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董国祥 《当代医学》2003,9(7):57-5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DVT)的治疗仍有争论。曾经常施行的手术取栓术现在被很多人所放弃,特别是纤溶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以来,使手术取栓术更加减少,以致因此而使DVT的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一般地说,溶栓治疗与单纯静脉切开取栓术的效果相仿,但明显优于单纯抗凝治疗。而针对病因的手术治疗则明显优于溶栓术。我院的结果也表明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手术取栓不是单靠手术取栓一个手段来完成DVT的治疗,而是在手术取栓术的配合下,再加上溶栓、抗凝、祛聚及支持等综合治疗来完成。即先通过手术方法将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尽量取净,再用溶栓药物溶解残留血栓,继而用抗凝及祛聚等药物,再配合支持疗法预防血栓再形成。因此,手术取栓术应该理解为手术取栓加非手术的综合治疗。而且手术取栓术后,可早期采用支持疗法,能使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无疑比非手术治疗又多了支持疗法和下床活动的有利条件。从理论上说,应比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要好。事实上也是如此。下面就我院10年来手术取栓术治疗DVT的经验,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例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的经验。方法1991年2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DVT患者中,95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其中左髂总静脉闭塞20例,狭窄>50%者53例,狭窄<50%者22例。全部病例均经左腹股沟切口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1)对左髂总静脉闭塞的患者,10例行闭塞段切除重建术,3例行左髂总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搭桥术,3例行健侧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Palma)术;(2)对狭窄>50%的患者,5例行扩张后支架植入术,8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4例行狭窄切开隔膜切除成形术;36例狭窄>50%的患者,用F8-10 Fogarty取栓管反复取栓扩张2~4次后,可使狭窄率小于50%。全部病例术后均经左大隐静脉分支留置的导管行局域性抗凝和溶栓及静脉造影。结果治愈82例(86.3%),1例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是提高DVT治愈率的关键。闭塞的左髂总静脉以闭塞段切除重建术治疗为好,严重狭窄的以血管成形或支架植入术治疗为好。  相似文献   

3.
邹岚  罗灿华  朱峥嵘 《广东医学》2022,43(3):312-315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血管腔内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比较合并恶性肿瘤与不合并恶性肿瘤的两组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结果 共纳入73例患者,两组患者术后血栓清除率、临床即刻缓解率、大腿周径差、支架通畅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主要并发症以及血栓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腔内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3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1年内随访。结果 32例患者溶栓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健患肢大、小腿平均周径差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2例患者取得随访,静脉造影或Duplex检查,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结论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直接溶栓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ofthe lowerextremity,DVT)的治疗仍有争论。曾经常施行的手术取栓术现在被很多人所放弃,特别是纤溶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以来,使手术取栓术更加减少,使DVT的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一般地说,溶栓治疗与单纯静脉  相似文献   

6.
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48例下肢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以及暂时性动静脉瘘等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1-38个月,26例肢体肿胀消退,无浅表静脉怒张,11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症状有所减轻,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发生,无滤器内血栓残留。1例术后1个月对侧肢体发生DVT。结论: 本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下肢DVT较好的选择,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股静脉切开治疗对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40例治疗成功,37例髂静脉狭窄,10例放置支架;随访40例,3~32个月。33例患肢肿胀消失,6例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1例球囊扩张复发。随访时血管造影20例,18例血管形态良好,2例呈血栓后综合征表现。结论效果满意,多数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议。从80年代起,随着欧洲的许多学者陆续发表一系列关于手术取栓联合加作临时性动静脉瘘可显著降低术后早期血栓再次形成,提高下肢深静脉系统的远期通畅率的研究成果[1~3],使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又重受重视。 1 临床分型和病因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小腿肌肉深静脉丛和髂股静脉。临床上可分为近端型(髂股静脉)、远端型(小腿深静脉丛)以及相互蔓延而成的混合型。手术以及长期卧床所导致的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被认为是40岁以上人群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应用125I标记的纤维蛋白原摄取试验,可明确揭示手术与小腿深部静脉丛血栓形成的关系。   血栓形成可发生于术中,甚至麻醉开始后;有20%的血栓可滋长到股静脉,绝大多数可在小腿自发溶解。但对于髂股静脉血栓的起源、病因分类、病程演变尚存争论。Cockett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左下肢,主要与左髂总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分叉处易受到右髂总动脉向脊柱的压迫,造成这一区域血管腔内外的炎症反应,纤维缩窄束带或隔膜样改变的解剖因素有关。手术、妊娠以及长期卧床,在此基础上易诱发血栓形成。亦有学者认为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很少,绝大多数是由小腿蔓延所形成。得出这一结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25I标记的纤维蛋白原摄取试验的应用,这一方法对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率仅50%[4]。  相似文献   

9.
超声消融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静脉超声消融在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38例慢性深静脉血栓患者接受了静脉内超声消融治疗,超声消融时间为12-24分钟,平均18分钟,术后应用肝素抗凝,应用静脉趋动器促进血液回流。结果 38例髂股静脉闭塞中31例完全再通,再通达81%,7例部分再通,部分再通达19%。31例完全再通者随访24例,15例未安放支架者,10例发生再闭塞,达65%;9例安放支架者2例发生再闭塞,再闭塞22%。结论 超声消融可以再通已经闭塞的髂股静脉并为进一步进行球囊扩张和安放内支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并有一定死亡率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取栓与联合介入等综合疗法的治疗细节及术后处理。方法回顾2001-05~2007-06间,68例采用手术取栓与介入等综合方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历资料。结果患肢肿胀完全缓解,周径同健侧相关(0.6 cm)47例,静脉造影或彩色超声显示血栓完全溶解;明显缓解者21例,膝上周径差别(1.7±0.8)cm,静脉造影或彩色超声14例血栓完全溶解,8例部分溶解。结论手术取栓联合介入等综合治疗DVT,做为一种新兴疗法会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取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6年~2008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住院患者40例,分为手术组(20例)和非手术组(20例).手术组通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静脉取栓,术后辅以溶栓、抗凝、祛聚等治疗;非手术组采用常规抗凝、祛聚等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12个...  相似文献   

13.
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向抗凝、溶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等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然后对患肢实行双向抗凝、溶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等微创治疗。以测量治疗前、后健、患肢周径差和治疗稳定时复查静脉造影或彩超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为(6.7±2.7)d。47例病人溶栓前健/患肢大腿平均周径差为(6.35±3.53)cm,小腿为(5.19±2.26)cm。溶栓后大小腿健/患肢大腿平均周径差为(1.25±1.63)cm,小腿为(0.8±1.07)cm。溶栓前、后大小腿健、患肢周径差值皆有显著差异(P<0.01)。深静脉连续通畅16例,节段性通畅28例,无变化3例。结论: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操作性强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血栓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7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进行溶血栓治疗,并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 DVT 患者的患肢远端静脉缓慢滴入溶血栓药物,并在栓塞部位上方用皮条阻滞浅静脉,以减少静脉回流,治疗前后均作深静脉造影对照。其中42例 DVT 使用模式化治疗即尿激酶(UK)和中药三七总甙苷(血栓通)。另外30例 DVT 使用个体化治疗,按我院的检查项目,根据个体的特征使用相应溶血栓药物。结果前42例 DVT 用 UK 加血栓通模式化治疗深静脉造影的再通率为82%,另30例 DVT 使用个体化治疗的再通率为100%。结论从患肢远端静脉滴入溶栓剂并行浅静脉阻滞,溶栓效果良好。本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朱建梅  黎小珍  徐远 《河北医学》2009,15(6):716-7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VT患者32例,对其进行全面的治疗与护理。结果:本组治愈17例,占53.13%;好转13例,占40.63%;无效2例,占6.25%。平均住院天数(12.40±2.25)d,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出血、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腘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其中血栓抽吸18例、血栓消融35例、腔内血管成形25例、共植入血管支架47枚。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闭塞血管开放,双下肢周径差小于1cm,活动正常。结论: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6例DVT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DVT超声可表现为腔内强弱不等回声和充盈缺损;CDFI示无血流信号或血流频谱变直。结论:2D-CDFI是临床诊断双DVT的一个有效方式,并且具有无创、安全、准确及可重复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曾祥永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37-1538,1532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5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葛根素治疗组312例静脉注射葛根素,对照组216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积分、血栓分型、术后刀口引流量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临床积分和术后刀口引流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积分(P<0.01)和减少术后刀口引流量(P<0.01)两方面效果更为显著。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方面葛根素治疗组tP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P<0.05),ET-1水平、PAI活性、PL活性、AT-Ⅲ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葛根素治疗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和注射部位血肿等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注射液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45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治疗效果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5例患者中,治愈219例,显效26例,有效100%。结论:置管溶栓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