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臂丛加颈丛浅支阻滞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1995年对13例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采用臂丛加颈丛浅支阻滞法进行麻醉,取得了满意效果,并与肌间沟臂丛(26例)、颈丛一点法(12例)的麻醉效果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1例患者中,女22例,男29例。年龄14~60岁。骨折部位:锁骨远端14例,锁骨中段26例,锁骨近端11例。按麻醉方法分为3组:臂丛加颈丛浅支阻滞13例,臂丛阻滞26例,颈丛阻滞12例。1.2 麻醉前用药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1.3 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锁骨上神经加低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在锁骨开放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方法120例锁骨骨折病人被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均2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2%利多卡因+0.3%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结果F组中阻滞满意(Ⅰ、Ⅱ级)病人总例数明显多于A、B、C、D、E5组(P<0.01),F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其它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锁骨上神经加低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病人,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浅丛,臂丛(winne氏法及低位肌间沟法)及锁骨上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臂丛颈浅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止病效果。方法:先采用肌间沟法,臂丛阻滞,效果确切后,再作颈浅丛阻滞。结果:32例病人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讨论:锁骨及肩部神经分布特点是:C3-6。神经根支配,锁骨上神经由C3-4。组成,它的分布呈披肩状,臂丛的上干是由C5-6。组成,支配肩、臂后部皮肤。臂丛和颈浅丛阻滞,能完成锁骨骨折的手术,操作简单,易于管理,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改进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2%利多卡因+0.3%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U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结论 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35-137+14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C6单点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行锁骨手术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18~70岁,ASAⅠ~Ⅱ级,分为传统肌间沟臂丛+颈浅丛两点神经阻滞法(C组)与超声引导下C6单点肌间沟臂丛+颈浅丛阻滞法(U组),每组40例,以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分别行肌间沟臂丛神经(10 mL)及颈浅丛阻滞(10 mL)。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U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C组(P0.05);U组术中VAS评分低于C组,且U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组(7.5%vs 22.5%,P0.05)。结论 与传统的两点法神经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C6单点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操作时间短、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我院采用臂丛肌间沟法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 2 5例患者行锁骨手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5例中 ,男 1 5例 ,女 1 0例 ,年龄 1 8~ 65岁 ,平均 42岁。锁骨横断或粉碎性骨折急诊入院。1 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 ,仰卧 ,头偏向健侧 ,麻药为 1 %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含 0 1 %肾上腺素 )。肌间沟法阻滞 :在第六颈椎和环状软骨水平线 ,与前中斜角肌及肩胛舌骨肌组成肌间沟交点进针 1 5~ 2cm ,触及异感 ,回抽无血 ,注药 1 5ml;颈浅丛阻滞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中点后缘 0 5cm…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节段硬膜外麻醉对阿托品增加心率作用的影响,方法:18例ASAI级成年女性患者分成三组,上胸组经T(2-3)脊椎间隙硬外穿刺,胸腰组经T(12)L(1)脊椎间隙穿刺,两组均置入导管4cm颈丛,臂丛阻滞麻醉为对照组,上胸组给邓1.5%利多卡因6ml~8ml,胸腰组给予12ml,麻醉后测血,心率,15分钟后测麻醉最大平面及血压,心率,静注注阿托品0.01mg/kg,连续测血压,心率。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颈浅丛加臂丛神经联合阻滞在肩部及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飞  曹海  马世颖 《四川医学》2005,26(7):740-741
目的探讨用颈浅丛加臂丛神经联合阻滞进行肩部及锁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36例ASAⅠ-Ⅱ级病人行肩部及锁骨手术,采用颈浅丛-臂丛联合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麻醉效果均满足手术需要.无不良反应。结论颈浅丛加臂丛联合阻滞行肩部及锁骨手术安全、简便、经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 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田俐  李新平 《新疆医学》2011,41(10):110-111
锁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中常见创伤性疾病,锁骨及其皮肤区域受颈丛及臂丛神经的双重支配,以往通常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手术中相当一部分患者麻醉效果欠佳。对如何采用更加有效的麻醉方法,以解除术中患者的痛苦是临床麻醉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两年我院92例患者分别采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锁骨上臂丛阻滞麻醉,并对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近年来在锁骨手术中行臂丛麻醉30例,效果满意,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1~55岁。其中锁骨中段骨折开放整复术8例,锁骨中外1/3骨折开放整复术17例,锁骨骨折伴肩关节损伤的手术5例。局麻药采用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或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剂量18~30ml。手术时间40~180分钟。2 阻滞方法患者仰卧,头转向健侧,显露患侧颈部。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摸前中斜角肌,以7号半针于此两肌间隙内锁骨上三横指处进针,进针方向垂直略偏向内下,有脱空感后停止进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一臂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外段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锁骨外段骨折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组)38例,对照组(颈丛神经阻滞组)39例,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麻醉不良反应。结论: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外段骨折手术中,麻醉效果与颈丛阻滞麻醉比较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95~1999年在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共做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126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26例患者中,单纯锁骨骨折98例,锁骨骨折并发其他外伤28例,男78例,女48例,年龄16~76岁,手术时间 25~60min,ASA分级 Ⅰ~Ⅱ级。1.2 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所用局麻药为1.2%的利多卡因和0.2%的地卡因混合液。麻醉方法;先行患侧臂丛肌间沟法神经阻滞,用量为10~15ml,然后行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用量为5~10m…  相似文献   

15.
黄光梅 《吉林医学》2009,30(15):1635-1636
目的:探讨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锁骨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颈丛神经阻滞;Ⅱ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Ⅲ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Ⅰ~Ⅲ组均为对照组。对照组注入0.6%利多卡因与0.6%罗哌卡因混合液20—25ml。Ⅳ组为实验组,即改良锁骨上神经阻滞组,注入0.6%利多卡因与0.6%罗哌卡因混合液10ml。结果:Ⅰ组、Ⅱ组患者NIBP、HR麻醉后均较术前提高,Ⅲ、Ⅳ组患者NIBP术前无明显变化,麻醉后略高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组患者SpO2数值无明显变化,一直保持在96%~100%水平。各组麻醉优良率Ⅰ组:65%;Ⅱ组:70%;Ⅲ组:95%;Ⅳ组:100%。各组均未发生明显的麻醉并发症。结论:在锁骨手术中行改良锁骨上神经阻滞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由于锁骨及其皮肤区域受颈丛及臂丛神经的双重支配,因而锁骨骨折手术用常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阻滞效果。我们应用颈丛加臂丛阻滞行该类手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外浅静脉旁肌间沟臂丛、颈丛阻滞李鸿芳,周玉生,史鸣(安徽省淮北市矿工总医院麻醉科225000)传统的肌间沟臂丛、颈丛阻滞均于椎管横突旁穿刺或颈丛三点法阻滞[1],麻醉后常出现因颈交感神经阻滞引起的霍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麻痹[2],血管损伤后局部血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浅筋膜颈浅丛或者肌间隙颈浅丛联合臂丛上干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60例锁骨手术患者,年龄18~5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隙颈浅丛联合臂丛上干阻滞,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浅筋膜颈浅丛联合臂丛上干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切皮时浅部及切皮后深部麻醉效果,及膈神经阻滞、霍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浅部阻滞完善25例明显多于对照组17例,阻滞完善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6.7%,追加局部麻醉观察组5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1例喉返神经阻滞、1例膈神经阻滞,对照组发生1例膈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隙颈浅丛联合臂丛上干阻滞,穿刺操作简单,阻滞完善,并发症发生少,能满足锁骨手术的需要,是安全有效的神经阻滞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臂丛加颈浅神经丛联合阻滞进行锁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48例患者行锁骨手术时,采用臂丛加颈浅神经丛联合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无痛46例,需辅以神经安定镇痛药2例。全部病例无气胸、椎管内阻滞及局麻药不良反应,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阻滞麻醉效果:优46例,良2例,麻醉有效率为100%。结论用臂丛加颈浅神经丛联合阻滞行锁骨手术安全、简便、经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申黎光  苗颖  郑涛  贺菲 《海南医学》2007,18(6):80-80,4
目的 观察臂丛(肌间沟)与颈浅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及1:20万u肾上腺素混合液,先行肌间沟法臂丛阻滞,效果确切后,再作同侧颈浅丛阻滞.结果 44例病人均获得麻醉效果,2例因疼痛剧烈以氯胺酮完成手术,成功率为95.6%.结论 锁骨骨折手术所经区域受颈丛及臂丛神经双重支配,单纯的臂丛神经阻滞或局部麻醉很难达到完全的镇痛效果,甚至造成麻醉失效,故锁骨骨折手术内固定麻醉时,采用臂丛阻滞加同时阻滞同侧的颈浅丛,大大提高了麻醉效果,此法操作简单,易于管理.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