈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6.
产后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干预产后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围产期孕妇一般情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生活事件量表(LES)、A型行为问卷(TAB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焦虑量表(T-AI)、状态焦虑量表(S-AI)对129名围产期孕妇进行跟踪调查,直至分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组受教育年限低于正常组;EPQ神经质原始分、SSRS客观支持分、怀有戒心或敌意特征、产妇年龄是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高神经质组产前Sc l-90抑郁分、焦虑分、强迫分、躯体化等分值及负性生活事件分值均高于低神经质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利用度均低于低神经质组。[结论]神经质、低客观支持、怀有戒心或敌意及产妇年龄是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学专科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和途径. [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身体锻炼等级量表、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量表、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CSS-LES)和自制的人口学特征量表对福建省4所高校的1 602名医学专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睡眠差者占27.9%,PSQI总分为(6.24±2.44)分.②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就业信心度、抑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睡觉前2 h内喝≥3杯啤酒或1两以上白酒、准备上床睡觉前担心睡觉的能力、睡觉受光线干扰和睡觉受噪声干扰,OR值分别为1.422、0.112、0.461、0.613、0.031、4.702、1.347和1.709.③睡眠卫生习惯、抑郁和焦虑可直接影响睡眠质量,路径系数分别为0.236、0.170和0.309;身体锻炼和负性生活事件通过焦虑和抑郁间接影响睡眠质量,睡眠卫生意识通过身体锻炼、抑郁或焦虑后间接影响睡眠质量. [结论]医学专科学生睡眠质量需要改善,可以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提高睡眠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和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来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早期正性生活事件与情绪症状的关联。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2所高等院校的4 829名大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童年期积极经历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和层次回归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7.79%、34.11%和10.5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均呈正相关(r=0.54、0.57、0.54,P均<0.001),早期正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均呈负相关(r=-0.37、-0.34、-0.34,P均<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乘积项对抑郁、焦虑症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05、-0.03,P<0.001、0.05)。结论 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是情绪症状的危险因素,早期正性生活事件能够缓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探究初中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实证效度,为问卷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儿童抑郁症状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绍兴市2所初中的3 1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t检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绍兴市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481,-0.468(P值均<0.01).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评分和阳性检出率均表现为应激水平高风险组高于低风险组,而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和检出率则是相反(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风险应激性生活事件是中学生抑郁、焦虑和学校生活不满意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3.258(2.738~ 3.876),5.352(4.400~6.511),3.414(2.851~4.088).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可作为评价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心理因素对女大学生痛经患者的影响,为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量表(LES)对110例痛经患者(痛经组)及90例无痛经者(对照组)进行评分.结果 痛经患者内外向分值显著低于无痛经者(p<0.01),而神经质、抑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分值显著高于无痛经者(p<0.01),痛经者神经质与SDS、SAS、LES分值之间呈正相关(p<0.01);痛经组主观支持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痛经患者具有明显内向和神经质、焦虑、抑郁个性,并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更需要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