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的咀嚼肌肌电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儿童及20名正常(牙合)儿童进行咀嚼肌肌电图检查,测量嚼肌深浅层和颞肌前后束在姿势位、牙尖交错咬合位、前伸运动边缘位、后退运动边缘位的肌电活动,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姿势位嚼肌与颞肌的肌电活动均大于正常(牙合);牙尖交错咬合位嚼肌、颞肌肌电位均较正常(牙合)小;下颌前伸时颞肌前束肌电显著性高于正常(牙合);下颌后退时,嚼肌显著性高于正常(牙合).结论: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肌电有其特征性,提示早期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牙合)不仅能解决美观问题,更有利于改善咀嚼肌收缩功能,减少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与正常He的咀嚼肌肌电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He儿童及20名正常He儿童进行咀嚼肌肌电图检查,测量嚼肌深浅层和颞肌前后束在姿势位,牙尖交错咬合位,前伸运动边缘位,后退运动边缘位的肌电活动,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He姿势位嚼肌与颞肌的肌电活动均大于正常He;牙尖交错咬合位嚼肌,颞肌肌电位均较正常He小;下颌前伸时颞肌前束肌电显著性高于正常He;下颌后退时,嚼肌显著性高于正常He。结论: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He肌电有其特征性,提示早期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He不仅能解决美观问题,更有利于改善咀嚼肌收缩功能,减少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一直是正畸医师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研究以成人骨性安格尔Ⅲ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组比较分析,以分析骨性Ⅲ类患者的口周肌压力特征,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牙合对语音功能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 ;对发音异常的语音进行声学分析。方法 :3 8名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 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选择 40名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做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 2组儿童的语音进行判听 ,记录错误音素及错误类型 ,并应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对错误音素进行语音声学分析。结果 :①骨性AngleIII类错牙合替牙期患者大多数存在发音异常 ,主要集中于 /z ,c ,s/等咝音上 ;②正常清咝音VOT >0 ,而错牙合组错误音素的VOT =0。结论 :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 牙合患者大部分存在语音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咀嚼肌群作为口颌系统中重要的动力部分,其形态和功能直接影响颌面的生长发育。咀嚼肌功能的强弱,不仅可以改变颅颌骨骼周缘的血运及机械力学环境,使局部骨质发生改建,而且可以控制骨缝骨质沉积,影响整个面部的生长型。本研究拟通过对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患者的咬肌和颞肌前束在下颌边缘运动中肌电活动变化的研究,观察此类错he畸形患者与正常组的咀嚼肌肌电活动差别,为错he畸形矫治和病因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颌骨间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颌骨间近远中和垂直方向的关系以及错He机制。方法 选择38例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He者为实验样本,另选40例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He作对照组。拍摄正中耠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结果 硬组织线距测量值男女各10项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角度测量值17项有显著性差异。线距比例值5项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下颌发育过度是形成替牙期骨性Ⅲ类错He的主要原因,下颌骨形态改变以及髁突前移又进一步加重了上下颌间关系的不协调;其中上颌正常下颌前突的高角型病例为最多见的类型,而上颌则表现出向后移位和发育不足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牙晚期骨性III类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患者32例,施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分析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患者Helkimo指数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Ai 0级比例明显升高,AiⅡ级比例减少为零。矫治后Co-y距、Y轴角、ANB角等明显增大(P<0.05);Co-x距、SNB角、NP-FH角等明显减小(P<0.05);且N-S-Ar角、N-S-Go角、N-S-Pg角变化值为依次增加。结论: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矫治对患者Helkimo主诉症状有改善作用。矫治后髁突点发生了向后上的位移,下颌生长受到抑制,下颌的位置相对后移,以髁突为中心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 牙合颌骨间近远中和垂直方向的关系以及错牙合机制。方法 选择38例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 牙合者为实验样本 ,另选 4 0例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牙合作对照组。拍摄正中牙合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结果 硬组织线距测量值男女各 10项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角度测量值 17项有显著性差异。线距比例值 5项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下颌发育过度是形成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主要原因 ,下颌骨形态改变以及髁突前移又进一步加重了上下颌间关系的不协调 ;其中上颌正常下颌前突的高角型病例为最多见的类型 ,而上颌则表现出向后移位和发育不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He咀嚼运动的肌电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Ye患者咀嚼运动和正中Ye位大力咬合的肌电活动进行测量,并与正常Ye成人比较发现:成人骨性AnlgeⅢ类错Ye正中Ye位大力咬合时嚼肌,颞肌前后束肌电活动均较正常Ye成人低,肌力较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Angle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及牙槽弓宽度及形态特点。方法:选取87例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及对照组91名正常牙合个体原始模型,按性别分组,测量各项牙弓宽度、牙槽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的牙弓、牙槽弓宽度差;对各组各项牙弓、牙槽弓宽度和宽度差进行t检验。结果:正常牙合组与AngleⅢ类错牙合组男性牙弓宽度、牙槽弓宽度均大于女性牙弓、牙槽弓宽度(p<0.05);AngleⅢ类错牙合组下颌尖牙间宽度及下颌磨牙间宽度大于正常牙合组(p<0.01)。其余测量指标AngleⅢ类错牙合组均小于正常牙合组。结论:AngleⅢ类错牙合上颌骨生长受限,上颌牙齿有向腭侧倾斜,下颌牙齿有向颊侧倾斜的倾向,治疗过程中的上颌扩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与患儿语音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3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患儿为试验组,并随机选择40名替牙期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语音进行判听,将患儿发音错误数量与其X线头影测量片的牙、颌、面的软硬组织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患儿大多数存在发音异常,错误发音与反覆盖及OB(J覆与覆盖之和)呈高度相关,与上下切缘间的距离呈高度正相关,与TD-PW(舌背最高点至咽后壁距离)呈正相关。结论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患儿大部分存在语音功能障碍,发音功能障碍与切牙关系及舌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软组织的改变,并评价该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岁5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软组织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过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的治疗,上、下唇基角、面凸角和下唇角增加,下唇基角、软组织角和下唇突距减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唇基角、上唇角、下面高、全面高和上唇突距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rankel-Ⅲ矫治器治疗后,患者的鼻、上唇、下唇、颏关系趋于协调,上、下颌软组织变化比较明显,软组织侧貌由Ⅲ类凹面型转变为Ⅰ类面型。Frankel-Ⅲ矫治器是治疗AngleⅢ类错的理想装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30名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合患者咀嚼运动和正中 位大力咬合的肌电活动进行测量,并与正常 成人比较发现: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正中 位大力咬合时嚼肌、颞肌前后束肌电活动均较正常成人低,肌力较小。咀嚼运动时.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 嚼肌、颞肌肌电活动均较正常成人低,咀嚼循环活动期较正常成人长.间歇期较正常成人短。 相似文献
16.
《口腔医学》2014,(3):164-166
目的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研究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髁状突与关节窝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病例15例,年龄6.710.3岁,采用前方牵引进行矫治。经PHILIPS公司16排螺旋CT常规扫描后进行头颅三维重建。取颞下颌关节正中矢状位图像分析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关节后间隙、关节窝深度及关节结节后壁角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髁状突与关节窝结构的改变。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前间隙、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后壁角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关节上间隙、关节后间隙减小,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后,关节上间隙及关节后间隙减小,髁状突上后移。 相似文献
17.
骨性Ⅲ类错是临床较常见的错畸形,其早期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临床上若早期开始治疗,大多数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能得到明显的临床改善或治疗成功。文献报道约25%的患者需正颌手术治疗,因此,大部分骨性Ⅲ类错的早期治疗是必需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及临床探索,本文就国内外关于骨性Ⅲ类错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法以及适应证的选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牙期Angle Ⅲ类骨性反(牙合)对语音功能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对发音异常的语音进行声学分析.方法38名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择40名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做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2组儿童的语音进行判听,记录错误音素及错误类型,并应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对错误音素进行语音声学分析.结果①骨性Angle III类错(牙合)替牙期患者大多数存在发音异常,主要集中于/z,c,s/等咝音上;②正常清咝音VOT>0,而错(牙合)组错误音素的VOT=0.结论替牙期Angle Ⅲ类骨性反(牙合)患者大部分存在语音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骨性安氏Ⅰ、Ⅲ类错舌骨位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骨性安氏Ⅰ类及骨性安氏Ⅲ类早期恒牙患者的舌骨位置。方法 :选取骨性安氏Ⅰ类及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 ,每组 30例 ,对其头颅侧位片上舌骨的位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安氏Ⅰ类错者相比 ,安氏Ⅲ类错者的舌骨位置更靠前 ,且与下颌平面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关系。结论 :舌骨的位置变化与下颌骨的位置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拔除第三磨牙,利用第二磨牙远中与上颌结节后缘/下颌升支前缘之间的剩余间隙,最终解除了上牙弓的Ⅱ度拥挤及上下牙弓矢状关系的不调。 相似文献