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中小医院护理部统筹分配奖金对护士流失率的影响.方法 护理部统筹奖金分配方案,提出向临床一线、夜班岗位、风险或责任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护士倾斜的原则,每月取全院医疗外收费的固定比例作为护士奖金,由护理部分配到护理单元,再由护理单元进行二次分配,对比实施护理部统筹分配奖金方案前后相关科室护士流失率.结果 对原护士流失率最高的神经科和骨科及护士流失率最低的心内科进行统计,在未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比较近3年来的护士流失情况,实施护理部统筹分配奖金方案后,心内科护士流失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科、骨科护士流失率较调整奖金方案前明显下降.结论 实施护理部统筹分配奖金方案后,护士流失率明显下降,该方案对稳定护理队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部垂直管理绩效分配方法及效果。方法:在院部绩效管理基础上,护理部垂直管理,结合护理服务质量、技术含量、岗位风险、劳动强度为主要依据,进行绩效考核分配。结果:护理部绩效改革的实施体现了能及对应、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结论:护理部垂直管理绩效分配模式能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形成了良好的护理管理导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肿瘤医院垂直管理模式下建立新的绩效奖金分配方案,实现同工同酬,按工作岗位及劳动强度取酬。方法确立护理部独立的经济管理权,主导护士的薪酬考核与分配。护士的薪酬分配向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量大、风险较高、技术性强、有放射辐射的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结果实施垂直管理模式下绩效奖金分配方案后(2014年),全院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实施前(2011年)明显提高(P0.05);护士对绩效奖金分配方案的认同度高达85.8%;护士辞职及申请调离一线岗位的人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护理垂直管理模式下的绩效奖金分配方案能促进护士工作积极性,稳定了一线护士队伍,兼顾了肿瘤专科医院护理岗位的特殊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强化了护理部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4.
张梅玲 《上海护理》2006,6(6):59-60
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的奖金,以部门等级划分或参照医师奖金比例发放,这种大锅饭似的分配模式,严重挫伤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分配机制,护理部必须体现垂直管理,对护理人员绩效奖金实施再分配。为逐步推行人事制度及绩效奖金制度改革,2003年我院试行奖金分配制度改革,院部同意护理部尝试探索绩效奖金再分配,体现多劳多得,倾向提高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奖金。3年来绩效奖金的运作和完善,得到了我院护理人员的认可和支持。现报道如下。1实施背景我院护理人员原来的奖金分配,是以科室的收支提成比例及人员定编发放。而因护理岗…  相似文献   

5.
参照北京市卫生局《护士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我科自1995年7月始,在医院护理部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护士继续教育学分制,现将我们的具体实施方法学分分配的原则介绍如下: 1 建立学分制管理系统 在北京市卫生局医教处直接领导下,院长负责  相似文献   

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自2017年起创新探索院科两级绩效考核及分配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护理人员绩效管理中,通过科室绩效回拨与护理部二次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案,有效确保了薪酬分配的公平、公正性,使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士队伍稳定性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护士对护理部统筹分配奖金方案的满意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护士进行奖金分配方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职称、不同科室的护士对护理部统筹分配奖金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2%的护士对护理部统筹分配奖金方案表示满意.[结论]护理部统筹分配奖金方案对提高护士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积极性,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解决护理部在人员调配方面的难题。方法将临床一线护士在科室所得群体奖金的15.00%实行二次分配,分配后的奖金数与剩余奖金的85.00%由科室护士长领取后,按规定的激励系数在科室内进行分配。结果护理部对护士进行奖金分配调控两年来,得到了全院护士的赞同,促进了专科护理的发展,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实行奖金二次分配对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0年初国家卫生部下发了"五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各重点联系医院应由护理部对护士实施垂直管理,建立健全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工作难度、病人危重度、护理风险度等作为绩效考核制度标准,同时结合护理质量控制、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等综合评价标准来考核护士,并与晋升、评优等工作相结合.作为全国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之一,为了正确实施卫生部此次工作意图,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曾多次召开会议,广泛征求计财科、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意见,护理部曾先后两次发放调查表征求各级医务人员对此项工作的建议,经济策划办公室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应用科学数据模拟操作护士绩效垂直分配方案.通过近一年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后,一套完整的在能级划分基础上实施的护士绩效垂直分配方案终于出炉.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建立护理部垂直管理下合理、科学、可行的护理人员绩效薪酬分配体制。方法2009年我院展开了护理垂直管理改革,通过护理工作量标准化计算,细化护理质量考核,护士能级评定及患者满意度考核护理人员绩效薪酬。比较改革前后护理人员绩效成果。结果护理绩效改革使绩效分配切实反映护理工作量,改革后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改革前按科室效益分配绩效比较,31个科室中16个科室提高、6个科室持平、9个科室减少。并且提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改革前为90.12%,改革后为95.37%,保证护理质量,稳定护理队伍。结论护理部垂直管理下的绩效改革实现了护理部对全院护士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及调配,加强了医院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民营医院护理垂直绩效管理的实施体会。方法护理单元绩效考核分配由护理部垂直管理,实行护理部绩效分配全权调配。制定全院护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工作风险、艰辛程度、工作压力、技术难度等确定绩效分配系数,结合科室工作量(床位使用率、周转次数)确定每月绩效编制,并与科室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等挂钩,对护理单元的绩效进行二次统筹分配调整。结果护理人员对绩效分配的满意度从65%提高到80%,护理人员离职率从11%下降到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从95%提高到98%。结论护理垂直绩效管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和同工同酬,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垂直管理下护理绩效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与评价效果。方法:实施护理部垂直绩效管理,护理部主导护士绩效分配方案,根据科室内部、外部风险测评、CMI值、平均护理时数等划定科室风险等级及风险系数,结合工作量指标、可控成本结余等计算科室绩效,护理部通过对的科室KPI考核、护士长对护士KPI考核成绩决定发放考核对象绩效比例,科室KPI与护士KPI考核指标与岗位职责、工作量、护理质量、综合能力等相关联。观察绩效改革前后护士对绩效的认同感、岗位满意度护理质量及专项管理的情况。结果:实施护理部垂直绩效管理后,护士对绩效、岗位的满意度、全院护理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护理部垂直管理下护理绩效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有助于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全局的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王欣淼1973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护士班,同年分配到河北省人民医院。1977年任病区护士长;1992年任护理部副主任,1997-2007年任护理部主任。现任河北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石家庄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部垂直考核分配护士长绩效工资的有效方法。方法自2012年1月开始,从反映护士长管理难度和幅度的基础指标、反映专科技术性的专科指标和反映护士长能级水平的个人指标3个维度进行量化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兑现护士长当月50%的绩效工资分配;同时,根据护士长所在护理单元人均绩效工资水平,分配护士长其余50%绩效工资。结果以2012年度护理部垂直考核分配护士长绩效工资方法为例进行分析,实际的分配结果表明,即使护士长管理分配系数较高,但如果当月所在科室护理业务效率指标和质量指标不理想的话,同样对护士长的整体绩效有明显影响;反过来,如果护士长管理分配系数不高,但当月所在科室护理业务效率指标和质量指标不错的话,护士长当月整体绩效也会明显提高。结论护理部垂直考核分配护士长绩效工资分配方法体现了向护理管理难度、幅度、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岗位倾斜的原则,方法可行,有利于调动护士长积极性,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岗位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人事改革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实行层级岗位管理护理模式,进行岗位设置、护士配置。护理部统筹全院护士绩效考核分配,门诊、手术室结合量化考核,提高临床夜班护士系数等。眼科护士分N0-N5共6个层级别培训和考核,制定层级培训手册。护理质量管理实行科室护理单元自控、护士长交叉检查、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小组管理、项目小组管理、护理总值班督导、护理部主任行政业务督导等质控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比较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前后病人满意度、护士岗位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统筹绩效考核分配满意度。[结果]实施岗位层级管理模式后,各层级护士对岗位工作满意度由90.55%提高到98.42%,护士对统筹绩效考核分配满意度由91.33%提高到96.06%,病人满意度由91%提高到97%。自2013年始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每年获市级评估"A级",无护理服务投诉,无护理差错事故,护士离职1人离职率2.8%,离岗率0。[结论]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眼科护理实行岗位层级管理模式,护理部统筹绩效分配,能有效地实现同工同酬,能保证护理质量及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病人提供持续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人才流失,不同程度地引导眼科护士走向临床岗位,满足临床病人需求。  相似文献   

16.
于静  刘玉萍 《护理研究》2006,20(3):826-827
护理部是医院的职能部门,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着全院护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协调等工作。为了有效地发挥护理部的护理管理职能。因此,就护理部的护理管理方法,做了初步探讨,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自2011年起,护理部正、副主任分区域包干负责病区护理质量,实行定点式跟踪督导与"走动式管理"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方式,比较实施前(2010年)、后(2011年)年度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实施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前、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6项护理质量指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倪虹 《当代护士》2005,(10):15-16
富饶美丽的江汉平原,钟灵俊秀的水乡园林,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湖北省潜江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书香同志就是这个优秀群体中的一位出色的代表.刘书香于1981年7月护校毕业,分配到潜江市中心医院工作,1992年担任科护士长,1998年担任护理部主任,同年被选为省学会理事、市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19.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自2017年起,创新探索“院、科两级绩效考核及分配模式”并应用于护理人员中,即在月度绩效分配中,科室护理人员的可分配额度由科室医护总绩效分配额度决定,并根据当月本科室在编在岗的各类人员按不同的系数进行切分。各科室护理人员的可分配额度汇总到护理部后,由护理部进行二次考核分配,二次考核分配时将总额度的70%直接分配至科室护理单元,以确保公平性。总额度的30%根据工作量、工作质量以及优质护理标准在全院临床科室护理人员中进行再考核分配,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分配结果加入到各科室护理单元可分配总额度。该模式应用两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护理队伍的员工满意度以及稳定性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王莲英  茹仙 《护理学报》2012,19(15):28-30
目的 通过护理部垂直管理,改革护士绩效分配,保证临床一线护士待遇,使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继续深化.方法 院长授权于护理部,改革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推行层级管理,专人负责全院护士绩效分配,制定绩效分配方案,每月采用绩效考核指标,配合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全院护理岗位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结果 改变了以往高风险科室护士绩效偏低的现象,护士主动选择重症监护室等科室工作,病人满意度持续提高.结论 实施护理垂直管理与绩效管理,保证了临床一线护士的福利待遇,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