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重仪 《中药材》2012,(2):288-291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脂质过氧化及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黄芩苷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建立AS模型,给药组在建立模型同时给药4 w。检测血脂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另采用H2O2体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黄芩苷高剂量组血清CHO、TG、LDL-C、MD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SOD和NO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芩苷可以剂量依赖地减少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结论:黄芩苷对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促血管新生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芩药材粉末颜色与五种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色差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度计测量药材粉末L*、a*和b*值,用HPLC法同时测定黄芩五种有效成分含量,统计分析颜色值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颜色值与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无显著相关性,与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有显著相关性,L*与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呈显著负相关,a*与黄芩素呈显著负相关,与汉黄芩素呈极显著正相关,b*与千层纸素A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黄芩有效成分含量与药材粉末明暗程度有关,其颜色越暗,黄芩有效成分含量越高,而黄颜色为黄芩颜色特征,其深浅不能说明药材质量好坏。  相似文献   

3.
黑桑椹提取液对小鼠过氧化脂质含量等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方法:以黑桑椹水提液予老龄BABL/C小鼠,灌胃45天-60天后测定与抗氧化延缓衰老及美容有关的生化指标。结果:黑桑椹提取液都能使肝脏过氧化脂质(LPO)明显降低,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CAT)活性显著提高(P<0.01),心肌脂褐素明显减少(P<0.05)。结论:黑桑椹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和润肤美容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黄芩苷对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忻  曹勇 《北京中医》2005,24(1):45-47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Fe^2 .半胱氨酸致小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Fe^2 一半胱氨酸致小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体系,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丙二醛。结果1)黄芩苷显著抑制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随黄芩苷浓度增加(0.005—50nmol/L)抑制作用加强;2)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随Fe^2 浓度增加而显著加强;3)黄芩苷(0.5nmol/L)抑制Fe^2 增强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的效应。结论黄芩苷可能通过与Fe^2 发生络合,降低反应体系中Fe^2 游离浓度,而抑制微粒体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为指标,比较自然晒干、自然阴干、60℃烘干、真空干燥、远红外干燥及微波干燥6种方法处理黄芩药材的优劣.结果:采用远红外干燥方法时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的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14.43%;从成本和成分含量及实用性综合分析黄芩应采用自然晒干方法.结论:优选的干燥方法稳定,可控性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黄芩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小平  王影 《河南中医》2010,30(12):1176-1177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黄芩药材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及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选用HPLC及uV法测定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及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黄芩药材中有效成分的舍量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为:黄芩苷:河南〉甘肃〉陕西〉内蒙古〉河北〉山西;黄芩素:河北〉河南〉山西〉内蒙〉甘肃〉陕西;汉黄芩苷:陕西〉河南〉河北〉甘肃〉〉山西〉内蒙;汉黄芩素:河南〉陕西〉山西〉内蒙〉河北〉甘肃;总黄酮:河南〉陕西〉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结论:不同产地黄芩药材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尽相同,则临床用药应根据不同病症、不同产地调整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7.
陈江宁  王默然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31-153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关性。方法:172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痰浊阻遏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滞血瘀型。检测LPO、SOD,将5组证型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对照分析。结果:各证型的LPO均高于正常范围,其中以脾肾阳虚型最高,其他依次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阴虚阳亢、痰浊阻遏,各证型的SOD均低于正常范围,以肝肾阴虚型最低,其他4型由低到高依次为阴虚阳亢、痰浊阻遏、脾肾阳虚、气滞血瘀。LPO脾肾阳虚与其他4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OD,肝肾阴虚与其他4型有显著差异(P<0.05),气滞血瘀型与阴虚阳亢、痰浊阻遏、脾肾阳虚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PO、SOD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化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脾、肾阳虚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相关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实验性脾、肾阳虚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经典方法分别复制脾阳虚证和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并对比了两种模型大鼠和相应治疗组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GSH—Px/LPO(抗氧化能力的重要参数)的变化。结果:脾、肾阳虚模型大鼠LPO含量增加,GSH—Px活性及GSH—Px/LP0比值下降,且组间差异显著。温补脾肾药物具有降低LPO含量,提高GSH—Px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作用。结论:脂质过氧化损伤是脾、肾阳虚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草苁蓉提取物(BRE)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肝匀浆和肝线粒体的总抗氧化能力、抗活性氧能力以及H2O2和Fe2++H2O2诱导的肝匀浆和肝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BRE可明显提高肝匀浆和肝线粒体总抗氧化能力和活性氧清除能力,明显抑制肝匀浆和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 结论: BRE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二年生黄芩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动态积累变化规律.方法:2008年5月1日到10月15日每隔15 d取样一次,并记录物候期,所取黄芩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承德地区二年生黄芩地上部有两次营养生长,总的生长规律是慢-快-慢.根部总的生长规律是快-慢-快,折干率在枯萎期最高达到55.31%.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相似,即5月中旬最高,分别为17.61%,42.92%,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相似,即6月份最高,分别是2.63%,0.49%.结论:承德二年生黄芩黄芩苷和总黄酮5月中旬最高,黄芩素和汉黄芩素6月份最高,折干率10月中旬最高.  相似文献   

11.
黄芩水提液透过妊娠大鼠胎盘屏障的药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孕期妊娠大鼠给予黄芩水提液,采用HPLC-MS研究透过胎盘屏障的药物成分。方法:早、中、晚孕期Wistar大鼠灌胃黄芩水提液,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1.5,12 h,取母体血浆(母血)及胚胎组织,检测生物样品中所含药物成分。结果:实验剂量下,各孕期孕鼠血浆中均检测到了7个化合物,明确归属的化合物有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各孕期胚胎组织中,早期检测到7个化合物,包括已归属的5个化合物;中期未检测到待测成分;晚期检测到除黄芩素以外的6个化合物。结论:大鼠妊娠不同时期给药黄芩后,除孕中期外,孕早、晚期胚胎组织中均可检测到黄芩中的药物成分,提示在妊娠期应用黄芩可以造成胎儿的宫内暴露,应对其进一步进行胚胎毒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肖雁青  江源  李磊  张文涛  李俞萍  张文生 《中草药》2009,40(8):1291-1296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西部山区黄芩主要有效成分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揭示生态因子对黄芩有效成分量的影响.方法 于2007年8~9月在北京西部山地采集了800~1 800 m 8个海拔上85株黄芩样本,经HPLC分析得到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以及千层纸素A的量;同时,实验测定了垂直梯度上各采样地的土壤养分指标,并获取了各样地相应的气候条件.结果 只有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垂直梯度上土壤养分对黄芩主要有效成分的量影响不明显,决定山地所生长黄芩质量的主要因素不是土壤养分,而是气候条件;黄芩生境的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与黄芩的黄芩苷及汉黄芩苷的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年均太阳辐射量与这两种成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年均温在2~6℃的生境,有利于提高黄芩有效成分的量,年均温在3~4℃的生境,生长的黄芩质量很有可能达到最佳,与黄芩的传统道地产区吻合.  相似文献   

13.
黄芩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之一,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国内外研究表明,其多种活性成分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目前随着对炎症反应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多种细胞通路的激活有关,因此通过阻断炎症细胞通路,减少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激活,对与缓解和治疗炎症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黄芩中所含有的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在体内外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与对多条主要的炎症通路的调节和阻断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成为目前对黄芩抗炎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以黄芩有效成分在炎症通路中的作用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黄芩有效成分在炎症通路中作用的靶点蛋白,为黄芩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比较硫熏前后的黄芪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以及二氧化硫残留量差异,为建立替代硫磺熏蒸法的黄芪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依据。以甘肃陇西同一采收期的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芪进行加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芪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2011年版药典修订方法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黄芪甲苷三倍量硫磺熏蒸组含量最高,十成干硫熏组最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阴干组含量最高,3次硫熏组含量最低;二氧化硫残留量各硫磺熏蒸组均严重超标,其中3次硫熏组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提取工艺的研究,寻求芩柏软膏中黄芩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黄芩苷为指标,HPLC法为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黄芩的提取工艺。结果乙醇浓度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及时间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芩柏软膏中黄芩提取工艺为:黄芩饮片,60%乙醇提取3次,时间分别为1、1、0.5h,每次溶剂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  相似文献   

16.
研究酒黄芩历史炮制情况和现代炮制工艺研究情况.通过查阅、整理有关酒黄芩的历史文献资料,对其炮制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整理了酒黄芩的炮制历史沿革、酒黄芩炮制规范收载情况、酒黄芩临床功效及复方应用、黄芩酒制的现代研究以及酒黄芩化学及质量、药理学等方面内容.黄芩酒制早在唐代就有记载,在全国大部分省市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也有收载,但目前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系统研究较少,有必要对黄芩酒制历史沿革加以考证,同时对其进行系统的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为揭示其炮制原理和科学内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芪是甘肃特色中药材之一,应用广泛。红芪的临床疗效与其所含有的药效活性成分含量有关,其中红芪多糖、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等可以被看作红芪主要的药效活性成分。红芪中的无机元素种类多,且含量随红芪生长呈规律性变化,并且能影响红芪药效活性成分的积累。对红芪研究中发现的无机元素、主要药效活性成分及一些无机元素与药效活性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红芪栽培质量和更好发挥红芪药效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芩炒炭前后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比较生黄芩和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强弱,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理。 方法: 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分光光度法及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分析比较生黄芩及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和吸附力大小。 结果: 黄芩炒炭后,鞣质含量显著下降,炭素吸附力明显上升。 结论: 鞣质含量高低和炭素吸附力大小对黄芩炒炭止血作用的影响不尽一致,尚需结合黄芩所含化学物质的变化,深入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药有效成分的不同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运用中药“有效成分”基本概念来真实反映中药的质量。方法与结果根据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固有概念带来的一些普遍问题,结合相关法规的定义以及近几年科研工作,对“有效成分”的观念更新进行探讨。结论提出了中药“有效成分”不应单单指化学上的单体化合物,通常更多是指来自药材的一些混合物成分,包括了原药材及其经切制、粉碎、炮制、提取及浓缩的任何形式。这个观念才能真实地反映中药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医药业的运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黄芩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的HPLC-ECD检测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进行分离,Waters2465电化学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电位为+800 mVvs.ISAAC(in-situ silver/silver chloride),流动相为H2O-THF-H3PO4(80∶10∶0.2)与CH3OH等体积混合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与结论: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下列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0.045 6~1.14μg(r=0.999 6),0.013~0.325μg(r=1.000 0),和0.009 5~0.047 5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7.9%(RSD 2.3%),97.2%(RSD 3.3%)和103.5%(RSD 3.5%)。测定了14个不同种源、9个不同产地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对黄芩品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