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现状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s)又称高位(high cholangiocarcinoma,HCCA)或近端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肝管的上1/3肝外胆管,并常累及胆管汇合部和单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Klatskin于1965年首次全面的总结了该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故又称Klatskin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虽然在部分技术条件较好的大医院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有所提高,可达40%-60%,但仍然有大部分病例不能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多为高分化的腺癌,生长缓慢,多数病人并非死于肿瘤的广泛转移,而主要是长期胆道梗阻所致的肝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或胆道感染、肝脓肿等并发症。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目的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减轻肝功能损害,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发生在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上段的恶性肿瘤。由于最先由Klatskin[1]在1965年报道,故又称为Klatskin瘤。最初的治疗仅停留在通过引流梗阻性胆管来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上,如今由于多学科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方式已从非手术治疗转变为手术治疗,最有效地治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胆管黏膜上皮癌。由于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且肿瘤解剖位置特殊,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等特点,常被迫施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差。根治性手术是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惟一希望。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EHBDC)的58%-75%。90%以上肝门部胆管癌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未分化癌和鳞状细胞癌极为少见,约占2%。以往认为肝门部胆管癌是以高分化腺癌为主,体积小且生长缓慢的肿瘤,现认为以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6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联合左半肝切除23例,右半肝切除9例,尾状叶切除3例,右三叶、右前叶切除各4例,姑息性切除15例,内引流术4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外引流术5例。结果死亡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7.31%(25/67)。联合肝叶切除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1.1个月,高于姑息性切除组(15.8个月)。联合肝叶切除组的1、3、5年存活率为78.5%、48.3%和29%,姑息性切除组的1、3、5年存活率为43.5%、6.8%、0。术后随访率67.16%(45/67)。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行包括肿瘤切除的联合肝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患者存活期;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血供较差,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切除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对术前可切除性的判断是手术治疗成功与否的的关键。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方面的情况,结合个人的经验加以综合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年因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的8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83例手术切除病人中行根治性切除(R0)31例,非根治切除52例(R1,R2),术后出现并发症29例,死亡5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3.3%和25.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P<0.05),近5年本院根治性切除率达44.8%,中位生存期18.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根治性切除可更好延长病人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经腹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中经腹腔放置四氟乙烯(tetrafluoroethlene,TFE)胆道内支架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5例经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于手术中找到并切开梗阻以下的胆总管,向肝内胆管探查,开通被肿瘤阻塞的胆管,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支撑肿瘤狭窄段胆管,做姑息减黄治疗。本组共放置Wilson-Cook公司的ST-2胆道内支架20根。其中5例于左、右肝管各放一根,引流全肝;7例仅放置1根,引流半肝(右肝管6例,左肝管1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消退顺利,生存质量好。术后无黄疸生存时间3月-2年以上。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术中经腹腔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是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减黄治疗的有效方法。本手术操作简单,内引流效果确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tin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60%~70%,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过去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主要以姑息性治疗和手术切除为主,预后通常很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肝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相关经验使肝移植似乎成为了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C)是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又称为高位胆管癌、Klatskin瘤,是最常见的胆管癌类型,约占胆管癌的60%~70%[1]。HC被认为是肝胆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在其病情评估、治疗决策、治疗方法等相关方面普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因此总体治疗效果不满意,预后不佳。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指南,围绕该病的诊治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永光  马晓鹏 《腹部外科》2005,18(5):267-268
绝大多数肝门部恶性肿瘤是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解除黄疸症状[1]。姑息性减黄可以通过手术或内镜技术达到目的。内镜方法是处置肝门部癌性肝管狭窄相对微创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其是通过内镜下扩张狭窄、局部凝切肿瘤和置入胆道引流管,实现胆汁内引流,以达到部分解除梗阻、缓解黄疸症状的目的。肝门部癌性胆管狭窄的常见病因有原发性肝门部胆管癌、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压迫以及胆囊癌压迫。内镜下解除肝门部肝管癌性狭窄有两种方法: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和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姑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 (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在肝外胆管癌中处理困难 ,预后较差 ,是目前胆道外科面临的一个难题。虽然根治性切除是治愈 H-CC的唯一方法 ,但因其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及早期发生淋巴和神经途径的转移 ,并侵犯周围血管及邻近的肝组织 ,使多数病例无法切除 ,或在切除后存在肉眼或镜下癌组织残留。另外有文献报道 ,未行外科治疗的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仅为 3个月 ,主要死因为胆道梗阻而致的胆管炎和肝功能衰竭[1] 。因此 ,外科姑息性治疗仍在 H- CC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 ,H- CC的诊断水平有所提高 ,…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4年间5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I型癌肿切除率最高,Ⅳ型癌肿切除率最低。结果本组5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肝肾功能衰竭,余50例中31例术后获得随访,失访19例,随访率为62%。结论疑似或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应早期积极手术探查,争取行根治性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切除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24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结果。切除率为60.0%,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58.3%、37.5%。介绍了估计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可能性的经验,并讨论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腔内放疗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6.
17.
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谦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3):135-136
肝门部胆管癌能不能切除,是根治性切除还是姑息性切除在不同的医院和不同医生之间的判断和选择上有一定的差别,尤其是能不能切除的界线评判上更有显著的不同,这对临床的治疗效果显然也有本质的差别。由于特殊的解剖部位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肝门部胆管癌同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胆囊癌都有所不同,根治性切除是治愈的唯一选择。但遗憾的是在大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是原发于左右肝管及肝总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高位胆管癌、上段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2009年AJCC第7版的TNM分期[1]将其归为肝门周围胆管癌或近侧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仍然是胆管癌的最常见类型,占胆管癌的50%~70%.由于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向胆管周围侵犯,甚至累及肝门部血管和肝实质,这给我们的外科根治性切除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肝叶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疗效,探讨联合应用肝叶切除的意义和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1991年9月至2001年9月10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肝叶切除的情况。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 肝叶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中有重要意义。其选用概述术中探查,及肝功能情况等综合考虑,肝动脉,门静脉受浸润仍有可能考虑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附74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总结1993—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74例临床资料。结果 联合行左半肝切除50例,右半肝切除14例。尾状叶切除2例,右三叶、右前叶切除各2例,左内叶切除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5%,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率82.4%,1,3,5年存活率为75.4%、24.4%、12、2%,最长一例现已无瘤存活8年。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病人行肿瘤切除联合肝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病人存活期;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