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双氧水与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效果。方法将326例腹腔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双氧水冲洗和甲硝唑冲洗,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门脉感染、脓毒血症、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两年内肠粘连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双氧水冲洗组在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脓肿、肠鸣音恢复正常及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用及两年内发生肠粘连等均低于或少于甲硝唑冲洗组(P〈0.05),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发生门脉感染及脓毒血症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氧水腹腔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与甲硝唑腹腔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比较,有减少术后并发症、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报告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共263例,按治疗时间先后分为2组,治疗组138例采用按常规处理好原发灶及冲洗腹腔后一次性甲硝唑留置;对照组125例以术后外周静脉应用抗生素为主。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7.1%,切口及腹腔脓肿发生率为3%,与对照组比较P<0.005,说明使用甲硝唑一次性腹腔留置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严重化脓性腹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6例严重化脓性腹膜炎在彻底去除病灶、大量生理盐水灌洗腹腔后用0.5%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液腹腔浸浴,均获治愈。术后未发生任何腹腔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5.4±4.2天。因此,我们认为大量生理盐水术中腹腔激洗后用PVPI液浸浴是预防严重化脓性腹膜炎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甲硝唑腹腕留置治疗弥漫性腹膜炎1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利华  赵惠莎 《腹部外科》1996,9(4):177-177
报告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共263例,按治疗时间先后分为2组,治疗组138采用按常规处理好原发灶及冲洗腹腔后一次性甲硝唑留置;对照组125例以术后外周静脉应用抗生素为主。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7.1%,切口及腹腔脓肿发生率为3%,与对照组比较P〈0.005,说明使用甲硝唑一次性腹腔留置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盲区局部应用抗生素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9~2004年对246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的治疗。其中,继发于穿孔性阑尾炎患者216例,继发于小肠穿孔患者30例,分别根据术中局部是否应用抗生素分为处理组及对照组。处理原发病灶后,处理组术中以庆大霉素加甲硝唑注射液灌注腹腔、浸泡缝线及切口,使已被或易被污染的部位不留盲区;对照组术中局部不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继发于穿孔性阑尾炎的患者,对照组与处理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8.4%(21/114)与2.0%(2/102),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继发于小肠穿孔的患者,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28.6%(4/14),处理组无切口感染(0/1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盲区局部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6.
继发性腹膜炎抗生素治疗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武  侯永乐 《腹部外科》2004,17(3):147-148
目的 探讨继发性腹膜炎的抗生素治疗方法。方法 对 1 0 4例继发性腹膜炎进行评分 ,4 4例评分≤ 6分者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6 0例≥ 7分者给予治疗性抗生素治疗。结果 预防组切口感染 4例 ,腹腔残余感染无。治疗组切口感染 8例 ,腹腔残余感染 3例。全组 1例因合并心衰死亡。结论 根据腹膜炎严重程度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 ,避免轻症腹膜炎的不必要用药。重症腹膜炎术后的用药要针对可能发生感染的病原菌进行二联或三联用药  相似文献   

7.
高氧液灌洗治疗急性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氧液作为基础溶液,进行腹腔灌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建立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模型(CLP模型),分别进行抗生素灌洗,抗生素+高氧液灌洗以及非灌洗3组对照。术后分别于6、12、18h抽血,测量中性粒细胞水平以及血清TNF-α,IL-6水平,以评价腹膜炎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结果TNF-α水平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6水平在灌洗和非灌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氧液作为基础溶液在急性继发性腹膜炎腹腔灌洗治疗中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继发性腹膜炎174例治疗经验,提出预防早期炎性肠梗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近3年继发性腹膜炎174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174例中1例出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18例切口感染,经换药治愈。结论术中减少损伤和致炎因子的残留;术后尽早恢复肠功能,适时进食,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附15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更有效的方法。方法:术中系统采用羟基喜树碱液行肿瘤基底及切缘注射,浸泡膀胱和切口,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液治疗154例膀胱癌患者。结果:随访6个月~5年,平均49.6个月,总复发率29.2%,1年复发率18.8%,2年复发率6.4%,3年复发率1.3%,4年复发率1.9%,5年复发率0.6%。无一例发生切口种植转移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术中术后应用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术后纵隔感染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发生的6例纵隔感染病例的诊治经过,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手术714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6例(0.8%),表现为发热及伤口、胸管引流脓性分泌物,均采用纵隔清创引流+灌洗治疗,并辅以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5例Ⅱ期愈合,1例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纵隔清创引流及全身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治疗心脏大血管术后纵隔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术后预防腹腔转移及肝转移的方法。方法 对132例胃肠道癌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组69例(简称治疗组),单纯静脉化疗组63例(简称对照组),并对其腹腔转移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腹腔转移率20.9%、肝脏转移率13.4%、3年生存率74.6%,对照组腹腔转移率43.8%、肝脏转移率29.4%、3年生存率49.5%。结论 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及术后动脉灌注化疗对胃肠道癌病人术后腹腔转移及肝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碘伏灌洗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76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灌洗液不同分为碘伏组和甲硝唑组。结果碘伏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漏、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发生率均低于甲硝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中采用碘伏灌洗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LPLD)辅以清胰排毒汤这一方法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9月1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P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LPLD)辅以清胰排毒汤,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灌洗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6例,治愈5例(治愈率83.33%),术后恢复时间为15—29天,平均23天,未发生并发症,术后亦未因切口疼痛而应用止痛药物。死亡1例(死亡率16.67%),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对照组5例,治愈4例(治愈率80%),术后恢复时间为35~78天,平均54天,1例患者出现了结肠瘘,经积极处理痊愈出院。全部患者均因切口疼痛需注射止痛药物。死亡1例(死亡率为20%),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LPLD)辅以清胰排毒汤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疗中主要有如下优点: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改善患者的中毒症状及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灌洗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经验。方法74例重症胰腺炎患中,56例单纯行腹腔灌洗术,18例中转或术后再次开腹行胰包膜切开引流术。合并胆道感染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引流术。结果单纯腹腔灌洗死亡4例(7.1%),中转开腹死亡3例(16.7%),总死亡率为9.5%。结论腹腔灌洗术治疗重症胰腺炎方法简便、疗效确切,适于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对降低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选择性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围手术期用药组)104例,选用甲硝唑与头孢噻肟钠,于手术开始前30m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术中冲洗宫腔及切口,腹腔留置抗生素;对照组(传统术后用药组)96例,术后头孢噻肟钠+甲硝唑全身用药5~7d。结果:试验组无一例发生子宫体炎,伤口感染率由15.60%降至2.88%,术后致病率由21.8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冲洗液应用于急性腹膜炎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80例急性腹膜炎患者列入此次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均行急腹症手术治疗;根据不同冲洗液将其分组为甲、乙、丙3组,分别为25例、25例、30例。其中甲组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乙组采用0.5%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丙组采用0.5%聚维酮碘冲洗腹腔。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腹腔渗血进行细菌培养,术后采集腹腔残余液体进行细菌培养,比较3组感染情况。结果 3组术后腹腔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较冲洗前显著下降,且乙、丙组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丙组术后细菌阳性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份需氧标本经培养检测出51株细菌,60份厌氧菌培养中检测出31株细菌。结论相比生理盐水来说,急性腹膜炎性急腹症手术患者于术中应用0.5%甲硝唑溶液、0.5%聚维酮碘溶液冲洗腹腔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从而更好的预防感染,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阑尾穿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并腹膜炎的效果。方法:分析41例患者阑尾穿孔并腹膜炎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常规开腹手术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残余感染及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45~95min,平均61min,几乎无出血,术后穿刺口感染1例,肠间积液1例,无近期肠粘连等并发症。对照组40例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58min,腹腔残余感染8例,切口感染7例,近期肠粘连4例。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阑尾穿孔并腹膜炎的首选治疗方式,具有开腹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腹腔残余感染及肠粘连等并发症。取出阑尾时尽量不与穿刺口接触及术毕彻底冲洗腹腔是避免以上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应用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复合切口疝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讨论应用复合补片的手术方法和经验体会。方法 1999年5月~2005年5月应用复合切口疝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30例,其中皮下置片法12例,腹腔内法18例。平均随访期36个月。结果 术后复发2例,占6.7%。切口并发症33.3%,切口感染5例,均为皮下法;皮下积液5例,其中皮下法3例,腹腔内法2例。结论 腹壁巨大切口疝,特别是传统法难以修补的,可应用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修补。应用腹腔内法及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预防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及腹腔内感染的发生,我院于1995年至1999年对80例下腹部污染手术采用甲硝唑溶液灌洗腹腔及冲洗切口治疗,同时取对照组80例进行比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阑尾炎穿孔的并发症是腹膜炎,既往手术是阑尾切除,清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但对腹腔感染严重,脓液多,一次冲洗难以洗净者,采用腹腔灌洗术,却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作者对术后腹腔灌洗术在阑尾穿孔性腹膜炎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