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解郁方对中风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补肾解郁方治疗,对照组予帕罗西丁治疗,用药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6周分别观察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在3周、6周均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解郁方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89%,对照组有效率75.5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T、NSE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阳复元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家医院入选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2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5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温阳复元方,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治疗28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组完成研究109例,对照组完成研究106例。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8%,对照组为76.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复元方可以明显提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通腑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2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风星萎通腑胶囊.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愈显率74.38%;对照组总有效率68.46%,愈显率38.46%.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后的改善以治疗组更明显.结论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按急性脑梗死常规处理,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服中药温肾活血汤,并配合头皮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含量及脑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提高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祛瘀止痛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对症干预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祛瘀止痛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CS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血脂指标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等。结果: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祛瘀止痛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逐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痰逐瘀中药(制首乌、女贞子、黄芪、黄精、丹参、水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石菖蒲、郁金、胆南星)治疗,1 d 1剂,水煎2次,分早晚鼻饲或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血脂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1),治疗组TC、TG、VDL-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HDL-C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1)。结论:补肾化痰逐瘀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代谢,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滋肝补肾方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疗效。方法将10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滋肝补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5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风中医病证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8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中风中医临床症候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滋肝补肾方对恢复期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剌、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用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治疗前后对Fugl-Meyer指数、改良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证候疗效、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指数、ADL评分、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K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证候积分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82%,治疗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通过清热解毒、涤痰化瘀,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良好的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予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14d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NIHSS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结果:3组患者均有肯定的疗效,联合组效果最为显著,与其他2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显著降低,联合组效果最显著,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丹红组和联合组效果更明显,联合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和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TC、TG、LDL明显降低,HDL显著升高,与参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之参麦注射液联合活血化瘀之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 ,对照组采用脑血栓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汤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缺血性中风病内科常规及康复锻炼等基础治疗,对照组(39例)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组(39例)在基础治疗上加服疏肝活血汤。观察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疗效评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后第2、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明显促进中风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9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30例。对照Ⅰ组予单纯西医治疗,对照Ⅱ组在对照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百会穴治疗,3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较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结论艾灸百会穴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补肾活血法为主要的医治方法,评价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方法:8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西医疗法,实验组使用中医的补肾活血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疗效可靠,可在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风急救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急救合剂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ADL,Barthel Index)、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急救合剂口服可以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予患侧肢体阴阳对刺法治疗。对照组31例予患侧肢体阳明经刺法治疗。2组均6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ADL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4.11%,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法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天蝎散Ⅰ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蝎散Ⅰ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天蝎散Ⅰ号方口服,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检测结果提示治疗组在改善血脂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提示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膜斑块消退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蝎散Ⅰ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脂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