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比较同时期同手术组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病人各2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的数量、胸腔引流管术后72小时内的引流量、患者术后的主观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测定术前、术后1天、5天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胸组(t=2.137,P=0.042)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两组无显著差别(t=-0.25,P=0.860);术中失血量(t=-2.436,P=0.033);术后疼痛程度(χ2=20.537,P=0.000)、术后72小时内胸管引流量(t=-2.528,P=0.020)、术后住院时间(t=-3.851,P=0.001)胸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胸组;术前两组血清CRP IL-6、IL-12无显著差异,而术后胸腔镜组的CRP(术后1天t=3.851,P=0.001;术后5天t=2.471,P=0.033)、IL-6(术后1天t=7.844,P=0.000;术后5天t=2.845,P=0.010)显著低于开胸组,IL-12(术后1天t=-7.442,P=0.000;术后5天t=-8.335,P=0.000)显著高于开胸组;术后第5天胸腔镜组的血清学指标与术前已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达到开胸手术的根治要求,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朱军  翁鸢  蔡铭  段超  陈晓峰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146-214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0.5 cm)的患者98例,其中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0例,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58例,术后两周均行PET-CT检查并明确纵隔淋巴结有无阳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术后淋巴结的清扫有无差异.结果 PET-CT检查结果提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术后的纵隔淋巴结阳性率为7.50%(3/40),常规开胸肺叶切除组术后的纵隔淋巴结阳性率为5.17%(3/58).两组术后淋巴结清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让非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取得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同样的效果.同时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孔胸腔镜对比传统开胸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38例70岁及以上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了三孔胸腔镜组和开胸组。腔镜组在胸腔镜下行三孔法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开胸组患者行开胸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分别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 d和7 d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细胞含量。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各项细胞炎性因子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两组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均较术后1 d出现下降,其中三孔胸腔镜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后1 d两组CD4~+T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7 d,NK细胞在三孔胸腔镜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开胸组术后7 d则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水平在三孔胸腔镜组术后1 d,7 d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胸组在术后;CD8~+T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并且出现了持续性的降低。结论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在清扫淋巴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5年10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患者753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腹腔镜组) 384例和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组(开腹组) 369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情况。采用SPSS 19.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大于开腹组[(275. 16±32. 59) vs (208. 72±27. 37) min,P 0. 001],但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出血量降低[(151. 62±28. 43) vs (319. 34±98. 15) ml,P 0. 001],切口长度减小[(6. 35±1. 47) vs (17. 53±1. 78) cm,P 0. 001],住院时间缩短[(9. 17±3. 24) vs (15. 64±5. 37) d,P=0. 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总清扫淋巴结9984枚,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15~41(25. 86±5. 47)枚;开腹组总清扫淋巴结9372枚,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15~46(26. 47±6. 12)枚。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及每例患者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在相同的区域、肿瘤胃壁浸润深度、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间,淋巴结清除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相似的条件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与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整体手术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小切口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4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n=71)和实验组(n=71),实验组采取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小切口开胸术,对比两组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长为(181.37±20.6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29±30.69)min(t=5.291,P0.001);实验组手术失血量为(263.26±60.27)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26±119.27)m L(t=3.871,P=0.004);实验组引流量为(174.92±120.89)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9±30.26)m L(t=2.589,P=0.027);实验组引流时间为(4.65±1.7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7±2.91)d(t=3.026,P=0.012);实验组住院时长为(8.33±1.9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8±3.28)d(t=2.218,P=0.032)。2组清扫的淋巴结数及淋巴结转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应激性溃疡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2.82%、4.23%、1.41%、0%、1.41%,而对照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应激性溃疡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2.82%、5.64%、4.23%、1.41%和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小时VAS得分为(29.27±3.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60±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1,P=0.008);实验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VAS得分与对照组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小切口开胸术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切除术后乳糜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胸外科肺癌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比较常规开胸与胸腔镜手术后乳糜胸的差别。结果 3 479例肺癌切除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12例(0.34%,12/3 479),胸腔镜手术组的发生率为0.41%(7/1 719),开胸手术组为0.28%(5/1 760),两者之间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11例(91.7%)采用保守治疗,1例(8.3%)再次手术行胸导管结扎后,全部恢复顺利。胸腔镜手术组乳糜胸患者的手术时间(207±29.1)min、平均出血量(142.9±60.7)ml、清扫淋巴结数(20.1±5.7)枚、带胸管时间(13.9±4.9)d、住院时间(26.7±5.7)d,与开胸手术组乳糜胸患者的手术时间(192±72.2)min、平均出血量(220.0±109.5)ml、清扫淋巴结数(14.4±4.5)枚、带胸管时间(13.2±7.8)d、住院时间(27.0±8.7)d相比,未见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靡胸是肺癌术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与手术方式无关,多数可采用保守措施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癌患者1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每组90例。开胸手术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组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复发及转移情况、5年生存率、FACF-L中文4.0版调查表评分、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小于开胸手术组,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复发时间长于开胸手术组,远处转移率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4.4%,开胸手术组为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FACF-L中文4.0版调查表生理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附加肺癌相关因素评分及总分高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社会状况评分、情感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血清Ig G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均高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g A、Ig 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2%,低于开胸手术组的35.6%(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对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在保证淋巴结清扫效果和生存期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远处转移率及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8.
孙照明 《山东医药》2013,(41):59-61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30例和开胸组5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胸组(P均<0.05).两组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两组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的生存率比较,结果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但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德富 《临床肺科杂志》2014,(11):2112-211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和开胸手术治疗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部位、发生数量以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者占72.06%,对照组为54.8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3项以上并发症率、发生并发症人次及并发症级数均显著高于观察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开胸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也较轻,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和治疗中的优势。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3例,并与同期97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比较,术前患者均行胸部CT等常规检查临床诊断为NSCLC,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并将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算两组均数±标准差(x±S),统计方法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VATS组在平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天数方面与传统开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平均手术时间多于传统开胸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传统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ATS在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NSCLC相比,其能达到相似的手术效果,并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将手术创伤降至最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虽然有关VATS与传统手术术后生存效果的比较有待多中心、长期大宗完整病例的观察和分析。但有理由相信VATS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哨淋巴结导航切除(SLN)和系统淋巴结采样(SS)术式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Ⅰ、Ⅱ期NSCLC患者150例手术方案均为开胸病变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手术中淋巴结清扫方案随机分为SLN和SS组各75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直径、术后炎性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SL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SS组(χ2=4.960,P=0.026);SLN组术后引流时间(t=4.364,P<0.01)和住院时间(t=2.487,P=0.014)显著短于SS组,而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SS组(χ2=4.040,P=0.044)。结论对于老年Ⅰ、Ⅱ期NSCLC患者,SLN术式相对于SS术式,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给予开胸手术同样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组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P<0.05);清扫淋巴结个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死亡率以及随访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NSCLC术中出血量、术后疾病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上采纳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NSCLC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45例与胸腔镜组51例。开胸组患者行开胸手术,胸腔镜组患者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出院时心肺功能指标、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开胸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率(HR)、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腔镜组患者MVV、FEV1高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在治疗肺癌中的效果。方法分析入住我院的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经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下的小切口行肿瘤切除并系统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并对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频度以及随访6年之内的生存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80例肺癌患者,一共清理淋巴结688个区1054枚淋巴结,每位患者平均为(12.31±2.67)枚;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术后患者生存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胸腔镜下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并探讨电视辅助小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MT)、杂交式单孔操作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HSHVATS)、多孔操作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P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8月间胸外科收治的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50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VAMT组48例、HSHVATS组50例、PVATS组52例,比较三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总引流量、围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病例。HSHVATS组患者切口长度(4.2±0.7)cm、术中出血量(166.6±685)ml、胸引管留置时间(5.9±2.8)d,均显著低于VAMT组(11.4±2.5)cm、(287.1±99.7)ml、(7.7±3.4)min(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ATS组患者切口长度(4.1±0.9)cm、术中出血量(178.8±74.2)ml均显著低于VAMT组患者(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总引流量、胸引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HVATS组和PVATS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胸引管放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围术期指标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vs.4.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23 P=0.824)。结论早期NSCLC通过VAMT、HSHVATS、PVATS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均有效且安全,肿瘤切除均彻底;HSHVATS和PVATS较VAMT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HSHVATS较PVATS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对术者要求更低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1周、1个月心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HR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FVC、MVV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能有效减少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5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腔漏气、肺不张、肺部感染及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胸手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淋巴结清扫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亮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528-1529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2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者62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者6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与开胸手术组术后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25±3.28及14.37±3.36个(P>0.05);胸腔镜组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13.3%vs 22.6%,P<0.05),两组呼吸衰竭及肺栓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可减少术后疼痛及肺部并发症,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45例术前临床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应用VATS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切口长度(5.2±1.1cm),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4±1.5d),术后住院时间(7.4±2.4d),手术时间(145±42min)术中出血量(121±100min),淋巴结清扫时间(57±25min)切除淋巴结(14±3枚)。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有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可手术患者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与肺叶切除术(48例)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肺段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为[(167.36±15.96)min vs(151.31±19.07)min,P0.001]、术中出血量[(164.31±72.43)m L vs(187.71±110.97)m L,P=0.247]、淋巴结切除数[(11.64±2.66)枚vs(12.79±2.71)枚,P=0.055]、术后第24至第48小时胸腔引流量[(143.19±55.32)m L vs(165.00±32.42)m L,P=0.04]、引流管留置时间[(4.11±0.85))d vs(4.77±0.95)d,P=0.002]、住院时间[(6.83±1.36)d vs(8.02±1.21)d,P0.001]、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术后6个月肺功能指标FEV_1%及FVC下降比率肺段组明显少于肺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肺段切除术具有术后胸腔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