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世英 《中医药学刊》2004,22(9):1582-1583
蔺雪帆是南阳已故名老中医.一生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善于领悟经典言外之意,擅治疑难杂症,对脑病后遗症尤有建树。蔺老认为类中、真中皆属于脑病,但《内经》以言理为主,主要是论述真中、类中之急性发作期的病理.而医圣仲景以论治为要,重在阐述其缓解期后遗症之孜疗。脑病后遗症的病理基础是络脉瘀阻,治疗应以活化瘀,疏通络脉为首务,结合辨证用药,并应抓住治疗时机,即在急性期控制后,生命体征平稳时就运用活血化瘀之法.将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可分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肾虚血瘀五个证型,根据其具有络脉瘀滞的病机特点,与吴门医派络病学说相合,可将其归属为络病范畴,认为络脉瘀滞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基本病理,活血通络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关键。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络病理论指导本病的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就温病营血证与络病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络脉是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营血的主要途径,络脉病变是温病营血证的病理基础,“通”络的治则贯穿于温病营血证的治疗中,营血证即是温病后期极期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脏腑阴终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物质基础是络脉及络脉的病变。  相似文献   

4.
就温病营血证与络病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络脉是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营血的主要途径,络脉病变是温病营血证的病理基础,"通"络的治则贯穿于温病营血证的治疗中,营血证即是温病后期极期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脏腑阴络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物质基础是络脉及络脉的病变.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阐述了玄府络脉与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生理病理关系。玄府除普遍认为的汗孔以外,还包含了气液出入的腠道门户;络脉是人体气血津液流通的细小通道。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病机是玄府闭塞,脉络失养,所以治疗当补养周身之气阴以充养络脉,调节闭塞之玄府以改善肺脏微环境。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痛可从络病论治,络脉病变的实质是虚、瘀、毒互结,痹阻络脉,络脉瘀阻为络病形成的病理基础,急性发作期当急则治其标,胡志强根据络病之特点提出辛温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兼以清热解毒的治法,以石膏细辛汤治疗。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探讨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与中医络病之间的关系,指出络脉是一氧化碳毒邪传变的主要途径,而DEACMP是毒邪入脏腑阴络后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络脉瘀阻是其主要病机,临床上应用中医治疗DEACMP,"通"络的治疗原则应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8.
武风 《湖北中医杂志》2003,25(11):21-21
1 中风病的辨病与分期治疗中风 ,宜辨病分期 ,分类辨证。辨中风可分为 :中风总病名→子病名→病期→证类→证名。所谓辨病是指辨中医中风之病名如大厥 ;或西医病名 ,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病期包括急性期、恢复期与后遗症期。证类指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名即证型 ,如络脉空虚  相似文献   

9.
根据络病理论,高怀林教授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分为虚、瘀两大类,因虚而致络脉失荣,因瘀而致络脉通行不畅;治疗遵循“络以通为用”的基本原则,分别给予虚以补之、瘀邪除之的治疗大法。该思路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酒精戒断综合征(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AWS)是指由于长期酗酒引起的各种精神症状或躯体功能紊乱。其病理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治疗多为对症处理而缺乏治本之策。本文认为酒精戒断综合征与湿热、络脉在生理病理上相关,从湿热入络理论着手,以祛络脉之湿热治疗此病证,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玄府—络脉体系纵横交错、遍贯全身,为津血流通、气机升降的基本道路与门户,藉以通行营卫等发挥护卫肌表之功。IgA肾病的发生多与黏膜免疫密切相关,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处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以营卫二气为基本桥梁,通过探讨玄府—络脉与黏膜免疫二者在构成基础、功能效应及病理表现上的相关性,认为黏膜免疫为玄府—络脉发挥卫外御邪之功的具体体现。IgA肾病发生免疫紊乱的过程多与玄府闭塞、络脉失和有关。其具体机制为玄府郁闭,致气血津液流通受阻,痰瘀等病理产物化生,瘀阻于络脉,络虚不荣、络脉失养而发为本病。基于这一病机特点,在治疗方面当分期论治,早期开通玄府,着重运用风药使气机宣达、营卫流通;中期化瘀通络,应用藤类药、虫类药以增破血逐瘀、搜剔通络之力;晚期气阴两虚、肾络失养,应用益气养阴药以通补虚络、疏利气机。冀以此拓宽IgA肾病的中医临证思路,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36-1238
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分别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病""胸痹心痛"等范畴,两者病位虽然不同,但联系却相当紧密。心脑血管病的病位在心脑之络脉,络、脉是心脑沟通的渠道,其病理基础络脉损伤,络脉失养、络脉瘀阻及毒损络脉的病理改变是一致的。因此从络病理论探讨心脑同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心脑同治明确了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3.
"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指导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理论之一。血脂异常是一种血液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基于"络病理论"来进一步探讨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及治法,通过"络病理论"及瘀毒的致病特点,分析瘀毒与血脂异常发病的关系,进而阐释瘀毒阻络、毒伤络脉、络脉虚损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认为络脉作为聚血之所,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其密切相关,由于络脉管腔狭窄,且位于表里营卫之间,外邪易于侵袭,容易产生瘀血,瘀血阻络日久化毒,瘀毒胶着滞于络脉,损伤脉体,可致络脉虚损,进而发为血脂异常。治疗上结合络脉"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以及治瘀、治毒之法则,并分析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认为治疗血脂异常宜采用活血化瘀、祛毒通络之法,以期为血脂异常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参考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伤寒杂病论》建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实为经脉辨证之经典。文章建立“络脉辨证”体系,倡导以络脉为纲,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生命、认知疾病。建立络脉生理辨别体系,以络脉构建生命体,呈现络皮一体和络脏一体之特征,是构成和维护人体自身内在统一性、天人一体整体性的桥梁和枢纽。建立络脉病变辨证体系,探讨络脉基本病理特征,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线索,全面系统认知全身性疾病。建立并运用“络脉辨证”体系,统领生理和病理,进一步研究络脉理论,对老年病以及隐匿性、潜在性、危险性、难治性疾病等防治提供新策略和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业师李艳重视痹证与络脉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络病理论,认为风寒湿热等外邪袭入络脉,以致络脉环境之稳态失衡,或络脉空虚,致络脉瘀阻,发为痹证;并从络病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灵活运用辛温通络、虫蚁通络、化瘀通络治法,对于完整理解中医络病理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络脉瘀滞、络脉损伤与络脉空虚为络脉的病理特点,无论是络脉瘀滞、络脉损伤还是络脉空虚,均可致瘀。络病机理虽然复杂,但络体细窄易瘀.其证候特点总不离一个"瘀"字。血溢络外及离经之瘀,是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的局部基本病理应是络脉郁滞,伴有瘀血、痰、湿、毒等病邪的聚集,痰、瘀在络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痰瘀互结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痰湿是造成痰湿阻络的病理机制;瘀血则是导致血瘀阻滞络脉的病理特征。痰、瘀、络三者常常互相影响,导致多种复杂病变的产生。因此,痰瘀络阻既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也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络以改善微循环可防治冠心病,化痰活血通络方通过改善络脉瘀滞,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有效方。  相似文献   

17.
络脉有别络、络脉、浮络和孙络之分 ,气血阴阳之别。不同级别的络脉相互联系 ,纵横交错 ,呈树枝状分布于脏腑组织之间 ,形成一个遍布全身的网络系统。络脉为沟通表里内外、贯通营卫、渗化气血的场所 ,具有满溢灌注和双向流动的功能特性。络病病因复杂 ,外感六淫、疫疠之邪 ,内伤饮食、情志 ,跌扑损伤皆能导致络脉损伤。络病有病气病血之分 ,但无论是“新病入络” ,还是“久病入络” ,都只是络脉在不同层次的病理改变 ,络脉瘀滞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 ,邪客络脉 ,营卫功能失常是其基本的病理环节 ,络脉失养 ,血行不畅 ,气滞血瘀 ,痰瘀凝结是络病的基本演变过程。络病病情缠绵 ,虚实并见 ,且多瘀 ,故其治当宿邪缓攻、通补兼施 ,随其所得、分部处之。临床用药多取类比象、以藤治络 ,辛香宣透、引经通络 ,虫类走窜、剔邪搜络 ,血肉有情、填补络道  相似文献   

18.
络病学说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鑫  郭兆安 《光明中医》2009,24(6):1184-1185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络病发生、发展与诊断治疗规律的应用理论.络病是以络脉损伤为基础,以气血瘀阻为特征,以脏腑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病症,其内涵包括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致病因素伤及络脉导致的络脉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自身病变,外延包括络脉病变的致病因素及络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脏腑组织病理改变[1.2].  相似文献   

19.
紫癜性肾炎是儿童阶段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部分迁延不愈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危害患儿生命健康。全国首批名中医丁樱教授从事儿科肾脏疾病40余年,围绕紫癜性肾炎的中医方案研究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两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对紫癜性肾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络脉瘀阻,故治疗上以舒经通络、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而藤类药具有缠绕蔓延、纵横交错之形,似人之络脉遍布全身,能够浅入阳络,深入阴络,驱逐络脉滞留之邪,为通络之佳品,活血之良药,临床应用数载,疗效显著。文章对丁樱教授临床运用藤类药从络脉瘀阻论治紫癜性肾炎经验进行总结,进一步探究了藤类药的用药及用量选择,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王卫  张明香  颜迎春  闫玉光 《光明中医》2014,29(11):2383-2384
就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之营血证与络病关系进行探讨,络脉是“乙脑”极期暑热之邪深入营血的主要途径,络脉病变亦是“乙脑”营血证的病理基础,故“通”络的治则贯穿于“乙脑”营血证的治疗中,对“乙脑”极期治疗可有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