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感染性疾病之一,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晚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传播途径为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阻断,干扰素是惟一相对有效的抗HCV治疗药物,本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7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0/2004年临床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用干扰素-α-1和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疗程12个月,随访6个月;对照组25例,服用护肝药物。结果:治疗组完全效应为43.8%,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对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肝硬化及肝癌的高危因素.目前认为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75例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分析,对比不同类型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肝硬化及肝癌的高危因素。目前认为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75例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分析,对比不同类型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可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1].早期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重要手段.重组α-2b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α-2b干扰素注射用冻干粉针剂,以人血白蛋白为保护剂.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全球感染率约3%,我国约为3.2%[1],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是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有报道约40%的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后会发生甲状腺疾病[2-4]。在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和临床医师对干扰素治疗慢性HCV诱发甲状腺疾病的顾虑限制了干扰素的应用,甚至使一些患者失去了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0例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具有较高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72.0%)和丙肝病毒(HCV-RNA)转阴率(56.0%),随访半年后,治疗组ALT持续复常率(56.0%)及HCV-RNA持续转阴率(4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联用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8例为A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1例为B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结果 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795,P0.05),2组治疗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HCV)是最常见的慢性血源性传染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它是引起肝硬化、肝癌和肝脏衰竭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目前丙型肝炎报告死亡数已上升至报告传染性疾病中的第五位[1].为了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状况,目前最有效丙型肝炎公认的治疗方法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至少要坚持一年以上的抗病毒治疗,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时几乎都会引起不良反应,要达到治疗效果,患者要有95%以上的用药依从性[2],必须帮助患者度过药物不良反应期.因此,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变得更为重要.现将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306例住院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资料以及慢性丙型肝炎知识问卷。结果 306例患者中完成规范抗病毒治疗的104例,因干扰素不良反应不建议继续治疗的34例,未经医生同意不完成规范抗病毒治疗的16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845,P=0.004)、费用子女承担(OR=4.264,P=0.002)、对不良反应耐受程度高(OR=3.436,P=0.013)以及丙型肝炎知识知晓程度好(OR=19.537,P<0.001)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依从性较差,建议加强健康教育,积极针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干预,以期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方法: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慢性丙型肝炎组持续性病毒应答率和ALT复常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所致的慢性丙型肝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1]。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但该治疗方案疗程长,还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尤为重要。我科2010年5月-2013年12月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剂量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CBM、CNKI、VIP和WanFangData,查找有关不同剂量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至2012年8月。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RCT,共14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干扰素a3MU组与1MU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完全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3,95%CI(0.52,1.32),P=0.43],而两组持续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9,95%CI(1.00,3.59),P=0.05];②干扰素α 3MU组与6MU组以及10MU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完全应答率和持续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α(治疗剂量3MU,1周3次)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但目前尚无证据确定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效应。在使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经济情况等实施个体化给药以有效控制慢性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6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认知程度及心理需求的调查。结果:49例认知程度较高,依从性好,16例欠佳。通过心理需求调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干扰素知识,希望得到护理人员具体指导。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加强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充分讲解干扰素的作用、目的及不良反应处理,可使治疗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王国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59-8660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10-2009-12于玉田县医院诊治的66例慢性丙型肝炎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均以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B两组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P>0.05);两组治疗前后ALT水平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胰岛素抵抗疗效显著,对患者糖代谢影响轻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干扰素治疗方案的出现让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出现了转机,然而这些药物仍然无法满足广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需求,很多患者因为有干扰素禁忌证,无法耐受不良反应,干扰素治疗无应答而无法得到良好的抗病毒治疗。但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却给这些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就索菲布韦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国外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们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现就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干扰素治疗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IFNα -2b3Mu皮下注射 ,隔天1次 ,6个月一疗程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24例 ,阳性丙型肝炎38例 ,治疗后随访2~4年。结果 急性丙型肝炎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无应答率分别为66.7 % (16/24)和33.3 %(8/24)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无应答率分别为39.5%(15/38)和60.5%(23/38) ,急性丙型肝炎治疗结束时应答率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 (p<0.05) ,随访2~4年急性丙型肝炎稳定应答率54.2% (13/24)也显著较慢性丙型肝炎稳定应答率28.9 % (11/38)高 (p<0.05)。干扰素中和抗体阳性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稳定应答率分别为33.3% (8/24)和20.8 % (5/24) ,干扰素中和抗体阴性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稳定应答率分别为65.2% (15/23)和56.6% (13/23)。干扰素中和抗体阴性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稳定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干扰素中和抗体阳性者 (均 p<0.05)。结论 丙型肝炎早期应用干扰素疗效好 ,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将降低干扰素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金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83-6283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根治的特点,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等,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而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功能,目前正广泛应用于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我院2008-01-2009-12住院治疗的  相似文献   

20.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是将干扰素α与PEG分子连接起来,从而延长其半衰期,每周给药1次即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故又称长效IFN,在美国及欧洲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均获得令人振奋的结果,持续应答率在40%以上。目前该药已在国内上市,这为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