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患者Th亚群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晖  刘伟  贺芹 《山东医药》2003,43(4):44-45
最新研究表明 :Th1/Th2 平衡失调 ,Th2 细胞活化亢进 ,是哮喘的发病的重要基础 [1]。因此我们对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分离培养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淋巴细胞 ,对反映 Th水平的淋巴细胞分泌的 IL- 4、IL- 5、IFN- γ浓度及相应血清中的Ig E、Ig G1、Ig G2 a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健康自愿者、哮喘患者共 40例 ,在检查前 3个月内均未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全部对象在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及取血前均已被告知。纤支镜检查 (包括 BAL等 )详细内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均已取得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平衡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其中30例急性发作期,20例稳定期)孟鲁司特钠片3个月治疗前后、25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4及γ-干扰素水平,以及使用肺功能仪测定两组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PEF%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IL-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L-4水平又明显高于哮喘稳定期水平(P<0.05)。哮喘患者血清γ-干扰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γ-干扰素水平又明显低于哮喘稳定期水平(P<0.05);哮喘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γ-干扰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肺功能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Th1/Th2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这种Th1/Th2失衡,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厄多司坦联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厄多司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痰液性状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EV1、FVC、PEF、MIP、MEP、PaO_2、PaCO_2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MIP、MEP、PaO_2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D、MP显著降低、MVP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MD、M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V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hs-CRP、IL-10、TNF-α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10、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多司坦联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联合局部用药治疗呼吸道重症感染的效果及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其转归的预测意义。方法 纳入呼吸道重症感染患者125例,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对症治疗,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联合肺泡灌洗及局部用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灌洗前和灌洗后1d血清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8、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及灌洗后BALF中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05例和无效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灌洗前和灌洗后1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灌洗后BALF炎症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两组患者灌洗前后血清与灌洗后BALF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BALF细菌培养总阳性率及菌群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3,P=0.687;χ2=0.956,P=0.916)。两组患者灌洗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灌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灌洗前(P<0.05),而无效组灌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灌洗后血清和BALF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无效组同一时间同一部位(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组患者灌洗前血清与灌洗后BALF IL-6、IL-8、CRP及PCT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而有效组患者灌洗后血清与灌洗后BALF及无效组灌洗前血清与灌洗后BALF、灌洗前血清与灌洗后BALF IL-6、IL-8、CRP及PCT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肺泡灌洗联合局部用药治疗呼吸道重症感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检测BALF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其转归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毅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3):369-370
目的观察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及对照组,灌洗组26例,对照组22例,均在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及祛痰药的基础上,灌洗组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床旁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体位引流排痰。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化验和影像学变化以评价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后较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提高,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灌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灌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洗组显效10例,好转12例,有效率为85%;对照组显效5例,好转9例,有效率为64%,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气胸及严重气道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及埘照组,灌洗组26例,对照组22例,均在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及祛痰药的基础上,灌洗组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床旁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体位引流排痰.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化验和影像学变化以评价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后较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提高,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灌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灌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洗组显效10例,好转12例,有效率为85%;对照组显效5例,好转9例,有效率为64%,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气胸及严重气道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PCT水平。测定观察组治疗3、7 d及治愈时血清PCT、hs-CRP水平,并与治疗前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治疗3 d时血清PCT、hs-CRP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7 d、治愈时血清PCT、hs-CRP与治疗3 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PCT、hs-CRP水平下降可预测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全身抗感染、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n=27例)采用体位引流排痰,观察组(n=30例)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局部注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气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4%)(P0.05);观察组热退、咳嗽咳痰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气指标(PaO2、SaO2、PaO2/FiO2)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与急性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关联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急性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86例作为感染组,同期单纯白血病且未出现感染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PCT、LDH水平,比较2组血清hs-CRP、PCT、LDH水平;感染组治疗前后hs-CRP、PCT、LDH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情况hs-CRP、PCT、LDH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hs-CRP、PCT、LDH对急性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血清hs-CRP、PCT、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感染组血清hs-CRP、PCT、LD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持续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感染性死亡组血清hs-CRP、PCT、LDH水平显著高于恢复组,且感染性死亡组血清hs-CRP、PCT、LDH水平高于持续性感染组(P0.05);绘制ROC曲线,血清hs-CRP诊断急性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AUC为0.762,PCT的AUC为0.718,LDH的AUC为0.706,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62,高于三者单独诊断的AUC值。结论:血清hs-CRP、PCT、LDH水平联合诊断急性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预后效能较高,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保留灌洗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4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及出院后长期服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支气管肺泡保留灌洗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患者,具有疗效好、复发少、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我院ICU住院的肺炎合并脓毒症104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36例,严重脓毒症组37例,脓毒性休克组31例,并选择同期单纯肺炎患者40例。同时根据脓毒症患者是否于2周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三组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清PCT、APACHEⅡ评分依次增加(P<0.05)。死亡组血清PCT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均呈高表达状态,PCT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OPD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COPD急性期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稳定期患者4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与PCT水平。结果急性期COPD患者治疗前hs-CRP及PCT血清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急性期患者治疗后hs-CRP及PCT血清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但与稳定期COPD患者相比无差异;hs-CRP及PCT血清水平下降与治疗后患者病情的好转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2、0.90。结论血清hs-CRP及PCT水平参与了急性期CO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ease,AECOPD)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超敏 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60例 AECOP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 COPD 稳定期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患者 PCT 及 hs-CRP、白细胞的变化。结果 AECOPD 患者治疗前 PCT 和 hs-CRP、白细胞水平明显高于 COPD 稳定期组患者,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543,P <0.05),AECOPD 经过治疗后 PCT 和 hs-CRP、白细胞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686,P <0.05),但与 COPD 稳定期组相比 PCT 和hs-CRP、白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9.248,P >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 PCT 和hs-CRP 因子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0.75,P <0.05)。结论 PCT 和 hs-CRP 因子是 AECOPD 良好的监测指标。联合检测 CRP 及 PCT 对 AECOPD 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78例AECOPD及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及稳定期患者的血清PCT、hs-CRP的浓度。结果急性期患者治疗前血清PCT、hsCRP的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后及稳定期患者,其阳性率较高,分别80.8%、75.6%,其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同治疗后患者病情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PCT及hs-CRP是诊断AECOPD的较好指标,联合检测两者对AECOPD的治疗及效果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浩  李霞  林良毅  王萍  林少华 《心脏杂志》2014,26(3):323-326
目的:观察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 6(IL-6)与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并发肺部感染中的关联性。方法:将急性心衰患者184例分别于发病后第1、2、3、5天抽取静脉血, 检测血清IL-6、PCT的变化,同时依据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痰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心衰组与心衰并发肺部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IL-6、PCT动态变化的意义。结果:心衰发生后第1、2天单纯心衰组与并发肺部感染组炎性反应指标较正常值明显增高。单纯心衰组发生后第2天PCT达到高峰,第3、5天PCT明显下降,降低幅度大于50%。但第3天单纯心衰组有59%患者血清PCT≥2.0 μg/L;而继发肺部感染组第1、2天血清PCT水平也表现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天及第5天患者血清PCT水平持续升高或下降幅度<30%。IL-6的动态变化:单纯心衰组发生后IL-6缓慢上升,第3天白IL-6达到高峰,持续升高至第5天下降不明显;而肺部感染组各时点观察IL-6水平持续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衰发生后,血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继发肺部感染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入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在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肺炎合并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经纤维支气管镜盐酸氨溴索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内炎性病灶吸收情况、呼吸衰竭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呼吸衰竭好转时间、肺部炎症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CT、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入盐酸氨溴索灌洗治疗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1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患者采集静脉血同时进行hs-CRP和PCT检测。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85例和病毒感染组12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PCT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85例和健康对照组(r=0.861,P0.01),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hs-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联合PCT检测可作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鉴别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AECOPD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AECOPD及46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别测定其PCT、hs-CRP。同时行痰细菌培养。结果 AECOPD组的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PCT水平与细菌感染有关,AECOPD组中细菌学培养阳性者PCT水平高于阴性者。AECOPD患者中PCT阳性组好转率70.37%,PCT阴性组好转率85.71%。结论在AECOPD患者中,PCT和hs-CRP是较好的诊断指标,尤其在细菌感染的判断上PCT较hs-CRP更有临床价值。PCT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与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并发肺部感染中的关联性。方法:将急性心衰患者184例分别于发病后第1、2、3、5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L-6、PCT的变化,同时依据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痰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心衰组与心衰并发肺部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IL-6、PCT动态变化的意义。结果:心衰发生后第1、2天单纯心衰组与并发肺部感染组炎性反应指标较正常值明显增高。单纯心衰组发生后第2天PCT达到高峰,第3、5天PCT明显下降,降低幅度大于50%。但第3天单纯心衰组有59%患者血清PCT≥2.0 μg/L;而继发肺部感染组第1、2天血清PCT水平也表现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天及第5天患者血清PCT水平持续升高或下降幅度〈30%。IL-6的动态变化:单纯心衰组发生后IL-6缓慢上升,第3天白IL-6达到高峰,持续升高至第5天下降不明显;而肺部感染组各时点观察IL-6水平持续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衰发生后,血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继发肺部感染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This prospective, non-interven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medical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 to determine the usefulness of procalcitonin (PCT) and 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 (sTREM-1) determinations in the diagnosis of nosocomial sepsis. Serum PCT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sTREM-1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50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nosocomial sepsi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was diagnosed in 31 patients and extrapulmonary sepsis in 19. Increase serum PCT concentration (>0.15 ng/ml) was found in 44 (88%) patients and was higher in those suffering from a non-pulmonary sepsis. The concomitant BAL sTREM-1 determination correctly classified pulmonary (VAP) versus non-pulmonary origin in 41 out of 44 cases (93%). Even when PCT concentration remained low, sTREM-1 assessment allow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sepsis (VAP) in 50% of cases. Both PCT and sTREM-1 concentrations were low in only 3 patients (6%) in whom sepsis could have been missed if only diagnosed by the measurement of these 2 biomarkers. We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the combined measurement of serum PCT and BAL sTREM-1 concentrations could be of interest in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a nosocomial sepsis and in discriminating VAP versus extrapulmonary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