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表现为视网膜微小血管瘤形成、出血、增生。根据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的病理变化是糖尿病血瘀证的特性反映之一。近年来通过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和血小板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伴有血瘀证的患者血液均有高凝倾向,提示糖  相似文献   

2.
赵冬梅 《中医杂志》2002,43(4):289-290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内在联系。方法:对44例合并视网膜病变及50例未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辨证分型及比较分析,结果: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血瘀兼证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组,有高血压病史者较多。结论:提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气虚关系密切,治疗上以益气养阴为主,配合活血化瘀等法,并积极控制高血压,防治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3.
肺癌作为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常合并血液高凝状态。高凝状态指的是多种病理因素作用下引起的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凝血、纤溶/抗凝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血液凝固性增高,易于形成血栓的病理状态。它不仅可促进血栓形成,同时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多项指标可反映其高凝状态,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ghy,TEG)等。对于肺癌合并高凝状态,西医常应用抗凝治疗。中医从血瘀证出发,认为血瘀是恶性肿瘤发生与进展的重要病因与病机过程,而血瘀的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特征基本一致。大量研究表明,根据辨证论治采取以活血化瘀法为中心的治则,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因此临床治疗上,针对肺癌合并高凝状态,应结合现代的血液学检测,及时进行干预。不仅可以给予传统的抗凝治疗,同时可以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合理地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效果。同时,期待更多中医方面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多中心、大...  相似文献   

4.
血瘀证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 Iism,VTE)患者常见临床证候,VTE形成机制以血液瘀滞、血管内皮损伤、血凝状态的变化为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血液的高凝状态。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静脉血栓栓塞症血液高凝状态与中医血瘀证关系,为寻找VTE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固本祛瘀Ⅰ号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研究观察了癌症患者的气虚血瘀证及固本祛瘀Ⅰ号配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充变学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虚血瘀证普遍存在于癌症患者中,且化疗使气虚血瘀证出现率增高;气虚血瘀证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益气活血法配合化疗不仅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完成率,而且能够改变血液高凝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血液高凝状态与肿瘤的复发转移有关,故认为本方将有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相关性。方法: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数据库,对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中医证型、血瘀兼夹症、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卒中、其他眼病、高尿酸血症、皮肤病)进行录入。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并发症及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居多,占80.1%,且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兼夹血瘀者占57.1%,且兼夹血瘀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结论:2型糖尿病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为主,且气阴两虚及兼夹血瘀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临床可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王生  赵杨  陶丽  张峰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陆茵 《中草药》2012,43(6):1213-1218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证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上发现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血液高凝表现的浓、黏、凝、聚的临床表现与血瘀证有相似的特征。因而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预防和治疗肿瘤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活血化瘀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活血化瘀中药能否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纤溶系统的紊乱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还未有明确的认知。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基于纤溶系统研究较多的几类抗肿瘤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概述,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建文  张乐  崔丽娟 《中医药研究》2011,(10):1168-1170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D-二聚体(DD)、凝血因子、B型尿钠肽(BNP)的影响,探讨其对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拜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周为1疗程,共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BNP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D-二聚体、PT、APTT、TT、FBG、BN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T、APTT、FBG、D-二聚体及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有效延长PT、APTT和FBG,并降低D-二聚体及BNP,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血瘀证病人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与血瘀证相关性及中医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瘀证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以病理性肿块、面黯消瘦、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涩或结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伴发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本文从血液高凝状态的角度探讨了肿瘤血瘀证与血流变学、微循环障碍、血凝状态、肿瘤的增殖和转移的关系,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确定了益气活血的治疗原则及防治对策,以期有效改善肿瘤血瘀证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芳  洪郁芝  魏燕 《新中医》2014,46(5):154-155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根据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符合课题组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6例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调查,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对中医证型的分布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证25例(32.9%),血瘀阻络证15例(19.7%),湿热困脾证12例(15.8%),肝肾阴虚证7例(9.2%),阴虚热盛证6例(7.9%),脾虚气滞证4例(5.3%),阴阳两虚,血瘀内停证4例(5.3%),肾气虚证2例(2.6%),肾阳虚证1例(1.3%),提示本病是本虚标实,本虚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多以血瘀、湿热为主。76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有5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其中医证型仍是以气阴两虚为主,血瘀阻络,湿热困脾,肝肾阴虚及阴虚热盛为其次;10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主要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其次脾虚气滞证;4例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二种其他微血管病变,多有中医证型复杂,多个证型重叠。结论: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本虚标实为核心,以气阴两虚为本,血瘀、湿热、阴虚热盛为标。  相似文献   

11.
血瘀证主要是血液表现为浓、黏、凝、聚的高凝、高纤状态。注射用参附(冻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用参附(冻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异常改变的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功能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血瘀证血液理化特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血瘀证的证型实质。方法:检测21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高切速全血粘度(ηHB)、低切速全血粘度(ηL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清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b)、前列环素(PGI_2)、血栓素(TXA_2)的浓度。结果:气滞血瘀组ηLB、A显著升高,PGI_2/TXA_2明显下降,血液呈高聚状态;阴虚血瘀组CH、HCT、Fb、AI、ηLB明显增高,血液呈高浓、高凝、高聚状态;痰浊血瘀组ηLB、ηP、TG显著升高,血液里高粘状态;气虚血瘀组仅ηHB有所升高,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提示血瘀证的不同证型有不同的生化物质基础,血液理化特性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密切。为血瘀证进一步分型论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研究结果表明,血瘀与老年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老年期血液呈高凝状态,是形成血瘀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活血化瘀法在抗衰老,老年痴呆症,老年性脑血管病,老年冠心病,老年肺源性心脏病,老年糖尿病等老年病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10年来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结果,通过分析脓毒血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肾病、心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研究状况,总结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过程中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认识多从"血瘀"论治,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灵活采用了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益气通络、益气活血、补气养阴活血等治法,拓宽了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血瘀证与血液高凝状态、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39例(包括回顾性与前瞻性病例)临床大肠癌患者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采用血浆分离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Angiogenin、ANG-2、EGF、bFGF、HB-EGF、HGF、Leptin、PDGF-BB、PIGF、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中的差异表达。结果①总体上,大肠癌患者中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比例约为1∶4。②大肠癌患者术前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且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P0.05)。同时,术后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也呈现一致的变化,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③术前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P0.05);术后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的男性及女性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大肠癌血瘀证组患者的血清Angiogenin、ANG-2、EGF、bFGF、HB-EGF、HGF、Leptin、PDGF-BB、PIGF、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结论与非血瘀证患者相比,大肠癌血瘀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清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明显更高,提示中医血瘀证与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及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对研究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及中医辨证分型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发生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所占比例高达51.22%,C型病变率高达78.05%,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生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所占比例26.83%,C型病变率53.66%;研究组中医证候学分布为血瘀(73.17%)、气虚(70.73%)、阴虚(53.66%)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6.10%、53.66%、31.71%)(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数量较多且多属C型,中医症候群以血瘀、气虚、阴虚为主,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中医证候学特点,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后提出正确治疗方案,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肺癌及其转移患者微观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阐明肺癌及其转移与微观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检测7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其中肺癌组(未转移者)50例,转移组27例和健康人对照组20例,并按中医辨证标准予以分型。结果:肺癌患者的多项指标较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肺癌转移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肺癌未转移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对肺癌转移起重要作用,并表明肺癌及其转移患者存在着微观血瘀证,为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及其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M)的特征性并发症 ,其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的血瘀证相类似 ,本文试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瘀证 )和活血化瘀疗法作如下探讨。1 糖尿病血瘀证的病因病机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传统的病机是阴虚燥热。临床观察DM - 2以肥胖者居多 ,少有口渴多饮 ,消谷善饥等阴虚燥热症状 ,常见形体肥胖 ,精神抑郁 ,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 ,面色暗黑 ,胸胁闷痛 ,四肢刺痛 ,舌质暗淡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搏沉或细涩等气虚血瘀证候。血瘀证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阴虚致血瘀 素体阴虚…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M)的特征性并发症 ,其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的血瘀证相类似 ,本文试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瘀证 )和活血化瘀疗法作如下探讨。1 糖尿病血瘀证的病因病机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传统的病机是阴虚燥热。临床观察DM - 2以肥胖者居多 ,少有口渴多饮 ,消谷善饥等阴虚燥热症状 ,常见形体肥胖 ,精神抑郁 ,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 ,面色暗黑 ,胸胁闷痛 ,四肢刺痛 ,舌质暗淡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搏沉或细涩等气虚血瘀证候。血瘀证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阴虚致血瘀 素体阴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明确补阳还五汤在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作用,笔者就中医补阳还五汤活血化瘀治疗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84例,中医证型符合血瘀型。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行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增加补阳还五汤,疗程2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证候积分(10.49±3.17)分明显小于对照组(14.64±3.0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P=0.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PV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中医补阳还五汤活血化瘀相比较于单纯的西医治疗能够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同时能够明显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很好的验证了其中医学原理和药理学作用,对改善患者疾病状况亦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