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晓彬 《河北医学》2012,18(1):61-64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的16排CTA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52例脑血管病变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49例,脑内动静脉血管畸形(AVM)3例.52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并且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也清晰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它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对病因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平扫检出脑血管病变患者30例,行64排螺旋CT的脑血管成像检查和MRI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64排螺旋CT显示正常20例,异常10例,其中动脉瘤5例,部分闭塞2例,血管畸形3例.MRI脑血管成像检查显示正常23例,异常7例,其中动脉瘤5例,部分闭塞1例,血管畸形1例.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清晰的显示颅内大血管影像,对绝大部分的动脉瘤能迅速、准确地诊断.结论:64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较MRI更快捷、更准确,相对脑血管造影有无创伤、价格低的优点.对脑血管病变,特别是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因的筛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16层螺旋CT对 18例病人行CTA检查 ,应用VR和MIP法重建 ,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 2例动脉瘤与DSA对照 ,2例动脉瘤和 2例AVM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CTA脑血管主干其主要分支显示率 10 0 % ,大脑中动脉 5级分支显示率 94.44 %(17/18) ,清晰显示了 4例动脉瘤瘤体、瘤颈、载瘤动脉的关系及与颅骨之间的空间关系。清晰显示了 2例AVM畸形血管团 ,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重建图像质量高 ,快速、无创 ,可以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的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螺旋CT血管造影(SCTA)的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6例颅底肿瘤,MRI明确诊断后行SCTA。SCTA与MRI、手术对照。螺旋扫描层厚2.0mm,间距1.0mm,螺距1.0-1.25,均以3.0ml/s速度注射对比剂120ml;用表面遮盖法(SSD)重建三维图像,5例行伪彩SSD重建及模拟手术入路。结果:SCTA清楚显示了14例颅底肿瘤的形态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而1例颅咽管瘤、1例胶质瘤瘤体未显示,仅显示了受压移位的邻近血管及其与颅骨的关系。SCTA的三维图像及模拟手术入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SCTA提供的颅底肿瘤与邻近血管及颅骨关系的三维图像,是对常规二维图像的重要补充,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螺旋 CT血管造影 ( SCTA)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笔者分析我院 2 4 0例头颅 SCTA资料 ,探讨头颅 SCTA的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4 0例患者行 SCTA,男 1 3 2例 ,女 1 0 8例 ,年龄 7~ 76岁 ,平均 4 2岁。其中 1 81例经 DSA及手术证实 ,分别为脑动脉瘤 70例 ( 80个 ) ;脑动静脉畸形 ( AVM) 3 0例 ;烟雾病 5例 ;大脑中动脉及分支阻塞伴脑梗死 4例 ;颅底肿瘤 1 6例 ,包括脑膜瘤 1 1例、巨大垂体腺瘤 1例、筛突癌侵入前颅窝 1例、颅咽管瘤 1例、胶质瘤 2例 ;未见异常 5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DSA和手术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均行CTA和DSA检查,以DSA为参考标准,评价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7例中CTA检出动脉瘤19个,DSA检出动脉瘤21个,CTA显示多发2例,DSA显示多发3例,CTA1例单发动脉瘤未显示,1例多发动脉瘤显示1个,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100%。CT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瘤体形态、指向、轮廓)、瘤颈的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高,能快速、安全、无创有效的诊断颅内动脉瘤,尤其适用于急症病人的颅内动脉瘤筛选。  相似文献   

7.
李成杰  张紫寅  姚尉  杨静 《海南医学》2013,24(11):1619-162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多层螺旋CT的原始数据图像,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及多层面重建技术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情况。分析不同重建方法对颅内血管畸形的显示能力,并与手术或数字血管减影(DSA)结果对比,评估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 73例畸形血管团的CTA显示结果与手术及DSA结果完全一致。其中畸形血管团位于颞叶21例、枕叶17例、顶叶13例、小脑22例。73例中单支动脉供血者19例,双支动脉供血者37例,三支及以上动脉供血者16例。所有病例引流静脉均显示清楚,显影时相较正常引流静脉明显提前,单支引流静脉23例,双支引流静脉27例,三支及以上静脉2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安全、快速,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瘤巢及引流静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因高血压怀疑肾动脉狭窄的8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全部均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进三维后处理,包括MIP、MPVR、VR,并与轴位图像做综合比较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能获得满意的肾动脉CTA轴位原始图像,经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能够准确判断狭窄动脉。结论多层螺旋CT采用适当的扫描方法和重建方法,可以对肾动脉狭窄进行准确评估,是非损伤性的、有效的成像技术,可常规作为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平扫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的脑血管成像检查,采用VR、MPR和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图像。结果:正常11例,异常17例,其中动脉瘤15例,血管畸形2例。16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对绝大部分的动脉瘤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并采用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所有病例均同DSA和(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48例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CTA共检出动脉瘤39例,占81.25%.CTA表现与手术结果、DSA基本相符.结论 64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至11月本科收治的7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然后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本组79例患者CTA共检出46例52个动脉瘤,DSA检出48例55个动脉瘤;CTA检出非动脉瘤病灶52个,DSA检出非动脉瘤病灶56个。以DSA为“金标准”,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为94.5%(52/55),特异度为92.9%(52/56)。结论:使用CTA检测脑动脉瘤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32例CT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6~24小时行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及滑动薄层块技术(STS-MIP)对血管进行重组、评判,并与DSA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2例中,CTA共检出动脉瘤17例,脑动静脉畸形和脑动脉硬化各1例,17例患者共19枚动脉瘤,CTA检出18枚,遗漏了1枚颈内动脉动脉瘤.CT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性为94.74%(18/19).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及明确病变的三维空间关系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与导管法冠脉成像相对照,探讨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病例,使用GE Pro lightspeed Plus 16层螺旋CT,选择图像显示最优相位窗对所有管腔直径大于≥2mm冠脉及主要分支血管进行评估及狭窄评价,图像重建方法包括二维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建,均行导管法冠脉造影对照。结果 在205支冠脉血管中180支可以进行评价,以导管法冠脉造影结果为对照,16层螺旋CT诊断冠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95.7%、88.5%、96.6%。结论 16层螺旋CT能较准确诊断冠状动脉50%以上的狭窄,是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怀疑AVM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CT后处理技术分别为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表面遮盖法(SSD).结果:70例患者中,17例发现AVM,24例发现脑动脉瘤和3例发现烟雾病,26例CTA和DSA检查阴性.17例AVM患者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6例发现供血动脉(94%),15例可见引流静脉(88%).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AVM检出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它在AVM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MSCTA)动态图像后处理对颅脑非典型血管出血性病变的 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8 年1 月—2016 年3 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出血性脑血管病行头部CT 血 管造影(CTA)常规图像后处理未见明显血管性病变患者。通过变换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的阈值及角度 等进行动态图像后处理,采用Kappa 一致性检验评价各医师对动态图像后处理分析结果的可重复性,将结果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探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56 例患者,动态图像后处理发现血 管出血性病变患者51 例,其中动脉瘤20 例、动静脉畸形25 例、静脉畸形4 例、动脉畸形伴动脉瘤2 例。2 名医师诊断的结果基本一致(P <0.05),CTA 动态图像诊断的敏感性为100%(95% CI :92.59,100.00),特异 性为62.5%(95% CI :30.57,86.32)。结论 MSCTA 动态图像后处理对颅脑非典型血管出血性病变分析过程 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DSA 及手术探查相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 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99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组图像,其中24例有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99例中58例(58.6%)图像质量1级,34例(34.3%)2级,7例(7.1%)3级。VR、MIP及MPR重组像显示1、2级冠状动脉达95%,3级50%左右,4级显示困难。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96.4%。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适合于冠心病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7.
杨建军  李晓霞  庞小华  牟华明  邵江 《重庆医学》2007,36(11):1069-1071
目的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X-ray coronary angiography,SCA)为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16-slice spiral compated tomography,16-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angiographywith CT,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21例患者行16-SCT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回顾性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并采用容积成像、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方法,对所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统计可供临床评价的管径>2.0mm的冠状动脉段,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对比分析其诊断各类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6-SCT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100%;诊断中度狭窄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75%,阳性预测值72.2%,阴性预测值93.8%;诊断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位81.8%,特异性35.7%,阳性预测值52.9%,阴性预测值71.4%.结论 16-S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的冠状动脉CTA方法,可作为一种诊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非创伤性方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动脉瘤性SAH患者的MSCTA、DSA、手术资料。MSCTA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VE)技术进行处理。结果MSCTA共发现动脉瘤44个,DSA、手术共发现动脉瘤46个,与DSA和手术比较,MSCTA正确诊断动脉瘤44个,漏诊2个,MSCTA诊断敏感性为95.7%。结论MSCTA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高、快速、无创,可作为SAH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A与超声对比在颈部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和超声(ultrasonography,US)在颈部动脉常见病变的显示情况的对照研究,探讨CTA诊断颈部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4例进行CTA、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患者进行同颐性分析。以DSA结果为标准,评价CTA和US两种方法对颈部疾病的检出有无差异;根据其病变表现总结分类,了解CTA和US两种方法住颈部动脉分类病变检出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在34例DSA检查的患者巾动脉粥样斑块106段,动脉狭窄41段,动脉闭塞11段,动脉发育纤细14段,动脉开口变异5段,病变血管共计177段。以DSA为标准,CTA对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动脉发育纤细、动脉开口变异的显示分别为100、39、11、14、5段,共计169段;US的对上述病变的检出分别为94、33、9、13、1段,共计150段。CTA和US两种方法在颈动脉疾病的检出方面差异显著(P〈0.05)。以DSA为标准,CTA较US在颈部动脉疾病的检出上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CTA在颈部动脉分类病变检出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均非常高(91.6%~100%),US在血管起始部病变的检测上明显不足。结论16层CTA较US能更全面检测颈部动脉病变。多层螺旋CTA可以作为无创性检测颈部动脉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窥镜(VE)后处理。结果 21例主动脉夹层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和内膜片,以轴位像、MPR、VR显示最佳,DeBakeyⅠ型2例,Ⅱ型1例,ⅢA型2例,ⅢB型16例;21例均见到明确的初始破裂口,显示率为100%,以轴位像、MPR像上显示为佳,结合VR可立体显示破裂口形态、大小及与主动脉分支的关系;1例Ⅱ型夹层,无名动脉受累,1例ⅢB型夹层合并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右锁骨下动脉(该患者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分别起源于主动脉弓)受累,20例Ⅰ、Ⅲ型中,腹腔动脉受累4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5例,肾动脉受累4例;21例夹层中,16例可显示假腔内多少不等的血栓充填。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无创、快速、准确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