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60例输卵管结扎术后近段闭塞(间质部及峡部)妇女采用改良输卵管子宫角植入术,并对部分病例切除的近段输卵管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病理检查发现:(1)输卵管慢性炎症;(2)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3)管腔内增生的纤维组织填塞,术后随访50例(83.33%),输卵管通畅46例(92%),宫内妊娠29例(58%),校正妊娠率为63.04%,宫外孕1例,表明宫角植入术用于此类结扎术后输卵管近段闭塞病例的  相似文献   

2.
腹式输卵管结扎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绝育措施之一,它可使输卵管发生形态改变,部分病例术后近段输卵管(间质部及峡部)发生闭塞。为探讨其临床病理变化,从我站2000.2007年163例输卵管吻合术对象中,对腹部结扎术后一侧或双侧近段输卵管发生闭塞的病例采用改良的输卵管子宫角植入术,切除的闭塞近段输卵管组织送外院病理切片检查,现将结果及手术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分析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与输卵管切开缝合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再次妊娠结局。方法:输卵管妊娠126例依据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组(70例)和输卵管切开缝合术组(56例),术后3个月行输卵管造影术观察输卵管通畅率;随访48个月观察再次妊娠的结局。结果:开窗术组的手术时间(66.8±6.3)m in与缝合术组(45.5±4.6)m 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治疗侧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4.3%和76.8%,输卵管周围粘连率分别为11.4%和21.4%;治疗侧输卵管完全梗阻率分别为4.3%和1.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开窗术组再次妊娠54例(77.1%),其中宫内妊娠31例(44.3%),治疗侧重复性异位妊娠14例(20.0%),对侧重复异位妊娠9例(12.9%),继发不孕15例(21.4%)。切开缝合术组再次妊娠45例(80.4%),其中宫内妊娠24例(42.9%),治疗侧重复性异位妊娠12例(21.4%),对侧重复异位妊娠9例(16.1%),继发不孕10例(17.9%)。两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重复异位妊娠率和继发不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缝合术和开窗术都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有效术式,输卵管切开缝合术不提高术后宫内妊娠率,也不增加术后重复异位妊娠及输卵管阻塞和输卵管周围粘连的风险。缝合术并不是输卵管切开术中所必需的手术步骤。  相似文献   

4.
应文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522-1523
目的:观察育龄妇女输卵管结扎术后行吻合复通术的复通和宫内妊娠效果。方法:随访2000~2009年在仙居县妇幼保健院育龄妇女输卵管结扎术后行吻合复通术120例的复通和宫内妊娠情况。结果:120例术后随访确认输卵管已复通的118例,复通率为98.33%,宫内妊娠106例,无流产,宫内妊娠率88.33%,宫外妊娠3例。输卵管结扎方式、不同年龄组、输卵管有无炎症、输卵管吻合部位不同,剩余输卵管长度不同对吻合复通术后的复通率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结扎方式,输卵管吻合部位对宫内妊娠率也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复通术的年龄大小、输卵管有无炎症,剩余输卵管长度对宫内妊娠率有显著影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小、输卵管炎症和剩余长度是影响吻合复通术后宫内妊娠的主要因素,保留和恢复输卵管的生理功能是提高宫内妊娠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林忠  刘英  吴媛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94-249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复通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9年10月61例实施腹腔镜输卵管再通术患者,其中实施输卵管吻合术45例,实施输卵管宫角植入术16例,术后口服道地通管一号方及道地通管二号方保留灌肠三个疗程;随访3~24个月统计妊娠情况。结果:6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随访,输卵管绝育术后患者宫内妊娠率88.00%,宫外妊娠率为0.00;结节性输卵管炎患者宫内妊娠率50.00%,宫外妊娠率8.33%,炎症纤维化阻塞患者宫内妊娠率31.25%,宫外妊娠率12.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宫内妊娠率62.50%,宫外妊娠率为0.00。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复通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能有效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输卵管复通术的复通率及妊娠率,并探讨其与原输卵管结扎术及复通术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方法。结果输卵管复通率为96.83%,宫内妊娠率85.7%。结论输卵管复通率和妊娠率与原输卵管结扎术式有关,2点固定翻转复通术及管内注入油剂,对复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经宫颈输卵管插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近中段阻塞的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通液后证实输卵管近中段阻塞的患者136例,行经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再通术.结果 136例患者224条输卵管近中段阻塞.输卵管外周有粘连的186条,输卵管外观正常仅管腔阻塞的38条.术后再通154条,再通率为68.75%.64条有宫角粘连的输卵管插管失败52条(52/64,81.25%),较无宫角粘连者的输卵管插管失败率(18/38,47.36%)明显高(χ2=50.9760,P<0.01).随访:经双侧插管再通成功76例,宫内妊娠28例,宫内妊娠率36.84%,插管侧输卵管妊娠7例,输卵管妊娠率为9.21%,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输卵管妊娠率(u=25.1818,P<0.01).导管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导丝组(χ2=16.6288,P<0.01),两者的输卵管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再通术对输卵管近中段阻塞有较好治疗效果,影响再通和术后妊娠率的因素主要是输卵管阻塞程度和有无宫角粘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早期通液治疗对患侧输卵管的通畅率、术后宫内妊娠率、重复性异位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110例有生育要求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68例)术后首次月经干净即行输卵管通液治疗。B组(n=42例)术后首次月经后未行通液治疗。所有病例均于术后3~4个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HSG),并随访术后1~2年的再次妊娠情况。结果:患侧输卵管通畅率A组85.29%,B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率A组86.76%,B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侧输卵管通畅者宫内妊娠率A组83.82%,B组5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性异位妊娠率A组1.47%,B组2.38%。结论:术后早期的输卵管通液治疗有助于提高患侧输卵管的通畅率及术后的宫内妊娠率,降低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戚桂杰  沈浣  鹿群  蔡晓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17-15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手术方式及输卵管周围粘连等因素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输卵管切开组和切除组,随访48个月,观察术式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根据前次手术中输卵管粘连情况进行评分,评估输卵管粘连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再次妊娠54例(76.1%),其中宫内妊娠28例(39.4%),重复性异位妊娠26例(36.6%),继发不孕17例(23.9%)。输卵管切除术组术后再次妊娠23例(74.2%),其中宫内妊娠13例(41.9%),重复异位妊娠10例(32.3%),继发不孕8例(25.8%)。输卵管切开组与切除术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重复异位妊娠率和继发不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异位妊娠组前次腹腔镜术中输卵管粘连评分明显高于宫内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再次妊娠的结局没有影响。前次异位妊娠手术中输卵管粘连评分可以作为预测术后重复异位妊娠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腹直视下行输卵管结扎术后输卵管吻合术的效果。方法选择38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夫妇身体健康,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行开腹直视下输卵管吻合术。结果随访38例,复通36例,复通率97.4%,复孕率89.5%,其中宫内妊娠31例(81.6%),宫外孕3例(7.9%)。结论开腹直视下行结扎术后输卵管吻合术具有手术成本低、成功率高的优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育龄妇女但已经实施输卵管结扎的患者采用复通术恢复正常妊娠状态,观察患者子宫妊娠能力以及复通效果,旨在了解手术影响因素,提升手术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在输卵管结扎后实施复通术的患者4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输卵管炎症情况和输卵管长度对复通率、宫内妊娠率以及宫外妊娠率的影响。结果①患者炎症部位以及程度对于复通成功率而言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妊娠成功率与炎症状况呈相关性,双侧炎症的患者与没有炎症的患者两者间宫内妊娠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炎症程度越严重,有效妊娠率就越低。②患者两侧输卵管长度对于复通成功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在妊娠方面影响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患者炎症情况以及输卵管剩余程度均会对妊娠成功几率造成影响,炎症越严重、输卵管剩余长度越短,成功妊娠几率就越小。因此提升妊娠率的关键在于调节输卵管状态,医师应注意术中对输卵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输卵管复通术失败后再次显微复通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卵管绝育后复通失败的原因和再次显微手术复通的效果。方法:对178例输卵管复通术失败者行再次显微复通术时的发现(粘连、炎症等)和再次复通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78例再次显微复通输卵管356条,首次吻合部位粘连扭曲呈团状占49·44%(176/356),吻合部位有漏管形成占34·27%(122/356),单纯吻合部位堵塞占26·97%(96/356),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粘连占9·55%(34/356),首次手术支架未取出占2·81%(10/356),在首次复通术时结扎术废用部分输卵管未切除占56·74%(202/356)。再次复通手术后随访2年以上,宫内妊娠率64·61%(115/178),其中足月分娩率64·04%(114/178);自然流产率2·25%(4/178),其中3例自然流产后又妊娠足月分娩;异位妊娠率1·12%(2/178)。结论:输卵管结扎后首次复通术造成吻合部位的粘连扭曲致输卵管不通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它原因还有吻合部位漏管形成、结扎部废用输卵管切除不充分、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粘连等。再次复通术后的宫内妊娠率较首次复通术明显下降。因此,首次输卵管复通术时的规范操作是提高复通术妊娠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输卵管的功能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输卵管功能状况并探讨输卵管保留的价值。方法:对171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术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卵管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根据术前血清β-HCG水平分为两组:β-HCG≤2 500 IU/L组121例,β-HCG>2 500 IU/L组50例。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140例手术侧输卵管通畅(81.89%),其中β-HCG≤2 500 IU/L组113例(93.39%),β-HCG>2 500 IU/L组27例(54.00%)。手术侧再次异位妊娠23例,β-HCG≤2 500 IU/L组12例占9.92%,β-HCG>2 500 IU/L组11例占22.00%。术后宫内妊娠82例(47.95%),其中β-HCG≤2 500 IU/L组69例(57.02%),β-HCG>2 500 IU/L组13例(2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有效地保留了妊娠侧输卵管,但输卵管组织破坏严重者不建议保留患侧输卵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不同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29例因输卵管因素(63例输卵管积水)行IVF-ET患者的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VF-ET术前对输卵管积水不同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4组:积水未处理(A组)19例(19周期);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切除(B组)16例(16周期);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近端结扎远端造口(C组)28例(30周期);同期输卵管梗阻或通而不畅而无积水(D组,对照)66例(69周期)。结果:各组的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排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A组最低,A组7.5%(3/40),15.8%(3/19);B组31.3%(10/32),43.8%(7/16);C组33.3%(21/63),53.3%(16/30)和D组26.9%(39/145),42.0%(29/6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A组最高,A组66.7%(2/3),B组14.3%(1/7),C组12.5%(2/16)和D组6.9%(2/2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降低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增加流产率,在IVF-ET治疗前处理输卵管积水有助于提高胚胎种植率,改善妊娠结局。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与输卵管近端结扎远端造口术对IVF-ET结局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聚氨酯铋输卵管栓堵术18~24个序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聚氨酯铋输卵管栓堵的效果,采用一次性医用带囊双腔管,经宫腔注入聚氯酯铋行输卵管栓堵术585例,观察18~24个序月的栓堵效果及术后X光片显影,对10例术后检查输卵管通畅者实行补做。结果,随访至18个月者409例(70%);24个月者176例(30%),11例妊娠均发生在18个月内。术后2~3个月行输卵管通畅试验,其中造影者132例,123例堵塞成功;通水试验442例,成功383例。总成功率为86.7%,累积妊娠率为1.8%,无术中术后反应。经宫腔注入高分子材料的输卵管栓堵术为一种简便价廉、无副反应、不经腹部的输卵管绝育术。术后X光片检查双显者可做为成功指标,术后不能肯定者,需做输卵管通畅试验。不成功者立即补做,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评价宫腔镜下近端输卵管栓塞术在输卵管积水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沈阳东方医疗集团菁华医院IVF-ET术前因输卵管积水实施宫腔镜下近端输卵管栓塞术的患者100例列为A组,并随机抽取同期IVF-ET术前因输卵管积水行腹腔镜下近端输卵管根部结扎术+伞端造口术的72例患者列为B组。A组患者新鲜胚胎移植67个周期,囊胚复苏移植76个周期。B组患者新鲜胚胎移植72个周期,囊胚复苏移植64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数据,2种移植周期的受精率、优胚率、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出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21.18±7.89)min明显低于B组(44.56±20.30)min;2组的优胚率、新鲜胚胎妊娠率、新鲜胚胎流产率、新鲜胚胎早产率以及囊胚复苏妊娠率、囊胚复苏流产率、囊胚复苏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卵管积水患者,宫腔镜下输卵管栓塞术与腹腔镜下输卵管根部结扎术的IVF-ET临床结局相似。宫腔镜下输卵管栓塞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全身麻醉、可门诊进行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