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肥胖状况对其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2004年对潍坊医学院2003级696名大学生的肥胖状况与体能素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肺活量与体重级别无关;男、女生的台阶试验成绩、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均为标准体重者〉肥胖前期者、肥胖者;男生的握力成绩为标准体重者、过轻体重者〉肥胖前期者、肥胖者;女生的握力成绩,男生的立定跳远和闭眼单脚站立成绩均为标准体重者〉过轻体重者〉肥胖前期者〉肥胖者;女生的闭眼单脚站立成绩为怀准体重者〉过轻体重者〉肥胖前期者、肥胖者。[结论]大学生肥胖者体能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2.
对肥胖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来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912-2914
[目的]调查研究高校肥胖大学生的肥胖程度对体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肥胖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抽取河南科技学院2005级1 472名学生,测量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体重指数(BMI]与血压、台阶指数、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心率、SCL-90各园子分等测试成绩的关系. [结果]肥胖学生的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学生(P<0.05),肥胖学生的台阶指数、握力、肺活置、立定跳远等成绩不及格率高于正常人群(P值均<0.05),不及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肥胖人群>超重人群>正常人群(P值均<0.05),心理健康方面,肥胖学生在7因子显著高于正常学生(P<0.05). [结论]大学生肥胖者体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随BMI的升高体质和心理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因此高校可通过运动与肥胖、饮食与肥胖、心理与肥胖讲座及改变肥胖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及开设身体锻炼课程和加强课外辅导来控制肥胖学生体重,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4.
分析河南省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探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依据BMI标准将人群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组.计算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力跑和坐位体前屈)的Z分,5项Z分之和为身体素质指数(PFI).研究BMI与各项体能指标以及PFI的关系.结果 河南省大学生BMI总体分布在14.69~33.49 kg/m2,76.84%的大学生处于正常范围(18.5~24 kg/m2).肺活量、握力随BMI升高而增大,经过体重校正后的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则相反.男生3个体重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的PFI均值分别为-0.84,0.16,-1.86.男生的PFI、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坐位体前屈不同体重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两比较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指标均优于超重肥胖组.PFI与BMI呈现负相关(r=-0.105,P<0.05),肺活量、握力与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耐力跑、50 m跑、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均与BMI呈现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BMI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且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优于超重肥胖组.  相似文献   

5.
揭示女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与身体形态之间的关系,为加强女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3月随机抽取井冈山大学633名健康女大学生,测试体脂百分比(BFP)和去脂体重,并按BFP由低到高将受试者分为体脂偏低、正常、体脂偏高、Ⅰ级肥胖、Ⅱ级以上肥胖5个组,测试握力、腿力、背力、肺活量、最大摄氧量、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双手背勾和闭眼单脚站立等身体素质指标.结果 5个组别女大学生握力、背力、肺活量、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两侧双手背勾、闭眼单脚站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Ⅰ级肥胖组与正常组相比,肺活量升高,相对最大摄氧量、左背勾、右背勾下降;与体脂偏高组相比,相对最大摄氧量、左背勾、右背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Ⅱ级以上肥胖组与正常组和体脂偏高组相比,握力、背力、肺活量、绝对最大摄氧升高,相对最大摄氧量、左背勾、右背勾、闭眼单脚站立降低(P值均<0.05);Ⅱ级以上肥胖组与Ⅰ级肥胖组组间除背力和相对最大摄氧量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FP正常和偏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好于肥胖女大学生;BFP超过30%主要使学生的心肺耐力素质、上肢柔韧素质下降,BFP高于35%同时使平衡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BMI)对体能各指标的影响,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能水平,保持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抽取南京市43 424名儿童青少年体质数据,依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及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分为营养不良、正常、超重肥胖组,了解不同体重指数学生各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PFI)间的关系。结果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占6.19%,正常占74.57%,超重肥胖占19.24%。男生随着BMI的增加,肺活量和握力指标也随之增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坐位体前屈和体能指数方面正常组学生的成绩优于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组学生。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与肺活量、握力呈现正相关关系(P0.01),与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和体能指数(PFI)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男生不同体重指数与坐位体前屈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女生则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不同营养状况与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存在密切联系,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对体能均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三城市8~ 10岁儿童营养状况与体能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学龄儿童身体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采用方便抽取方法,对北京、长治、乌鲁木齐24所小学共1 384名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包括身高、体重的测量和体能指标测试(立定跳远、耐力跑、1 min跳绳、1 min仰卧起坐),使用2018年颁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评价超重及肥胖.使用混合线性模型,比较不同营养状况学生的体能状况水平,并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体能的关系.结果 1 384名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41%,23.48%,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9.84,47.68,P值均<0.01).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发现,同年龄、同性别学生BMI增加与体能变差有关(P值均<0.05).正常体重学生的体能测试结果优于超重肥胖学生(P值均<0.05),在不同性别学生中结果一致.结论 8~10岁儿童营养状况与体能之间存在负相关,超重和肥胖学生的体能比正常体重学生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水平及其相关性,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2019年9—12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对4 424名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指标测试。  结果  中小学生消瘦、正常、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93%,67.36%,24.71%。不同营养状况男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 m跑、1 000 m跑、体能指数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6,55.2,118.6,332.5,122.8,15.6,49.5,47.5,12.6,113.5,P值均<0.01);不同营养状况女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1 min仰卧起坐、立定跳远、50 m跑、800 m跑、体能指数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9,24.5,46.5,262.5,102.6,32.5,27.5,33.6,27.6,51.6,P值均<0.01)。男生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50 m跑、1 000 m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31,0.14,0.16),与心率、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体能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0.62,-0.41,-0.21,-0.35,-0.29)(P值均<0.05);女生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800 m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27,0.22),与心率、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体能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2,-0.49,-0.32,-0.18)(P值均 < 0.05)。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与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存在相关,超重肥胖者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较低。应有效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以更好促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蒙古族小学生肥胖类型及运动能力的关联性,为制定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内蒙古自治区现场调查采集数据为研究资料,纳入7 941名7~12岁蒙古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依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和腰高比,将肥胖分为一般性肥胖、中心型肥胖和复合型肥胖3种类型,探讨肥胖类型与各项运动能力及体能指数(PFI)的关联性。  结果  7~9岁男、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5%和28.2%,10~12岁分别为16.3%和16.5%,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在肥胖类型中,两年龄组男女生的复合型肥胖检出率最高(15.6%,9.2%;18.4%,8.2%),男生复合型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 < 0.05)。非肥胖组男生的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 m×8往返跑3项运动能力指标成绩均高于3类肥胖组;非肥胖组女生的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 m×8往返跑4项指标成绩均高于3类肥胖组(P值均 < 0.05)。7~9岁复合型肥胖组的立定跳远、50 m×8往返跑和10~12岁复合型肥胖组的50 m跑、50 m×8往返跑指标成绩均低于其他中心型和一般性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7~9、10~12岁两年龄组中男女生非肥胖、一般性肥胖、中心型肥胖和复合型肥胖PFI的中位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生: H值分别为79.23,241.42;女生: H值分别为61.94,74.38,P值均 < 0.01)。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小学生中复合型肥胖人群占比较大,且运动能力相对较低,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青少年肥胖的控制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中国中原经济区高校新生健康状况,为高校与中学体育课程的衔接以及高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08-2012年中原经济区山东、安徽、河北、山西、河南10所高校22 642名新生样本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学生体重呈上升趋势,肺活量和耐力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男、女生总得分的不及格率均呈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学生增加,低体重和营养不良学生减少;耐力素质男生的优秀率和女生的不及格率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肺活量体重指数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呈上升趋势(P值均<0.05);立定跳远男女生均值区间分别为(227.1~228.5),(172.2~174.4)cm,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原经济区5省高校新生的整体体质健康状况较好,肥胖和耐力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应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杨建文  郑慧芳  李小唐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92-1094,1098
目的 了解7 ~12岁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和变化,为制订科学有效的学生体质改善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手册的要求,对7 ~ 12岁东乡族汉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东乡族男生除9岁组外的斜身引体向上、10~12岁的50 m×8往返跑、8~9岁的握力外,其余各年龄成绩均差于汉族男生;东乡族女生除8岁组的50 m×8往返跑和握力外身体素质均差于汉族女生.男生的速度、弹跳和柔韧以及女生的速度、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柔韧是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低下最为突出的方面.结论 东乡族儿童身体素质整体较差,应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秦朗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84-4185,4188
目的 调查成都体育学院400名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的体质健康状况.方法 纳入2008~2010年成都体育学院的大一和大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包括男生234名和女生166名.测量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男)、坐位体前屈(女)、台阶试验等7项指标.结果 成都体育学院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情况良好,并且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体重水平优于全国水平.体育专业男生和女生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主要有6种因素,其中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为主要因素.结论 学校应提高体育氛围从而确保每位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学生自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终生体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0年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 分析超重肥胖消瘦与体能发育水平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数据, 根据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筛查出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及消瘦的儿童青少年;根据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划分出中心型和外周型肥胖。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对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偏相关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超重、肥胖和消瘦的检出率分别为14.7%、11.4%、7.9%;中心型肥胖和外周型肥胖分别占肥胖儿童青少年的77.4%、22.6%;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BMI和WC与收缩压、舒张压、50 m跑用时、耐力跑用时呈正相关(P<0.01), 与肺活量指数、握力指数、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呈负相关(P<0.01);不同营养状况体能发育的协方差分析显示, 超重、肥胖和消瘦儿童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的平均水平均低于BMI正常组;中心型肥胖儿童的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水平低于外周型肥胖儿童。结论 山东省2010年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问题并存;超重、肥胖和消瘦可导致儿童青少年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下降;中心型肥胖对儿童青少年体能发育的影响高于外周型肥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运动与营养疗法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来院治疗的90名单纯性肥胖儿童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运动、营养、运动+营养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单纯运动、营养及运动+营养调控均能使肥胖儿童体重减轻。运动组、运动+营养组儿童身体素质(肺活量、握力、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台阶实验指数)比营养组明显提高。运动组、运动+营养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结论:运动与运动+营养组在调控肥胖儿童体重和形态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其中运动+营养组效果更好。肥胖儿童应采用综合运动处方,在减体重、增加心肺功能的同时,要增强肥胖儿童的力量素质和整体活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掌握青岛市汉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长期变化趋势,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科学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1991年、2000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青岛地区调研数据”,分析青岛市城乡7~18岁男女汉族中小学生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等身体素质指标各阶段变化趋势。 【结果】 2000年与1991年相比各组各年龄段肺活量有所增大;50 m跑时间延长不显著;立定跳远距离大部分年龄段增长显著;耐力跑时间延长显著。2010年与2000年相比各组各年龄段肺活量下降显著;50 m跑时间部分年龄段延长显著;立定跳远距离缩短显著;耐力跑时间部分年龄段延长显著。 【结论】 青岛市城乡汉族中小学生1991-2010年总体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儿童体质及健康的影响,为单纯性肥胖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结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细则要求,并参照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比较分析103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体质及健康现状。结果 1)肥胖组儿童的身体形态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胸围、皮褶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生理机能指标中,肺活量体质指数肥胖组低于对照组;3)身体素质指标中,立定跳远、实心球、坐位体前屈及握力指数肥胖组均低于对照组, 25 m×2往返跑所用时间肥胖组大于对照组;4)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肥胖组低于对照组;5)体质健康指标综合评价肥胖组优良率为11.7%,达标率为67.0%,对照组优良率为59.8%,达标率为91.2%。结论 单纯性肥胖明显影响儿童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对儿童健康成长构成危害,应当引起医学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探究广西医科大学在校男大学生体测成绩与身体肌肉参数的相关性,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607名广西医科大学在校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奥美体成分测量仪(TANITA MC-180)测量肌肉量、肌肉量比值.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统一测试被试的肺活量、50 m跑、1000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及引体向上的成绩.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肌肉量水平组男大学生BMI、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8.415,10.794,40.245,P值均<0.01),即男大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MI)、肺活量均值均为肌肉量多组>肌肉量平均组>肌肉量少组,而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为肌肉量少组>肌肉量平均组>肌肉量多组.3组被试的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及引体向上的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36,4.027,52.250,P值均<0.05),其中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的均值均为肌肉量平均组最高,引体向上成绩均值肌肉量多组最低.3组被试的50m跑和1000m跑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被试的肺活量和1000m跑成绩的及格率均达到50%以上,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50 m跑成绩的达标率均达到87%以上,而各肌肉量水平的男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不及格率均高达75%以上.结论 男大学生不同的肌肉量对体测成绩有不同的影响.保持适当的肌肉量,加强锻炼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