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阻塞导管两种技术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双腔导管组(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与阻塞导管组(使用支气管阻塞导管)各4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呼吸参数比较两组插管定位时间、插管时间、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及术后声嘶咽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插管定位时间、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塞导管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双腔导管组(P<0.05);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较双肺通气时有了显著升高,肺动态顺应性则显著下降(P<0.05),且阻塞导管组单肺通气时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均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P<0.05);阻塞导管组声嘶咽痛的发生率为27.5%,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的(70.0%,P<0.05)。结论支气管阻塞导管在胸科手术中相比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更好,插管时间更短,患者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急诊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的通气方案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34)。研究组采用ASV方案,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方案,均同时机械通气直至撤机。观察对比两组成功撤机率及总通气时间,记录其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力学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检测结果差异。结果两组成功撤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两组除每分钟通气量(MV)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研究组呼吸频率(f)、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平台压(Pplat)、吸气阻力(Rinsp)、呼气阻力(Rex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潮气量(V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p H、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率(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V模式相较于通气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更高,不仅能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自主呼吸功能,还可降低机械通气刺激致炎症反应发生风险,治疗安全性更高,患者预后更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癌手术患者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单肺通气后通气模式,观察和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氧合和肺内分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B组T2和T3时刻OI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刻无显著差异(P〉0.05);B组T1和T2时刻Qs/Qt值,显著高于A组、B组和T0时刻(P〈0.05);T3时刻Qs/Qt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刻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呼吸频率17次/min,潮气量6 mg/kg和呼吸末正压5 cmH2O,能显著提高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减轻对肺的损伤,是肺癌手术病人较为理想的单肺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复张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不同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0例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PEEP5组和PEEP10组,设置潮气量(VD)8 ml/kg,分别在肺复张后不给予PEEP、PEEP 5 cm H2O和PEEP 10 cm H2O。观察气腹建立前(T0)、气腹建立后10 min(T1)、气腹后头低足高位20 min(T2)和气腹结束(T3)时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有效静态总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氧合指数(PaO_2/FiO_2)、死腔量(VD/VT)和肺内分流量。结果与传统组比较,PEEP5组和PEEP10组T1时Ppeak、Raw、VD/VT和Qs/Qt增加,Cst和PaO_2/FiO_2下降,T2和T3时VD/VT和Qs/Qt下降,PaO_2/FiO_2增加(P<0.05);与PEEP5组比较,PEEP10组T3时Ppeak、VD/VT和Qs/Qt下降,PaO_2/FiO_2增加(P<0.05)。结论肺复张后给予小VD(8 ml/kg)+PEEP可以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且PEEP 10 cmH2O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目标肺萎陷技术对老年开胸患者肺内分流率(Qs/Qt)的影响.方法 选择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开胸手术拟行单肺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支气管堵塞器堵塞左下肺叶支气管,B组用支气管堵塞器堵塞左主支气管.分别于单肺通气(OLV)之前10 min(T1)、OLV后30 min(T2)、OLV后60 min(T3)、双肺通气(DLV) 20 min(T4),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 A、B组Qs/Qt在T2、T3时点均较T1、T4时点升高(P均<0.01);A组与B组比较,A组T2、T3时点Qs/Qt低于B组(P均<0.05).A组与B组PaO2在T2、T3时点较T1、T4时点减少(P均<0.01);A组与B组比较,A组T2、T3时点PaO2高于B组(P均<0.05).A组与B组PaC02、pH在T1、T2、T3、T4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堵塞器行目标肺萎陷技术能减少老年开胸患者的肺内分流、改善术中的氧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肺血分流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择期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观察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单次插管成功率、肺萎陷和手术视野优良率、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肺血分流率及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PAP)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声音嘶哑与喉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单次插管成功率、肺萎陷和手术视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AP低于对照组,Cdyn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aO_2和SaO_2高于对照组,肺血分流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声音嘶哑、喉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支气管封堵器能有效降低PAP、提高健侧肺组织顺应性,改善呼吸力学,有效降低肺血分流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背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临床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常用手段之一,但呼吸机治疗周期较长可能导致患者呼吸肌功能性衰退,因此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OSA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尚存在一定争议。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OSAS患者气道阻力及肺动态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2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OSAS患者12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福多司坦片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情况〔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高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SpO2、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时间〕、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时气道阻力、吸气时气道阻力、肺动态顺应性,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AHI、最高SpO2、最低SpO2、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HI、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次数低于对照组,最高SpO2、最低SpO2高于对照组,呼吸暂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BP、DBP、HR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呼气时气道阻力、吸气时气道阻力及肺动态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呼气时气道阻力、吸气时气道阻力低于对照组,肺动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OSAS患者睡眠呼吸情况,降低血压、HR及气道阻力,提高肺动态顺应性,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装置用于单肺通气(OLV)对动脉血氧分压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肺叶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CPAP组(A组)和肺萎陷组(B组),每组20例。A组单肺通气时在患侧肺使用自制CPAP装置给予5cm H_2O纯氧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B组未予任何干预措施。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_0)、单肺通气后30min(T_1)、单肺通气后60 min(T_2)测定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T0时点PaO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2时点A组的PaO_2均较B组高(P0.01),而Qs/Qt两组间各时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在患侧肺使用该自制CPAP装置给予5 cm H_2O CPAP,可增加动脉血氧分压,但对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单肺通气时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单肺通气时间的不同将200名手术患者分成A、B、C组,分别测定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A、B、C三组间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异显著(P0.05)。在每分钟通气量上,C组显著高于A、B组;在呼气峰压上、B、C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T3时间点显著高于T2时间点(P0.05)。在T3时间点上,A、B、C三组患者之间的TNF-α及IL-8值的差异显著(P0.05)。无论是肺萎陷还是肺通气情况下,在T3时间点,A、B、C三组之间的TNF-α和IL-8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T3时间点的TNF-α及IL-8值均显著高于T2时间点(P0.05)。结论不同单肺通气时间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影响较小,而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8浓度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增加,萎陷肺要比通气肺更明显,较长时间的单肺通气可能会造成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OLV)时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氧合及分流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在OLV时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6~18次/min,观察组同时应用PEEP 5 cm H2O,对照组不用PEEP,比较两组患者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10 min(T2)及单肺通气30 min(T3)血气分析结果及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2)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对照组T2、T3时间点Pa O2较T1时下降(t=7.528、6.767,P=0.000、0.000),T2、T3时间点观察组Pa O2高于对照组(P=0.000),PH值、Pa CO2、BE、HCO-3各时间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间点观察组Qs/Qt较分别较对照组降低(t=12.011、9.992,P=0.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AP、MAP、HR、Sv O2各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叶切除手术OLV时应用PEEP可提高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是防治低氧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老年开胸手术单肺通气中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46例术前肺功能不正常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年龄均&gt;60岁,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单肺通气(OLV)后先采用传统方法通气(OLV-VCV1),25 min后改为单肺保护通气(OLV-VCV2),25 min后再改为压力控制通气(OLV-PCV)。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结果与TLV-VCV比较,OLV-VCV1模式时Ppeak、Pplat、Raw升高(P〈0.01)、Cdyn降低(P〈0.01)。与OLV-VCV1比较,OLV-VCV2及OLV-PCV时Ppeak、Pplat、Raw较低,Cdyn较好(P均〈0.05)。OLV时动脉血PaO2较TLV时下降(P〈0.01),OLV-PCV及OLV-VCV2时PaO2及PaCO2较OLV-VCV1升高(P〈0.05)。结论PCV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更适用于肺功能不全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结合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对结核性毁损肺(tuberculous destroyed lung,TDL)患者全肺切除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呼吸力学、肺内分流(Qs/Qt)、PaO2和术后肺部感染等的影响。方法 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接受择期开胸全肺切除手术的TD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OLV期间潮气量6ml/kg,OLV开始即刻给予PCV通气,然后给予7cm H2O(1cm H2O=0.0098kPa)的PEEP通气;对照组OLV期间潮气量8ml/kg。记录OLV前(T1)、OLV开始后30min(T2)及全肺切除术后5min (T3)时气道峰压(Ppeak)和平台压(Pplat);T1、T2、T3和术后6h(T4)抽取动静脉血,测血气指标pH、PaCO2和PaO2,并计算Qs/Qt 值;术后第1天、第7天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若方差齐,采用t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peak明显降低[观察组:(21.0±2.2)cm H2O;对照组:(22.4±2.2)cm H2O;t=-2.446,P=0.021];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Pplat明显降低[观察组:(19.7±2.2)cm H2O;对照组:(21.0±2.7)cm H2O;t=-3.610,P=0.001];T3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H明显降低[观察组:7.3±0.053;对照组,7.37±0.047;t=-3.000,P=0.006];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aCO2明显升高[观察组:(44.0±2.2)mm Hg (1mm Hg=0.133kPa);对照组:(35.7±4.0)mm Hg;t=7.091,P=0.000];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Qs/Qt 明显降低[观察组:(21.4±5.4)%;对照组:(25.4±6.8)%;t=-0.256,P=0.020];T4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aO2/FiO2明显升高[观察组:(181.2±29.0)mm Hg;对照组:(159.1±25.2)mm Hg;t=2.938,P=0.009]。术后第1天,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部感染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4.7±0.6)分;对照组:(5.2±0.9)分;t=-2.567,P=0.017]。结论 小潮气量和PEEP结合PCV的通气模式,在TDL患者开胸全肺切除手术OLV中可以较好的降低OLV期间气道压力、降低Qs/Qt,改善术后PaO2,降低术后第1天肺部感染的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ALI。方法对我院45例胸部外伤导致ALI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无创通气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并对两组病死率、呼吸机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创通气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通气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在通气后12 h及撤机后较通气前下降(P〈0.05);无创通气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有创通气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特别是恶化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evaluate the magnitude and duration of changes in lung function and oxygen transport in patients with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receiving indomethacin. Ten patients with ARD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intravenously either a single 50 mg dose of indomethacin or placebo. Comparing 1 hr postinfusion levels to baseline observations in the indomethacin group, PaO2 increased to 125 +/- 13 torr from 93 +/- 8 torr, PaO2/FIO2 ratio increased to 223 +/- 24 from 160 +/- 5, and Qs/Qt dropped to 0.20 +/- 0.03 from 0.27 +/- 0.03 (all P less than 0.05). These alterations in oxygenation gradually returned to baseline levels over the ensuing 8 hr. No such changes were noted in the placebo group.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体位改变和单肺通气时对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双侧肺同期手术病人142例,经气道旁路采用旁气流通气连续监测病人PIP、Pplat、Raw、Cdyn等呼吸力学指标,监测SpO2、PETCO2指标,分别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后,平卧改侧卧,单肺通气及改换通气方式后10 min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病人双肺通气改变体位和单肺通气后,病人PIP、Pplat、Raw升高,Cdyn减少,PH值降低,PETCO2、PaCO2升高、SpO2、PaO2降低(P<0.05);双肺通气改换通气方式后,病人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H值降低,PaO2、SpO2、PaCO2、PETCO2升高(P<0.05)。单肺通气38例病人改换通气方式后,病人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H值、PaO2、SpO2升高,PaCO2、PETCO2降低(P<0.05)。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麻醉中不同体位和单肺通气对病人的呼吸力学影响较大,改换通气方式可改变病人呼吸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陶宇  于奇  韩继彪  张俊峰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2):173-173,176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7例严重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分析其血气PaO2/FiO2、Qs/Qt等与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占同期胸外伤的7.33%。均给予机械通气,平均4.5天,机械通气24h后血气分析显示PaO2为(94.85±12.25)mmHg,PaCO2为(34.4±7.05)mmHg,Qs/Qt值为5.25%±6.85%,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11.1%。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ARDS,正确使用呼吸机治疗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和休克,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SAP)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72例重症胰腺炎(SAP)其中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38例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分析其血气PaO2/FiO2、Qs/Qt等与诊断和治疗的关系。结果重症胰腺炎(SAP)并发ARDS的发生率52.77%(38/72).在及时合理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给予机械通气,平均6.5天,机械通气24h后血气分析显示PaO2为(94.85±12.25)mmHg,PaO2为(34.4±7.05)mmHg,Qs/Qt值为5.25%±6.85%,全组死亡10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率26.31%。结论重症胰腺炎(SAP)在及时处理原发病的基础上,对并发的ARDS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正确使用呼吸机,防治并及时处理其它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stage of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成比例辅助通气(proportional assist ventilation,PAV)模式,对照组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模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呼吸舒适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 HR、RR、PaCO2均下降,pH、PaO2、SaO2均上升,差异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通气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呼吸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正压通气模式对于 AECOPD 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PAV模式具有更佳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chronic obstruc-tive pumonary disease,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SV组)29例,对照组同步间竭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 PSV+ PEEP组)29例,两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舒适程度、通气时间和撤机成功率.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ASV组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peak)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态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附加附加功(WOBimp)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均低于SIMV+ PSV+ PEEP组(P<0.01).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呼吸肌做功减少,改善人机协调性,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而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对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患者术中肺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120例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2例,对照组58例。两组均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单肺通气,研究组术中使用多索茶碱注射液进行干预,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全部患者于侧卧位后给药前即刻(T1)、单肺通气0.5 h(T2)、单肺通气1h(T3)测定呼吸动力指标(肺顺应性、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和气道峰压)、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氧化应激指标(MDA、SOD)、炎症指标(TNF-α、IL-6、IL-10),比较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T1时,两组呼吸动力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两组肺顺应性、PaO2、SOD较T1明显降低,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PaCO2、MDA、IL-6、IL-10、TNF-α较T1明显增高,P<0.05。而在T2~T3时,研究组肺顺应性、PaO2、SOD、IL-10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PaCO2、MDA、IL-6、TNF-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多索茶碱通过明显改善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患者的肺氧合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从而发挥重要的术中肺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多索茶碱抗氧化应激、抗炎、扩张支气管和改善通气具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