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自 1997年 8月至 1999年 12月应用脑脊液 (CSF)置换疗法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30例 ,并与常规治疗进行了比较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腰穿检查确诊为SAH ,有视乳头水肿、瞳孔不等大、昏迷较深者不作为观察对象。将 5 8例患者随机分为CSF置换治疗组 (治疗组 )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 35~ 71岁 ,轻度意识不清 8例 ,头痛 2 6例 ,颈强 2 5例。对照组 2 8例 ,其中男 8例 ,女 2 0例 ,年龄 32~ 70岁 ,轻度意识不清 7例 ,头痛 2 5例 ,颈强 2 3例。 2组…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2 0 0 1年~ 2 0 0 2年应用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注射立止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2 4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 2 4例患者均选自住院病例 ,行CT及腰穿常规检查 ,且病人均在发病 1d~ 3d入院 ,符合SHA诊断标准 ,其中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2 8岁~ 6 7岁。1.2 方法作为内科治疗的SAH ,除常规使用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以外配合应用脑脊液置换术及鞘内注射立止血 ,此操作与腰椎穿刺术方法一样 ,体位一定要注意 ,不要过度弯曲 ,放脑脊液要缓慢 ,安放测压管 ,放脑脊 5ml,然后注入生理…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们运用脑脊液置换治疗 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患者在发病后 1小时~ 4天入院 ,均为头部CT证实的住院病人。男 8例 ,女 1 2例 ,年龄 1 7~ 75岁 ,平均 51 2岁。其中自发性 1 5例 ,继发性 5例 (脑出血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入院时均有头痛、呕吐 1 6例 ,意识改变 5例 (嗜睡 3例 ,浅昏迷 2例 ) ,眼底玻璃体膜下出血 2例 ,单眼动眼神经麻痹 1例 ,项强 1 8例 ,偏瘫 3例 ,克氏征 ( ) 1 7例 ,巴氏征 ( ) 3例。1 2 治疗方法 除常…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 ,起病急 ,病情凶险。我院于 1998年 1月~ 2 0 0 0年12月共收治SAH 67例 ,均行脑脊液 (CSF)置换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临床症状缓解快 ,降低了死亡率及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67例均系原发性SAH ,男 39例 ,女 2 8例 ,年龄 2 9~ 75岁 ,平均 49.5岁 ,均于发病1.5~ 2 4小时内经头颅CT及腰穿检查确诊 ,其中首次发病 58例 ,再次发病 7例 ,第三次发病 2例 ;所有病例均有剧烈头痛 ,其中呕吐 2 1例 ,脑膜刺激征 43例 ,意识障碍 13例 ,抽…  相似文献   

5.
刘彦 《广州医药》2001,32(3):30-3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为神经内科急症之一 ,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 1 5 % ,一般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前者系由于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后者为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我院自 1 995~ 1 999年 1 0月共收治了 1 0 0例自发性SAH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 1 0 0例 ,男 5 9例 ,女 41例 ,年龄为 1 8~87岁 ,其中 <30岁 9例 ,30~ 49岁 2 9例 ,≥ 6 0岁 43例。 2 4h内入院者 6 9例 ,2~ 7天…  相似文献   

6.
扈凤勤 《中原医刊》2002,29(4):45-46
以前 ,我们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病人均采用常规治疗 ,近几年来 ,国内不少作者报道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 ,认为疗效较好。我科于 1996~ 2 0 0 1年对 3 6例SAH病人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合常规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科住院病人 ,男 16例 ,女2 0例 ,年龄 3 5~ 5 0岁 ,均经头颅CT确诊。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其中 2 6例有一过性意识障碍 ,持续时间 3 0分钟~ 2 4小时。 3例有一过性偏瘫 ,余肢体运动皆正常。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颅内脑外非外伤性动脉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病理状态 ,主要以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最常见 ,以往多采用长疗程 6-氨基乙酸 (EACA)、降颅压等常规内科治疗为主 ,且易出现脑血管痉挛致脑梗塞、脑积水等并发症。自 1996- 0 1~ 2 0 0 0 - 10我院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SAH ,取得显著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近年我院共收治SAH患者 68例 ,全部病例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为SAH且经腰穿证实。并符合 1986年扬州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68例患者分为治疗…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好发于青壮年 ,其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 ,而 6 0岁以上老年SAH患者表现常不典型 ,常易发生误诊或混诊现象 ,现将我院 1992~ 2 0 0 1年收治 6 0岁以上SAH14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4例中男 9例 ,女 5例。年龄 6 0~ 80岁。其中 6 0~ 70岁 12例 ,71岁以上 2例。突然起病 8例 ,慢性起病 6例。除1例在休息时起病外 ,其余均在活动、饱餐、情绪激动或饮酒 ,大便时诱发。1 2 病因有高血压史 9例 ,既往有脑卒中 4例 ,合并有糖尿病 1例。1 3 症状与…  相似文献   

9.
我院 1998~ 2 0 0 0年共收治非外伤性原发性和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梗塞 18例 ,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年龄 32~6 8岁 ,平均 5 1岁。原发性SAH 6例 ,SAH合并脑室出血 4例 ,脑出血继发SAH 8例 ,18例均经头颅CT明确诊断。合并高血压病 11例 ,冠心病 3例 ,糖尿病 2例。1.2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灶引起症状外 ,脑梗塞初期 14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加重 ,肢体活动障碍 11例 ,伴小便失禁6例 ,失语 2例 ,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2…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3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光英 《重庆医学》2002,31(8):759-760
脑血管痉挛 (cerebralvasospasm .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最主要的并发症 ,是增加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 ,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我院自 1998年~2 0 0 1年共收治 97例SAH患者 ,其中 3 8例发生脑血管痉挛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8例 ,女 10例 ,年龄 2 5~ 62岁 ,平均3 9 5岁。1 2 诊断脑血管痉挛的依据  (1)发病 3周内症状好转又加重。 (2 )神经系统检查出现新的体征。 (3 )腰穿及头颅CT排出再出血、感染及脑积水。1 3 临床症…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一种常见危急重病 ,而并发脑血管痉挛又是SAH恶化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我们自 1996年元月以来 ,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法治疗 2 2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中男性 14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8~70岁 ,平均为 47岁。另选择 1991年元月至 1996年元月间收治的SAH患者 2 4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 17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2~ 6 5岁 ,平均 45岁。选择的均为发病 48小时内入院 ,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 ,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腰穿均为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 (CSF)。入院…  相似文献   

12.
彭旭 《广西医学》2003,25(1):76-77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本文收集我院 1993~ 2 0 0 1年间经头颅CT、腰穿确诊为SAH的 4 4例患者的资料 ,现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4例中 ,男性 2 0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2 5~ 85岁 ,其中 <6 0岁 16例 ,≥ 6 0岁 2 8例 ,发病有明确诱因的有 :劳累 5例 ,解大便 4例 ,酒后 2例 ,吵架 2例 ,睡眠中 2例 ,晨起发病 2例 ,既往史有高血压 14例 ,冠心病 8例 (其中有心梗 2例 ) ,脑膜炎 1例 ,脑梗塞 4例。1.2 临床表现 :全部患者均为突然发病 ,其中头疼37例 ,呕吐 35例 ,…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以突发性颅内压增高 ,持续剧烈头痛 ,并发症多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以往多采用长疗程大剂量 6氨基乙酸、抗纤溶止血、降颅压、止痛等常规内科治疗为主 ,且易出现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自 1996年 1月~ 1999年 8月我院采用短程抗纤溶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SAH ,取得理想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腰穿脑脊液置换为治疗组 5 3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2 5例 ,年龄 13~ 5 1岁 ,平均 38.2岁。腰穿不行脑脊液置换为对照组 5 5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2 6例 ,年龄 13~ 5 3岁 ,平均39岁…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俞建中,尹伟我科于1985~1994年,收治经头颅CT和腰穿证实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SAH)3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60~75岁,其中70岁以上5例,均为初次SAH患者。既往...  相似文献   

15.
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 (CVS)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持续腰穿外引流 (LCDF)在治疗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CVS等时效果较好[1] 。我科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对 10 8例破裂脑动脉瘤进行了早期手术 ,配合尼卡地平持续脑池灌注和LCDH治疗CVS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8例中 ,男 61例 ,女 47例。年龄 3 3~ 68岁。入院时均行头颅CT及DSA检查。Hunt分级 :Ⅱ级 5 4例 ,Ⅲ级 46例 ,Ⅳ级 8例。所有患者在SAH后 1~ 3d行动…  相似文献   

16.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该病的预后一般较好 ,但有部分病人出现一些并发症 ,如 :再次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 ,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 ,则预后差。因此这些并发症的早期识别 ,对治疗SAH至关重要。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血管的诊断较敏感 ,因此我们应用TCD进行监测SAH病人 ,目的在于监测病后 3周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情况 ,探讨蛛网膜下腔的出血的机率、程度 ,指导临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防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0例SAH病人均系我院 1997- 0 9~ 2 0 0 0 - 0 9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 ,…  相似文献   

17.
1996— 2 0 0 0年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 (CSF)置换法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提高了生存质量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组 5 0例 ,其中男 36例 ,女 14例 ,年龄 30~ 6 5岁 ,平均 4 8岁 ;对照组 5 0例 ,男 39例 ,女 11例 ,年龄 2 1~ 6 2岁 ,平均 4 6岁。均在发病后 2 4h入院。两组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标准 ,并经头颅CT及腰穿证实。两组病例资料见表 1。表 1 两组病例资料情况组别n 平均年龄 (岁 )性别男女病情分级ⅠⅡⅢⅣⅤ观察组 50 4 836 14 …  相似文献   

18.
低钠血症 (HN)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常见的电解质代谢异常 ,病因复杂 ,短期预后差 ,病死率高。对我院 1993年 3月~ 2 0 0 1年 5月 8年间共收治的SAH急性期并发HN3 6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6例占同期SAH住院病人的3 8%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并经脑CT和脑脊液检查确诊。其中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46~ 68岁 ,平均年龄 61 5岁。入院时有肾功能异常和明显脱水者不计入其内 ,全部病例均排除再出血、颅内血肿和急性颅高压。1 2 方…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是新生儿期并不少见的严重疾病 ,可引起神经系统严重损伤而致残 ,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我们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新生儿SAH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们自 1993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 89例 ,其中SAH6 2例 ,男 38例 ,女 2 4例。均经头颅CT检查及脑脊液中发现皱缩红细胞而证实。合并脑室出血 7例 ,脑实质出血 18例 ,硬膜下血肿 2例 ,单纯性SAH35例。年龄 :1小时~ 6天 ,平均 34 5小时。有产伤者 2 9例 ,顺产 33例 ,有窒息史39例。 6 2例中 ,早…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顺龙  梁玉玲 《广东医学》2001,22(12):1110-11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属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其救治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和再次出血,缓解脑血管痉挛,防止脑积水。病情稳定后的进一步措施是:病因治疗(如动脉瘤栓塞等),防止SAH复发。近几年,本科采用两种不同的脑脊液(CSF)置换方法治疗SAH,产生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9例SAH患者,其中重症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8~56岁;治愈18例,死亡5例;2例在CSF置换初始即脑疝形成,2例是剧烈的咳嗽后,1例是用力排便后突然昏迷(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