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临床麻醉手术中有时需要降压处理,为观察尼卡地平(Nicardipine)在麻醉手术中的降压效果,对32例ASA Ⅰ~Ⅱ级,年龄5岁~73岁,实施胸外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病人进行了降压效果的观察研究。麻醉前用药为鲁米那钠、阿托品,均选用面罩给氧去氮,静滴安定、羟丁酸钠、芬太尼及琥珀胆硷诱导气管插管,维持期分次静注羟丁酸钠、阿曲库铵(Atracurium)或维库溴铵(Vecuro-nium)、芬太尼并吸入安氟醚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应用Cicero 麻醉机行机械间歇正压通气,刻度在 1~3 档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在适当深度。本组用尼卡地平用于动脉导管结扎前降压6例,用于麻醉诱导时降压10例,用于麻醉手术中血压升高降压16例,当血压升高时暂不加用任何静脉麻醉药,吸入的安氟醚也暂时维持当时吸入浓度,降压时用尼卡地平2mg 加入10%GS18ml即1ml含尼卡地平0.1mg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安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10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麻醉组和手术组,每组各5只。两组均实施安氟醚吸入麻醉。麻醉组吸入麻醉维持60 min,手术组施小肠截断及吻合术。取吸入麻醉前1个时间点(T_0),维持麻醉5个时间点(T_1~T_5),麻醉复苏2个时间点(T_6~T_7),并记录各时间点T、MAP、HR、反射及痛觉变化。结果 T随麻醉时间延长而降低,且在停吸后的10 min内仍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MAP随麻醉深度增加而下降,停吸后逐渐回升,但幅度不大;HR随麻醉深度及时间的延长而上升,T_3时刻出现最大值,而后下降;各项反射在维持麻醉中均不明显,麻醉复苏期间逐步恢复;麻醉全程均未出现疼痛反射。结论在巴马小型猪的科学研究中,安氟醚吸入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内膜的影响250031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隋波,俞卫锋,缪明永,马永德,刘树孝关键词麻醉,吸入,线粒体,肝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14.1研究了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4种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电子传递活性和细胞色素(...  相似文献   

4.
窦田友  霍焱  李君辉 《武警医学》2018,29(8):766-769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 结合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对老年乳腺癌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术前麻醉中,两组患者均行依托咪酯、芬太尼、维库溴铵、咪达唑仑诱导麻醉,其中七氟醚组患者予以七氟醚维持麻醉,丙泊酚组患者予以异丙酚维持麻醉。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Aldrete评分;同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平均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指标值的比较上,丙泊酚组均短于七氟醚组(P<0.05);在平均 Aldrete评分指标值的比较上,七氟醚组低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2 h,两组患者平均MMSE评分较麻醉前均降低(P<0.05),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71%,丙泊酚组为19.35%,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12 h,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2.58%,丙泊酚组为9.68%,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在老年乳腺癌患者麻醉中能取得相当的麻醉效果,但FTS理念下异丙酚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优于七氟醚,且能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康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测异氟醚.安氟醚对阿曲库铵残余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成年择期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Ⅰ组,30例);异氟醚组(Ⅱ组,30例),安氟醚组(Ⅲ组,30例),使用Biometer加速仪观测下,恢复至25%,75%及ToF比值(T4/T1)恢复至0.7的时间.结果:上述恢复时间中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均延长,有显著差异(P<0.05);Ⅱ、Ⅲ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安氟醚均可延长阿曲库铵残余的肌松作用,但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331例各种吸入或静脉全麻病人的经电脑处理的数量化脑电图(EEGcq)及额肌电图(EMGf)的变化规律和特征,以及因严重低血压或心律失常、心搏无力、心电-机械分离及体外循环灌注压过低等所致的脑供血不足时的EEGcq和EMGf改变。发现异氟醚麻醉过深及减浅过程中,EEGcq波幅的减低呈“突来突去”现象;安氟醚麻醉过深时,屏幕上显示的EEGcq波幅呈频繁的“跳动”现象;麻醉深度不足时,EMGf对各种伤害刺激表现为“尖峰样”升高;麻醉转浅接近苏醒时,EMGf呈“平台样”升高。另外,本文对所用的麻醉与脑功能监测仪的功用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安氟醚于1968年由Virtue等首先用于临床麻醉。经十几年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证实是一种安全的吸入麻醉药。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报告。但此种新型麻醉剂在野战外科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我们自1986年5月至10月,应用安氟醚与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于一线医院战伤手术11例,现将初步体会小结于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在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对选择性上腹部手术病人 30例 ,以氟哌利多 2 5mg、芬太尼 0 0 5mg、异丙酚 1 5 2mg/kg、琥珀胆碱 75 10 0mg ,快速诱导插管 ,以阿曲库铵和异氟醚维持麻醉。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前、术后第 1天、术后第 3天采血测定血浆中儿茶酚胺(CA)、血清中皮质醇、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的浓度。结果显示 :肾上腺素 (E)和去甲肾上腺素 (NE)在手术结束前、术后第 1天都明显升高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NE浓度在术后第 3天仍未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皮质醇在麻醉诱导后降低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IL 2在手术结束前明显降低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术后第 1天回升至术前水平。sIL 2R在麻醉诱导后及手术后均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上腹部手术 ,以异丙酚、芬太尼、异氟醚全身麻醉 ,能抑制麻醉诱导插管所引起的CA和皮质醇升高 ,IL 2无明显变化 ,但不能抑制手术刺激导致的E、NE升高和IL 2的降低 ,应激激素和免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七氟醚致老年小鼠脑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26只雄性出生后12月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七氟醚组(Sevo)、七氟醚+右美托咪定组(Se-vo+Dex组).Sevo组和Sevo+Dex组小鼠给予连续2 h的3%七氟醚+33%氧气麻醉处理.Con...  相似文献   

10.
陈广俊  易杰  叶铁虎 《武警医学》2008,19(12):1094-1097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全麻开腹术中舒芬太尼对异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 择期成年女性全麻开腹术3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4;仅采用吸入异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和舒芬太尼组(S组;n=17;采用微机辅助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3 ng/ml复合吸入异氟醚进行麻醉诱导).每组患者根据预设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C1组1.5%,C2组1.3%,C3组1.1%,C4组0.9%;S1组0.6%,S2组0.5%,S3组0.4%,S4组0.3%.所有患者在吸入氧流量6 L/min下吸入异氟醚(S组同时微机辅助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3 ng/ml)意识消失后,予以琥珀胆碱2 mg/kg静脉注射,肌肉松驰后行气管插管,随后调整吸入异氟醚浓度使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达到不同亚组的预设值.采用肌松监测仪协助判断肌松恢复.在呼气末异氟醚浓度恒定至少15 min、舒芬太尼持续输注至少20 min后开始切皮.根据患者对切皮的反应,应用"Up-Down"方法和Logistic回归求出异氟醚MAC值和95%麻醉剂量(AD95)值.结果 C组异氟醚MAC值为1.25%,AD95为1.53%;S组异氟醚MAC值为0.41%,AD95为0.55%.结论 成年女性异氟醚MAC值为1.25%,同时静脉辅助输注舒芬太尼能显著降低异氟醚MAC值.  相似文献   

11.
陈杰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83-1983
目的:探讨异丙酚、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麻醉资料,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异丙酚组和七氟醚组。结果:七氟醚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后10 min、拔出气管导管时SBP和HR均低于异丙酚组,异丙酚组自主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止痛时间均低于七氟醚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明显,其中七氟醚麻醉维持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异丙酚麻醉起效、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为消除七氟醚闭式麻醉时与钠石灰接触后的分解产物,用西德Drager(808)麻醉机、安氟醚挥发器,以0.5~0.6L/min的低氧流量,用手法控制呼吸行紧闭法复合少量静脉全麻22例。结果:当钠石灰温度降至36℃以下、手术时间3~5h时,七氟迷浓度MAC用量10~40ml;取吸入气及肺泡气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未见明显分解产物;降低钠石灰温度对CO2的吸收未见明显影响。为临床使用七氟醚麻醉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芬太尼─羟丁酸钠静吸复合麻醉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武警总医院麻醉科雷志礼(北京100039)关键词芬太尼,羟丁酸钠,安氟醚,体外循环手术,麻醉自1977年以来,芬太尼已成为心脏手术麻醉的首选药物,但其在心脏手术麻醉时的合适剂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PI3K/Akt/mTOR通路角度,探讨七氟醚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小鼠24只随机分4组(n=6):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戊巴比妥钠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行缺血/再灌注手术;七氟醚组,七氟醚麻醉下手术;七氟醚+LY294002组,术前一周每日注射PI3K阻断剂LY294002,余同七氟醚组。收集血浆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心肌组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物 LC3、Beclin1,及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mTOR) 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的血浆CK-MB、cTnI、心肌自噬标志蛋白LC3和Beclin1水平均增高(P<0.05),磷酸化PI3K、Akt、mTOR与总蛋白比值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七氟醚组的PI3K、Akt、mTOR总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缺血再灌注组PI3K、Akt水平增高(P<0.05),且mTOR蛋白水平降低(P<0.05);七氟醚+LY294002组PI3K水平增高(P<0.05),且Akt、mTOR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七氟醚组和七氟醚+LY294002组血浆CK-MB和cTnI、LC3和Beclin1水平均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七氟醚组的磷酸化PI3K、Akt、mTOR蛋白与总蛋白比值升高(P<0.05)。与七氟醚组相比,七氟醚+LY294002组血浆CK-MB、cTnI降低,LC3和Beclin1水平均增高(P<0.05);七氟醚+LY294002组的磷酸化PI3K、Akt、mTOR蛋白与总蛋白比值均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引发的过度自噬,可能的机制是上调了PI3K/Akt/mTOR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有报道指出,异丙酚麻醉诱导期和麻醉中致心动过缓;另有研究认为异丙酚麻醉后仍有心动过缓发生。我们在临床麻醉中采用异丙酚麻醉也偶有心动过缓发生,而异丙酚麻醉后心动过缓尚未发现。为此我们采用安氟醚复合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静脉复合芬太尼全程静脉麻醉,比较两者在术中术后对心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氟醚与异丙酚两种麻醉对癫(癎)手术患者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及术后气管拔管的影响.方法 200例癫(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n=100)和异丙酚组(n=100).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不同麻醉深度下及癫(癎)病灶切除后皮层脑电图(ECoG)的变化情况.手术停止后,分别记录每组患者的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剧烈呛咳、躁动,拔管后有无出现异常呼吸,以及拔管时血压、脉搏、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无统计学差异.异氟醚组患者的皮质脑电图(ECoG)切开硬脑膜即刻和减浅麻醉后15 min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减浅麻醉后,所有患者均可根据ECoG 棘波的出现情况确定癫(癎)病灶的位置.手术切除病灶后,两组患者ECoG 棘波出现的频率组内比较明显减少(P<0.01).异丙酚组患者拔管时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异氟醚组(P<0.01),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正常的时间,清醒的时间也明显早于异氟醚组(P<0.01),同时拔管的时间也早于异氟醚组(P<0.05),而拔管后出现异常呼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布托啡诺麻醉能明显减少手术中脑电图的爆发抑制,明显减少患者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能缩短患者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的恢复时间,加快患者的清醒,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7.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3组:(1)七氟醚低流量冲洗组,(2)七氟醚高流量冲洗组,(3)异氟醚高流量冲洗组.麻醉诱导后以氧气、笑气、七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手术近结束时,第1组关闭笑气并开大氧流量至1 L/min,待笑气浓度降至10%时,停止麻醉药输入;后2组停止笑气、麻醉药输入,开大氧流量至6 L/min.结果显示:第1组MAC-awake/MAC值为0.20±0.01;第2组为0.13±0.04;第3组为0.14±0.04.第1组苏醒时间为32.9±13.1min;第2组为10.6±3.14 min;第3组为21.62±6.9 min.提示:随着新鲜气流量增加,苏醒时间缩短,醒觉MAC(MAC-awake)值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ASA Ι~Ⅱ级拟在全麻下行眼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喉罩-七氟醚组(实验组)和氯胺酮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体动反应,呼吸抑制,术后嗜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术后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适合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诱导快,术中安全平稳,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喉返神经监控下甲状腺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甲状腺手术中的喉返神经实时监控下喉返神经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2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气管插管后采用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将七氟醚呼气末浓度调整为0.4、0.6、0.8、1.0、1.2、1.4、1.6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时,观察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喉返神经肌电活动波形的振幅变化(振幅大于100μV时监测有效),同时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结果喉返神经肌电活动振幅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P<0.05),但均大于140μV,在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全组患者的喉返神经实时监控均未中断。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低于1.0MAC时,大多数患者的BIS值为43~61;当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高于1.0MAC、低于1.4MAC时,全组患者血压、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均有轻度下降(P<0.05),BIS值为44~46。当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高于1.6MAC时,全组患者血压、心率进一步下降,BIS值降至36左右,喉返神经肌电活动波形的振幅均大于140μV;当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低于0.1±0.1MAC,BIS值为90~94时,全组患者清醒。结论静脉快速诱导、单纯七氟醚吸入全麻不会影响喉返神经功能监控的连续性,不但能维持甲状腺手术时血压、心率的平稳,而且苏醒迅速、完全,可在喉返神经监控手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谷春红  朱敏 《武警医学》2003,14(4):234-235
目前使用的低流量麻醉和高流量麻醉各有利弊,调节术中N2O-O2流量,对异氟醚-N2O-O2低流量麻醉应有较大的作用。现就我院2000年8月-2001年12月进行异氟醚低流量麻醉的50例患者的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