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发现了海绵体内平滑肌松弛是阴茎勃起的机理,推动了对阳萎的科研。这一发现导致了勃起生理概念的改变,静脉闭塞机制的存在,建立诊断和定量静脉闭塞功能不全的方法,认识频发的静脉源性阳萎,动脉成象技术的改进以及实用的药物治疗方法。血管造影在研究勃起功能和功能不全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为充分评价其功能,常规血管造影的方法是不够的,需要新设备和技术。放射  相似文献   

2.
血管成像技术中数字血管造影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10年里,数字技术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血管成像,其成像质量较早期模拟数字转换血管造影(DSA)有了巨大的进步。现各公司都开发了数字系统1024×1024矩阵,具有充足的内存,采集速度快,操作简便和运作可靠的特点,在应用数字技术的同时还具有早期胶片-增感屏(片-屏)成像功能,有快速采集、实时成像对比度敏感性高和图像可行后处理的优点,使之成为优良的血管成像方法。静脉和动脉 DSADSA 最初是用作为经静脉注射造影剂使  相似文献   

3.
本介绍了血管成像和介入操作中,数字化成像技术的优点,重点讨论了数字化成像在肺动脉、主动脉、周围动脉、内脏血管造影及介入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血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磁共振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非创伤性技术发展起来。螺旋CT问世后又出现了另一种小创伤性血管检查技术-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螺旋CT血管造影就指利用螺旋CT在受检查者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时期,进行连续解剖及病生理原始数据的立体采集,然后利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最终重建成靶血管立体影像的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5.
6.
韩萍 《放射学实践》1999,14(3):200-202
螺旋门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是根据血液循环时间在靶血管内造影剂高峰期进行螺旋扫描、采集容积资料,然后通过影像后处理如最大密度投影(MIP)等获得血管影像的方法。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故可选择性地在腹主动脉、腔静脉、肝、肾、脾等器官动脉期、静脉期分别成像。CTA不仅是评价多种血管病变有希望的检查技术,而且由于它是Cf与血管造影技术的结合,还可对腹部实质器官如肝脏分别进行全肝动脉期,静脉期和实质期成像,动态观察肝脏和肝肿瘤的血流情况,达到对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造影利进入体内的…  相似文献   

7.
血管损伤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血管造影诊断及治疗在血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血管损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25例治疗性栓塞病例。着重分析其病因,解剖分布,不同时相的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指征。结果 血管造影不仅能明确血管损伤的部位,状况和程度,而且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回顾性分析17例血管损伤的血管造影表现,其中6例作了血管栓塞术。血管造影不仅能明确血管损伤的部位、状况及程度,对决定治疗有指导价值,还可了解实质脏器的损伤与否。急性损伤时,血管造影可见造影剂显影中断、血管模糊与造影剂外渗,但其外渗程度与临床现象并不相符,也不能预示后果;慢性损伤期多表现为假性动脉瘤。对合适的血管损伤,尤为盆腔与髂、股部者栓塞术的效果比手术为好。  相似文献   

10.
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RA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在0.5T超导磁共振成像机(VectraⅡ,GE)上,采用时间飞越法(TOF)和相位对比法(PC)作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本文回顾分析了88例颅脑MRA的表现,68例采用PC法;5例采用TOF法;15例两者均采用。其中5例患者MRA检查后立即又做了DSA检查。结果:MRA可用于诊断各种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可以大致观察颅内肿瘤的血供及正常血管的移位或受侵情况。结论:本文比较了PC法和TOF法的优缺点,认为前者更能清晰完整显示颅内血管及其病变,MRA对于诊断各种血管性病变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血管造影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螺旋CT血管造影杜湘珂,朱锡旭,沈复兴,罗德馨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是指利用螺旋CT[spiral(helical)CT]在受检查者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时期,进行连续解剖及病...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的血管造影诊断与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63例胰腺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内治疗进行总结、分析。观察胰腺癌的血管改变特征及病变侵犯的范围,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资料与方法 男44例,女19例,年龄30-71岁。黄疸8例,腰背胀痛以夜间加剧为其特点。CT诊断:胰腺癌30例,其中伴肝转移12例;腹膜后占位性病变5例;脾转移癌1例;原发性肝癌27例。全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胰腺动脉造影,观察胰腺动脉及回流静脉的改变。结果 胰头癌35例,其中24例肝转移,1例脾转移;胰体部癌18例,其中12例肝转移,1例肝、脾同时转移;胰尾部癌10例,其中2例肝转移。结论 血管造影对胰腺癌的诊断可达到分类、定性、定位,同时可观察邻近大血管的受累情况,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造影的同时可对病变区进行化疗,对肝内转移性病灶可行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系1964年Dichiro首先介绍,自1968年Doppman和Newton等相继提出脊髓疾病的选择性栓塞治疗以来,脊髓血管造影的意义和价值显著提高,本文报告一组34例脊髓血管造影的结果,其中1例还施行了选择性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4.
脊髓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6例脊髓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与治疗进行分析。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对每对肋间动脉和腰动脉进行造影,颈髓动静脉畸形者行左,右椎动脉及肋颈干,甲状颈干动脉造影。5例采用手术切除法,21例采用栓塞法。结果;选择性插管血管造影的病变显示率达到100%,栓塞的21例中,14例获得满意效果,4例临床症状略有改善,3例无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引言数字系统已应用于放射学的几个方面。它具有快速成像、贮存、提取和传递的优点。数字血管造影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数字血管成像(DVI)已对许多医疗中心的血管造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胶片造影比较,这些系统虽然空间分辨率差,但对比敏感度和分辨率高,如在动脉内注入对比剂,可减少用量和浓度。由静脉注入造影剂(IVDSA),常常可以获得可以接受的动脉图像。但在某些方面,IVDSA使一些临床和放射科医师对数字系统的重要含义产生了不适当的认识。实际上公平而论,IVDSA并不像过去所说的那样优越。一般认为无创、简单、快速和安全是IVDSA  相似文献   

16.
血管造影碘海醇过敏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2001年开始用碘海醇做血管造影250例(包括冠状动脉造影4例),CT增强扫描450例,肿瘤介入治疗300例,共计1000例。发生过敏反应者17例,过敏反应率为1.7%。其中轻度反应14例表现为头痛,恶心,皮肤瘙痒,局部荨麻疹。中度反应2例表现为腹部疼痛,心悸,胸闷,气短。重度反应1例表现为惊撅,昏迷,小便失禁,休克。抢救及时无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在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报道4例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和狭窄病例,结合文献分析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结果。结果:肝动脉血栓3例,肝动脉血栓合并吻合口狭窄1例。肝门区有侧支循环2例,门静脉扩张3例。结论:肝动脉及间接门静脉造影对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了解向肝侧支动脉血管重建情况,为再次肝移植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讨MSCT下血管造影对于冠脉观察的积极意义和检查前后配合的重要性。方法:我们自2001年11月2004年2月在MSCT下对冠脉采用高压注射器造影73例,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35岁。所用之螺旋CT为GE公司生产的LICHTSPEEP ULTRA,高压注射器为高玛医疗产品公司生产的CT9000,造影剂为欧乃派克。结果:在已做的73例中70例显影成功,获得良好的显影效果,对于研究冠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价值。结论:MS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性,能获得良好的心脏三维图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有很大潜力。在这项技术中,注药速度、延时时间、扫描层厚、扫描速度是相关联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