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南玲  周明华 《解剖学报》1994,25(1):56-58,T011
用肌原性神经诱向因子1(MNTF1)单克隆抗体及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了MNTF1及其受体在大鼠胃的分布。发现大鼠胃底腺有MNTF1及MNTF1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两种阳性细胞胞体大、呈圆形或锥体形。阳性物质都分布在胞质,胞核为阴性反应。它们的形态及在胃底腺的分布特点相同,说明属同一种细胞。这些细胞的形态特点与HE染色标本的壁细胞又相似,提示壁细胞能以自分泌方式分泌MNTF1。  相似文献   

2.
用视网膜节细胞神经诱向因子(RGNTF)单克隆抗体及RGNTF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胚胎16~18d眼球切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鼠胚视网膜节细胞的RGNTF含量从胚16~20d非常显著地减少(P<0.01),RGNTF受体的数量从胚16d到18d显著增加(P<0.05),从胚18d到20d又非常显著减少(P<0.01)。以上提示,16~18d的鼠胚视网膜节细胞既含大量RGNTF,又有大量RGNTF的受体,RGNTF对胚胎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及分化可能有自调节功能。20d的鼠胚视网膜节细胞的RGNTF及其受体都非常显著减少,提示节细胞在形态上分化完成后,其对RGNTF的自分泌立即显著降低,这可能是节细胞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原癌基因对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影响,用原癌基因c-fos、p53蛋白的抗体和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motoneuronotrophicfactor1,MNTF1)抗独特型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c-fos、p53及MNTF1受体在人早期胎盘的分布。人早期胎盘的两类滋养层细胞及绒毛中轴的基质细胞均呈c-fos、p53免疫反应性,反应产物大部分布于胞核内。在相邻切片上,c-fos免疫反应性细胞同样显示MNTF1受体免疫反应性,其反应物质分布于胞质内。以上结果提示,原癌基因c-fos和p53可能参与调控绒毛细胞的增殖分化,而且c-fos和MNTF1受体可能有协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动神经细胞诱向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及功能特性的表达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对神经诱向因子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神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神经移植等将可能发挥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较活跃,进展也很快,本文着重对运动神经细胞诱向因子的研究概况作如下综述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NFs)是靶组织产生的一种特异蛋白分子,有促进和维持神经细胞的生存、生长、分化和执行功能的作用,但不刺激细胞分裂。虽然不同的作者用过不同的名称(如Patterson称为指令因子instructive factor),但是他们对其生物效应的结论是一致的。在NFs中,有的NF只管理特定神经细胞特定显型的表达,如专门或主要使培养神经细胞突起伸长的因子,对这种促进分化的因子特称为突起伸长因子(neurite extension factor, NEF);有的NF主要促进神经细胞存活,也可以称  相似文献   

6.
<正> 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对其应答神经元或细胞株的生物效应,首先是直接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再启动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调整细胞的生物活性。所以,对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受体的鉴定,有助于了解神经细胞诱向(营养)因子对细胞的生物效应和进一步确切地了解其作用机理。近年来,对受体鉴定的方法,已经由传统的生化分离过柱法,发展到利用免疫学方法制备受体抗体定位其分布,或用标记配体筛选(tagged-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脊髓运动神经元诱向因予,用大鼠腓骨肌提取液(PMe)作Phast电泳,分离PMe中能促进脊髓前角神经元生长的35kD蛋白带免疫动物。细胞融合,经MTT微量比色筛选,获得2株抗大鼠骨骼35kD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命名为ME10,MG9。2株单抗对体外培养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生长活性显示抑制作用,MTT OD值分别为0.023±0.003,0.030±0.005,以ME10抑制效应更强。与单独加35kD蛋白凝胶时促进细胞生长的OD值0.050±0.002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ME10 P<0.01,G9P<0.05)。为鉴定ME10单抗的特异性,进行中和试验。结果发现:ME10对运动神经元生长的抑制作用被35kD蛋白特异性地中和,说明ME10是3kD蛋白特异性抗体。用ME10单抗进行免疫组化反应,在骨骼肌细胞浆内,运动神经末稍都有免疫反应阳性物质,表明从腓肠肌组织提取液中分离的35kD蛋白是由骨骼肌细胞产生的神经诱向因子。  相似文献   

8.
神经细胞诱向因子研究的新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明华  黄威权 《解剖学报》1992,23(3):330-336
  相似文献   

9.
黄威权  王炜 《解剖学报》1997,28(2):184-186
为了解人胎盘绒毛是不存在运动神经诱向因子及其可能的功能意义,本实验用MNTF1单克隆抗体及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在人早期胎盘绒毛石蜡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对人早期胎盘绒毛的MNTF1及其受体进行定位。结果显示,胎盘绒毛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和基质细胞均呈MNTF1强免疫反尖,MNTF1样免疫反应物质分布在胞质内,胞核内阴性。  相似文献   

10.
11.
B淋巴细胞在人胎肝内发育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葛振华  李白桦 《解剖学报》1993,24(4):400-405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冰冻切片上观察了不同胎龄组肝内产B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其分化为B细胞过程中抗原的变化。在早期胎肝(9~20周)内有较多的前B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有共同的抗原,如IgM、BA-1、HLA-DR和TdT均为阳性,这些细胞多数分布在胎儿肝的窦周隙,少部分分布于窦内或血管周围。第13周后开始出现IgD和IgA阳性细胞,OKB-2和Leu14阳性细胞随之大量增加,HLA-DR,Ka  相似文献   

12.
周明华  余婉华 《解剖学报》1993,24(4):391-395
用本实验室制备的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单克隆抗体和与其受体能特异结合的MNTF抗独特型单抗,对切断一侧舌下神经的30只大鼠舌内肌,分别在手术后4d,2周,3周和5周以及2个月和5个月,检测其MNTF和MNTF受体定位和含量的变化。从LSM VIDAS图像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舌下神经一侧切断4d后,同侧舌内肌MNTF的含量比同体对侧未切断舌下神经的舌内肌含量减至约75%~80%,但此时期同侧舌内肌MNTF  相似文献   

13.
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威权  孙岚 《解剖学杂志》1997,20(6):540-543
实验用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的单克隆抗体及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了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的表达。邻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成年雄性大鼠下颌下腺的浆液性腺泡及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增多呈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的免疫的应阳性,副交感神经节细胞也呈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提示下颌下腺的以上结构均能自分泌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生后1日龄大鼠、仅见个别腺导管显示为极  相似文献   

14.
遆新宇  黄威权 《解剖学报》1998,29(1):86-89,I015
为了解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MNTF1)及其受体在人胎盘发育过程中可能的功能意义,用MNTF1单克隆抗体及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在不同发育阶段人胎盘绒毛石蜡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了MNTF1及其受体在不同发育阶段人胎盘绒毛上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胎盘绒毛的发育过程中,MNTF1及其受体的相对含量呈周龄性变化,妊娠早期(孕6 ̄9周),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加,于9周时达到峰值,此后于妊  相似文献   

15.
小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细胞内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神经组织和非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分布进行了定位观察。实验结果表明 :(1)神经生长因子免疫反应主要局限于神经组织 ,尤其是神经元 ;非神经组织除颌下腺的颗粒曲管外基本上都呈阴性反应 ;(2 )在神经元 ,神经生长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但以胞核为主 ,少量位于胞质靠近细胞膜的部位 ;(3 )雄性小鼠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的NGF主要定位于分泌颗粒的界膜区。神经生长因子在胞内定位的精确性和分布的多样性 ,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信号传导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大鼠睾丸和附睾中钙调素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天乐  苏慧慈 《解剖学报》1994,25(2):193-195,T016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钙调素在大鼠睾丸和附睾的定位与分布。结果表明,钙调素免疫反应产物分布在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中,而精原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呈阴性反应。钙调素免疫反应既见于胞质中,也见于胞核中。相邻曲细精管钙调素免疫反庆强度呈明显的不均一性。不同发生阶段的生精细胞间免疫反应强度也存在差异。大附睾,钙调素免疫反应见于附睾管尾段主细胞顶端胞质内,偶见于主细胞的基底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胚胎期及新生期大鼠胃肠道的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在相邻切片上分别显示第15~21d大鼠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的IAPP免疫反应性(IR)细胞和生长抑素(SS)IR细胞,观察了IAPP与SS在胚胎及新生大鼠胃肠道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第15d胚胎,胃肠道内未见IAPP-和SS-IR细胞。第17d胚胎,IAPP-与SS-IR细胞均很少,免疫染色较弱,着色较浅,免疫反应性细胞散布于分化未完全的肠上皮细胞间。胚胎19d,IAPP-和SS-IR细胞出现于胃和小肠,以十二指肠为多。胚胎第21d及新生期,胃肠道各段均可见到IAPP-和SS-IR细胞。经邻片比较证明,胚胎第19d始至新生期,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部分IAPP-IR细胞与部分SS-IR细胞的定位相同,表明IAPP与SS在十二指肠和空肠D细胞中有共存。胃、回肠、结肠和直肠未见到IAPP与SS有细胞内共存的现象。本文对上述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NF相关诱导凋亡因子(TRAIL)及其DR4、DR5受体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定量方法观察TRAIL及其DR4、DR5受体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及其含量的周龄变化。结果 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绒毛基质细胞及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均呈TRAIL及DR4、DR5受体免疫反应阳性,阳性反应物分布于胞膜及胞质,胞核阴性。在人胎盘绒毛的不同发育阶段中,TRAIL的含量相对稳定,而其受体DR4、DR5的含量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结果显示胎盘不仅能产生TRAIL,而且也是TRAIL的靶器官,TRAIL及其DR4、DR5受体系统可能参与胎盘的特免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