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升高与湿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29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辨证为温热证占92.4%,其中急性肝炎100%属湿热证。湿热的进退与ALT升降呈正相关。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同时波及肝胆脾者最多,占73.5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湿热多蕴阻脾胃,占76.81%;慢性活动性肝炎湿热多蕴结肝胆,占65.52%;慢性迁延性肝炎湿热蕴蓄在肝胆脾胃各脏腑的分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重症传染性肝炎是传染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发生率虽不高[重症肝炎的发生率约占全部肝炎(包括无黄疸型及黄疸型)的0.2~0.4%,国内报导占黄疸型肝炎中的2.68~14.8%],但病死率却高达60~90%。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上虽有较多的新方法,但疗效均不够满意,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本文收集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及SGPT的关系,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MDA含量X±SD为3.27±0.17(nmol/ml),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为3.29±0.24、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为2.84±0.14,慢性活动性肝炎为3.35±0.15、慢性迁延性肝炎为2.87±0.19,MDA含量均较正常人(2.50±0.73)为高。各型肝炎患者的SGPT异常率为69.7%以上,其异常率的高低与MDA含量值的高低基本上是相关一致的,从而进一步验证了病毒性肝炎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机理上的联系,这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治上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是小儿较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上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黄疸型肝炎,中医属“黄疸”病;无黄疸型肝炎,中医属“胁痛”、“症积”、肝气郁积、肝胃不和等范围。我科门诊于1977年一年内共观察治疗病毒性肝炎患儿44例。诊断标准是:1、有临床症状,2、多数有肝炎接触史,3、体征:肝大,有(或无)黄疸,4、化验检查:大多数有多项肝功异常及转氨酶升高。现将其临床症状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19岁,纳差、乏力、尿黄3日。检查:GPT 197 u,总胆红素5.45mg%,一分钟胆红素4.95 mg%。既往无肝炎史,无服损肝药物、输血、注射等病史。拟诊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型)。入院经保肝治疗后,胆红素降至正常,GPT 降至160 u,出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分析了胆囊炎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病毒性肝炎时,是胆囊炎是其主要的并发病症,其并发率为65.9%,与肝炎病毒(HAV·HBV)或细菌感染有关,各年龄组均可并发,以重症肝炎并发胆囊炎最高,其次是慢活肝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高于慢活肝,以无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电图异常的致病因素。方法:对115例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期(ALT高峰期)及肝功恢复后期(ALT恢复正常)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35例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患者,38例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及42例急性乙型非黄疸型肝炎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28.67%、31.58%及26.19%。肝功恢复后检查心电图,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电图的改变与病毒的直接侵犯心肌、电解质紊乱及继发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为急性肝炎的分型之一,为湿热型疫毒。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患者多具有胆汁外露,气体受阻等症状特征。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方式及路径也会直接影响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的情况,那么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申锷(锦州市传染病医院)黄疸型肝炎是危害性较大的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肝炎还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我院在传统护肝药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明兴制药厂生产)治疗各类黄疸型肝炎32例,并与同期只使用传统护肝药治疗的3...  相似文献   

10.
王东静  朴美善 《吉林医学》1999,20(3):142-143
为了解急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图变化,采用B超探查胆囊,观察胆囊壁、体积及形态的改变,同时结合化验加以分析。结果表明:83例急性肝炎,胆囊异常率为50.60%(42/83),主要改变为胆囊壁增厚或双层壁,占61.90%(26/42)。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异常率为60.00%,无黄疸型肝炎为26.09%。这种改变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肝功改变、病原分型亦无明显关系;与临床黄疸有明显关系。本结果说明:急性肝炎时胆囊异常不同于一般由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胆囊炎,而属于肝脏病变引起胆囊的继发改变。B超复查80%以上的胆囊异常随肝炎治愈而恢复正常,如果胆囊异常持续存在,在临床往往呈慢性过程。  相似文献   

11.
总结我院1991年12月~1992年12月传染科收治的各型病毒性肝炎206例病人,其中30以下青少年130例占63%,而从病原学分析结果,20岁以下患甲型肝炎占同组64.1%,21~30岁患乙型肝炎占同组62%,说明病毒性肝炎防治征应是青少年。从临床分型中急性黄疸型肝炎占65.5%,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占0.97%与发病率极不符,使大量无黄疸型肝炎流失在社会无登记、无隔离、无治疗是流行病学一大隐患应  相似文献   

12.
程林  揭丽 《肝博士》2010,(4):19-20
<正>急性肝炎是一种全身感染但主要侵犯肝脏的疾病,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但丙型肝炎及次之的乙型肝炎则主要转变成慢性感染。急性肝炎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与休息,多数可以治愈,但仍有部分病人转为慢性肝炎,甚至还有少数病人转化为重型肝炎而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按目前所知感染的病毒类型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大类型,按有无黄疸、病程长短、病情之缓急可分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以及暴发性肝炎。目前西医药在治疗肝炎上可以说是举步艰难,但采取中医药治疗肝炎却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池晓玲 《肝博士》2010,(4):24-24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种,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根据有无出现黄疸,将急性肝炎分成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大类,无黄疸型较黄疸型多见,占急性肝炎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BA酶法测定196例病毒性肝炎患和61例健康人的TBA含量,并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胆红质(T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的TBA明显升高,其中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最明显,与健康人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急性黄疸型肝炎的TBA比ALT、TB较早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肝炎的TBA明显升高,它可反映肝实质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五型肝炎的混合感染率。方法:对我院1995年12月~1996年11月收治的185例肝炎病人进行了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原学检测。结果:共检出戊型病毒性肝炎12例,占总数的6.48%,列第4位。戊型肝炎,多发于青壮年(83.3%),临床分型主要是急性黄疸型,其次是急性无黄疸型及淤胆型。戊型肝炎具有典型症状者多见(11.6%),与其它肝炎比较,黄疸多见(66.7%),发热及头痛多见(75%),可有心肌损害(16.6%),ACT均有升高(100%)。结论:HEL可与HAV、HBV、HCV混合感染,总的混合率为58.3%,混合感染较单一感染病情重,黄疸深且病情恢复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空腹与餐后 2小时血清总胆汁酸 (TBA)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水平。方法对 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空腹和餐后静脉血清TBA含量 ,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组空腹和餐后 2小时血清TB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P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各型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图变化。方法:行B超探查胆囊,观察胆囊壁,体积及形态发迹同时结合化验加以分析。结果:83例急性肝炎,胆囊异常率为50.6%,主要改变为胆囊壁增厚或双层壁,占61.9%。甲型肝炎异常率50%,乙型肝炎异常率525;丙型肝炎异常率53.85%;非甲→戊型肝炎48.285;黄疸型为60.0%,无黄疸型为26.1%。  相似文献   

19.
SADA及SPECT在老年病毒性肝炎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0例老年病毒性肝炎检测了血清苷脱氨酶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结果表明老年重症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SADA活力显著升高;慢性活动型中度升高;急性黄疸型轻度升高;慢性迁延型低度升高,且比非老年病毒性肝炎组有显著性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作者对肝胆及其他疾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的测定结果,以探讨其对黄疸及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研究对象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持续性肝炎(CPH)、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肝癌、肝外阻塞性黄疸及其他非肝胆疾病共228例,同时观察血清ADA、胆红素、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等。结果表明:血清ADA在阻塞性黄疸组为19.1±6.4u,阳性率为16.7%,均明显低于黄疸肝炎组(26.9±10.5u,57.3%)及肝硬化伴黄疸者(38.79±19.75u,8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