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下珠是临床常用治疗癌症的中药材,其发挥作用的有效部位包括水提物、醇提物、叶下珠生物碱、叶下珠多糖等。除显著的抗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抗癌作用,叶下珠还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抑菌、抗炎等药理作用。结合近5年的研究成果,文章对上述叶下珠有效部位和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整理,同时提出今后关于叶下珠研究的建议,以此反映最新的叶下珠研究成果,为叶下珠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研究者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长期毒性可能造成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为临床提供安全依据。方法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1 280,640,320 mg/kg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180 d及停药后30 d观察对大鼠生长发育以及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主要脏器体重比、主要脏器病理形态、心电图的影响。结果对大鼠生長发育、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主要脏器体重比、主要脏器病理形态、心电图均未出现毒性改变。结论大鼠180 d长毒试验结果表明,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是低毒的。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芪注射液在临床上已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如病毒性心肌炎、心脑血管梗塞性疾病[1] 等 ;且其含主要成分黄芪皂苷Ⅳ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合成t PA ,而使PAI I降低 ,具有一定的纤溶作用[2 ] 。故认为黄芪注射液对血栓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但对该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文探讨了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部分机制。1 材料1.1 动物 Wistar大白鼠 ,体重 180~ 2 2 0 g ,♀♂不拘 ;1.2 试剂 黄芪注射液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 ,凝血酶和兔脑粉 (STAGO法国 )1.3 仪器 离心沉淀机 (深圳国华仪器厂 )电热恒温水浴锅(山…  相似文献   

4.
益母草、赤芍、当归、三棱、莪术、泽兰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这些药物对于血液凝固作用的影响,近年有所报道,但限于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时间等几个指标,多数采用离体和动物静脉给药的方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些活血化瘀药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并使给药方法更接近于中医的传统,我们通过胃饲中药煎剂,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长期毒性实验可能造成对机体的毒性反应。方法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470,210,90 mg/kg每天口服给药1次;连续给药45,90,180 d及停药后30 d,观察对比格(Beagle)犬生长发育以及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心电图的影响;以及连续给药180 d和停药后30 d对主要脏器体重比、主要脏器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对生长发育、血液学常规、心电图均无影响。90 mg/kg:连续给药90 d,BUN,TP,Glu升髙明显,T-CHO下降;但给药180 d及停药后30 d均恢复正常。210,470 mg/kg:ALT,ALP,Glu均显著升髙,TP,Alb,T-CHO显者下降;肝细胞轻度浊肿、空泡变性。但上述毒性改变均于停药后30 d恢复正常。结论90 mg/kg组为安全剂量;210 mg/kg以上剂量为中毒剂量;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大蒜多糖对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分级沉淀的大蒜多糖对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给药后,小鼠以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以摘眼球采血,毛细玻璃管法测定凝血时间(CT)。大鼠心脏采血,按吴氏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手工法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蒜多糖C在200mg/(kg·d)和400mg/(kg·d)剂量下均能明显延长小鼠BT与CT,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延长APTT。大蒜多糖B仅在高剂量下延长小鼠BT,并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结论:大蒜多糖C具有明显的抗凝血活性,大蒜多糖B的抗凝血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5,(7)
目的探讨益母草芳香族化合物对大鼠体外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大鼠股动脉取血,3.8%枸椽酸钠-血液(1∶9)抗凝后离心(3 500 r/min),收集血浆,分组,然后按血浆与药物9∶1的体积比例分别加入1%二甲基亚砜(DMSO)、异欧前胡素(YMC-19)、对羟基苯甲酸乙酯(YMC-23)、4'-羟基-2,3-二氢肉桂酸二十四酯(YMC-38)、对羟基苯甲醛(YMC-40)、香草醛(YMC-41)、24R-5α-豆甾烷-3,6-二酮(YMC-42),血凝仪检测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制备贫血小板血浆(PPP)和富血小板血浆(PRP),以PPP调零,将PRP加入比浊管中,再加入20μL受试药物溶液,以ADP 20μL(终质量浓度为0.05 mg/m L)诱导聚集,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 1×10-5mol/L的YMC-19、YMC-23、YMC-38均能显著延长PT时间(P0.05),其中YMC-23、YMC-38还能显著延长APTT时间(P0.05),但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YMC-23、YMC-38可能是益母草的活血成分,推测与抑制内外源凝血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抗凝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王影  杨祥良  刘宏  唐晓荞 《中药材》2003,26(9):656-658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第3因子(PF3)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从抗凝机制的不同角度研究灯盏花素的抗凝作用。结果:灯盏花素能显著延长CT、PT,抑制PF3活性,缩短ELT。结论:灯盏花素的抗凝血作用是通过影响PF3和凝血因子V而实现的,并能显著提高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标本室温下存放时间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标本分别在室温下放置1 h、2 h、4 h和8 h时进行凝血四项测定,所得结果与1 h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PT、Fib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和4 h时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8 h时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结果与2 h时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凝血试验的标本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标本室温下存放时间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标本分别在室温下放置1 h、2 h、4 h和8 h时进行凝血四项测定,所得结果与1 h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PT、Fib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和4 h时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8 h时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结果与2 h时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凝血试验的标本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柯里拉京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Cor-MISPE)中药叶下珠中的柯里拉京及其结构类似物。方法 将柯里拉京分子印迹聚合物(Cor-MIP)装于自制的固相萃取柱中,对叶下珠提取液进行固相萃取,采用高分辨质谱仪进行检测。结果 由于Cor-MIP本身所特有的高选择性,它能特异性地将柯里拉京及老鹳草素从叶下珠提取液中萃取出来。结论 Cor-MIP对柯里拉京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富集、萃取中药中的柯里拉京及其结构类似物。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和采集季节叶下珠中鞣料云实精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张岚  任丽娟  李克明 《中草药》2002,33(2):157-159
目的:对全国10个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采收期的叶下珠进行了鞣料云实精的含量测定比较。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270nm。结果:海南和贵州的鞣料云实精含量最低为0.58%,西安的含量最高达1.78%。采收期以8,9月份含量最高,为1.24%。结论:不同产地的叶下珠中鞣料云实精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且同一产地不同的采收期的鞣料云实精含量相差也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叶下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还原法和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RdR)掺入法观察叶下珠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221细胞活性及DNA合成的影响。结果:经叶下珠提取物处理后,SMMC7721活力明显减弱,3H-TdR掺入率明显降低,DNA合成抑制率与药物剂量成线性关系。结论:叶下珠具有杀伤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抑制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指认主要成分。结果:叶下珠多酚部位指纹图谱检出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相似度达到0.972-0.998,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化学成分上说明了9批样品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论:以指纹图谱数据为基础,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识别,为叶下珠药材的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鲁玉辉  陈文元 《光明中医》2010,25(3):417-419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药物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叶下珠复方药物血清处理HePG2人肝癌细胞株,MTT法检测该药对肝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该复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情况。通过RT-PCR检测该药对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其下游靶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叶下珠复方药物血清对HePG2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该抑制作用与药物呈时间浓度关系。不同浓度的叶下珠复方处理HePG2细胞后bcl-2、stat3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叶下珠复方在体外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不同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叶下珠提取物在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型中对HBV复制及其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6小鼠尾静脉注射1.3倍HBV真核表达质粒(pHBV1.3),20μg/只,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感染后第1日起,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连续3 d。感染后第4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HBsAg表达。结果中药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感染小鼠血清中HBsAg、HBeAg含量,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显著降低血清中HBV-DNA水平,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血清HBV-DNA含量降低,但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明显抑制了肝组织了 HBcAg 及 HBsAg的表达(P<0.05)。结论叶下珠提取物明显抑制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小鼠HBV的复制与表达,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组水蛭素体内抗凝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吕莉  李欣燕  韩国柱  汪和睦 《中草药》2002,33(6):520-522
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的抗凝活性,为水蛭素新药开发提高实验依据,方法:家兔iv重组水蛭素前及后心脏采血,应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考察其抗凝活性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重组水蛭素能明显延长TT和APTT,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对PT无明显影响,其延长TT和APTT的作用随时间而下降,作用持续约60min,结论:重组水蛭 素具有明显抗凝作用,明显强于现有抗凝药肝素,且其作用强度与同剂量德国产基因重组水蛭素Refludan相同。  相似文献   

18.
天麻醒脑胶囊的溶栓作用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天麻醒脑胶囊的溶栓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同时评价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Charlton和Tomihisa方法评价天麻醒脑胶囊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应用ELISA方法测定天麻醒脑胶囊对家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影响.同时评价PUW对家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0.6,1.2 g·~(-1)天麻醒脑胶囊的再通率分别为40%,50%,再栓率分别为50%,40%;0.3 g·kg~(-1)的天麻醒脑胶囊对再通率和再栓率均无明显作用.0.5,1.0 g·kg~(-1)的天麻醒脑胶囊于末次给药后60,120 min均明显抑制血浆PAI-1活性,60(180min显著提高血浆tPA活性.1 g·kg~(-1)天麻醒脑胶囊于给药后60,120 min可明显缩短ELT,0.25,0.5 g·kg~(-1)的剂量则无明显影响.0.5,1.0 g·kg~(-1)的天麻醒脑胶囊显著延长KPTT和PT,明显降低Fib水平;3种剂量的天麻醒脑胶囊对TT及红细胞电泳、高切、中切和低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天麻醒脑胶囊显著提高闭塞颈动脉的再通率,同时降低再通后颈动脉的再栓率;抑制PAI-1活性,同时提高tPA的活性可能是其具有较好溶栓作用的分子机制.天麻醒脑胶囊可影响内凝和外凝系统,减少血管壁纤维蛋白的沉积,也提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出血倾向,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19.
乌苏里藜芦碱对血小板聚集及凝血与出血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欣燕  韩国柱  张书文  吕莉  杨静娴  赵伟杰 《中草药》2004,35(11):1269-1272
目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碱(VnA)对大鼠的抗血小板作用及其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比浊法测定正常大鼠及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百分率,观察VnA抗血小板作用。毛细玻璃管法测定小鼠全血凝血时间(CT);比较等效抗凝剂量的VnA及肝素对小鼠尾出血时间(BT)的影响。结果 VnA(45、30、15μg/kg,iv)对ADP诱发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VnA(12.5、25、50、100μg/kg,ip)可明显延长小鼠CT和BT,等效抗凝剂量的VnA(49.3μg/kg,ip)所致BT延长略低于肝素(1.25mg/kg,ip),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nA具有显著抗血小板作用,能显著延长CT,对BT的延长作用不超过肝素。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Cydonia oblonga Miller (COM) is traditionally used in Uyghur medic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present study i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M extracts on models and markers of thrombosis and related biomarke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20, 40, 80 mg/kg/day COM aqueous extracts and 5 mg/kg/day aspirin, orally for 14 days were compared to untreated controls in mice on bleeding and clotting times, using the tail cutting and glass slide methods and for death rates in collagen–epinephrine pulmonary thrombosis, thrombolysis in vitro and euglobulin lysis time (ELT). In rats, common carotid artery FeCl3-induced thrombus and inferior vena cava thrombosis occlusion tim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hromboxane B2 (TXB2) and 6-keto-prostaglandine F1α (6-keto-PGF1α) were measur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Compared to controls, COM extracts dose-dependently prolonged bleeding by 2.17, 2.78 and 3.63 times, vs. aspirin 2.58, and the clotting time by 1.44, 2.47 and 2.48 times, vs. aspirin 1.91. COM reduced pulmonary embolus mortality by 27, 40 and 53%, vs. 47% for aspirin. COM dose-dependently increased thrombolysis by 45, 55 and 63%, vs. 56% for aspirin, and shortened ELT to 71, 61 and 43%, vs. 43% for aspirin. In rats, venous occlusion time was prolonged. Arterial and venous thrombus weights were dose-dependently reduced in COM groups. TXB2 decreased and 6-keto-PGF1α increased with COM and aspirin, with an association between 6-keto-PGF1α/TXB2 and arterial or venous thrombus weight for all products, and for occlusion time with COM but not for aspirin.

Conclusion

We confirm the experimental effects of COM on h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Further exploration of putative clinical effects appear just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