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增高而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可从多维度对本病进行有效辨治,包括从病因、病机、病性、症状、病类、体质、证候及其多层次综合的角度立法遣方论治。文章主要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辨因论治、辨机论治、辨性论治、辨病论治、辨症论治、辨体论治、辨证论治及各维度的结合,以拓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治体系,力求在临床化繁为简,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动态辨治,直达病所,发挥以中医思维主导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全球死亡率排在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病程长,预后差,常发生转移、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多角度辨治结直肠癌,包括从病因方面辨因论治、从病机方面辨机论治、从病性方面辨性论治、从病位方面辨位论治、从分期方面辨期论治、从疾病方面辨病论治、从证候方面辨证论治、从体质方面辨体论...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中医人赖以自豪的中医理论体系,目前的中国现实状态辨病论治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现实中的临床实际对辨证论治也充满了质疑。辨病论治是中医固有的理论体系,临床现实是辨病论治无处不在。只有在辨病论治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医药现行的科研模式造病模型才是可行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让更多的中医爱好者关注时辰归经辨病论治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翻阅医籍及跟师学习用药经验而融会贯通,提出时辰归经辨病论治的观点.结果 发现临床用药中按时辰归经辨病论治的重要性、必要性.结论 说明了临床用药从时辰归经辨病论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源流的梳理,详细分析了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并阐述两者的不同特点,提出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吕仁和教授“六对论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对论治"是吕仁和教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包括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王琦"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理论要素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是以辨体论治为切入点,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是基于体质理论构建、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其以辨体论治为基础和根本,以“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学说为依据,沟通疾病、证候和体质的内在联系,拓展临床思维空间,适应多元复杂的临床要求。在具体应用上,或防病重调体,或治病先调体,或治病兼调体,尤其当无证可辨时,辨体可补偏救弊。诊疗方法有辨体质状态论治、辨体质类型论治、辨体质差异用药等。通过列举临床案例,以资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内经》在病证辨治中,体现了颇具特色的辨脏腑经脉论治与辨病施治的原则,对其整理研究,于临床治病很有参考意义。一、辨脏腑经脉论治分辨疾病所属的脏腑经脉,而后采取不同的方法治之,这是辨脏腑经脉论治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主诉辨治法与微观辨证及其学科群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诉辨治法是辨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的传承,又是以证统病、专病论治的创新。主诉辨治法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诊断新技术,来探讨病因、落实病位,阐明病机、分清病性,详悉病势、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而论治。主诉辨治、微观辨证及其学科群的发展,有利于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构建辨证论治的体系后,辨证论治即成为中医临床核心。笔者精研《伤寒杂病论》,认为仲景所论"辨证论治"的体系中,除了强调根据症状体征等的不同分型论治外,还包含了较为全面、深邃的"辨病论治"思想,而辨病准确是论治的有力保障,故特撰文阐析仲景"辨病"思想,以期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1.
张士舜老师根据40年治疗癌症的经验,提出辨证论治、辨病理论治、辨病位论治"三辨治癌"的治疗模式。文章从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中医思想,组方整体性与原则性、灵活性特点,分析还原与系统综合方法相结合复方研究理念,传统观念与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模式,对中医肿瘤转移辨治思路启示等几方面谈对"三辨治癌"的理解。分析"三辨治癌"思维模式对中医肿瘤研究的思路和方向,研究成果的性质和水平,以及对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先导作用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士舜老师根据40年治疗癌症的经验,提出辨证论治、辨病理论治、辨病位论治"三辨治癌"的治疗模式。文章从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中医思想,组方整体性与原则性、灵活性特点,分析还原与系统综合方法相结合复方研究理念,传统观念与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模式,对中医肿瘤转移辨治思路启示等几方面谈对"三辨治癌"的理解。分析"三辨治癌"思维模式对中医肿瘤研究的思路和方向,研究成果的性质和水平,以及对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先导作用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知网以"痞满"为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着重对痞满症状特点与病位、基本病因与病机等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将痞满的辨证要点归纳为辨虚实寒热以明病性、辨五脏六腑以晓病位、辨气血津液以审病分,以及析疾病过程分段治等方面,并对中药专方治疗的相关成果予以总结,以理清痞满的论治思路,为临床论治提供理论指导。参考文献43篇。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病论治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思路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首先正本清源,还辨病论治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加强对中医辨病论治的研究,有利于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与中医走向,有利于中药新药的开发,中医辨病论治研究,应在充分做好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选出主证型,概括出基本病理,指导立法处方。所选方药要在临床上证实其疗效的可靠性,还可通过动物实验阐明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金匮要略>看张仲景的辨病论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疾病种的确定,辨病治疗的内容,病症概念及疾病分类等方面入手,分析论证了张仲景的辨病论治思想,认为其非常重视辨病论治,制定了许多治病的有效方法,对疾病的分类达到了概念清楚,层次分明,纲目合理,标准统一的极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与辨病论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关系的探讨逐年增多,各家学说不一,各执一辞.中医的辨证论治,西医的辨病论治,应该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不应该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中医辨证学的发展,应当汲取各种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地充实自己,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飞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也应该取其精华,舍弃糟粕,达到辨证与辨病论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提出"新辨证论治"(新辨)概念,阐述"新辨"的依据资料有四:病、症、证、"微"(含各种化验、影象、病理…)即"新四诊"所获资料,可简称"四辨论治"。认为"四辨论治"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并指出"病、症、药、微观中西医结合是创造中国新医药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六对论治"是吕仁和教授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形成的经验思维模式,即: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1],该经验已经成功用于痛风肾病、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2-3]。我们在跟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西医学的发展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人士将中医学辨证论治与西医学辨病论治相结合,并将其纳入西医学辨病论治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混淆了中医辨病与西医辨病的区别,忽视了体质差异对辨证论治的影响。为此,本文拟对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与存在的误区及体质与辨证论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冀引起对中医学体质学说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思考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李峰(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临床价值辨证论治是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大法?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是否仅限于辨证论治?简言之,在治疗疾病时,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