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婴幼儿肺炎并心衰患儿心功能和心肌酶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研究婴幼儿肺炎 (下称肺炎 )并心衰患儿心功能和心肌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岁以下健康儿童 117例、一般肺炎患儿 15 8例、婴幼儿肺炎并心衰患儿 90例 ,进行了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CK- 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测定及心功能检查 ,并对肺炎并心衰患儿于治疗后 7天、 4 8小时分别复查 CK- MB、α-HBDH及心功能。结果 肺炎并心衰患儿的 CK- MB、α- HBDH显著高于一般肺炎。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治疗后 1周 CK- MB、 α- HBDH显著下降 (P<0 .0 1)。与对照组比较 ,肺炎并心衰患儿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如心脏指数 (CI)、肺动脉峰值流速 (PFVP)、主动脉峰值流速 (PFVA)显著降低 ,二尖瓣 E峰峰值流速 (PFVME)、三尖瓣 E峰峰值流速 (PFVTE)无显著改变。经强心剂治疗后 4 8小时 ,患儿 CI、PFVP、PFVA恢复。结论 肺炎并心衰患儿可发生心脏收缩功能降低 ,其发生与心肌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用卡托普利对心功能指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患儿入院后均在我院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卡托普利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χ2=4.929;P=0.026);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LVEF、FS、PFVA、PFVE及A/E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儿LVEF和PFV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S、PFVE及A/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托普利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钠素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钠素(BNP)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随机选取不同病因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肺炎患儿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1例、健康儿40例作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浆BNP,心力衰竭患儿在心衰期和恢复期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心脏指数(C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显示,CHF患儿心衰早期BNP即开始升高,心衰期达高峰,恢复期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心衰时心脏CI、LVEF值均明显下降(P<0.01);CHF患儿心衰时升高的BNP水平与CI、LVEF呈负相关(P<0.05)。表明CHF患儿血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衰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126例)、重症肺炎患儿(88例)和健康体检者(60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采用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NT-proBNP和cTnI,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FABP水平。应用心脏超声仪测量3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清NT-proBNP、cTnI、H-FAB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重症肺炎组血清NT-proBNP、cTnI水平明显升高(P<0.05),H-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较重症肺炎组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Ⅱ级和Ⅲ级患儿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患儿(P<0.05);与心功能Ⅱ级患儿相比,心功能Ⅲ级患儿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心功能指标LVEF和LVSF较对照组、重症肺炎组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和重症肺炎组LVEF、LVS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NT-proBNP、cTnI、H-FABP水平与LVEF和LVSF呈负相关(P<0.05)。结论NT-proBNP、cTnI、H-FABP与心功能呈负相关,可作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普纳洛尔治疗对小儿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90例小儿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纳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心功能变化及对心电图表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最大心率降低、最小心率降低、PR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减小,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普纳洛尔治疗小儿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心功能阻止期前收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于上海市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0例,男性39例,女性5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方式加服胺碘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厄贝沙坦,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并检测心电图,记录心率和QT离散度。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V、LVEF、LVESD和LVEDD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LVESD和LVEDD降低,而SV及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过6个月治疗,观察组患者QT离散度和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并且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心衰患者视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收治的50例体检健康者视为对照组.检测全部受检者的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分析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死亡组QT离散度大于心衰存活组和对照组,心衰存活组QT离散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律失常组QT离散度大于轻度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轻度心律失常组QT离散度大于无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组心率变异性小于无心律失常心衰组和对照组,无心律失常心衰组心率变异性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心衰患者QT离散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心率变异性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增加,心率变异性的减少,对心衰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34例危重病患儿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同时测射血分数(EF)、心短轴缩短率(FS)、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并分析cTnI与心功能的关系。3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危重病患儿cTnI测定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TnI与EF、FS、PFVA、PFVP呈直线负相关。结论 检测外周血cTnI含量能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从而可以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PC)治疗心肌梗死(MI)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心肌能量消耗的改变.方法:选取38例MI后心衰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I后心衰的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EPC动员剂G-CSF(600 μg/d)皮下注射,连续7 d.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4个月血浆脑利钠钛(BNP)值及外周血EPC数量,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和第4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每搏量、射血时间,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心肌能量消耗(MEE)、左室收缩末圆周室壁应力(cESS).结果:治疗组的EPC数量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尤其第7天增加有显著差异(P<0.01);2组患者血浆BNP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恢复正常值(P<0.01);2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能量消耗治疗后均有所好转(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尤以治疗组cESS、MEE第2周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治疗组LVEF、FS第4个月增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G-CSF动员EPC治疗MI后心衰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降低心肌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与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8例住院急性心衰患者,依据出院后随访1年心功能分级分为两组:轻度组36例,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1级与2级;重度组42例,心功能NYHA分级3级与4级。比较住院期间两组患者NT-proBNP浓度及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NT-proBNP浓度与心功能NYHA分级的相关性,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急性心衰患者心衰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I、LVEF及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浓度与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而CI、LVEF及LVEDd与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浓度为急性心衰患者心衰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能较好评估其心功能分级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验性肺炎大鼠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及其与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以明确肺炎是否可引起心肌受损,以及发生心肌受损的机理。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大鼠模型后第5天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主动脉血流峰值流速(PFVA)、主动脉血流速度积分(Viao)、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PFVP)、肺动脉血流速度积分(Vipa),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cTnT的水平,并分析cTnT与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结果肺炎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PFVA、PFVP、Viao、Vipa、LVEF、LVFS显著减少(P均<0.01)。肺炎组大鼠血清cTn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LVEF、LVFS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引起心力衰竭,其发生机理与心肌损害和肺动脉高压有关。血清cTnT可作为诊断心肌受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心电图指标-P波变异度(Pw-d)和QT变异度(QT-d)在其围术期发生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到2018年12月入本院来自高原地区先心病患儿60例,其中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儿30例为A组,不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儿30例为B组,同时选择本院儿科住院患儿(无先天性心脏病)30例为对照组,用心电图测定每一个先心病患儿的Pw-d和QT-d,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价。如果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的还需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以确认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类型。 结果 A组的QT平均时长、QT-d、P平均时长、Pw-d和平均心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A组的Pw-d或QT-d与射血分数无显著相关性,而与平均肺动脉压、右室基底部内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24 h心电图提示:A组10例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B组及C组均无心律失常,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心房扑动2例,房颤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QT平均时长、QT-d、、Pw-d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患者(均P<0.01) 结论 高原地区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前心电图指标Pw-d和QT-d大的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对术后早期各种心律失常诊治具有较重要的临床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单纯主动脉瓣狭窄(AS)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40例AS心衰患者(AS心衰组)和76例正常对照者(正常组)行NT-pmBNP测定,评价其对AS心衰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AS心衰组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P<0.01)且在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Ⅲ和Ⅳ级者呈逐级显著升高(均为P<0.01);其中,临床代偿心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失代偿心衰升高8倍(P<0.01);在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50 mm组显著高于LVEDD≤50mm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60%组显著高于LVEF>60%组(P<0.01);在合并心房颤动组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NT-pmBNP阈值在1360 ng/L时,是诊断心衰(ROC曲线下面积=0.762,P<0.01)及失代偿心衰(ROC曲线下面积=0.997,P<0.01)的最佳阈值;心衰与失代偿心衰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7.50%和100.00%,特异性均为96.05%,准确性分别为86.21%和95.83%.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一致显示,Log(NT-proBNP)与NYHA分级和LVEF呈显著正、负相关(P<0.05),且呈独立相关.结论 NT-pwBNP对单纯As心衰患者也有重要诊断价值.建议临床采用1360 ng/L作为阈值,诊断单纯AS伴心衰者准确性高达86.21%,尤其对失代偿者准确性高达95.83%.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低剂量VA或多种营养素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29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VA,B组患者给予VA、VE、Zn、Se,C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A、B、C三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5.3%、95.3%、13.9%,A、B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患儿(P0.05,χ2=9.556),治疗后三组患儿的VA缺乏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A、B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C组(P0.05);治疗后A组、B组患儿的VA、Ig M、MDA明显改善(P0.05),RBP无明显变化(P0.05),A、B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治疗后VA、Ig M、MDA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RB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A组、B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较C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临床应用低剂量VA或多种营养素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明显,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10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1支病变30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15例;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支病变60例、2支病变35例、3支病变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6.4 mm、LVEF 26.0%、FS 14.4%、DC≥4.5 ms 3例(3.00%); LVIDD 68.2 mm、LVEF 24.6%、FS 12.8%、DC2.6~4.4 ms 8例(8.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DC≤2.5 ms 15例(15.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0 mm、LVEF 50.4%、FS 26.8%、DC 2.6~4.4 ms 2例(2.00%);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DC 2.6 ms 3例(3.00%),P<0.05.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 68.2 mm、LVEF24.6%、FS 12.8%、AC≤-8.0 ms2例(2.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AC≤-7.0 ms 3例(3.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AC≤-7.0ms 1例(1.00%),余均无死亡病例.AMI心力衰竭患者组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比较,P<0.05.结论 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级医院心力衰竭门诊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结合心力衰竭(心衰)门诊、心衰教育和电话随访的心衰疾病管理方案的可行性,观察该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住院的心衰患者145例,男91例,女54例,平均年龄(69.6±11.3)岁,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5%或LVEF>45%时N末端B型利钠肽原>1500 ns/L.根据个人意愿分为非疾病管理组和疾病管理组,疾病管理组进行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包括开展心衰教育、电话随访、定期心衰门诊就诊.于分组后10~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 基线时两组患者临床特征、LVEF及药物使用率、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疾病管理组NYHA分级为(1.4±0.5)级,LVEF为40%±8%;非疾病管理组NYHA分级为(3.2±0.5)级,LVEF为31%±6%.疾病管理组自行监测体重、血压和脉搏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疾病管理组(P<0.05).在收缩性心衰患者中,疾病管理组40%患者的β受体阻滞剂达标剂量显著高于非疾病管理组的11%(P<0.05);疾病管理组66%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达标剂量高于非疾病管理组的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非疾病管理组心血管病事件率为91.5%,疾病管理组心血管事件率为2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心衰门诊、心衰教育和电话随访的心衰疾病管理方案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有效药物的治疗剂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42例C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QTcd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t=5.6767,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9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LVESV、QTcd显著低于治疗前(t=11.698、2.5248、3.1841,P<0.01或P<0.05),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t=2.578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QTcd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7499,P<0.01).结论 胺碘酮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QTc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可安全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Peng DQ  Zhao SP  Chen Y  Li X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1,77(2-3):141-8; discussion 148-9
AIM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eta1-selective blocker bisoprolol on the QT and QTc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to compare the responses to bisoprolol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etiologies. METHODS AND RESULTS: Eighty-one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secondary to ischemic heart disease (n=47) or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n=34) were stratified by etiology and then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bisoprolol and control group (no tablet) on top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QT dispersion was calculated by subtracting the shortest QT from the longest QT, in absolute value (Qtmax-Qtmin). It was also corrected with Bazett's formula (QTc dispersion). After 6 weeks of treatment, QT and QTc dispersio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bisoprolol group (QT dispersion: 66.5+/-13.4 ms vs. 49.1+/-16.8 ms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P<0.01); 67.5+/-12.4 ms vs. 59.4+/-14.4 ms for dilated cardiomyopathy (P<0.05); QTc dispersion: 78.3+/-15.2 ms vs. 53.3+/-18.1 ms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P<0.01); 79.1+/-14.2 ms vs. 69.0+/-17.9 ms for dilated cardiomyopathy (P<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QT and QTc dispers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tend to have lower 6-week QT dispersion tha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coefficient beta=-0.283, P=0.009)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ir baseline values in the bisoprolol group.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bisoprolol reduces QT and QTc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but the etiology of heart failure affects the response of patients to bisoprolo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观察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患者左心室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的价值。 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66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据主动脉瓣跨瓣压差(MTPG)分为A组 [轻度狭窄:MTPG<30 mmHg(1mmHg = 0.133kPa),n = 62]、B组 [中度狭窄:MTPG为(30~50)mmHg,n = 55]及C组(重度狭窄:MTPG>50 mmHg,n = 49);另外选取我院同期体检健康的166例志愿者为对照组。患者及对照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心脏超声及VFM图像处理。对比4组常规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速度与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峰值速度比值(E/A)];记录并对比4组快速射血期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量(Fs)、收缩期负向总流量(SQ)、收缩期峰值流速(Vs)水平;最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超声检查指标LVEF、E/A与VFM图像处理指标Fs、SQ、Vs的相关性。 结果 4组LVEDD、LVEDV、LVESV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四组LVEF、E/A对比,对照组>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快速射血期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Fs、SQ、Vs水平对比,对照组>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超声检查指标LVEF、E/A与快速射血期左心室心腔内的Fs、SQ、Vs呈现出正相关(均P<0.01)。 结论 AS经VFM检查后能够有效的对患者左心室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有利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值得临床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左心室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MAM位移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左室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89例,其中左室收缩功能减退(LVEF <50%)39例,左室收缩正常(LVEF >50%)50例。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短轴缩短率(FS)、MAM位移;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维灰阶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 结果 89例研究对象心脏收缩时旋转角度为2.0~13.4度,平均旋转角度(7.73±3.76)度;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组较左室收缩正常组LVEF、FS、MAM位移、左室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显著减小(P <0.001);左室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与LVEF、FS、MAM位移显著正相关(P<0.001)。 结论 左室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可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