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aqMan MGB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初步研究TaqMan MGB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TaqMan MGB Real-time PCR)检测白纹伊蚊登革病毒的敏感性,建立一种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鉴定方法。方法在实验室使雌性白纹伊蚊人工感染Den-2型病毒,设不同的感染蚊虫浓度(只/500μl或只/1000μ1)和不同的分组方法(不加未染毒的蚊虫、分别用未染毒的实验室饲养的雌性白纹伊蚊补加到每份标本10、25、50只/组),利用一步法和二步法TaqMan MGB PCR检测,根据荧光信号判断结果。结果二步法TaqMan MGB PCR可检测到标本中感染蚊虫的最低浓度为2只/500μl和3只/1000μl,一步法TaqMan MGB PCR可检测到标本中感染蚊虫的最低浓度为5只/500μl,蚊自身的RNA对登革病毒RNA的检测敏感性并无明显的影响。结论TaqMan MGB探针检测白纹伊蚊体内的DV敏感度高,特异性好,是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指数较理想的监测方法,标本较好的处理方法为500μl标本处理液研磨20~30只/组,TaqMan MGB Real-time PCR最好采用二步法。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对血清HBV D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探讨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后血清HBV DNA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95例慢性乙肝的HBV前C区1896、1814及HBV C基因启动子(BCP)1762、1764四位点突变,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95份血清标本中,有91份分别检测到了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阳性率95.8%,其中G1896A突变33例(36.3%),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64例(70.3%),G1896A 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22例(24.2%),未检测到A1814C突变毒株。G1896A 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后,血清HBV DNA水平较未变异组降低(P<0.05),其它各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法可同时检测HBV多个突变位点。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对血清HBV DNA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多重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型和B型流感病毒,探讨其在快速诊断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优越性.方法 根据A型和B型流感病毒M基因的相对保守序列,设计两套特异性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进行多重real-time PCR检测A型和B型流感病毒.将该方法与病毒分离、免疫层析、传统RT-PCR进行比较,并对多重real-time PCR的特异性进行评估.并应用multiplex real-time PCR方法和常规的病毒分离方法对广东省流感样病例334份咽拭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多重real-time PCR反应可以检测到A、B型流感病毒的最低病毒量分别为10-1和10-3TCID50/反应.该方法在对流感病毒株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株样品的检测中,未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特异性为100%.该方法对334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与经典检测方法(病毒分离鉴定结合血清学检测)的符合率达100%,且灵敏度明显高于病毒分离.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多重TaqMan MGB real-time PCR是一种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的流感病毒检测方法,对于流感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突变特异PCR检测HBV前C区nt1896位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则HBV前C区突变的突变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CR)方法,探讨前C区突变与肝病临床分型、e系统状态及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根据HBV前C区nt1896G→A突变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msPCR检测方法,通过测序和扩增产物电泳证实msPCR的特异性。结果229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nt1896突变株感染率分别为25.0%、5.3%、5.2%、27.8%和20.0%;野生株和突变株混合感染率分别是62.5%、32.9%、50.6%、38.9%和38.0%。221例慢性HBV感染者中,野生株、突变株和混合感染者血清HBeAg阳性率分别为71.3%、34.8%和51.1%;HBVDNA含量分别为7.1×108±3.3×106、7.2×107±1.3×106和2.1×109±2.4×106copies/ml;ALT异常率分别为46.3%、73.9%和54.4%,突变组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干扰素治疗后,混合感染者血清HBVDNA的阴转率显著高于野生株(P<0.05)。结论msPCR检测nt1896突变灵敏特异,nt1896突变与肝病严重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特异、灵敏的诺如病毒遗传组Ⅱ型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诺如病毒遗传组Ⅱ型代表株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和TaqMan~MGB探针,调整引物、探针浓度,优化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一步法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反应体系,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试验,以评价反应体系,并与引物P289/P290常规RT—PCR进行灵敏度比较。结果诺如病毒遗传组Ⅱ型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时限短,仅1h就出结果;最低检出下限为100拷贝/mL,比引物P289/P290常规RT—PCR灵敏度高100倍;与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甲肝病毒无交叉反应;4份核酸含量不同的标本重复检测5次,平均G值变异系数范围0.96%-2.27%。结论诺如病毒遗传组Ⅱ型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快速、特异、灵敏、稳定性好。可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检测,提高快速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用于检测黄病毒属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方法。方法 从GenBank中检索黄病毒属代表株的全基因序列,通过DNAstar进行序列比对和blast进行保守序列搜索和分析,用Beacon Designer 7.0软件进行引物和TaqMan探针设计,以乙脑毒株MB090509 RNA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并应用于现场蚊虫标本检测。结果 确定黄病毒属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为:45℃15 min,95℃10 min,95℃10 s→54℃45 s,40次循环,引物和探针终浓度为200 nmol/L。灵敏度为常规RT-PCR方法 100倍,检出限2.9×10-3噬斑形成单位(PFU)/mL,与甲病毒属、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均无交叉反应。从161份现场蚊虫标本中检测出11份阳性标本,经病毒分离、测序均被证实为乙脑病毒。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黄病毒属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和测序方法检测其YMDD变异,以测序方法为参考方法,评价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可靠性。结果246例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阳性检出率为100%,100例正常对照全部为阴性;YMDD无突变106例,YMDD有突变(YIDD变异 YVDD变异)140例,与核酸测序方法比较,符合率为100%;该方法经过敏感度实验,最低检出下限为1×103拷贝/ml。结论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能便捷、灵敏、特异地检测YMDD基序变异情况,适用于临床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的YMDD基序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常见突变位点的新方法。方法采用TaqMan小沟结合物(MGB)探针技术,检测14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35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情况,测序方法为参考方法。结果14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双探针方法检出阳性118例,其中rpoB基因突变56例,与测序方法比较符合率100.0%;35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双探针方法检测均为阴性,特异性100.0%;该方法最低检出下限为1×103拷贝/ml。结论TaqMan MGB双探针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位点突变情况,适用于临床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TaqMan探针检测转基因大豆含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TaqMan探针法检测转基因大豆含量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并应用于市售转基因食品含量的检测。方法以0、0.1%、0.5%、2.0%、5.0%的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TM为标准品(Fluka公司),以特异TaqMan探针序列:5’(FAM)-cccactatcettcgcaagaccct-3’(TAMRA),引物序列F:5’-tgatgtgatatctccactgacg-3’,R:5’-tgtatcccttgagceatgttgt-3’,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CP4EPSPS基因,在实验室建立定量转基因大豆检测的标准曲线,并对市场抽检的豆奶粉、素鸡、热狗肠、黄豆等12种豆类食品及制品进行含量分析。结果在实验室建立了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大豆含量的方法,得到0值对转基因食品百分含量对数值的标准曲线方程式为Y=-2.8194X+27.1855,相关系数值R^2为0.9994。12种市售大豆及制品中五香茶干、豆奶粉、素鸡、热狗肠、薄白叶检测出转基因成分含量分别为2.46%、6.26%、13.95%、0.48%、0.66%,其余7份样品为阴性。结论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能够快速地进行转基因大豆含量的检测,并可应用于市售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50例HBV基因分型及P区耐药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温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和P区基因逆转录酶区(RT区)序列的突变情况。方法:选取50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确定基因型。结果:在50例中C型44例,占88%,B型6例,占12%。存在位点突变者25例(50%)。其中检出以单位点rtM204I/V/S突变为主,9例,占36%,rtA181V/T突变4例,占16%,rtM204I/V/S+rtL180M突变5例,占20%,rtV214A,rtA181V/T+rtV173L,rtM204I/V/S+rtQ215H,rtM204I/V/S+rtL180M+rtV173L,rtM204I/V/S+rtL180M+rtV207I,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A181V/T突变各占1例,占4%。结论: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在HBV P区可检出突变,突变形式多样,其中以rtM204I/V/S突变为主,应用DNA序列测定法分析HBV P区基因突变,获得的信息全面,对临床评估病情进展和实施抗病毒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方法,更好地了解BCP变异的发生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病情、预后以及治疗的影响。方法 结合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5.0,选定保守区域,设计了2对最佳引物,建立了HBV BCP变异检测PCR-RFLP的实验方法。结果 对34例不同乙肝患者进行BCP变异检测发现:肝硬化(LC)组和慢性乙型肝炎(CHB)组中发生变异的例数明显高于无症状感染者(Asl)(χ2值分别为6.39和3.98,P〈0.05)。并且HBeAg(-)组发生变异的例数明显高于HBeAg(+)组(χ2=4.60,P〈0.0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敏感度与特异性高、结果 可靠,并可用于较大范围调查该变异株的流行情况,为临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对人们进一步了解HBVBCP变异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HBV DNA)和标志物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进行检测BCP区核苷酸(nt)1762A→T和1764G→A联合突变。结果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P<0.05);BCP变异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含量(P<0.01);BCP变异阳性组HBV DNA含量在HBeAg阳性病例及HBeAg阴性病例中均较BCP变异阴性组高(P<0.01);BCP变异阳性组对肝功能的损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BCP变异可引起HBeAg阴转,病毒复制水平提高;HBV血清标志物联合HBV DNA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HBeAg阴性者误认为病毒的免疫清除或静息而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BCP变异可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快速特异的HBV基因变异检测技术及变异株的酶切位点分析。方法 对酪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VDD)及酪氨酸、异亮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IDD)变异病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HBV感染的病例中,不仅检出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到YIDD/YVDD变异,还存在亮氨酸、亮氨酸、亮氨酸、亮氨酸(LLLL)到亮氨酸、蛋氨酸、亮氨、亮氨酸(LMLL)变异,天冬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DLHD)到天冬氨酸、蛋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DMHD)变异及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谷氨酸(LLAQ)到亮氨酸、蛋氨酸、丙氨酸、谷氨酸(LMAQ)变异。酶切位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变异株存在不同的限制性酶切位点。结论 提示这些变异位点均在“ATG”(M)蛋氨酸密码子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YVDD、YIDD、LMAQ变异与拉米夫定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简便的HBV多聚酶基因序列中拉米呋啶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pfu酶的3'-5'外切校正功能和荧光偏振光检测技术进行点突变的检测.首先PCR扩增HBV多聚酶基因,然后用3'标记荧光分子FAM的探针与扩增产物中待测核苷酸的下游序列杂交,使探针3'第一个碱基与靶序列中待测点的碱基配对.若碱基配对正确,pfu酶可以沿探针的3'端延伸;若碱基配对错误,pfu酶须将探针3'标有荧光分子的核苷酸切掉,然后再沿探针3'端延伸.由于第一种情况,荧光分子与DNA链相连,分子量增加,则荧光偏振光值增大;而第二种情况,荧光分子与探针分离,荧光分子的整体分子量减小,则荧光的偏振光值减小,这样可以通过荧光偏振光值的大小判断待测点核苷酸的改变.结果:该方法可以检测出HBV多聚酶基因序列中特定位置的核苷酸类型,可以检测1×10~1个拷贝的模板量.对30例经过6个月以上拉米呋啶治疗的患者血清进行检测,检测出其中有3例是甲硫氨酸(M)密码子ATG中的A→G变异;2例是ATG中的G→C变异;1例是ATG中的C→T.结论:该技术可以对血清中HBV多聚酶基因序列中点突变以及其他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PCRmnh-ELISA法对HBV DNA YMDD变异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249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肝患者,男187例,女62例,其中HBeAg阳性198例,阴性59例,采用PCRmnh-ELISA法进行YMDD变异株检测,并进行了肝功能及HBV DNA的随访。结果249例患者中,43例YMDD变异阳性,阳性率为17.3%,其中YVDD变异33例,YIDD变异10例。YMDD变株阳性结果中,29例ALT水平呈现反复现象,占阳性结果中的67.4%,34例患者HBV DNA反跳,占阳性结果中的79.1%。结论HBV DNA YMDD变异是拉米夫定产生耐药,使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变异的主要形式可能是YVDD,变异的发生率与E抗原阳性率无关,与治疗前的HBV D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测出现的组合模式与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出现的模式分为7组A组191例,为HBsAg、HBeAg、HBcAb阳性(俗称大三阳);B组328例,为HBsAg、HBe-Ab、HBcAb阳性(俗称小三阳);C组26例,为HBsAg、HBeAg阳性;D组54例,为HBsAg、HBcAb阳性;E组35例,HBsAb、HBeAb、HBcAb阳性;F组11例,为HBsAb、HBcAb阳性;G组10例,为HBcAb阳性。结果各组HBVDNA>1.00ⅹ103拷贝/ml的阳性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98.95%(189/191);B组46.34%(152/328);C组100%(26/26);D组57.41%(31/54);E组20.00%(7/35);F组18.18%(2/11);G组20.00%(2/10)。A组、C组与B、D、E、F、G组间HBVDNA阳性增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组间比较有些差异有显著性,有些差异无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指标出现的类型,与HBVDNA的联合动态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史丽玲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7):151-152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30例乙型肝炎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两组,各15例,对照组仪器采用RLC480仪检测,观察组仪器采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通过对患者HBV DNA水平的测定,对比分析不同仪器检测的结果.结果:RL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