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患者红细胞CR1(CD35)粘附活性与胆碱酯酶(CHE)的相关性。方法: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实验对80例慢性肝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CR1分子活性进行测定,同时检测CHE等肝功指标。结果:慢性肝炎病人红细胞CR1粘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慢性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括性的变化与CHE、ALT/AST的变化密切相关。随患者病情好转其红细胞CR1粘附活性相应回升。结论:慢性肝炎病人红细胞CR1粘附活性可有效地反应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该项可做为判断慢性肝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InnateImmuneAdhesionfunctionEIIAF)在评价重症SARS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动态观察经临床表现、胸片及其他试验检查确诊为重症SARS患者的EI IAF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并与急性期患者对照研究。结果 重症SARS患者的EIIAF明显低于急性期SARS患者 ,随SARS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其EIIAF相应下降 ,EIIAF持续低水平者 ,病情也持续加重 ,因呼吸窘迫综合症衰竭死亡的患者EIIAF接近消失 ,在治疗过程中 ,病情明显好转的SARS患者其EIIAF显著回升 (P <0 .0 5 )。结论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可灵敏地反映重症SARS患者的病情发展 ,红细胞EIIAF可作为判断重症SARS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围术期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RNIAF)的变化。方法:40例病人分为两组,3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例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d、术后3d及术后7d抽取静脉血,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方法测定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结果:围手术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不同程度低于正常人群(P〈0.05):随着肝硬化ChildA、ChildB、ChildC分级依次加重;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麻醉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RNIAF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水平相关。结论: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可以作为判断肝病围手术期病情发展变化的指标,对判断手术后病情发展、肝功能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银屑病与肿瘤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35数量变化与淋巴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变化的相关性状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免疫法测定银屑病及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用淋巴细胞粘附补体调理过的S180癌细胞株的方法测定银屑病及肿瘤患者淋巴细胞的天然免疫活性。[结果]银屑病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及淋巴细胞粘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及淋巴细胞粘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银屑病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与淋巴细胞天然免疫活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银屑病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与淋巴细胞天然免疫活性明显亢进,而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与淋巴细胞天然免疫功能都低下,两种疾病免疫发病机理明显不同,而且银屑病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变化与淋巴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变化呈现正相关,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变化必然影响到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的变化 ,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实验对 38例重型肝炎、5 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3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CR1粘附活性进行测定 ,并与肝功能指标比较。结果 重型肝炎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均低于正常人群 (P <0 .0 1) ,但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下降的程度显著重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P <0 .0 1) ;在疾病恢复期红细胞CR1粘附活性则明显回升 ;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的变化与CHE、PT及PTA等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的变化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该项可作为分析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移植患者ECR1粘附活性及数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实验对38例肝移植、6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ECR1粘附活性进行测定,并与肝功能指标比较,采用ELISA方法测定ECR1含量变化。动态检测FK506药物浓度。结果肝移植患者移植前ECR1粘附活性和数量均低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但肝移植后第3;天患者的ECR1粘附活性明显回升,并显著高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P〈0.05);肝移植患者ECR1粘附活性的变化与CHE、PT及PTA等指标的变化关系密切。结论重症肝病患者恢复肝脏功能后,血清中抑制ECR1粘附活性的物质很快被清除,随后出现CR1数量的回升,提示肝病患者红细胞粘附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价肝脏移植成功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SARS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 ,观察其在SARS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2例SARS患者的病程约为一个月左右 ,其外周血中CD3 、CD3 CD4 、CD3 CD8 绝对计数值最低时仅为 12 0个 /μl、60个 /μl和 5 6个 /μl,随着病情的好转 ,其数值逐渐升高 ,并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RS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 ,可动态监测病情的变化 ,为SARS患者的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背景:国内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预后的一项灵敏指标,但在肝移植领域尚未见相关研究与应用。目的:了解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和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红细胞C3b受体酵母形成花环实验的方法,检测21例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和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移植前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低于健康人,移植后第1天降至最低点,移植后2周至移植后1个月可基本恢复至健康人的水平。②肝移植患者移植前T、B淋巴细胞亚群组合中仅表现为CD45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其余指标均基本正常;CD4、CD8、CD45于移植后第1天降至最低点,移植后第1周恢复到移植前水平;CD4/CD8、B淋巴细胞在整个围手术期过程中均无明显变化。③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T、B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之间呈正相关。肝移植围手术期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较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明显。结果表明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是反映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肝脏损伤恢复趋势及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更加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背景:国内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预后的一项灵敏指标,但在肝移植领域尚未见相关研究与应用。目的:了解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和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红细胞C3b受体酵母形成花环实验的方法,检测21例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和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移植前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低于健康人,移植后第1天降至最低点,移植后2周至移植后1个月可基本恢复至健康人的水平。②肝移植患者移植前T、B淋巴细胞亚群组合中仅表现为CD45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其余指标均基本正常;CD4、CD8、CD45于移植后第1天降至最低点,移植后第1周恢复到移植前水平;CD4/CD8、B淋巴细胞在整个围手术期过程中均无明显变化。③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T、B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之间呈正相关。肝移植围手术期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较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明显。结果表明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是反映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肝脏损伤恢复趋势及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更加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红细胞对细菌的天然免疫粘附能力。方法 将细菌(大肠杆菌)加入红细胞悬液中37℃水浴30分钟。结果 肿瘤患者红细胞对细菌(大肠杆菌等)的免疫粘附反应能力比正常人低(P<0.01)。结论 红细胞对细菌有天然免疫粘附反应。有关红细胞对细菌的天然免疫反应能力的测定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癌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及其基因多态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在肝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以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104例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HH70.2%,HL24.0%,LL5.8%)与75名正常人(HH74.7%,HL21.3%,LL4.0%)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0.83±0.22)及粘附活性(47.1±6.5)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1.26±0.33、62.4±7.6,P<0.01);并且CR1分子基因多态性为高表达的肝癌患者其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与粘附活性都明显下降;伴有肝功能明显异常的肝癌患者其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粘附活性显著低于早期或肝功能正常的肝癌患者。结论提示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粘附活性的变化主要是后天因素引起,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粘附活性的变化与病情发展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期免疫功能指标与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病期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及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法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检测,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肝功能指标与免疫指标的关系。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RNIAP)及CD4^+T细胞下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CD8^+T细胞增高的现象,其中肝硬化组最明显,且在不同病期外周血白蛋白(ALB)下降和球蛋白(GLB)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的倒置分别与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有相关性。在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CD8^+增高与ALB下降呈负相关,GLB增高与CD4^+下降呈负相关。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状态与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改变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更敏感,且与疾病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的持续病毒复制 ,机体免疫应答中产生的病毒抗体、自身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及补体复合物等是导致肝细胞持续慢性损害和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1] 。红细胞广泛表达的补体Ⅰ型受体 (CR1)成簇分布 ,具有重要的天然免疫清除功能[2 4] ,不但能粘附循环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将其运送到肝脏及脾脏销毁 ,还可将循环抗原“提呈”淋巴细胞。本研究对肝炎性肝硬化病人红细胞天然粘附免疫功能(EIIAF)作动态观察 ,并与胆碱酯酶 (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作对比分析 ,以探讨其与肝病病情发展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  相似文献   

14.
UF-1000检测正常儿童尿液有形成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UF-1000检测1279例正常儿童尿液的有形成分,为临床建立正常儿童尿有形成分的生物参考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应用UF-1000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1279例正常儿童晨尿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F-1000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生物参考范围:(1)红细胞:男:0~15个/μl;女:0~19个/μl;(2)白细胞:男:0~8个/μl;女:0~22个/μl;(3)上皮细胞:男:0~11个/μl;女:0~13个/μl;(4)管型:0~1.1个/μl。结论:1~12岁正常儿童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数性别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型数性别与年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不同性别间参考范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常人群尿液有形成分自动化分析结果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中国健康人群尿沉渣有形成分正常参考范围。方法在全国6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和哈尔滨)的9家医院,使用相同的方法,检测正常人群(7453名,其中男4164名,女3289名,年龄为1—93岁)随机中段尿液,了解其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的数量。研究期间,各实验室均进行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UF-100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生物参考范围:(1)红细胞:男:0~17/μl;女:儿童0~21个/μl,成人0—27个/μl。(2)白细胞:男:儿童0~12个/μl,成人0~16个/μl;女:儿童0~21个/μl,成人0~36个/μl;(3)上皮细胞:男:儿童0~6个/μl,成人0~8/个/μl;女:儿童0~11个/μl,13~55岁成人0—40个/μl,55岁以上成人0~22个/μl;(4)管型:男:儿童0~0.6个/μl,成人0~1.0个/μl;女:儿童0~0.6个/μl,成人0~0.8个/μl。正常人群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检测结果性别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除红细胞外)差异显著。结论本研究为建立中国健康人群随机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的正常参考范围建立基础性数据,为尿液有形成分检查规范化、标准化推广和临床应用提供中国人自己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病毒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暴发流行,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其发病特征于2003年4月16日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由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简称SARS-CoV)引起的此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病后,病情发展较急,部分病人病情较重,临床上大致符合病毒感染的病情变化。我们检测了95例SARS患者体内不同时期SARS病毒抗体,探讨病毒抗体在患者体内出现的规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Fe及铁相关指标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铁络合方法检测发病早期(1~7d)SARS患者、发病1周后SARS患者、各类非SARS病人血清Fe水平、转铁蛋白、铁蛋白,并进行1例SARS尸检验组织的铁染色分析。[结果]确诊为SARS病人,在发病l周内有75%患者Fe明显降低,确诊为SARS患者发病1周内Fe明显低于排除SARS组、正常对照组及肝病组,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发病1周后大多数SARS患者Fe水平恢复正常。血清Fe浓度、转铁蛋白、铁蛋白在SARS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组织染色显示Fe在SARS患者脾组织和肺组织中有大量沉积。[结论]血清Fe检测,对SARS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SARS病人血清Fe水平、转铁蛋白、铁蛋白的动态监测,对病情发展以及机制探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期免疫功能指标与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病期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及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对明确诊断的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法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检测,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肝功能指标与免疫指标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RNIAP)及CD4+T细胞下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CD8+T细胞增高的现象,其中肝硬化组最明显,且在不同病期外周血白蛋白(ALB)下降和球蛋白(GLB)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的倒置分别与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有相关性。在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CD8+增高与ALB下降呈负相关,GLB增高与CD4+下降呈负相关。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状态与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改变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更敏感,且与疾病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检测2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红细胞粘附功能、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并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结果:MDS粘附功能下降,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中抑制因子活性升高,促进因子活性下降。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多,提示MDS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68例采用特异性抗原脱敏治疗的支气管哮喘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粘附率、纤维蛋白原等七项指标检测,发现均有显著下降(P<0.01),对于反映病情轻重,疗效评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