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相较于绝经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由于发生率的降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内异症往往更易被忽视.绝经后内异症的恶变潜能目前已被广泛认可并取得临床证据支持.内异症恶变多数发生在卵巢,少数为卵巢外的内异症相关癌.内异症相关卵巢癌(EAOC)具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但其治疗方案仍然遵循普通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原则.近年... 相似文献
2.
蓝莹莹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1):20-22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26例)、病变组(52例)、正常组(2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患者孕产次数、BMI、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3.
4.
李玉艳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5,32(4):261-261
子宫内膜息肉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病理诊断.约占无症状患者的30%,在更年期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RT)或乳腺癌用他莫昔芬作辅助治疗的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是导致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和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息肉3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polyps,EP)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EP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为探讨EP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特征,我们对子宫切除术后诊为EP的患者32例进行分析,现将大体标本及镜下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782例宫腔镜术前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行宫腔镜电切的临床及病例资料。结果:782例中,术后病例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596例,粘膜下肌瘤8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40例。分泌期子宫内膜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8例,恶性肿瘤10例,不全纵隔10例,息肉样腺肌病6例;绝经前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息肉;有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更容易发生病理结果异常。结论:宫腔镜下组织活检术及内膜息肉电切术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息肉2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2 1 3例子宫内膜息肉的回顾性分析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诊断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3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我院通过手术病理诊断的 2 1 3例子宫内膜息肉病历。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4 9 1岁 (2 6~ 82岁 )。 3例 (1 4 % )有激素替代的历史 ;1 0例 (4 7% )为乳腺癌术后服用三苯氧胺。 5 6例绝经后患者中 ,2 4例 (4 2 9% )绝经后出血 ;32例 (5 7 1 % )无症状 ,仅通过超声或手术后发现。 1 5 7例未绝经患者中 ,5 7例 (36 3% )有不规则出血症状 ;5 3例 (33 8% )周期正常 ,但经量增多 ;4 7例 (2 9 9% )月经正常。经超声诊断率为 6 5 3% (1 30 1 99) ,刮宫诊断率为 30 0 % (1 8 6 0 )。病理报告 1 6 5例 (77 5 % )合并正常内膜 ;2 4例 (1 1 3% )合并存在子宫内膜单纯增生 ;6例 (2 8% )合并存在子宫内膜复合增生 ;3例 (1 4 % )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2例 (0 9% )合并子宫内膜癌 ;1例 (0 5 % )合并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宫腔内良性病变 ,常表现为异常出血 ,也可无症状 ,常与子宫内膜的增生或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合并存在。妇科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查 ,可提示内膜息肉的存在 ,宫腔镜是诊断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处理首选宫腔镜下内膜息肉 相似文献
8.
曲波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4,(6X):114-114
目的:总结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9月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在B超声监护下完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手术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一例手术并发症。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09例,宫腔镜诊断正确率91%应用宫腔镜治疗,月经增多有效率82%,阴道不规则流血有效率100%。结论:B超声监护下诊断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于北京妇产医院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89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术中及术后情况,根据月经状况、有无异常子宫出血情况分组,分析比较一般情况、息肉的大小(〈1cm、1~2cm、〉2cm)、个数(单发、多发)、部位(宫底、宫角、前壁、后壁、侧壁)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结果①育龄期和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2.6%和4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进行分组,育龄期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依次为32.0%、58.6%和69.2%,绝经期依次为42.1%、43.7%和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息肉患者和多发息肉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在绝经期分别为49.2%、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在育龄期患者的缓解率(69.8%,322/461)与绝经期(94.5%,69/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育龄期和绝经期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术后缓解率在单发息肉和多发息肉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息肉的大小和息肉的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育龄期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机率较绝经期高,息肉越大,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越高,对于单发息肉,宫腔镜手术能更好地改善异常子宫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0.
11.
人工流产术中所见子宫内膜息肉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的一些文献对子宫切除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多例患者进行了分析[1] 。为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对人工流产术中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 75例患者作临床分析 ,现将大体标本及镜下观察的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1995年 10月至 1998年 10月门诊流产室共行人工流产术 6 732例 ,术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 75例 ,均由病理科检验确诊。1.1 确诊方法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根据苏应宽等[2 ] 与陈忠年等[3 ] 所定标准 ,同时结合临床表现 ,患者术中反应 ,以及切除的标本术后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1.2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年龄 …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检查——附15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诊治的特性。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2年妇科门诊158例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8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是息肉98例,黏膜下肌瘤4例,恶性肿瘤4例(内膜腺癌3例,内膜间质肉瘤1例),结核1例,息肉状腺肌病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例(其中7例为简单型增生过长,1例为复杂型增生过长,1例为复杂型伴不典型增生过长)。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大多是良性病变,但也不能排除恶变或恶性肿瘤的息肉样变,而宫腔镜是直视下的手术,可尽早发现病变,避免病灶遗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近5年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的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EPs患病危险因素及其特点.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与EPs有关的危险因素;x2或t检验进行患病危险因素的比较.结果 EPs组与对照组患病危险因素比较,单因素Logistic显示患者10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显示,患者自然流产、宫内节育器移位、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近期使用性激素和绝经6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s患病原因与子宫内膜炎、绝经、宫内节育器移位、宫颈息肉、近期使用性激素和自然流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妇女中的发病率。183例不孕症妇女中92例腹腔镜证实EMs(实验组,平均年龄30.6±3.9岁),无EMs 9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0.8±4.6岁)。腹腔镜和宫腔镜诊断:EMs和子宫内膜病变,病理确诊子宫内膜息肉。 结果:子宫内膜息肉在EMs妇女中发病率很高。EMs患者 相似文献
15.
黄红芳 《中外妇儿身心保健》2014,(7X):29-29
目的:对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随机选取2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宫腔镜下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并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孕激素治疗,将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月经量和月经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21±5.1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89±9.43)ml,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另外,和术前相比,术后所有患者的月经量和月经期都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宫腔镜下实施切除术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孕激素的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各类宫腔镜手术 10 9例 ,其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 15例、生育期子宫内膜息肉 94例。 10 9例中合并月经紊乱 84例、贫血 34例、痛经 16例、原发不孕 3例、继发不孕 2例。患者年龄 2 6~ 73岁 ,平均 (45± 9)岁 ;随访时间 3~ 2 2个月 ,平均 (12± 5 )个月。月经紊乱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填写月经失血图以评估月经血量。结果 10 9例中 ,单纯息肉切除 35例 ,息肉切除同时浅层内膜切除 9例 ,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切除 6 3例 ,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剥除 2例。 84例月经紊乱者术后闭经 14例、阴道点滴出血 2 6例 ,其余 4 4例月经血量均较术前减少。 34例术前贫血患者 ,术后 1个月血红蛋白即恢复正常。 16例痛经者术后 7例症状消失、7例缓解、2例加重。 5例不孕者术后 4例妊娠。 15例绝经后患者术后无异常出血。结论 有月经改变且无生育要求者 ,息肉切除同时应行子宫内膜电切术 ,可避免息肉复发 ;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可行单纯息肉切除 ,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 ,应同时行浅层内膜切除 ;绝经后患者 ,可行单纯息肉切除 ,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 ,应同时行子宫内膜剥除。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polyps,EP)是不规则子宫出血、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宫腔镜检查使EP得以早期诊断 ,及早治疗。由于EP可与多种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相伴 ,还常见于长期口服三苯氧胺的患者。因此 ,EP越来越受到临床和病理医生的关注 ,现将E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EPs)的临床特征,以及息肉摘除后对妊娠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宫腔镜手术或宫腹腔镜手术并最终病理确诊为EPs的患者464例,将其中单纯EPs合并不孕的123例患者做研究组。收集同期行相应手术的正常宫腔患者219例做为对照组。结果:464例EPs患者中,合并不孕占55.60%,合并月经异常占35.6%,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占11.2%,合并子宫肌瘤者占8.4%。EPs摘除术后,研究组中30~35岁和≥35岁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vs 49.30%,P=0.027;65.52%vs 40.54%,P=0.044),而两组中30岁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9%vs 65.77%,P=0.864)。结论:EPs患者常合并不孕、月经异常、EMs或子宫肌瘤。EPs治疗后可改善年龄≥30岁患者的妊娠结局,既往有息肉史,年龄≥35岁或不孕年限≥10年是影响术后成功妊娠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相关不孕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EP)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107例因不孕症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且经腹腔镜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为EM患者,根据宫腔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是否合并EP分为EP组(60例)与非EP组(47例)。研究两组临床资料,探索EM不孕患者合并EP的高危因素。结果 107例EM不孕患者中EP的发生率为56.1%。单因素分析显示:EP组年龄均值低于非EP组(P<0.05),EP组年龄≤36.5岁比例、子宫内膜厚度均值、子宫内膜厚度≥10.0 mm比例及原发性不孕比例均高于非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EM患者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36.5岁(OR=5.409,95%CI 1.446,20.235,P<0.05)、子宫内膜厚度≥10.0 mm(OR=28.035,95%CI 7.152,109.891,P<0.01)是EM合并E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原发性不孕(OR=1.033,95%CI 0.357,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