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MUSE)是一种以小肠多部位狭窄和多灶性浅溃疡为特点的小肠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慢性或复发性肠梗阻。溃疡一般较浅,位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纤维性狭窄部位较短(一般1~2 cm),相互间隔较紧凑(多为2~10 cm),无瘘管形成。外科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防止再次手术,多数患者成为激素依赖状态。  相似文献   

2.
伪差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报告7例将患者心电图伪差和干扰误判为室性心动过速.方法7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发生19阵伪差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因“室性心动过速“转院求治,1例准备植入ICD.结果伪差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140~300次/min,持续时间20s~3min25 s,均有明显的心电图干扰及伪差.仔细观察仍可分辨出规律的窦性下传的QRS波群.结论伪差性室性心动过速并非少见,可能与连接导联线不全断裂等因素有关,应引起心电图及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3.
胶原性结肠炎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是两种病因未明,主要表现为水泻,只有结肠活组织检查才能诊断的结肠炎症性疾病。两病临床少见,迄今报道的,前者有400余例,后者有60余例。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5岁,已婚,农民。劳累后胸闷、气急5、6年,反复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2年。1年前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心房颤动,ST、T改变。近10天前劳累后胸闷、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加剧再发。从站立位改平卧时常诱发心悸、黑朦,起初1-2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几秒至十几秒后自行缓解,不出现晕厥。近3-4天每天发作3、4次,最多达一天8次,每次持续约2~4分钟,均伴晕厥,无胸痛、抽搐。半月来未服任何药物。否认有高血压史。家属中无猝死者。体检:呼吸24次/分,血压13.5/8kPa(100/60mmHg)。半卧位,神志清。口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5岁。间歇性心慌一年余,进行性吞咽困难二月余入院。体检:T36.3℃,P55bpm,BP17/12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向左扩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偶闻早搏。血电解质,血脂正常。X线胸片示左心室扩大。消化道钡餐:贲门胃底癌侵及食管下段。病  相似文献   

6.
常见的爱滋病性口腔损害包括念珠菌性口炎、卡波济肉瘤、粘膜白斑和疱疹。少见的是肉赘、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齿龈炎和肉芽肿病。坏疽性口腔炎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主要见于免疫缺陷或严重营养不良病人。爱滋病性坏疽性口腔炎尚未见报道。病例一例30岁的男性同性恋患者,半年来患齿龈炎、口腔严重水肿,不能进食及说话,并有慢性腹泻和体重减轻。既往有乙型肝炎、梅毒和淋病病史。因口张不开,口腔检查受限,仅见坏死组织和几颗  相似文献   

7.
双源性交界性心律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兴杰,曹淑芹,赵娓,陆红,卢元平,徐云春1病例介绍例1男,8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ECG(图1,IIa~IIc系连续描记):全图皆为交界性心搏(呈p--QRS序列),QRS形态相同,依p-及...  相似文献   

8.
疼痛性皰疹性静脉炎,是一种少見的疾病。本病的特点:多数起病急,往往左下肢比右下肢容易受累,本病开始局部皮肤水肿,剧烈疼痛,皮肤表面伴有泡疹,肢体发生坏死,肢端似动脉栓塞症象。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瞭,国內亦未見有报告。今将我院所遇見的一例,并复习有关文献,加以討論,报告如下。患者周姓,男孩,11岁,山东平阴县人,住院号98416,于1963年12月25日住院。主訴:因两眼視力障碍10~+月,伴有两下肢疼痛,浮肿2~+个月,近十天来  相似文献   

9.
双重性心动过速(simultaneous or doubletachycardi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洋地黄中毒。交替性心动过速(alter-nating tachycardia)则更为罕见,为两种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交替出现控制心室。最近我们在监护病房(CCU)连续24小时遥测心电图中,观察到一例冠心病、窦房结功能衰竭患者反复交替出现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鱼运寿  祝健 《心电学杂志》1991,10(4):231-232
本院收治1例房性早搏时,发现其家系三代有4例男性成员心电图(ECG)显示房性早搏都由体位改变引起。现报道如下。例1 先证者,男,53岁。于1988年7月因 ECG 示房性早搏拟诊冠心病收治入院。询问病史发现患者症状多数在上床睡觉时发  相似文献   

11.
在诊断性负荷试验和对体力状况作鉴护性活动时,只有极个別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而需作电除颤或心肺复苏。本文报导在4000余次负荷试验中仅发生一例,该患者为一56岁男性,曾有三次运动后晕厥史,常规检查、Holter监护、UCG、EEG、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AT)均正常。当其进行负荷试验时发生室速30秒,经4次电复律转为窦性。  相似文献   

12.
躺卧性痛性痉挛特征是不随意痛性肌收缩,常影响下肢,对其病因、患病率或治疗了解甚少。本文旨在评价其患病率、严重程度和探究该病与血管疾患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往认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下称室上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人,预后良好。而室性心动过速(下称室速)则是一种高危性的心律失常,发展为心室颤动,多发生在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与心衰。然而近年来随着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当室速QRS波≤0.12s,形态呈右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左偏或右偏以及左束支阻滞图型时被称为分支性室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这类室速多见于年轻人,且多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用异搏定治疗反应较好,预后好,猝死危险性极低,符合特发性室速的临床特征,故属特发性室速范畴。  相似文献   

14.
应激性心肌病(SCM)为非冠状动脉阻塞而引起的短暂左室功能不全综合征,又称短暂心尖气球样变或Takotsubo综合征,大多发生在剧烈情绪波动或巨大心理压力之后。明确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毒性  相似文献   

15.
结节病性室性心动过速(VT)是肉芽肿相关性VT,其发生机制为异常节律点或折返,是导致心脏结节性患者猝死的最可能原因之一,持续性VT是心脏结节病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结节病性室速的治疗中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甚至需联合心内膜及心外膜的消融,并受心功能及疾病进展情况的影响,绝大部分患者需要联合长期的抗心律失常治疗以及激素类药物控制VT发作。  相似文献   

16.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CMUSE),由于多部位、多灶性浅溃疡、多部位狭窄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反复发作性轻中度腹痛等症状.他以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为特征.本文报道1例CMUSE,女性,77岁,表现为腹绞痛、肠梗阻和体重减轻、贫血、营养不良等,肠镜发现小肠多部位纤维狭窄和溃疡,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严重的连续多部位小肠狭窄可用双气囊小肠镜扩张治疗.总之,当有慢性、轻中度肠梗阻,多灶性小肠溃疡、多部位小肠狭窄及无确定病因时,应考虑为CMUSE.双气囊小肠镜可准确诊断,合理的内镜下治疗可减少手术,避免小肠过多切除.  相似文献   

17.
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称为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消除室性期前收缩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回顾性研究显示,病程长及室性期前收缩负荷高是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主要易患因素。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时心脏无法有效充盈及左右室收缩不同步导致心室腔扩大,心功能下降相关。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根治室性期前收缩、逆转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频繁发作可导致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但该心肌病目前发病机制及相关风险因素仍不甚明确.现就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呼吸界对有关“多重性呼吸性酸碱紊乱”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裴建明医师等来稿“呼吸性酸中毒并呼吸性碱中毒性酸碱紊乱”一文颇有新意,并提出了自已的观点.为此,本刊特邀陶仲为医师撰写了“关于呼酸和呼碱同时存在的探讨”的商榷文章,并特地开辟了“学术争鸣”栏目.其目的在于使广大临床内科医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多重性呼吸性酸碱紊乱”,以资提高对酸碱紊乱的诊疗水平.欢迎广大读者利用“学术争鸣”栏目撰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mlosclerosis,FSGS)于1957年由Rich首先描述,至1970年成为独立的肾脏病理诊断,特征为累及部分肾小球中部分毛细血管襻小叶的非炎症性硬化伴足突融合.FSGS临床多表现为中到大量蛋白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浮肿、高血压,相当一部分患者对现有治疗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不敏感,肾功能呈进行性恶化,最终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